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您應該知道的1970年代的「保衛釣魚台運動」與今日的現實‧‧‧
2010/08/26 07:25:18瀏覽3594|回應26|推薦85
 

您應該知道的1970年代的「保衛釣魚台運動」

                                             與今日的現實‧‧‧

如果您有興趣,另有「青年自覺運動──作為保釣運動前史」一文見前

大家應該都知道,時代已不同了,

那個曾長期被朝野政客湮滅的「保衛釣魚台運動」──網友們知道麼‧‧‧

釣魚台問題最早起於四十多年前。

當時是美國在越戰中,焦頭爛額的時候,世界霸主在越南戰地竟然壓不下落後的小小越共,其國內大多數青年認為無端到遠方,不像正義之戰,因而反戰聲浪甚高‧‧‧當時越共後的主要支持者是大陸與蘇共,且中蘇不合早有跡象;美國為了解決越戰的痛苦,併削弱蘇共的能量而向大陸接近聯繫‧‧‧

這就造成了戰後首度美國親中的新形勢,美國的親中對於當年的日本是不利的,並且對我們台灣也形成衝擊;為了安撫日本,並且由於早就對於台灣的蔣不信任,

因而又有把台灣交給日本的意思,其步驟是先宣布將交出琉球,讓日本勢力立刻有南下之潛力;同時用「剩餘主權」的名義,交出本不屬於琉球的釣魚台──

所謂「剩餘主權」,是說它自身作為佔領者,沒有主權,放棄佔領時,由戰時的原統治者繼續負責之意。請注意,依此推論日本可能對台灣也有「賸餘主權」!

當然我們島上的有識之士,早已注意到這種可能發展的重要狀況;但是官方由於早被鎖在美日霸權陣營中,悔之已晚,很難施展自保的動作;由初期之積極報導各項關於釣魚台問題消息,到後期所有消息都被平息,真是「弱國無外交」的最悲哀實證;

直到1970年十一月,日本竟派出其曾負責擬定「偷襲珍珠港計畫」的參議員源田來台訪問,沒有說明其真正目的;須知,國府當年遷台時,曾召集一批戰後失業日軍將校組成白團,負責軍事作戰訓練與後備計畫,其計畫雖已中斷,但日人當時對台軍事情況頗能估計、盤算;因而情勢實在頗為險惡。

所幸,有知識青年雖在官方封殺下,透過島內小眾媒體,在1970年十二月,仍在海外掀起了波瀾壯闊的「保衛釣魚台運動」;那是海外中國青年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大團結;

它以留學生為主體,過去的中國留學生,窮的注重打工,富的看武俠小說、學股票、看股票、聚會吃館子,各自活在自己個人的小圈子裡;這時竟然因保衛釣魚台問題,以類似美國學生運動的方式在各地激昂地動員了起來‧‧‧

1971年四月,全美留學生與華僑在華盛頓舉行第一次大示威,以美日兩國為對象,在零度以下的嚴冬裡,仍有兩千餘人由美國各地留學生與華僑,由全美各地趕到華盛頓參加示威活動;真正震動了國際的視聽;既深深引起了大陸的重視與主張,也造成了美國不得不的讓步;這是海外華人世界從來沒有過的團結表現‧‧‧

1971年4月前後,海外留學生的保釣運動巨潮,透過媒體和函件,傳入島內,正式示威活動起於韓國與港澳僑生;以「釣魚台是我們的‧我們堅決抗議日本無理要求與美國荒謬的決定;我們永遠支持政府」為示威訴求;據稱,當時的教官曾經宣稱「誰堅持就要抓誰」,有僑生昂然挺身而起,「請先抓我」;在場學生應聲紛紛起立,願被抓入獄‧‧‧始爭取得國府治下島內這第一次學生示威遊行的權利‧‧‧

6月17日,美與日本簽署琉球管轄權轉移的正式文件,傳釣魚台將包括於內;「台大保釣運動委員會」決定進行大規模示威,雖在期末考期間,過去似乎只知道「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台大學生,仍有千餘人參加了該一示威遊行。那種「讀書不忘救國」的精神,可說該事件真是深深地激起了青年們的關注。更重要的,則是該委員會的學生們,在考後的長假中並沒有忘懷自身理應傳承理念與情操的時代使命,在下學期開始,展開了具有批判與自我批判意義的台大學運,把保釣運動的愛國精神,轉化為往後青年對於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懷‧‧‧

以上就是保釣運動的史實。

因此,表面上它僅導致了美國宣布美國自身對於釣魚台群島的主權誰屬,沒有立場說話的地位;宣布僅將行政權交給日本──以此而使釣魚台群島不論史實,僅就國際法而言,仍然不屬於日本──更重要的,則是當年因此而美國所欲扶持的日本勢力,被阻止於琉球‧‧‧我們台灣仍是台灣人的島嶼,不須重回那五十一年,平均死亡年齡不到二十五歲的苛毒殖民統治之下。

至於,保釣運動後來轉化為對於社會的強烈關懷,不在我們的題目之內,此不贅述了。

以上,就是當年最初保釣運動的史實,國家實力不足,但是愛國青年仍然發揮了她們偉大愛國情操的例子!

