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26 16:40:36瀏覽599|回應0|推薦33 | |
五、要吃雞排還是生菜沙拉
(一)重溫大一經濟學: 效用(utility) 「效用」, 是經濟學研究行為決策最基本的工具, 端出雞排及生菜沙拉二項食物至某甲面前, 若某甲比較喜歡雞排, 套用經濟學術語, 我們可以說, 對某甲而言, 雞排的效用大於生菜沙拉. 「效用」是主觀的行為決策基準, 因人而異, 若某乙選擇吃生菜沙拉, 我們則說, 對某乙而言, 生菜沙拉的效用大於雞排. (二)神經經濟學對「效用」的定義 一組貯存物品價值記憶的大腦神經元, 對眼前物品反應的活化程度(average firing rate), 即視為該項物品的效用指標. 科學家認為大腦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c)區域與物品的預期價值決策過程有關, 我們可利用fMRI技術觀測到NAcc對物品反應的”閃亮”程度, 愈亮, 就代表該物品帶來的效用較高, 如某甲比較喜歡雞排, 他看到雞排時NAcc的閃亮程度會大於看到生菜沙拉時的反應(分別看著老婆相片及辣妹清涼照, 不知NAcc的反應會如何? 萬一被老婆發現看著辣妹清涼照時NAcc一片亮通通, 肯定下場會很慘) (三)大腦的成本效益分析 從事重大建設或投資決策, “客觀”地進行嚴謹成本效益分析, 考量各項變數的利弊得失, 是”客觀理性”決策的最佳寫照, 甚至像週未選擇去看電影或爬山這類日常生活小細節, 我們也可運用成本效期的技巧來進行決策. 現在, 科學家發現, 大腦也是透過類似成本效益分析過程, 才做出最終行為決策. 當我們經過雞排攤時,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