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17 23:53:51瀏覽526|回應0|推薦6 | |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的新著「M型社會」,因提出中產階級在未來會逐漸淪落到「下流社會」的論點,震撼的預言,引發社會討論的熱潮。大前研一認為中產階級在全球化趨勢下,面對開發中國家龐大人力的競爭,會因競爭優勢的喪失,而逐步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會忽然有塊大缺口,跟英文的「M」字型一樣,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消失不見了。參照內政部統計資料,雖然近五年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有3%至5%的表現,但去年前三季國內低收入戶戶數與人數,卻均較去年分別同期成長4%及3%,雙雙改寫歷年新高紀錄,顯見台灣已有愈來愈多的中產階級「向下」淪為低收入戶,也許台灣已符合「M型社會」的定義了。 這已不是人類第一次斷言歷史的進程會帶來中產階級的沈淪。馬克思等共產主義份子,在工業革命大變革中,也曾勾勒一幅中產階級逐步消失的圖像,沒想到事隔不到二百年,類似的歷史預言又從大師們的水晶球中蹦出來。大前研一與馬克思這二位的意識型態可說是南轅北轍,推論中產階級消失的成因也是各有千秋,但有個地方二者卻是英雄所見略同:與其寄望政府解決問題,不如自我進行革命。不過二個人所要發動的「革命」,卻是相差十萬八千里,馬克思認為政府是中產階級消失的幫兇,自救之道是要去革別人的命;而大前研一則認為政府敵不過市場的力量,無力拯救沈淪中的中產階級,卻反而常常弄巧成拙,與其寄望政府能改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問題,不如大家來革自己的命,才是真正的自救之道。 大前研一建議的四大意識革命,其實是種阿Q式的自我革命,簡單地說,就是「沒本事,是您自己的錯,要自我檢討,沒能力就別去想過好生活」。 意識革命一:別再相信過去的社會常識 大前研一認為「不要再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望政府,政府正是問題之所在。」,他認為政府,只會不斷製造更多的負債,企圖向人民徵收更多的稅收。只是政府為扶持弱勢同胞,向有能力的富人們多課點稅,為何是件壞事?而對有錢人大方減稅,讓他們有更多的錢能過奢華的生活,卻是好事一樁?!真讓人搞不懂。 意識革命二:體認收支落差,學習自救 即然別指望政府能改善貧富之間日漸擴大的差距,那就坦然「面對收入減少、負擔增加,生活者必須立刻改革自己的意識,重建自己的人生戰略。」,體認自己收入無法再增長或減少的事實,使「變窮,就是優質管理的開始」。日子過得不好,那就代表自己的學習自救能力太差了,怨不得別人。 意識革命三:重新分配有限資源 既然變窮了就要認命,所以「買房子、車子與投資小孩的教育經費,」這些過去大家認為人生最需要投資的三項事,大前研一卻認為其實根本沒有必要。重點只有一個,貧窮會讓人覺得痛苦,不是有錢人愈來愈有錢,自己收入卻原地踏步或減少等客觀事所造成的,主要是自己不自量力想過「以前人一般生活水平」,庸人自擾而已,沒錢就別買車子、房子,小孩沒錢補錢以考上好學校,也只得認命,別在那邊怨天尤人了。 意識革命四:定位要清楚 M型社會的形成,未來只有兩種客戶,一種是上層階級客戶,他們越來越有錢,也越來越奢華;而另一種,也是最大的市場,即中低階層客戶,他們人數逐年暴增,這是個既新且龐大的商機,但也是個嚴酷的考驗,由於他們口袋裏的錢不多,要讓他們買得起,企業只得將價格壓低,要能夠利用最少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率,從降低庫存、嚴控成本、重新檢視物流體系的能力,才可能做到。由於我們的薪水是屬於成本的一部份,既然要嚴控成本,我們的薪水就只能原地不動了;面對越來越奢華的上層階級,我們這些人數逐年暴增的中低階層,也只有乾瞪眼的份。 19世紀末、20世紀初時,人類歷經了另一段貧富不均惡化的時期,人心的不滿,促成了共產主義及各式各樣鼓吹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但最後逆轉貧富懸殊局面的,並不是當時許多知識份子所預言的人民革命,而是政府向富有人士大量徵稅,想方設法地提升中下層階級的生活品質,當中下層階級真能從努力工作過程中獲得應有的回報時,不僅能化解社會上階級對峙的緊張氛圍,讓有錢人能安穩地累積財富,也因中下層階級對未來有了希望,由此激發出的勞動生產力,促使經濟成長,讓有錢人更有錢,帶來一個良性的社會發展循環。 翻開近期的企管暢銷書,作者們大多疾呼,對有錢人增稅、提升中下階層的薪資水平,會對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但有趣的是,在二戰後全球經濟強勁成長階段,正是高稅率、工資大幅成長時期,按照當今流行學說,當時的經濟應是一灘死水才對,怎會有這番榮景表現? 有二種社會讓我們選擇,一個是只要我們肯付出努力,就能買得起自己心儀的房子、一輛體面的車子,過著夢想中標準中產階級的生活;另一種社會是大前研一所描述的M型社會,漠漠承認貧富不均是件「對」的事,房子、名車是那些「能力比我們強」的上層階級人士才有資格享受的專利,被「社會淘汰」沈淪中的中產階級,只得默認沒錢就別買房子、車子的事實,學習「變窮,就是優質管理的開始」的人生觀;那一種社會,才是我們想過的生活?或許M型社會真能帶來數字上的「經濟成長」,但這種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真是我們想要的嗎?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