相對的,今天的局面是不同了;但是

不看看國家實力,就看個「崛起」,就當成是天大地大了,真的合適麼;看到網上出現粗糙的種種推論,幸好我們都不是決策者;否則跟綠營的政績差不多吧。

泥人要指出,空口「國有化」又如何?只是日本作為美國的殖民地,不得不耳。

要國有化,三十多年前就可宣布,今天宣布又如何?如果把這種情況當成什麼大事,正是自亂陣腳;要知道今天美國只是在經濟不振的情況下,想以民族主義騷擾對岸中國穩步趨堅的經濟實力;有著傳統兵法素養的兩岸中國人,不要說是胡汪了,怎會落其陷井‧‧‧

日本不得不如此,冒著代替美國吃原子彈的危險,但是軍事、經濟上都脫不開美國,真是值得同情的美國的殖民地。

這就看中國以兩個經濟規模自行運轉,未來經濟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最後的比拼是端看經濟了;在那以前,日本大約也只好繼續扮演爪牙的腳色,就像當年台灣在日本在中途島之戰失去制海權後,還被日本軟硬兼施地逼著南進時,類似的狀況吧。

最後,我們島嶼該做的是什麼?

是否早該像日本一樣,用她們處理北方四島的模式,日本向俄國拿不回來那四個小島,就在靠近四島的地方,設立北方四島教育館;每年送中小學生去參觀──

我們也應該建立釣魚台教育館‧‧‧

等到我們過去二十年衰敗的經濟力恢復後,再考慮擴建我們的海軍‧‧‧

大家以為如何?

泥土敬白                                

〈與本文內容類似的「關於保釣運動的歷史與今天的現實」,貼於「政治肥皂箱城市」〉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4354415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日菅內閣支持率跌至2成3
2010/11/26 15:13
日菅內閣支持率跌至2成3【中央社】
 日本「共同社」今天發表民調指出,日相菅直人內閣的支持率跌至2成3,不支持率則升至6成1;執政民主黨支持率在菅內閣成立後首度被自民黨逆轉領先,對政權維持響起警訊。
 共同社昨今兩天對全國實施的緊急電話民調結果顯示,內閣支持率跌至23.6%,大幅低於一般認為維持政權至少需要的30%,比本月初的上次調查減少9.1個百分點;不支持率則由48.6%升至61.9%。
 民主黨的支持率由28.6%跌至22.1%,自民黨的支持率則升至24.6%,菅直人內閣6月成立後,民主黨首度被自民黨逆轉領先。
 針對前法相柳田稔因失言引咎辭職,77.2%受訪者表示下台是理所當然。認為菅直人未發揮領導能力的也高達78.5%。
 在野黨有意向參院提出追究案,繼柳田之後也迫使內閣官房長官仙谷由人和國土交通大臣馬淵澄夫雙雙下台,以達骨牌效應,造成菅內閣崩盤。 針對上述兩名大臣辭職的問題,認為仙谷不用辭職的有55.5%,表示馬淵不必辭職的則有69.3%。
 柳田下台對支持率低的菅內閣造成雪上加霜的打擊,菅直人全力阻止閣員接連下台的骨牌效應出現。由於在野黨在參院占過半勢力,菅直人今後國會運作將面對嚴峻的考驗。991124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後續發展──有種說法
2010/11/24 09:00
近日中国渔政船又一次深入到了钓鱼岛腹地,在这个敏感的时刻,中国又一次向钓鱼岛进行了某种暗示‧‧‧ 首先,按照中国的说法是到当地维护秩序,但是从日本相关媒体发布的消息称,当时该海域并没有中国的船只在作业,‧‧‧中国通过不断的反复的刺激日本,并且不断的压缩日本在钓鱼岛所坚称的分界线,来打压日本的底线。 其次,日本内外交困,多点遇阻——内部倒阁力量倍增  最近,先是俄罗斯总统对日本所称的北方四岛,进行了视察;紧接着,韩国对独岛进行宣示;‧‧‧这些对日本来说,已经是自顾不暇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日本内阁已经出现了部分的反对势力。而且日本民众也对菅直人内阁产生了非常大的不信任。  一部分的不信任是发自日本左翼的,这些人,对中国是抱有友好目的的;另外一股是日本的右翼势力和反华分子,他们想借助各种事件,对中国进行强硬的表态和反击。所以在不论是那个派别,都在排挤菅直人,已经多点遇阻的日本,将很快发生首相更迭。  再次,中国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目的,试探日本在钓鱼岛上的底线。‧‧‧能很好的试探出,日本到底在钓鱼岛问题上,有多大的决心和中国周旋;甚至不惜因此而爆发冲突。从这一点上来看 ,中国有痛打落水狗的架势。 第二个目的,引蛇出洞,必要时以牺牲作为动武的代价。在这个时候,就是要引出日本的强硬派,只有让敌人自己暴露出来,才能有效的区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谁可以支持,谁必须要反对的。 第三,安抚国内抗议之声,挑起日本内部矛盾。在中日之间争端上,两个国家内部都出现了非常巨大的反弹。‧‧‧对日本内部也是一种计划和发酵,就是要让日本内部充满斗争,中国去取渔翁之利。 摘要自http://blog.udn.com/amlink/4629722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11-26 14:31 回覆:
這讓泥土想起當年日人與列強對於中國不斷施壓,然後嘲笑中國不團結。
在台灣皇民化過程中,製造不知究竟的我台人對於祖國之失望‧‧‧
現在,輪到我們來看日本居於弱勢時,如何能政經安定而克服左支右絀地不安了。
這真是我們回顧中國近代史的很好的一課
泥土有感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生氣無用‧‧‧
2010/10/09 16:11

