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感政績,馬步扁後塵
2014/12/22 19:19:48瀏覽2545|回應7|推薦9

2014.08.06 旺報名家

從行政院長江宜樺倡導「小確幸」,到官員們對經濟數據轉好的喜不自禁,一切顯示,馬政府的執政主軸,就是「政績」。這本是「治國」和「拼連任」的當然,但在臺灣,「政績佳」可以完全無助選舉,馬總統必須明白,他已陷入「無感政績」,不談「治國」,單論選舉,要保住政權,其他妙方更重於「政績」。

馬政府的「無感政績」由來已久。20089月,美國「雷曼兄弟」倒閉,引發全球金融風暴,臺灣也不能倖免。幸好馬政府處置得當,臺灣經濟快速還神,以至馬政府得到了「無感復甦」的評價。這表明,經濟「復甦」是真的,只是讓人「無感」 ── 那時離馬英九「狂勝」選贏總統並沒多久,從藍到綠,臺灣民意已經開始對馬政府「無感」了。

一切善政人民無感

這就是問題。經濟復甦是好事,為何民眾「無感」?而且,20092010年間,馬政府的政績絕非僅在經濟,與前任的陳水扁形成強烈對比。民眾記憶猶新的「廉政」自不待言,外交成就更為耀眼﹕兩岸關係緩和、臺美關係回溫、「外交休兵」上路、「凱子外交」終結、「免簽國」增加……,再加上馬英九個人優異的慈善公益善舉,在執政的頭兩年,除了突發的「八八水災」,可以說,馬政府政績相當亮麗。但這些政績感動不了選民,「無感復甦」其實是略稱,它代表的是馬的一切善政都讓人無感,「無感復甦」的實質,是「無感政績」。

其實,「無感政績」在臺灣並非新事,早在1998年的臺北市長選舉,時任的市長陳水扁對上挑戰者馬英九,就已嚐過一次「無感政績」滋味,只不過那時尚無「無感XX」一說。

輿論直到現在仍然公認,1994年上任的陳水扁市長,其任內政績相當出色。但政績再好也沒用,才一任,臺北市選民就拋棄了這位優秀的陳市長。

為何如此?因為臺北市當時的政治版圖是藍遠大於綠,陳水扁1994年是因藍營分裂才當選的,但多數臺北市民並不認同這位主張臺獨的民進黨籍市長,因此,他們「無感」於陳市長政績,一有機會,就用選票將市長換成藍的。1998年臺北市長選舉的實踐表明,藍綠對決的政治因素,遠大於治理好壞的政績因素。

既然政治因素能導致「政績無感」,是否也會衍生「敗績無感」?正是如此。2010年五都選舉前夕,高雄爆出「雙陳醜聞」﹕陳菊的「睡菊」和陳致中的召妓事件。但高雄選民「敗績無感」,讓陳菊和陳致中雙雙「高票當選」。2012年,民進黨執政的雲林、嘉義爆出多起牽連縣府高層的貪腐醜聞,但綠營選民根本不在乎,民進黨的支持度「不動如山」,與今年桃園基隆國民黨官員涉貪導致「選情崩壞」形成鮮明對比。

「無感政績」在成熟民主國家並不常有,毫無道德是非原則,盲目護己、「大親滅義」的「無感敗績」更是罕見。臺灣會出現「無感敗績」,是因為臺灣的政治對立並非黨派層級,而是國家認同,「臺獨是最高道德」,走向極端是必然。

民意支持長久低迷

在現實中,藍綠兩營都對馬政府政績「無感」,所以馬民意支持長久低迷,而且藍營從沒「無感敗績」地幫襯自己,爆出一點政壇醜聞民調和選情就下降。反觀綠營,不但對己黨執政從無「無感」,而且護己的「無感敗績」屢見不鮮,這說明雙方內部的「凝聚力」天差地遠。

這就是藍營亟需思考的核心議題﹕國、民兩黨天差地遠的凝聚力差別,症結究竟在哪裡?無非在「政」或「人」,但此「政」是「政治路線╱政治目標」,而非「政績」。「政」與「人」孰為重?毛澤東有句話說得對﹕「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政黨政治,「路線目標」的份量遠重於「人」,政黨的「凝聚力」首先由「政治路線目標」,而非「人選」決定,這就是為什麼國民黨換了三位副主席,民意低盪依舊;而同一個馬英九,6年前聲望「如日中天」,今天卻民調還不如陳水扁。

從這個「政治路線目標」的角度切入,找出原因,擬定對策,調整路線,現在開始起「兩手抓雙政」──「政治路線目標」「政績」,找回凝聚力、拉抬民調還來得及。否則,妄想跳過政治,只憑「經濟╱政績」回天,那就等著變天吧。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19775952

 回應文章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4 09:53
一張考卷只挑做錯的題在指責,當然考90分和10分好像都沒差。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4-12-24 12:08 回覆:
是啊!

古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4-12-23 17:03 回覆:
2014/12/24 02:03
『民粹』兩字雖俗,但它確實就是台灣民主的大毒瘤,能不提而攻之嗎?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4-12-24 12:07 回覆:

臺灣社會的一個怪詞就是「民粹」。

原因之一是﹕知道「國粹」嗎?可以去教育部的網上辭典看看這個「」是什麼含義。

一連串的「x粹」,除了翻譯詞「納粹」之外﹕國粹精粹選粹文粹純粹淳粹醇粹,乃至粹白粹器,意思全是正面的,只有一個「民粹」,意思竟然十分負面,於是教育部的辭典便沒法收列「民粹」(我猜想)!因為他沒法解釋。按「粹」的原意,就如「國粹」是「國之精華」,「民粹」就該是「民之精華」,但這和現在社會流行的「民粹」含義相衝突;若採現在社會流行的「民粹」含義,則在邏輯上和所有上引的「粹」集合詞不合,是不是教育部就沒法收列「民粹」,這個「粹」集合詞中最流行的詞了?

