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戰地琴人》觀後
2006/10/13 15:41:14瀏覽1492|回應0|推薦2

圖片來源:http://xinsheng.net/xs/images/2003-3-25-brody.jpg

(本文係2005年04月12日舊作,最早貼於MSN Spaces,有一些回應,也有我的再回應,此次潤飾後重貼於「網路城邦」,連帶將那些回應附於文後。)

  最近終於將《戰地琴人》看完了。此片買回已有一段時間,但我一直不忍心去看。人總是本能地逃避「悲慘」,不願去面對。

  有關納粹迫害猶太人的電影已經看了不少,相同情節就不贅述,此片最令我震撼的有兩幕:有一夜一隊德軍到主角住宅對面公寓喝令用餐中的一家人起立,把不能行動的坐輪椅老人像廢棄物般地直接「倒」下陽台,再叫其他家人開跑,進行射擊練習,槍殺了全家人。其實在此情況下,跑也沒用,但人在求生本能的驅使下還是會盡力地逃跑,一個爬上牆的算是最會逃亡的了,也還是躲不過被槍殺的命運。另有一幕是眾猶太人排成一列聽德軍指令,一個女孩問了一句話,立刻被當頭一槍給斃了。德軍的殘暴在這兩幕表現無遺。

  鋼琴家最後之所以得能保全性命,一方面依靠著波蘭同胞對他不懈的幫助,一方面靠運氣,還有掙扎求生的意志力。片中主角到處找食物吃,令人聯想到「大躍進」造成的大饑荒情景;而不被納粹當人看的猶太人,則讓人聯想到「文革」時期被「紅五類」踩在腳底下、任意處置的「牛鬼蛇神」。

  除了我們都很熟悉的「納粹迫害猶太人」眾多具象,影片中最令我「不捨」的反而是那位片尾才出現的年輕上校軍官。

  他彷如一群惡魔中的天使,在一群受希特勒洗腦而視猶太人豬狗不如的低階軍官及士兵當中,這名軍官罕見的很有教養,不僅有自己的思惟,且不嗜殺。他顯係出身貴族世家的子弟,但卻能在納粹狂潮中保有對藝術家的尊重和愛惜。在影片長段的壓抑和恐怖之後,出現了這麼一位仍有人性的軍官,不但帶給鋼琴家急需的溫飽,也保全了波蘭的一位瑰寶。

  片中其他德軍也許死不足惜,唯獨這位年輕軍官最應被赦免,但後來卻還是死在俄國的戰俘營中,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不知道您看過彼得杜拉克寫的《旁觀者》沒有?他在書中提到一位獨特的人物,季辛吉的老師,此君是傳統的普魯士容克貴族,就像1944年七月發動暗殺希特勒事件的那幾位德國軍官一樣。基本上他們的性格跟納粹粗魯、暴發戶式的作風有許多格格不入的地方,在那段黑暗的歲月中,他們保存了德國文化中某些最珍貴的事物。最近還有一本《一個德國人的故事》,也相當值得閱讀,在民粹當道的台灣,更有一些警世的意義。
發佈者 ChangChunLun (http://spaces.msn.com/members/changchunlun/) - 4月14日 上午 12:37

我沒有看過《旁觀者》,謝謝您告知。
您提到的另一本書我也感興趣,
我查到作者是哈夫納,由左岸出版。
只不知左岸的翻譯水準是否有所改進,
它出的第一本翻譯書《毛澤東》糟透了,
讓我從此有成見。

由於我不瞭解德國歷史和文化,
所以不敢妄下論斷,
您所提到的德國軍官內部兩種性格和作風差異,
使我聯想到文化素質或教養是需要一兩代養成的,
但這個議題實在太敏感,
尤其在反智主義當道的台灣,
說出這樣的議題,
大概只會被批為「知識分子的傲慢」。
所以就「欲言又止」說到這裏吧。
發佈者 古士塔夫於MSN Spaces - 4月14日 上午 08:30

唉…一嘆…好好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才是正理啊。又,我也喜歡Mahler哩。
發佈者 ChangChunLun (http://spaces.msn.com/members/changchunlun/) - 4月15日 上午 01:45

最近EMI有一套環保包裝的馬勒交響曲全集: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099134
日本動畫《銀河英雄傳說》用了很多古典音樂,片頭用的即是馬勒的第三號。

另外,好幾年前我曾租了一片「錄影帶」(真是古老的年代),也是講德軍佔領波蘭後,猶太人的遭遇以及波蘭人在城市的抗敵,一對猶太年輕戀人被送往不同的集中營,此二人均倖存至戰爭結束,而就在二人終於重逢的那一刻,女孩在男孩懷抱中卻告訴他自己就要死了,因為她在集中營中被施以醫學(幅射線類?記不清了)實驗。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全程用馬勒交響曲(第一號或第五號)當作配樂,不管是德軍入侵、抗暴、分離、重逢、面臨死亡等多種場景及情緒,馬勒的音樂都有很強的說服力及烘托效果。

可惜的是,我當時沒把英文片名記下,只記得中文片名《戰火線下》(並非當今一般人較熟知的同名片子),一直不能求證該片究竟用的是哪一首交響曲。
發佈者 古士塔夫於MSN Spaces - 4月15日 下午 01:22

《銀英傳》用的馬勒甚多,第六號也是常客,第五號第三樂章,第二號第一樂章…配樂者還是偏好器樂,所以第八號似乎不曾引用。我家中倒是有從網路上購買的整套銀英傳VCD,可惜似乎沒什麼時間看,一直放到現在。倒是小說看了很多回。
發佈者 ChangChunLun (http://spaces.msn.com/members/changchunlun/) - 4月15日 下午 11:19

我只看過《銀英》動畫,小說倒沒看過。
發佈者 古士塔夫於MSN Spaces - 4月17日 下午 08:11

沒錯,這樣的片子,即使知道是佳片,也不忍心看,看完一部片子,心也被鞭打了兩個小時。

其實,有的喜劇也讓我有類似的感覺,看完一部,該怎麼說呢?好像心也被嘲笑了兩個小時。
發佈者 牧羊人 (http://spaces.msn.com/members/mypanther/) - 4月20日 下午 10:43

我看了不算少的大陸文學,沉重或悲慘是常被描寫的,但我從不視之為閱讀的畏途,相反地卻有點樂此不疲,倒不是愛看他人痛苦,也不是因為莫名所以的「仇中」情結,而是由於沉重書寫的文學作品,其中反而積澱了更多的人性挑戰。

那為什麼像《戰地琴人》這樣沉重的電影我卻要躲開呢?想來想去,唯一的答案:大概是影像跟觀眾的距離太過逼近吧。我們可以看魯迅和沈從文寫砍人頭,可以看莫言寫剝人皮,但如果用影片來呈現,效果就太過了。(那些專拍血腥乃至噁心的電影,迎合的是獨特的觀影人,另當別論)

能不能說:文字對讀者比影片對觀眾,更有安全距離而來的保護作用?
發佈者 古士塔夫於MSN Spaces - 4月21日 下午 02:59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stavq&aid=48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