這應該就是現實極其複雜的一個側面吧,所以,雖然其意義不見得那麼大,也不能掉以輕心。

生氣無用,應該冷靜以對,會發生的都會出現。

泥土有感

,,,,,,,,,,,,,,,,,,,,,,,,,,,,,,,,,,,,,,,,,,,,,,,,,,,,,,,,,,,,,,,,,,,,

劉曉波獲獎官媒稱鼓吹中國分裂

中央社 /  2010/10/09

(中央社台北9日電)中國官方媒體發表社評,批評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大陸異議人士劉曉波是「淪為反華工具,鼓吹中國分裂、甚至瓦解。」環球時報在今天第14版刊出題為「諾貝爾和平獎又砸自己的牌子」社論。

此外,英文版的環球時報網站登出英文版社論,社論指責諾貝爾委員會繼1989年將和平獎頒給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後,再頒獎給劉曉波,「是在對一個30年來經濟和社會進步最顯著的國家,再一次展示了它的傲慢和偏見。」社論說,不管是劉曉波或達賴喇嘛,對於中國近幾十年的和平與成長都沒有作出任何貢獻。

社論聲稱,諾貝爾和平獎已經淪為反中的政治工具,不是鼓吹中國的和平統一,而是鼓吹中國出現意識形態的分裂,甚至像前蘇聯一樣瓦解。991009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另一個角度‧‧‧
2010/10/07 20:08
這種說法會不會太自信了?
古人說,豫則立,不豫則廢;
可能正是這種太自信的態度,會壞事喔‧‧‧
應該還是摸著石頭過河,才是正辦吧。

