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上課心得) 神經經濟學(一)
2017/02/28 21:10:07瀏覽655|回應0|推薦21

課程名稱: 神經經濟學入門 (Introduction to Neuroeconomics: how the brain make decisions)

網路平台: Coursera

開課單位: 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 National Research University, Russia

講師: Vasily Klucharev

(英語講解, 英文字幕)

聽課動機: 讀經濟學, 幾時也要解剖大腦了?

一、何謂Neuroeconomics

()整合經濟學、心理學、神經學, 以提供一般化理論說明人類的行為決策

()研究決策過程中, 神經生物學上的機制反應與感官認知及行動之間的關聯性

 

二、經濟學、心理學及神經學在人類行為研究上的各自盲點

()經濟學: 人類是理性的(rational)假說, 可說是經濟學學術聖殿上的聖經圭臬, 但該假說被嚴厲批評違反人類真實行為決策模式

()心理學: 其以對行為模式的觀察及分析來解釋行為本身, 陷入循環論證(circular reasoning)的難題

()神經學: 研究過程專注於單一個體其行為決策時的神經生物機制反應, 但人類行為模式常受其周遭群體的決策行為所影響, 單一個體研究無法窺探行為決策的全貌

 

三、經濟學的「理性」問題

()何謂理性

對理性最簡單的解釋, 是說一個人, 在蘋果與香蕉二者之間, 比較喜歡蘋果, 在其他情況不變下(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經濟學教科書上最常出現的一句話), 他會一路喜歡蘋果下去, 不會突然某天一覺醒來, 改口說他變得愛吃香蕉了

()理性假說的反例

20039月號的American Psychologist期刊上登載了一篇有趣的心理測驗研究, 假設有某個人口600人的小鎮爆發新型態疫情, 現當局有A,B二種方案可供選擇, 雖結果相同, 但分別以生存人數或死亡人數不同面向闡釋方案成效, 並據此詢問參與測試者較偏好何項方案時, 卻獲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1.以生存人數闡釋方案成效

A方案:可確保救活200

B方案:1/3機率救活全鎮600, 但有2/3機率失敗, 無人生還(加權平均數為救活200)

*測驗結果: 多數人認為A比較好

2.以死亡人數闡釋方案成效

A方案:400人無法救活

B方案:1/3機率全鎮無人死亡, 但有2/3機率失敗, 全鎮600人全數死亡(加權平均死亡人數為400)

*測驗結果: 多數人反認為B是較佳選擇

()人不是全然理性的, 有那麼嚴重嗎?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lton Friedman1953年發表一篇對經濟學界影響深遠的論文:「實證經濟學方法論」(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Friedman論證到若一個經濟模型, 其能有效預測市場行為模式, 縱使該模型背後的基本假設是錯誤的, 其仍是個好模型. 1950年代正值經濟學的黃金歲月, 市場的運作謎團似乎已全被經濟學家破解了, 市場被經濟學模型所宰制, 經濟政策的成效乖乖地依循經濟學家的模型運轉, 再加上Friedman聲明的加持, 使得經濟學家更加自信, 自認為鉅細靡遺地描繪人類經濟行為決策過程, 不是他們的首要工作, 相反地, 他們自誇地表示, 能提出極精簡的數學模型 (無論其基礎假設是否符合人類實際行為) 且能有效預測經濟結果, 正代表經濟學是與物理學同等的 科學理性下的產物. 但好景不常, 1970年代石油危機發生後, 經濟學家的神奇模型已無法有效預測宛如脫韁野馬的實際經濟趨勢, 故當經濟學家們忙著撿拾地上的眼鏡碎片時, Friedman論證所提供的金鐘罩保護法力, 也消散無形了.

 ()理性之外的經濟學

面對外界質疑聲浪, 有人勇敢地踏出被「人是理性的」口號所築起的高牆, 開始探索人類「真實經濟行為」的未知領域, 當中有些學者引入心理學的概念、方法, 以不同的視野探究人類的行為決策, 開創出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及實驗經濟學(Experimental Economics)等新領域, 這其中的開路先鋒Daniel KahnemanVernon Smith二位學者, 一同榮獲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殊榮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wogo&aid=9362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