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萊塢的東方想像
2006/01/30 09:46:24瀏覽3476|回應4|推薦11

  本文原載《亞洲週刊》2006.01.29.,作者為美國紐約Syracuse University香港中心客座教授林沛理,長期為《亞洲週刊》寫文化評論,其中有大量的影評。作者在本文中運用「東方主義」概念批評了西方對東方的想像,指陳《藝伎回憶錄》是西方將東方女性化,並讓西方觀眾從獵奇的角度出發,觀賞了好萊塢所想像出來的東方,從而獲得一種「無罪的快感」。

  我本將這篇文章「回應」在前貼〈《藝伎回憶錄》—讀一篇影評有感〉之後,但由於受到「網路城邦」設計回應文不得超出二千字的限制,不得已另起一新貼。

  轉貼文中的醒目提示,是我加上的。


  電影《藝伎回憶錄》是第一套以華裔女星掛帥的好萊塢大片(Hollywood blockbuster)。從表面上來看,這樣的選角挑戰是好萊塢的拍片成規,但其實自有其符合西方對東方世界想像的內在邏輯。

  當好萊塢嘗試想像東方時,所窺見的,是一個「女人」的形象。這個女人搔首弄姿、風情萬種,對西方男性觀眾慾望的目光欲拒還迎,隨時準備迎合西方男權/主人文化對東方和東方佳麗的預期。於是,東方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被這視域和目光扭曲為一個迷人的「平面世界」一幅關於東方的長卷畫,或者顏色鮮艷的彩鑲屏風。

  在這次東西方、好萊塢與中日文化的對話中,《藝伎回憶錄》所認同和選取的,正是性別次序中的女性位置。影片雖然選用章子怡、鞏俐和楊紫瓊當主角,但不僅沒有質疑西方對東方的文化想像,反而利用這些女星建構西方視點對東方的內在化切入﹕東方被徹底女性化之後的觀賞性(the feminization of the East as spectacle)。由此看來,《藝伎回憶錄》非但不是違反好萊塢常規的異數(anomaly),反而是證明好萊塢常規存在的一個例外(the exception that proves the rule)。我們應問的不是為什麼好萊塢會拍《藝伎回憶錄》這樣的電影,而是為什麼好萊塢現在才拍《藝伎回憶錄》這樣的電影。

  其實這樣的一套電影早已存在,只是並非好萊塢的製作。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與《藝伎回憶錄》有太多可資比較的地方,使人不得不懷疑前者是後者的參考對象,甚至原型(archetype)。兩片都是一個東方的「妻妾成群」的故事、一場東方式的後宮之爭。在這兩套電影裡,女性角色的爭鬥和互虐無損她們的可觀。在攝影機唯美、凄艷而均衡的畫面構圖中,她們成為了戲劇事件的關鍵主角和視覺觀照的惟一對象。

  的確,自我東方主義(Self-Orientalism)一直為西方對東方的文化想像和優越感提供滿足,可是隨著「九一一」、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威脅論進入主流論述,西方對東方產生了新的焦慮。在好萊塢的製作裡,這種焦慮透過東方主義視野的擴張和強化得到撫平,而《藝伎回憶錄》正是這東方主義視野最完整,甚至圓滿的呈現。

  這種東方主義視野首先表現在影片的美。《藝伎回憶錄》是一套美不勝收、美得不可理喻的電影。在導演洛馬素的鏡頭下,藝伎的生活圈是一個由絲綢、刺繡、煙霧和鏡子編織而成的純美世界,就連這個世界裡面的一切傾軋和鬥爭都有一份蒼涼的美感。問題是這種美,說穿了,其實是「醜的化妝」——《藝伎回憶錄》是一套關於「性奴役」(sexual slavery)的電影﹕不管裡面的藝伎怎樣的聲色藝俱全,她們從事的都是用身體取悅客人的高級賣淫。倘若影片的故事發生在西方,那《藝伎回憶錄》無疑會被視為一部關於雛妓的電影,就像波姬.小絲(Brooke Shields)主演的《艷娃傳(Pretty Baby)》。可是,由於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日本,扮演藝伎的又是幾個說英語的中國姑娘﹔這種種族、文化的混雜,甚至錯亂,再加上歷史背景與文化隔閡製造的美感距離,使藝伎這個本來饒有現實意義的題材被徹底淨化、浪漫化和美學化了。於是,在西方觀眾的眼中,性奴役的觀賞性亦由一種「罪疚的快感」(guilty pleasure)變成「無罪快感」 (guilt-free pleasure)。