泥土有感
,,,,,,,,,,,,,,,,,,,,,,,,,,,,,,,,,,,,,,,
從文明衝突論看釣魚台衝突
2010-10-07 旺報 【包淳亮】
 2010年,韓國統一,美軍撤出朝鮮半島並減少了駐日本軍隊規模,台灣認可中國的宗主權並以前蘇聯烏克蘭模式加入聯合國,南海石油開發大幅邁進,越南與美國石油公司合作開採引起中國抗議,中國聲稱擁有南海主權,中越關係緊張爆發海上衝突,日本與東南亞國家坐視事態發展,美國捲入,日本阻止美國利用美軍駐日基地攻擊中國,中國與台灣空軍攻擊美國艦隊與駐東亞基地,印度趁機收拾巴基斯坦,俄國與美國合作,中國軍隊進入俄國遠東地區,俄國加入北約,伊斯蘭文明與中國攜手抗擊基督教文明。
 中國成新外交中心
 這是杭亭頓在14年前出版的文明衝突論中所作的一個想定。這些想定沒有成為事實,雖然多數伊斯蘭教國家對中國的態度比較正面積極。事實上,中國藉著經濟的發展與「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甚至已漸漸成為新的外交中心:除了與多數伊斯蘭教國家交好,還與俄羅斯建立戰略同盟,成為多數拉丁美洲大國的最大出口國、非洲發展的主要動力,歐洲特別是南歐國家的新希望,美國不可或缺的經濟夥伴,東南亞國家的老大哥,印度最大貿易夥伴與唯一惹不起的鄰邦,最後是日本。
 近一點看,台灣不再尋求法理台獨,兩個韓國都已納入中國經濟圈中,南海開發即將展開而越南不敢輕舉妄動,通往東南亞的鐵路與高速公路計畫按期進行,美軍繼續在中亞周旋而在東亞邊緣海有所退縮,中國軍隊進入巴基斯坦協助救災,南歐國家對於中國投資紛紛表示歡迎,俄國總統梅德維傑夫剛在北京啟用通向大慶的輸油管,美國國家經濟會議祕書長薩默斯等人也才結束北京之行。然後釣魚台衝突。
 日本對抗中華文明
 一些海外媒體質疑中國的對日作為過於強勢,可能會導致強大的後座力,對此北京可能嗤之以鼻。用杭亭頓的文明分野來看,則中國已經拉攏了五大文明、使得西方與印度兩大文明不敢妄動,為何獨獨會與日本發生衝突?日本作為相對孤立的、最小的ㄧ個所謂的文明,在如此大環境下,把自己擺到上升最快的中華文明的對立面,還聲言「釣魚台撞船事件極惡質」,毫不反省,不是自得其咎?
 當歷史向前走,有些人趨吉避凶,有些人則昧於時勢,用人們批評晚清官員的話說,就是顢頇昏聵。為什麼俄羅斯就能和中國談成黑瞎子島的領土分割、讓中國認可其在中亞維護和平的角色,而日本就不能設法在東海議題上與中國妥協,使中國轉過來支持她在沖之鳥礁的立場呢?
 後者的經濟海域不是比前者還大得多?日本以為依靠美國支持就無往不利,以為釣魚台或沖之鳥礁都是自己的,北方四島也是自己的,但如果不能贏得廣泛認可,最後搞不好賠了夫人又折兵。(作者為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關於日本淪為配角 ‧‧‧
2010/10/06 21:33
新時代的展望,似乎不應該太簡化了,日本必努力謀畫、掙扎
不過,確實時勢不同了,此引今天的一篇文章,給大家參考。

