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旺報的世界現代史常識錯誤
2010/05/14 13:48:02瀏覽386|回應0|推薦0

旺報今天的「社評-世界已走進中國 民進黨呢」,總體上還不錯,但對世界現代史的回顧,卻犯了常識錯誤,且看文中的這段話﹕

先談「時代錯置」。在民進黨的公式裡,中國與世界是截然對立的,這只有在冷戰對峙時代才具有「部分的真實性」(別忘了中國和亞非拉第三世界的深厚關係)。 

社評部分認可民進黨認為的「中國與世界是截然對立的」。請問,這「世界」是什麼?按社評的意思,應該就是「西方世界」,因為社評只提到這一者,沒有第二者。旺報錯了。

社評接著說﹕「在那個年代,台灣可以、也只能選擇依附在西方世界裡,高喊著『堅守民主陣容』,跟著西方世界一起圍堵中國」,旺報又錯了。

一、旺報說的是「冷戰」,「冷戰」始於1945年,終於1990年代初的「蘇東波」垮台,大約有45年歷史。冷戰的對立雙方,看單個國家,是蘇聯vs美國;看地域,是「蘇東波」vs西歐北美;看集團,是「華沙條約組織」vs「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是「冷戰」的兩大主角,「中國」從一開始就是「全面倒向蘇聯陣營」的配角。旺報談冷戰,怎麼可以只提「亞非拉第三世界」和「西方世界」,不提蘇聯?

為什麼必須提到蘇聯?因為,如果要忠於歷史地談「冷戰」中的「中國」與臺灣,蘇聯是根本無法排除的,否則,這歷史就會被歪曲,旺報正是如此。

二、「中國」與「西方」對立,是從1949年末「新中國」成立後始,頂多延續到1960年代的晚期,不超過20年。整個50年代,「中國」是附合蘇聯反西方、反美的。但早於60年代初,「中國」與蘇聯就已反目,「中國」批判「蘇聯現代修正主義」的「九評」,在那時赫赫有名,氣焰遠遠高於反西方。可以說,從「反蘇」開始,「中國」的反西方火力不但大幅下降,而且迅速靠向西方。如此時代背景,正是中美關係「破冰」、基辛格與尼克松訪問「中國」、而後中美建交的主要原因之一。

之後,整個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後,「中國」可說是全力配合西方反蘇。在1989六四事件之前的整個八十年代,「中國」全心全意「改革開發」,西方一片叫好,「中國」與美國、西方的關係仿如度蜜月,哪裡有什麼「中國與世界是截然對立的」?

在整個「冷戰」的45年裡,西方是「圍堵蘇聯」,「中國」則有一半的時間參與西方的「圍堵蘇聯」,「冷戰」從頭至尾都沒有發生過「圍堵中國」。盡管五十年代韓戰後美國與「中國」長期關係緊張,但全西方的「圍堵對象」,是蘇聯而非「中國」。旺報的在那個年代,台灣可以、也只能選擇依附在西方世界裡,高喊著『堅守民主陣容』,跟著西方世界一起圍堵中國」,從何而來?別忘了,事實是正相反的﹕美國為了「消滅共產主義」,採用「攏中堵蘇」的全球戰略,與「中國」建交,與臺灣斷交,臺灣是被美國「拋棄」的,哪裡有什麼跟著西方世界一起圍堵中國」?

三、西方「圍堵中國」,始於六四事件後的「後冷戰」時代,這一方面是因為六四屠城「惹毛」了西方,另一方面是因為蘇聯集團垮台後,「中國」的專制政權一下子變得非常醒目,在西方眼裡,是從「一半次要敵人、一半反蘇盟友」的角色一下子變成了主要敵人。臺灣「跟著西方世界一起圍堵中國」,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但那已不是「冷戰」年代了!

四、最後,再寫一遍這個議題﹕「中國」的稱呼。社評全篇的「中國」長、「中國」短,也是錯的,應該是「中共」或「中國大陸」,而不是「中國」.「中國」是臺獨語言,口語裡說說「中國」,也罷了,正式文章、嚴肅的社評,根本就不應如此輕率的稱呼「中國」。不理解反臺獨的旺報為什麼這麼喜歡使用臺獨語言?也不知道,旺報究竟是否理解「『中國』是臺獨語言」這個道理?

10.05.14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40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