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山人壽82億元天價購買民生大樓的背後議題
2009/05/26 09:22:12瀏覽385|回應0|推薦0

近日報載南山人壽以82億天價購入民生大樓,對照前幾個月,南山人壽美國母公司面對全球金融風暴瀕臨滅頂、脫手、易主的窘境,真是感概萬千,難道南山壽已完全脫離金融風暴?滿手是錢且有能力重新買大樓?或是企圖藉不動產買賣從中製造賺錢假象?或從中製造掏錢機會?

過去熱衷炒股、卻荒廢本業經營的企業主,經常製造帳上盈餘藉機掏錢,其慣用手法就是與外圍不肖人士合作設立、表面上看起來與自己企業無關的紙上公司、分公司、孫公司、或旁公司等,再安排利用同一件不動產,迂迴透過不同公司之買賣移轉,分別製造賺錢假象,而在每一趟的買賣過程中成功達致掏錢(或掏空)目的,茲將渠等掏錢手法過程分解如下:

1.        先物色一件主體標的:土地或不動產。

2.        與持有該土地或不動產之業主商談出讓價格、合約上的售價、及合作配合拉高合約售價的佣潤金。

3.        案例:A 原持有大樓市價值0.5億元,A 要賣0.7億元(可賺0.2),但相關人士與A約定:將安排B公司以1億元向A購買,讓A多賺0.3億元,但A必須配合將售價拉高至2億元,過程中,B公司被掏空1.3億元 (2-0.7)A賺了0.2億元+0.3億元合作佣潤,相關人士卻從中賺了1億元。

4.        B購入的不動產,事後再循相同模式手法,安排賣給C,讓B公司又產生盈餘假象,依此推演,C賣給DD賣給E….只要敢作,一件標的,可以轉手賣給N多手,過程愈多,掏錢機會愈多。

5.        由於買、賣過程均有繳交契稅、規費及增值稅等記錄,合法性無從置疑(面對合理性質疑者也可用錢買通),因此可持向金融機構抵押借款,如果金融機構不察或Under table配合演出,那麼可以從金融機構借出更多活錢。

6.        同樣的戲碼,不斷重演,過程中所掏空出去的錢不知多少,如果遇到金融風暴,最後的冤大頭就是金融機構;爾後,金融機構再將那件不動產送進法院法拍,拍賣不足金額則由金融機構埋單。

台灣的不動產真的那麼有價值?國人不能只用耳朵聽聞,應該善用腦袋瓜仔細思量;企業西進一大堆,無法西進的員工一大堆留在台灣自尋頭路,由於工作機會變少,失業人口增加,有工作的人薪水也拉高不起來,money 變少或變沒有,總體經濟前景不明,最後房貸繳不起,只有淪為法拍屋,這種現象,未來只會增多不會減少,邏輯推理之,房市何有反其道上揚之背景?

再者,台灣自有住宅率近乎89%,加上一胎化、少子化及不婚族愈來愈多,未來如果每一個家庭都有房屋,建商蓋了那麼多的不動產到底要賣給誰?如果只是針對少數換屋族,台灣的房市或不動產也不值得如此炒作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yang1527&aid=298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