泥土敬白土,,,,,,,,,,,,,,,,,,,,,,,,,,,,,,,,,,,,,,,,,,,,,,,,,,,,,,,,,,,,,,,,,,,,,,,,,,,,,,,,,,,,,,,,,,,,,
東亞中美爭鋒 日本淪為配角
2010/10/06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自釣魚台中國船長被扣風波之後,東亞外交格局發生了微妙但重要的變化。從表面上看,中日之間仍然問題嚴重,儘管中國總理溫家寶與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歐亞首腦峰會上作了短暫會面,其實這種巨大衝擊後的慣性延續,更多的是為了緩和國內的政治壓力。在日本,跨黨派議員認為政府放人,是對中國的屈服,勢要追究;而中國輿論則要求北京「乘勝追擊」,把收回釣魚島付諸真正的行動。其實,對雙方執政者來說,已經悄悄著手進行療傷行動,日方不斷釋放要求改善關係的呼籲,而中方從釋放扣留的日本公民到對日稀土出口解禁,中日恢復風波前的「正常關係」動作頻繁,至於最高層峰會,還有待政治環境的進一步「轉暖」,這就清楚表明,中日雙方都不願意小泉純一郎時代長達多年的「政治冷卻」期再現,因為經濟形勢不容許北京、東京這樣做,區域政治的變化也不允許東京、北京「任意率性」。
但是,不管中日雙方如何努力,也不管未來兩國是否很快解凍,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東亞局勢和中日關係經此「釣魚島風波」,已經無法恢復到之前的景象,主要關鍵不在中日兩國,而在美國。「美國回來了」,而且回來得如此得意,這是各方都沒有想到的。
隨著事件的冷卻化,國際輿論以及海內外的華文媒體都一致地認為,美國是最大的贏家。但是,這種意見的背後,是對美國的否定,理由很簡單,美國違背了二戰的協定,在中日兩國之間「製造」了釣魚島問題,以便左右逢源,爭取美國的利益,這當然沒有錯。然而,這次風波之後的東亞格局變化,並非是以往中日美三國博弈的再演,而是具有更為深層的結構變化。
具體而言,日本徹底放棄了經濟起飛之後挑戰美國的戰略企圖,這種挑戰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在經濟上與美國競爭,在日本經濟如日中天的年代,日本國民生產總值達到美國的二分之一,超美成為日本舉國的口號,並引發了美國壓制日本,日本對美國說不的風潮;一個是政治上和外交上疏離美國,企圖擺脫美國的制約,向亞洲回歸,最典型和高潮的例子正是今年民主黨鳩山政權提出的「東亞共同體」設想和搬遷美國駐沖繩的軍事基地。但是,這兩個挑戰完全失敗,如今日本生產總值不但跌至美國的三分之一,而且日本經濟低迷20年,根本難以成為美國的對手,而在政治上,日本挑戰美國的企圖也遭遇挫折,不但亞洲國家沒有視日本為亞洲國家的領袖,更對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種種狡辯難以容忍,因此,日本回歸亞洲的企圖可謂失敗,而在擺脫美國的控制上,也因為沖繩駐軍這一挫折而破產。在這個基礎之上,中國的快速崛起,也讓日本挑戰美國的願望難以實現,因為中國在經濟上展現的市場規模,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高速飛躍,使中國成為亞洲的當然領袖,徹底阻止了日本成為亞洲龍頭老大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依賴美國的狀況,竟然回到了二戰結束後的光景。
事實上,在這波中日較量的過程中,美國悄悄但深度地介入了。可以這樣說,沒有美國的表態,即釣魚島是屬於日美安保條約的適用範圍,中國可能借力使力,把風波升高,並讓軍事威懾力量進入釣魚島海域;沒有美國的暗中壓力,日本可能不會那麼快地釋放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同樣,沒有美國強調美日同盟,中國也不會那麼快地著手修復中日關係。在某種程度上說,美國在事隔半個多世紀之後,再度成為日本最大的後台老闆。
當然,這次美國的回歸和日本重新投入美國的懷抱,與戰後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相同的是,美國支持日本仍然是要遏制中國的崛起,但是,美國和日本都不願也無法再度鼓勵中國,因為今天中國的實力,早就是戰後一窮二白的中國不能比擬的,不僅如此,美國和日本在某種程度上,越來越依賴中國的龐大市場,換句話說,今天美國和日本,對中國的策略是既合作,又鬥爭,合作是為了經濟,美國無力再像戰後那樣,給日本輸血,因為美國自顧不暇,甚至在進入中國的市場上,美國和日本還有競爭。然而,在政治和軍事上,美國還是要利用日本這艘不沉航空母艦,來遏制中國的壯大。
從這個角度來看,東亞未來的一段時間,至少20年,將是中美兩強相爭的局面,日本已經淪為配角。
【2010-10-06/泰國世界日報】

鈴聲(老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震驚中國人的一篇演講;轉抄自EMAIL 1/3
2010/10/04 09:20

震驚中國人的一篇演講

余世維簡介: 著名跨國公司總裁,美國哈佛大學企業管理博士後、英國牛津大學國際經濟博士後,美國諾瓦大學公共決策博士。現任上海慧泉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美國富頓集團中國總經理。曾服務的客戶有:日本航空、飛利浦、柯達、聯合利華、ABB、三得利、3M、西門子、摩托羅拉、中國電信等國內外著名企業。

下面是其演講節選:
   ……我在中國大陸又讀到一道學生曆史考試題:甲午戰爭是公元哪一年爆發?簽訂的叫什麽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 ……(完全是死記硬背題目)
    我後來到了日本大阪,才知道他們考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而是下面的論述題:
    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一仗——“日清戰爭”,他們叫“日清”,我們叫“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八年抗戰”。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麽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裏?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麽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麽條件上?請分析之。


    兩個國家的每個學生都努力作答案。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賠償二萬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訂馬關條約,那又怎麽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還會打!怎麽辦?所以人家就分析了,日本跟中國很可能在台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台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台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日本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中國未來台灣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日本的石油從波斯灣運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台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條在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台灣海峽封鎖起來,日本的油輪一定要從那裏經過,日本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海軍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


    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2020年,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日本現在統統做了對華戰爭的准備,所以什麽事情都要進入長期准備狀態,他們的情況,現在開始,把這個事情當作是時事,小心謹慎地在那裏准備。按照他們的判斷,中國跟日本的摩擦,會從東海開始,從台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2015—2020年,他們的學生統統在開始答題了。這種題目在他們那裏是這麽考慮的,在我們這裏是“李鴻章和伊騰博文”,所以他們這就叫做“思考”(而我們那叫做“死記”!),全世界都在研究他們中學的教育,小學的教育,都在研究他們的啓發性思考,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就對國家的未來孤獨教條化,僵化學生的思想和人生!