  章子怡飾演的藝伎千代說﹕「像我這樣經歷的故事從未有人說過」(A story like mine has never been told)。是的,東方人在國際影壇從來缺乏話語權與詮釋自己文化的權力,所以東方的故事總是找不到講者,更遑論聽眾。然而,當西方要講東方的故事,它採用的視角、敘述和語言,又使誤讀和胡說變得無可避免。今日光芒四射的章子怡、鞏俐和楊紫瓊在國際影壇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號召力,但她們在好萊塢大片演的角色都嚴重缺乏自由意志(free will)。在西方觀眾的眼中,她們不過是沒有靈魂的中國娃娃(China dolls)而已。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stavq&aid=162141

 回應文章

古士塔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都是全球化惹的禍
2006/03/02 09:30

咳咳,台灣學者要靠SSCI揚名或自我評鑑,大陸電影工作者靠洋人幫襯,靠洋觀眾肯定,也很合理嘛!

都是全球化惹的禍。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共黨幫助好萊塢從事想像?
2006/02/19 04:52

聯合報:

外國人如何詮釋中國一代天子秦始皇?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將與大陸著名導演張藝謀、知名華人音樂家譚盾組成「鐵三角」,今年十二月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演出歌劇「秦始皇」。

「秦始皇」由張藝謀執導,他將是大都會歌劇院一百五十年來,首位華人總導演,也是該歌劇院首次演出中國題材的原創歌劇;而多明哥則視此劇為其「收山之作」。張謀藝豪氣干雲地表示,他要給中國人爭氣,這部歌劇將顛覆西方經典歌劇的傳統,既會好聽、也會好看,絕不會讓美國觀眾打瞌睡。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距離公演還有十個月,門票早已賣光。「秦始皇」的故事始自秦始皇平定六國稱帝後,描述他如何尋找自己的價值定位,最後得到想要的東西,但也成為孤家寡人。

這麼一部完全中國味道的歌劇,為何不選擇中國演員飾演秦始皇?張藝謀「搖搖頭」說,中國演員不夠分量,在大都會歌劇院唱主角,得更優秀才行,多明哥顯然非常合適。三大男高音中,他最有活力,思維又敏銳。針對有人質疑多明哥不像秦始皇,張藝謀認為,歌劇是裝載音樂的魅力,誰也不會在意外形問題。他已將很多有關始皇及秦國的資料給多明哥,讓他了解中國這位一代天子。中國人不能演主角,張藝謀說,劇中有一個京劇演員的角色,將會在香港、台灣與大陸挑選。

張藝謀曾執導過大型歌劇「杜蘭朵公主」與舞台劇「大紅燈籠高高掛」,有趣的是,他看不懂五線譜,只好惡補歌劇,看其他歌劇「找感覺」。一如「杜蘭朵公主」中運用的大場面,張藝謀將把長城「以非常中國化又符合西方美學的方式」,搬上大都會歌劇院舞台。

「秦始皇」是譚盾和張藝謀繼電影「英雄」和申奧宣傳片後第三次合作。曾榮獲奧斯卡獎的譚盾,對「秦始皇」更寄予高度期待。他指出,他做此劇的目的,是要把歌劇從貴族手中奪過來,還原給年輕人,還原給人性和多元文化。他請張藝謀來一次「顛覆」歌劇的大行動,把秦腔、京劇等中國傳統戲曲糅雜到「秦始皇」中;通過長城、兵馬俑這兩個西方歌劇沒有的元素,來探索愛情、歷史、悲劇和希望的本質。
如果「秦始皇」在大都會歌劇院演出成功,張藝謀和譚盾計畫二○○八年北京奧運,把此劇搬到長城實地演出,用直升機轉播。
-----
現在不僅坐視好萊塢想像東方,共產黨徒還要去做幫助犯,幫助好萊塢想像。這到底是怎麼了?文明對話只能從東方先自我殖民化開始嗎?</p><p>答案可能是的。因為上層建築脫離不了先進生產力。在生產力方面,不管是商品還是藝文還是社會科學,西方確實領先。


古士塔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無罪快感」的國際政治意涵
2006/01/31 09:47
這「無罪快感」在好萊塢製作中大概不少,長久下來是否能麻庳西人,答案未必是肯定的。即使如美國這等「民主」、「先進」的國家,政府如要煽動人民仇外,困難度不是太大。中國威脅論能否僅經由《藝伎》的這類東方想像即予撫平,也是有疑問的。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lukacs
2006/01/30 22:24

好文。

若這東方主義只製造「無罪快感」麻痺西人,從國際政治學來看,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