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09 06:12:07瀏覽562|回應4|推薦21 | |
歡迎「公民1985行動聯盟」,加入「中間選民」的行列──論八年抗日戰爭的「混淆」與光復後「偏安」台灣的印象,國民黨應該嚴重「道歉」,或應該「肯定」其成就? 本格主前面貼出了歡迎「太陽花學運的理性青年」的文字,同時,格文所稱的「中間選民」的觀點,我們已試著由前貼「為綠營賴立委,查看日據下的「台灣慰安婦」問題的史實‧‧‧‧‧」來表現我們所強調的理性與熱情; 有熱心的網友問及何以沒有關切稍前的「公民行動聯盟」之發展?──是的,我們正有這樣的想法;因而,遂有本篇之作。 正由於該聯盟除了應該在平均年齡上較高外,作為公民,應該也較有更豐富的知識與社會經驗;所以,本文的論述也就可更深一層;我們希望面對當前日益複雜的大局,該盟中理性的意見領袖,也能夠由藍綠兩個讓人不放心陣營中游離出來,以您們較學運份子更為扎實的學養與經驗,一起考察我們社會當前應該儘快、及早地釐清的各方面的重要問題;前面我們已以綠營昧於史實的問題啟動了我們的關切──現在就讓我們考察下面藍營方面應該負責的史實問題。
這是一次針對藍營歷史問題的嚴肅批判,希望借助於公民團體中最有理性思考能力的網友們,大家一起來思考與判斷──在今天這七月六日,明天就是七月七日了,是中華民族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在七十八年前的這天,正式宣佈全國對日抗戰的紀念日──作為「中間選民」,我們要,就事論事地,批判藍營國民黨‧‧‧長久以來,是誰先後兩次造成了我們偉大史實的混淆,竟都影響了社會當年的認知與團結的進程?是國民黨──在這七月七日,當我們回顧那段歷史的時刻。
首先,看看大陸時期,為何中國人的神聖抗戰,會發生國共相爭,爭到雙方都未能參加舊金山和約?為何甚至也影響到台灣人當年的心向祖國?那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的野心不止,向我關內步步進逼,全民已經無法忍受,紛紛以罷課、罷工、罷市和「抵制日貨」自救了,然而,國府竟然於1935年發佈了真是讓「親痛仇快」的「睦鄰令」,禁止沉痛國人各種自發的抗爭性表達;同年,還派遣福建省主席陳儀來台參加日本「據台始政四十週年紀念的博覽會」;那對於海峽兩岸的志士仁人是多大的打擊?!在這樣的史實之下,怎能責怪不少國人對於國府難以給予充分的信任?──雖然,國府可說有苦衷……事實確實也有苦衷……但連說明也不可能嗎?──這些,既使有苦衷,沒有充分說明,是否也應該真誠道歉?
其次,看看台灣,國府遷台七十年來,那一次重要的抗日經驗──那是七零年代的保釣運動──被民間指責為「偏安」,被痛斥為「賣台」,在這與七七抗戰接近的日子,我們以它為例。當年為何面對釣魚台列嶼問題不敢據理力爭,說是為了維護聯合國席位,但是該席位並未獲得保全;或者只為了美國牽成的日元貸款,那就真是「賣台」了──真是如此嗎,如此則國府怎可能獲得民間的信任──真的就像今天被指為「無能」的馬英九,當年小蔣也那樣「無能」嗎?如此如何能責怪當時許多海外學子唾棄國府而擁抱對岸中國?又是有苦衷嗎?又是有著連說明也不能的苦衷?這些是否應該要向缺乏資訊的民間有所表示?有錯至少要道歉,沒有那麼錯的話,應該充分的說明。
為何各項的史實皆不加以說明?雖然事情都已成為「歷史」,如實體書頁之會泛黃,可能終將隨風而去,然而,歷史的記憶卻永遠都是人際信任的不二基礎;而國民黨寧願含冤困死,也不願自白昭告世人於其島嶼末日來臨之前?這也是一種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如當年美國赫斯特報系女兒受劫匪綁架,數年後竟然完全認同於劫匪之故事麼──?
國民黨啊,藍營還要承擔多久的冤屈,不加說明?美國過去如何玩弄東亞局勢──國民政府怎樣丟掉大陸?由當年1900年前後,落後與孤兒寡婦的中國,美國怎樣將之當做對付「黃禍」的分裂對象?在1871年,誘導日本破壞中日同盟性的「日清修好條規」之後,1874年,指導日人發動牡丹社事件;1895年,幫助日本簽成馬關條約;1900年,招來日本參加八國聯軍;1905年,美國極度苛待築完太平洋鐵路的華工,引起我國各大口岸的反美風潮‧‧‧到八年抗戰中,前期與中期美國號稱「中立」,其實,他對於東亞貿易提出「購買者運輸船舶自備」的交易條件,就是「袒日」的政策;晚期,他口頭同意戰後幫助中國復員,卻拒絕與蔣簽署真正的「平等新約〈對美的商約未改訂,僅去除了「領事裁判權」〉」;直到戰後第二年,又以軍事援華與幫助復員,壓迫國府,使蔣終於在1946年11月,讓國府與美國簽訂了中美雙方互相擁有「國民待遇」、為大多數知識分子所不齒、「喪權辱國」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換言之,國家落後而貧困,使蔣對於美國長期有依賴的傾向,但是因而,他就失去了戰後本來他所擁有的「民族救星」的光環。 國府以為美國一定支持他,忽略了美方對於中美關係的定調,實始於1874年以前!上述的史實,國府不加說明,是否真的有著深度「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意味?