    什麽叫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是誰都沒有責任?),我們應該改成“國家興亡、我的責任”(每個人都要自覺負責!),有誰想這樣一個問題嗎?我們把問題,上綱到國家,看看國家在想什麽?我們來看一個概念,日本一直在不停的部署,就是隨時准備做好跟中國打仗的准備。所以日本人,在這個事當中,全國都基于這種共識,不光日本國防部有這個想法,這個沒有什麽稀奇,而是整個日本全國都有這種想法。為什麽?我講四個道理你聽聽看,他們是否真的全國皆兵,全民皆兵?  

 
    第一個例子,中國大陸一個河北的石家莊,一個山西的太原和大同是産煤的地方,你認為最大的買主是誰?是日本!其實日本這個國家是不燒煤的,你有沒有注意到,為什麽日本大量的向中國采購煤炭呢?其實二、三十年來日本大量不斷地向中國采購煤炭,回去以後在日本的下關下船,然後統統用水泥把他封起來,封成一個個石方,然後沈在日本內部的內海的海底。聽說現在已經沈下去半個太原,這些煤炭是准備將來跟中國打仗的時候要用的。公元2015年至2020年,中國跟日本可能開戰。這時候中國的核潛艇可能封鎖他的太平洋,中國如果那時有航空母艦,可能出動在日本海,日本主力艦如果跟中國戰艦作戰,就把這個煤炭挖起來燒。所以,現在就開始在采購了。所以,中國一船一船的煤運向日本去,統統沈在他的海底,我們卻不知道他心中有什麽想法?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10-04 14:56 回覆:

老老兄

您真是說得不錯,感謝您提供的這篇翔實的資料;這也是我們這個東鄰讓人不能不皺眉頭的地方。

有這種鄰居自己怎能不自惕自勉呢‧‧‧

聽說當年日本在二戰前就已經是這一套了,中國的漢冶萍公司,煤和鐵一船船地運回日本,做了槍砲來侵略中國;而且‧‧‧

甚至到偷襲珍珠港前,日本還向美國進口大量石油和鋼鐵,中國抗議美國助日本,侵略中國;美國稱自身是中立國,只做生意;他的中立是要求中日在運輸上要求中日平等地位,美國不提供運輸工具──結果中國無船可運,日本購入大量戰略物資──

然而,結果其戰略物資主要竟是用在偷襲珍珠港之上‧‧‧

話說回來,當年的中國,確實無力自主反抗,而今逐漸不同了‧‧‧應該是天可憐見‧‧‧吧

祝福這文明古國將再創新的里程碑

泥土敬覆


鈴聲(老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email轉抄 2/3
2010/10/04 09:17


