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2/11 18:22:55瀏覽608|回應0|推薦34 | |
在數位經濟下尋覓人的溫度, 就從人渴望被看見開始. “我”與眾不同, “我”才能被看見. 差異化, 事實上是人類最基層的需求. 在大量消費資本主義型態社會降臨之前, 人類原本是處在差異化生產及消費社會型態, 散居各地的工匠, 會依客戶各自需求, 量身訂製所需產品. 但到了大量消費資本主義時代, 廠商提供大量生產下的標準化產品, 商品單價雖降低了, 卻也將各地的手工工坊消滅迨盡, 我們因而喪失了向製造者提出差異化需求的立足點, 只能被動地接受廠商所說: “拿去吧, 這東西就是你需要的”. 但數位時代來臨, 為消費者創造了重新奪回主導權的契機. 在網路問世之前, 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等, 再加上, 蒐集個別消費者偏好的資訊, 其成本所費不貲, 所以消費者在生產者眼中, 只是個假想中的群體, 而非活生生的個體. 但在網路時代, 各項訊息都能便捷地四處流通, 使得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資訊鴻溝日益縮減, 而透過網路, 有心傾聽消費者聲音的人, 也能輕易地蒐集到消費者的心聲. 在數位經濟時代, 利用新思惟, 我們不需製造全新的產品, 也能提供消費者客製化的商品或服務. 例如我們是否能針對目前市面上現存商品, 利用3D列印技術, 產製能與商品契合的新組件, 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消費者已在網路上發出聲音, 就看誰能搶奪先機傾聽到他們的聲音, 開創新局.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