前述是老蔣的某些真實故事,由其負面看時實在荒唐,但若仔細探究說明,其悲劇性中或許還可透出某種崇高的意味。 國府若無能力自救,自然,我們今日的民間,如何能信任他特別有拯救我們社會的能力?
接著,下面,我們將考察藍營是怎樣「無能」於他們所推崇的老蔣之子──小蔣的表現。
那是當年被「歌功頌德」稱為「台灣經驗」的全部,但那也是號稱為「蔣經國學校」的好學生李登輝所自我範限而「無能」傳承的成就;我們由李登輝竟然說出「釣魚台是日本的」,就正是其無法挺舉,自我閹割的證據;讓我們看當年下述的史實──
我們都知道,「台灣經驗」是指兩蔣來台後在經濟上如何由破敗的戰後情境發展到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成就;一般言之,也就是國府如何走過美援時期,如何在美援停止後「自力更生」,透過十大建設而得以在七零年代末期,成為當年世界上重要的新興工業國家的過程。那段歷史經驗的成就,是八零年代起飛而九零年代至今仍可以吃老本的理由。 但是,知否,它是如何成功的?
原來,1970年,保釣運動的精神,就是「台灣經驗」的真精神,也是中華民國與中華民族的真精神;換言之,「台灣經驗」其實,應該並非只是侷限在經濟方面的事業;它是保釣運動精神在民間與官方兩方面,各自發揮與沉潛的結果;那可說也是在當時的處境下,中國人在台灣所能表現的極致。
簡單的考察,可以由1970年九月十日前後開始,那天,戰後扶殖日本成功的美國,其時為了由越戰撤兵,國際上傳言可能把台灣交給中國或日本,美國則宣佈其將琉球交給日本的理由是根據其所謂的「剩餘主權說」,其文稱「二次大戰結束時隸屬日本管轄,‧‧認為對琉球之剩餘主權仍屬於日本。‧‧行政權可望於1972年歸還日本。」;是從那天起,原本高度熱衷於報導釣魚台資源的國府治下的朝野各媒體,一時都噤聲了;然後,暗潮湧向海外,才有了當年著名高揚愛國保土的保釣運動;仔細審視,當時,國府能不噤聲嗎?美國所謂的「二次大戰結束時隸屬日本管轄,」,不是也指向了我們的島嶼台灣?──而稍前的1970年的四二四小蔣被刺事件剛過不久,彭明敏在美日掩護下逃出台灣後,該年十月抵達美國;餘波高漲,至1971年四月,美國國務院甚至公開提出「台澎地位未定」之說。原來當時的局面是如此地險峻,為何少有說明?如此而能夠順利通過當時的驚濤駭浪,是否一種值得記取與省思的能力? 然後,另一方面,也就幾乎在同時,忍氣吞聲的國府把1968年設立籌備處而遲遲未能上路的大鋼鐵廠正式上路了。據稱是在小蔣的名言「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下,不顧外國顧問的反對而推動的──其與奧地利簽約的時間是1971年十月──顯然這個簽約時間,不是巧合,是官方在國際勢力打壓下,保釣運動自立自強精神,當時以另一種形式表現了出來;該一簽約,其後雖頗波折,但也正是往後台灣經驗能夠跨出困境而成為世界新興工業國家的重要起步。
上述兩方面,為何不能充分的說明,向我們的社會充份地呈現那個時代的完整面貌?那裡面的辛酸與奮鬥真的完全沒有意義,都是不值得我們今人咀嚼、消化與吸收的成份嗎?
以上,是個人對於藍營的強烈批判,當前的藍營名人由自稱有釣運精神的馬英九與被視為大內高手的宋楚瑜,到憑藉日本豐太閣「侍」的隱忍精神而出頭,自稱「蔣經國學校」高材生,廢掉革命實踐研究院的李登輝,是否在此重大問題上,他們實在都應該自我批判?
以上的研究與批判,作為我們真正擁有理性與社會經驗的「中間選民」,歡迎「公民行動聯盟」中的同道網友而提出的真摯邀約,可以嗎?
歡迎您們,讓我們在未來的關鍵時刻攜手,為了我們社會的理想前途而共同努力。
2015年七月八日夜 郭譽孚定稿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