    第二件事情,從人造衛星看下去,整個日本是條綠色的,你知道為什麽嗎?因為他們的樹一棵都不砍。在日本砍任何一棵樹,都要經過日本政府的許可,因為他們把森林看成重要的資源。可是全日本都用筷子,那怎麽辦?就將中國東北、黑大興安嶺的木材統統向日本出口,從烏蘇裏江送下去,在海參崴裝船了以後,向日本外銷。所以日本人買的全部是我們東北的木頭,買回去以後全部削成筷子,給一億一千萬人口使用。當他們吃完以後,沒有一根筷子是丟掉的,全部收起來,再給它磨成紙漿,賣給中國的《人民日報》印報紙。所以《人民日報》印報紙的紙漿全部是自己的木頭,不過是在日本人的嘴巴上面轉了一圈。
    第三是中國的稀土金屬,出口最大的是日本,中國稀土金屬企業的老總沾沾自喜于“廉價國家資源出口創彙多少?”,卻不知道日本人將這些稀土原料加工成一種粉末,塗在“點離子彩電”屏幕上,以昂貴的高價格賣給中國人,中國人的家庭買了還向鄰居客人炫耀!日本要壓制中國稀土企業降低價格,不降就停止進口,中國企業就要破産倒閉發不出工資,于是爭相降價,相互殺價只為了討好日本,而中國國務院稀土辦公室昏聩的沒有任何應對的商業戰略。前段施加日本壟斷提高鐵礦石價格壓制中國鋼鐵企業也是這樣的戰略,中國沒辦法!
    第四件事情是在中國的雲南山區一所破爛小學的課桌卻寫著“日本政府捐贈”的字樣,我不禁為“日本鬼子從中國孩子幼小心靈開始公關腐蝕而我們的卻貪汙腐敗不願意投資教育”而感到悲哀!
    這四個故事,給你一個什麽啓示?一個國家要有危機感,就要像這樣子,全日本都有這種危機感。每一根筷子都不丟,知道那個是紙漿的原料,每根筷子來自中國的木頭,知道自己的樹是不能砍的。所以這個道理在他們那裏講是一個國民意識,就是全民動員積極備戰!日本的海軍一直在刺探中國的情報,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海軍的總人數,已經是世界排名第二位,已經超過了俄羅斯了,僅次于美國,他還叫做海上自衛隊。其實只差航空母艦和主力艦沒有做,其實是個標准的海軍,他卻只是稱他為自衛隊;但是做軍人總要有磨練的機會吧?有機會總要打打仗吧!所以他一找到機會,就總是要操兵一下,練一下。有張照片是剛剛照沒有多久的,日本出動運輸機,支援阿富汗戰爭,其實那地方揮手的統統是日本軍人。那個飛機已經在巴基斯坦,所以日本為了這個事情出動。為什麽?做軍人就是要常常練習練習,所以日本的軍隊好久沒有打仗了。上一次打了波斯灣戰爭,日本就想要參戰,美國總統就是現在那個小布什的爸爸沒有同意。這一次日本人又出動了,這一次他們美國改變了一個方針,允許日本做後勤。所以他們的運輸部隊,後勤部隊就統統出動了。日本實際很想參加前衛部隊,希望美國讓日本參加,打那個野戰。可是美國怎麽想,都覺得不太妥當。所以日本的前衛部隊到現在沒有出動,下次如果世界上再有什麽戰爭,日本兵還希望出兵,來練習練習他的野戰部隊。其實他們在做打仗的准備,積極地做好跟中國戰爭的准備,中國是亞洲新強國,日本是亞洲霸權,這兩個國家非打一仗不可。不打一仗,不能夠分出誰更強,沒有辦法了,你們的兒女小寶要上學了,注意你們小寶的EQ,注意他的管理,注意他從小長大的生活習慣,到那時你們家的小寶,是跟日本家的小寶,打一仗,我們看看是誰的訓練比較好。


鈴聲(老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從EMAIL來的,抄在這裡,
2010/10/04 09:14

    中國跟日本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幹了場甲午戰爭,我們輸了;20世紀又打了8年抗戰,我們又輸了;要不是美國丟了兩顆原子彈,我真不曉得、真難想像,那次中國是否要亡國了?我到日本去的時候,你猜他們講了句什麽話?他們說:“我們是一頭野狼,挨了十幾拳,死于兩顆槍彈”,那十幾拳就是中國,那兩顆槍彈,講的就是美國原子彈,這句話全日本都在講:“我們是一頭野狼,挨了十幾拳,死于兩顆槍彈”。這個是他們永遠記住的。
    我們現在搞經濟發展,不承認錯誤,至少要有這種憂患意識。21世紀日本跟中國再幹一仗,萬一我們又輸了,就22世紀再打,100年打一次,這件事情全日本人都記在心上,我們也不要掉以輕心!
    所以,我覺得美國其實不是中國的心腹大患,美國那個家夥,喜歡當老大,沒有事就過來問:“你看誰是大哥?”“那當然是你了,老大。”他就說:“說得也是!走了”他就走了,你就不要管他了。他對中國沒有領土野心。倒是那個小日本就不同了,一碰到的時候就說:“日中友好”一邊握手,一邊在那裏磨刀,沒有事就恁搞你一下。所以我想到躺在旁邊那個日本,我晚上都睡不著覺;而那個美國,坦白講,我真的無所謂。
    以我對這兩個民族的了解,因為與這兩個民族交往了20幾年,不是讀書就是就業,不是出差就是在那開會,所以,我到現在還有一大堆的美國和日本朋友,我對這兩個民族的看法始終是耿耿于懷。所以,我始終認為日本這個國家,遲早要跟中國再幹一仗的,因為他們天生下來就是缺少資源。為了活下去非打不可,你認為怎麽辦呢?雖然這個問題是個國家問題,那麽跟企業和個人不是完全一樣嗎?難道中國企業不能想像,我是一個缺少市場和資源的企業嗎?我也要在人家的腰上咬一口啊!不是一樣的道理嗎?那人家也是這樣想你們的,也是在你的腿上開飯吃一口肉,也是一樣的嘛?所以每個企業都要有短中長期計劃。你們的計劃是什麽?我們不用討論,那時有沒有,你自己在心裏想想看 ……


                       (CPL整理)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但願如此?
2010/10/03 09:56
德國是日本的鏡子

