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6/20 18:41:13瀏覽2590|回應1|推薦28 | |
這是最近的一篇隨筆 針對台中市長林佳龍誇言日據時期建立台中市的功績。。。 儘管,確實,近代台中市的都市計劃公告於1899年,正式起於1900年。。。 但是,其前身如何。。。? 談談日據前的台灣省城──台中 台中市的都市計劃起於日據時期的1900年,與台北市的都市計畫,同年開始; 然而,這代表的是什麼? 都市化是社會發展逐漸脫離自然型態而由人為主導的發展過程;這有很稀罕嗎? 為何應該被重視,特別標舉出來? 就所知,當年的史實是清代台灣現代化的主導者劉銘傳,在其就任台灣省巡撫前,我們島嶼本來只是福建省管轄下的一個大離島。 當年,法軍侵台,劉奉旨護台抗法,來台擊敗法軍; 他感到台灣不僅戰略位置重要,並且有自給自足成為一省的條件;而他是太平天國之亂時的西化派將領,來台後,發現台灣應該具有發展的潛力,因而有以「一隅而為天下倡」之抱負。 當時,朝廷也有在台灣設『總統』,強化東南七省海防的主張;而劉銘傳來台擊敗法軍,又是洋務派一員;因此,我島乃有脫離福建而設省的機會; 當年劉氏對於設省的構想,原本有將省城設在台中的想法,當時的奏摺為了「聲明彰化等縣地輿太廣,急需添官分治」稱: 「查彰化橋孜圖地方,山環水複,中開平原,氣象宏敞;又當全台適中之地。擬照前撫臣岑毓英議,就該處建立省城;分彰化東北之境,設首府曰『台灣府』、附郭首縣曰『台灣縣』,將原有台灣府縣改為台南府安平縣……」 因而── 「1887年八月,畫疆分理,粗具規模,為彰化橋仔頭新訂省會,設備未周,暫駐台北。」 同年,劉氏完成清丈清賦;上書戶部咨移海軍衙門議准台灣修建鐵路,創辦商務;後因為隔年發生施九緞事件,施因新任縣吏清丈貪墨而起事,曾以索焚丈單,引來數千人圍縣城,電線毀斷,提督朱煥明陣亡; 但事件平息後,劉仍命棟軍負責建造省城,直到劉去職,工程才停止進行。 事實上,對於台中的重視,如所示,不僅是劉銘傳的主張,也是前任福建巡撫岑毓英的主張,更是早於銘傳來台的左宗棠麾下名將劉璈的主張,雖然兩劉交惡,但是在看中台中上是共同的,這值得指出。 其次,應該指出當時中部地區已經是人文薈萃的富饒之地,換言之,中部地區出現一個大都會是已有其實力的。。。例如,霧峰林家不但出了武將林文察、林朝棟父子,還出了舉人林文欽;在資產上,林家又由於軍功取得了樟腦的經營權,林文欽的腦棧事業到甲午年時已發展到香港。 當然,我們不能不提及的,當年鹿港地區早已開發,當年應該也有雄厚的實力,但是,如前述,施九緞事件的主角施家乃是鹿港巨族,在其地附近設置都會,是否有繼續任其發展,受其「圍城」的壓力? 於是,根據台北建城不取艋舺,不取大稻埕,而取兩者間的地點作為平衡或發展的樞紐,建為台北府城──選取霧峰與鹿港外的台中,名之為『台灣府』,其首縣為『台灣縣』;而原來的台灣府改為台南府,台灣縣改為安平縣;真是充分的顯示了當年不只是計畫一省城而已,「台灣府」與台灣縣這個名稱的更動,更是顯示了當年北京當局是如何期許這個新都市在我們島嶼的代表性地位。 相對言之,在1900年,台中與台北兩地都出現在日本人的都市計畫中,但是,該計畫中,台中只是一個二十萬的都市,台北卻是一個六十萬的都會。。。日據時期,比起清代,會更重視我們的台中市嗎?──1908年,高雄市的日本規劃是四十萬的都市。。。 以上是個人研究日據台灣史之餘,見報端有強調日人在台都市計劃之功勞,對於台中市歷史發展的回憶; 謹此分享。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