事實上,「民粹」這個中文詞,它的含義本來是正面的,這在邏輯上才行得通,後來逐漸人為地變成負面,邏輯就矛盾了。日常生活或可便宜行事,不管邏輯,「民粹」「民粹」地用了再說,但到了辭典裡,解釋起來就麻煩了。

這也算是臺灣文化界的一樁小小怪事吧。總不能老是便宜行事地大而化之吧?

哈,順便,此時,窗外不斷傳來陣陣桂花香,真香啊!


草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3 21:11
3樓.:『這叫做「目的正義」壓倒「程序正義」,是普遍現象。』

綠營的「目的正義」,其實也是假的。我認識的人,不少把“愛台灣”掛在口邊,但那只是用來批評別人,他們所謂的“愛台灣”,就是說別人“不愛台灣”,給別人貼標籤而已。

但這種虛假口號還是發揮了作用。台灣的現況就是這樣,不認清這點,藍營終究難贏。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4-12-23 23:28 回覆:

綠營的「目的正義」,其實也是假的。

看這話怎麼說。綠營心照不宣的,就是臺獨,就算民進黨政策調整了,支持者也理解,那是形勢使然不得不,為了選舉,最後,為了生存,但在內心,他們知道,蔡,蘇,謝,等等,都是臺獨的。

退而求其次,他們還有一個概念,叫做本土本土是他們的專利,國民黨的本土,只是山寨而已。

至於個別政治人物的掛在嘴邊,選民並不關心。你看陳菊,陳致中,王世堅,問題那麼嚴重,不個個高票當選?所以,不必嘲笑個別政治人物,政治路線才是核心。

同樣現象藍營沒有?也有。學運期間,新黨就和白狼結合了,他們有顧忌嗎?基本上沒有,為什麼?因為新黨有鮮明的政治路線:統一。統一是最高道德。中共在香港不也是招安和利用黑社會?只要符合愛國愛黨的政治路線,和黑社會聯手有什麼不可以?


Mittermey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3 20:57

從我的角度來看,現在的藍營也好,綠營也好, 應該都沒有太明確的政治路線吧?

我相信小蔣時代有他的政治路線,黃信介時代也有他的政治路線,因為他們都經歷過二戰的戰火,知道有比名利更重要的核心價值要維繫住!

現在檯面上這些人從政的動機大概都是為了一個"錢"字吧,檯面下藍綠都一樣搞錢!

小馬或許不是為錢,但他也是為了歷史定位的身後名,但是在媽媽姐姐老婆一路照彿下長大的他,真的扛不起這桿大旗!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4-12-23 23:08 回覆:

那個主要不是看個別政治人物,而是黨。黨有政治路線,民眾支持,管你個人的品德如何,全世界都有這種現象,只是西方好些。大陸的薄熙來,這麼糟糕,不是這樣有人支持他?因為薄熙來有他的政治路線。我相信支持薄熙來的民眾,肯定多於支持周永康,為什麼?因為周沒有政治路線。

馬英九也有政治路線,那就是不統不獨,只經不政(最後被中共消化),只是,支持他政治路線的人很少而已。他一直說,不統不獨是主流民意,哼,那是假象,他看不出來,他是政治白痴,一個爛好人,葬送國民黨,葬送他自己。


Mittermey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3 13:36

大部分人大概都聽過《曾參殺人》與《三人成虎》的成語故事吧! 故事裡連一向了解兒子品行的曾子母親也會被動搖,甚至翻牆逃走,就知道"謠言"與"流言"的殺傷力有多大!

你政績出色又如何?你個人清廉又如何?

台灣媒體與名嘴一昧的聯合炒作,就算你是唐太宗再生都能作到讓你 -《好事不出門,醜聞傳天下》!

其後果當然全部都 "無感"囉~

更何況小馬本來在 用人這一塊上問題就很多,他本人作事也老抓不到重點,就連2012連任選舉也一直只會講"米酒降價"的政績,以一個總統的高度來說,他的眼界與格局也實在太小了!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4-12-23 18:26 回覆:

根本問題還是在於政治路線。一旦有了高凝聚力的政治路線,做什麼事就都無所謂了。這就是西諺「自由自由,多少惡行假汝名而行」的真諦 ---- 有了「自由」的政治路線(目標),其他壞事都顯得微不足道。美國60年代的黑人人權鬥士馬丁路德金,他的嫖妓行為,不就是這麼被人為掩蓋起來的?換個政治人物試試看?

藍沒有如此凝聚自己陣營的政治路線,所以其他一切好事都沒用。

這叫做「目的正義」壓倒「程序正義」,是普遍現象。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東方或亞洲人的文明水準低,當代西方在這方面還是要好很多。

 


古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3 12:44
民粹政治主導的台灣必就是如今的是非顛倒畸形景象。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4-12-23 17:03 回覆:
基本上,我不喜歡民粹這個詞,你可以檢查我的文章,我從來不用這個詞。民粹的氾濫,也是臺灣思想貧乏的表徵之一,抱歉你這麼寫,我卻直接潑你冷水。

台北人
2014/12/23 07:34

台灣的民主政治不成熟、媒體亂象、道德淪喪、不守法紀

老百姓貪慾過重、是非不分、不知感恩

最後苦果必現

(Hajkilly@hotmaill.com)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4-12-23 16:57 回覆:
政治道德和一般道德是兩回事。若說一般道德,臺灣還是不錯的,不是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嗎?政治道德的敗壞,那是另一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