【聯合晚報╱社論】 2010.10.02 01:35 pm

人們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很多時候,一個事件發生,好似上天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成為其他事件的鏡子。

這一陣子釣魚台主權爭議鬧得火熱,中日關係陷入僵局,且兩國各自激發出民族主義。地球的另一端,德國即將繳出六千多萬歐元給法國,就終於繳清凡爾賽和約的全部賠款。凡爾賽和約是當代赫赫有名之事,一次世界大戰戰勝的協約國跟戰敗的德國簽下這紙和約,與民國8年的五四運動同等古老。今世年輕一代已未必熟知此事始末,但德國如斯奉行,在92年後的今天將戰爭賠款繳完,於時間長流裡完成這個任務,靠的不只是堅毅決心,更是整個民族徹底悔罪,希望勿再蹈戰爭覆轍。

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就是因凡爾賽的巨額賠款和其他屈辱的條款而崛起,得以煽動民族情緒和獨裁軍國主義。凡爾賽和約於德國猶如近代命運的一帖符咒,但分裂了40年在1990年復歸統一的德國,還是開始如期繳交共約220億英鎊的賠款。在現實的國際社會,德國未嘗不能賴帳,但為顯示懺悔而決定履約,亦出於深切體會到他們曾經加諸於鄰邦與千萬生命的痛苦。1970年西德總理勃蘭特訪問華沙時,曾向猶太人的紀念碑下跪,呼求「上帝饒恕我們吧」,可見德國人對於過往的民族罪孽是如何戒慎恐懼。

德、日同為戰敗的軸心國,卻對自己的侵略罪行採取了殊異的態度。德國人靜默地以行動贖罪,賠款即將繳完。隔著半個地球,日本能否從這塊鏡子裡看出兩國對比的意義?日耳曼民族反思能力,跟大和民族的執迷不悟之間,存在巨大的落差。百年之後的賠款,顯示「知恥近乎勇」的德性;而另一端,侵略行為過半世紀,仍繼續欲奪人之土,難道也是民族性的顯現?

德日的分野不僅在於是否受各自的原罪文化影響,更在於對是非真理的判斷與力行。明辨是非可謂「知易行難」,由當今政治人物的言行落差就可見一斑。台灣對釣魚台主權所屬一事,能具體行動爭取的空間不多,但於事理還是該有所堅持。

【2010/10/0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兩岸關係是釣魚台問題的核心
2010/09/29 23:19

當年胡秋原先生曾提及,中華民族要復興,一定要擺脫歐化與俄化思想的糾纏,走一條超越前進的道路,大陸的經改策略,是摸著石頭過河,與此若合符節。

百餘年來中國的苦難,主要是受國際強權勢力的牽引,除受制於船堅砲利外,與自身的文化自信不足有關,其肇始於19世紀以降中華文明因自我封閉而衰落,且適逢西方列強的興起!

今日我們習以為常以歐美的觀點看世界,其實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被扭曲了的世界!

釣魚台群島的問題若要解決,充份條件是台海問題已獲得解決,南海問題亦然。

美日與美韓同盟,使整個東北亞的形勢對中國非常不利,南亞及東協與美國的曖昧關係,也不利於中國的發展,臺灣在這裡起到一個地緣政治的關鍵作用位置,所以對大陸而言,臺灣問題是最優先的問題,對臺灣而言又何嘗不是。

臺灣若能與大陸由對抗走向合作,釣魚台的問題並不難解決,連南海問題的解決也對相樂觀。當然前提是臺灣的分離運動在ECFA之後能逐漸降溫。很多時候,歷史的發展非常弔詭,我們應抱著如履薄冰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摸著石頭過河!
  
                            yaduo


野渡 / 原鄉人客棧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0-09-30 20:52 回覆:

野渡兄

歡迎光臨,並賜回應。

完全同意您摸著石頭過河的說法;這是個很生動的描述,傳達了我們古老文明最深沉堅定的辯證觀點──

在那平緩的水面,底下有多麼可怕的凶險,或者在洶湧的水面,底下是否有可以落腳的磐石;無論如何,我們的態度都應該是行動,用竹竿,用手腳,用種種謹慎的方法,以最小的犧牲來探測國族群體的前路‧‧‧很高興,千餘年的文明終於逐漸重新獲得了它應該擁有的希望‧‧‧

因而,某個意義上,釣魚台問題是一個好例子,但泥人不會給它過重的承載,只要耐心地慢慢過河,相信一定能夠到彼岸的吧‧‧‧

泥土敬白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