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房祖名吸毒事件 談家長的無力、辛酸與失落
2014/08/25 04:58:37瀏覽434|回應0|推薦0

好一陣子懶得動筆了,但是房祖名吸毒事件,引發我對人性的另面感觸,就來談談家長的無力、辛酸與失落吧

從維基百科彙整的相關資料及時序

1.      成龍:1954/4/7生,自稱:沒唸過什麼書;與林鳳嬌沒有愛情,只有親情。

2.      林奉嬌:1953/06/30生,大成龍1歲;12歲出道(就此推觀,學歷應不高)1999(26)得影后大獎,

3.      二人認識於1981/11月,1982年,二人在美國洛杉磯密婚(未註明幾月結婚),推算成龍時年28歲,林鳳嬌時年29歲。回顧二人結婚時及之前,名氣均已火紅。

4.      房祖名:1982/12/3生,香港華語學院畢業。(回觀成龍/林鳳嬌1982結婚,猜測/說不定二人應該可能是先有愛情結晶再結婚)

5.      房祖名,200422歲出道,2014/8月吸毒被抓時已32歲。迄今依然沒啥名氣,反觀其父母在28/29歲結婚之前,名氣已紅遍天。吸毒案發後將不斷出爐的媒體資料兜整一下,房祖名迄今沒啥成就,沒在經營大事業(雖然他父親錢多到數不盡用不完),也沒固定工作,經常流連夜店、泡咖、追漂亮女生。

6.      簡結:父母學歷不高,出生貧苦,但努力不懈,奮鬥有成,榮華富貴,功成名就。但是,打拼一輩子,得來不易的一世英名,卻毀在毒兒子的手上,只能嗚呼嘆惜。

問題與背後邏輯

1.      房祖名本人名氣不亮不響,卻與時下火紅的藝人皆有來往,就一般常人常理之心而言,這些當紅藝人果真有那麼多閒時及興趣,願意與沒啥名氣的房祖名麻吉往來?

2.      房祖名出道逾10年,2014已經32歲了,依然沒啥名氣,在父母成龍及林鳳嬌眼裡,難道看不出問題? 不知道問題?不知道已32歲高齡的房祖名依然流連夜店、泡咖?

3.      高名望及高人氣的父母成龍及林鳳嬌,對自己唯一獨子房祖名的星路,會是不關心不聞問? 會是不提攜不提拔?  難道不曾託情帶故請四方朋友多給機會、多所照顧、多所提攜?

4.      成龍林鳳嬌演藝界同行/朋友那麼多,難道就沒有人會看在成龍林鳳嬌面子上給房祖名一點機會或人情?就連因為提攜房祖而可以得到成龍欠個人情債的人都沒有?

5.      成龍有的是用不盡的錢,難道從沒想過為他自己獨子房祖名成立個公司或什麼事業,要房祖名好好的去學習或經營?  在北京會買好幾個億的毫宅給房祖名,是要讓房祖名盡情享樂,不必工作,反正我成龍有的是錢?

6.      身為父母的成龍林鳳嬌,出道及社會經驗已逾40年以上,難道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沒名氣的房祖名,怎麼會有那麼多高名氣又當紅的朋友願意與他往來?而且麻吉級的朋友,幾乎年紀都比房祖名小很多。

7.      當紅藝人會與沒啥響亮名氣的房祖名來往,是因為房祖名背後老爹成稜有超高名望,有機會因此輾轉接觸更多其它知名人士?  還有房祖名是成龍獨子不愁缺錢,享樂過程中,房祖名幾乎都會買單?

父母的無力、無助、辛酸與失落

1.      房祖名,就心理層面分析,欠缺自信心,卻又愛貪玩,接近好吃懶做程度。人生黃金歲月的拼鬥與機會時段,從大學畢業起,22~32歲,老祖宗言:30而立/30成家立業。房祖名的黃金歲月竟是流連夜店、泡咖,荒唐、頹廢。

2.      成龍及林鳳嬌,雖是管教嚴厲出名,但是早就管不動成年後的房祖名,而且也很難溝通,房祖名也不愛聽,只有缺錢、要錢的時候,才會與父母交談。

3.      成龍及林鳳嬌,早就知道房祖名流連夜店、泡咖,豈是未曾規勸或責罵? 但是房祖名聽得進去嗎? 應該是屢勸不聽,說多了、唸久了,房祖名早就聽膩、嫌煩,但是這般漏氣的事實,又豈能向外人明說訴苦。

4.      成龍及林鳳嬌,心中的苦、無耐及無力感,外人不知,他倆也難向外人起齒,眼看辛苦養大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向頹落,說不聽,管不動,眼淚只能往肚子裡頭吞,更痛苦的是,還得在外人、媒體面前裝親愛模樣。

5.      房祖名自己造的罪孽,是該自做自受,但是對他父母名望的傷害及刻骨銘心的內心苦痛,房祖名  又該如何面對?

6.      房祖名,201432歲,人生路還有一大半、但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烙下的吸毒不良印記,永遠無法消除,未來的人生路不好走呀!

7.      成龍/林鳳嬌,2014年各是62歲、63歲,已入垂幕,看著寶貝獨子,好路不走,偏走歹路,卻是   莫能助,有苦說不出,只有 無力、辛酸與失落。

心結與感觸

人,不能忘記「人」的本質,更必須「認識自己」。

人,自己的命運,只能自己走,無關血緣與出生。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yang1527&aid=1660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