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合報」代表的藍營思維糊塗至極
2010/03/21 14:22:27瀏覽692|回應1|推薦5

「聯合晚報」321日的社論《反社會行為的危機》是一篇代表作,典型反映出藍營的糊塗思維。

社論談的是「針對胡志強的『美工刀』事件,以及針對馬總統女兒的號召『撲殺』事件」,讓我們來分析這社論。

社論說﹕「民進黨在目前蔡英文主席的帶領下,致力擺脫暴力形象」。

這個陳述告訴我們兩件事﹕第一,民進黨搞暴力,所以有「暴力形象」;第二,蔡英文要讓民進黨「非暴力化」。

蔡英文就任民進黨主席也快兩年了,卻接連發生了「『美工刀』事件」和「號召『撲殺』事件」,這說明蔡英文要民進黨「非暴力化」並未見效,是失敗的。

為什麼失敗?這要研究民進黨的暴力是怎麼產生的,蔡英文致力「非暴力化」有否「對症下藥」。

民進黨的暴力從何而來?社論自己就寫得很清楚﹕「民進黨長久以來對其支持群眾宣揚仇恨、悲情的政治意識,近來尤其集中強調 ECFA對弱勢產業及基層民眾將造成傷害,這在景氣不佳時刻,特別對某些處於經濟困境的民眾,很可能會煽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身懷美工刀的大學生痛罵胡志強是『台奸』,民進黨人對此說法應不陌生吧?長期向支持者如此『教化』的結果,妖魔化兩岸經濟協議等措施,極大化地宣揚兩岸間的政治仇恨,終於塑造出這樣不知所云、甚至自認『暴力有理』的青年。

即是說,要「非暴力化」,民進黨需要﹕

一、中止「對其支持群眾宣揚仇恨、悲情的政治意識」;

二、中止「尤其集中強調 ECFA對弱勢產業及基層民眾將造成傷害」,也要客觀強調ECFA對臺灣的好處,以及不簽ECFA對臺灣的傷害;

三、中止動不動就給人戴「台奸」的紅帽子;

四、中止「長期向支持者如此『教化』……,妖魔化兩岸經濟協議等措施,極大化地宣揚兩岸間的政治仇恨」。

當然還有其他種種應該「中止」的東西,本文僅列出這些「聯合晚報」社論所例舉的。

請問,以上四件,蔡英文做了嗎?一件都沒有,所以民進黨依然如故,09330聯合報黑白集」的《關於柔情的傳說》就寫得很清楚﹕「以本土情結及台獨意識為支撐的綠營更團結,雖歷經扁案的挫折,依然是鐵板一塊」,一年後的今天,民進黨還是如此。「對症下藥」的「非暴力化」舉動全無,蔡英文哪裡在「致力擺脫暴力形象」?蔡英文頂多是擺出個架式,做做「致力擺脫暴力形象」的樣子罷了。這把戲,「聯合報」看不透?

也許是看不透,也許還不是看不透。「聯合報」如此溢美蔡英文,反映的是藍營普遍的迷思﹕討好綠營。馬英九「討好綠營」已成了他的標記,胡志強至少兩次打電話到「『美工刀』事件」肇事者學校去干涉,要開脫肇事者罪行,不也是「討好綠營」?至於「聯合報」,「討好綠營」已經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家常便飯,他前幾天的社論《台南都與高雄都:南台灣也有雙城奇謀》,簡直是以「民進黨智庫」的姿態,在為民進黨「出謀劃策」,肉麻而可笑。

上引的「聯合報黑白集」《關於柔情的傳說》寫道﹕

----------

這次大安區的選舉結果,與其說是對馬總統的一次「不信任投票」,不如說是驗證了馬總統執政後對綠營種種「柔情攻勢」的失效。對於心中想的是「另一個國家」的人,無論馬英九再怎麼努力,怎麼在人事、決策上講究色彩平衡,都難以爭取到他們的認同,因為其正當性受到終極懷疑。這個鴻溝,已遠大於族群的差異。

這並不是說馬總統必須放棄「和解」的努力,而是說他不應對「全民總統」心存太多幻想,更不能為了求取和解而自陷於政治稀泥。國家領導者須以實力征服人心,不能妄想只以柔情感動人。一年來,政治江湖上關於「柔情」的傳說早已破滅,大安區綠營鐵票依舊,藍營卻大量鏽蝕,已是明證如山。

----------

「聯合報」不妨用自己寫的這段話去好好反省自己吧,不要以為顯示自己「客觀、中立、公正、寬容」,你「聯合報」就可以變成一份「全民報紙」。再拍綠營馬屁,綠營貼給你的「統媒」、「賣臺」標記,它是不會自己扯下來的。

藍營的支持者,就是這樣上下「討好綠營」而被「心涼」掉的,藍營的「鐵票」,也是在這種「討好綠營」的氛圍中「大量鏽蝕」掉的。

10.03.21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3872841

 回應文章

超級不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筆不錯,可惜論點有一點偏頗失焦!
2010/03/21 20:40

對不起,也許我已經離開學校畢業太久了

請問馬政府上台後

美工刀在校園已經變成"違禁品"了嗎?

向政治人物"嗆聲""抗議"就該被界定為暴力嗎?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0-03-24 13:39 回覆:

文筆很一般,只能算是「合格」,絕對不是「優秀」。但「論點有一點偏頗」倒是不假。

「美工刀在校園」是沒有問題的,但帶著美工刀到那種地方去「嗆聲」,就很危險了。連鞋子都可以變成「武器」(忘了小布希在伊拉克、溫家寶在英國的遭遇?),何況美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