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藍風箏》
2005/12/05 10:38:25瀏覽4227|回應2|推薦8

圖片來源: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4/09/23/ei040923039.jpg

基本資料:

  • 《藍風箏》,1993年作品,未經審查即送國外參加影展(紐約電影節入選,同時入選的有《霸王別姬》、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結果被中共當局禁演。
  • 導演:田壯壯,和張藝謀、陳凱歌一樣屬於大陸第五代導演,是文革後由「北京電影學院」培養出來的。著名作品有《盜馬賊》、《大太監李蓮英》等。
  • 重要演員:呂麗萍,1987年曾演出《老井》中的段喜鳳,獲大陸金雞獎和百花獎雙料影后。

人物表:

  • 這一家人:姥姥、大姨(黨的幹部)、大舅(空軍,原國軍起義人員)、小舅(大學生)、媽媽(陳樹娟,小學教師)、爸爸(林少龍,圖書館員)、鐵頭
  • 周邊人物:叔叔(李國棟,圖書館員)、繼父(老吳,大姨的老戰友,老幹部)、朱瑛(文工團演員)、藍太太(私營商業業主)、衛軍(鐵頭的玩伴)、衛軍的奶奶、街道幹部(五反運動有她,叫開會有她,大躍進抓藏私糧有她)

影評資料:

  • 鄭培凱,〈翱翔著歷史夢魘的「藍風箏」〉,《當代》,91期(1993.11.),頁4-5。

影片簡要:

  反映1953-1968年的歷史事件,透過兒童的眼睛,回顧了中共建政後的重要歷史片斷:斯大林逝世對資改造開門整風大鳴大放反右運動除四害大躍進全民大煉鋼公共食堂文革。影片經過「藝術加工」,中共一些重要政策所造成的影響,都落在鐵頭周遭的人物身上。而三個重大歷史事件-反右、大躍進、文革,讓鐵頭三次喪失了父親,這是影片的主要結構。其實,影片一開始的場景,因為斯大林的逝世而延宕了鐵頭雙親的結婚日期,即已宣告了「政治」將是這部影片的真正主角

評析:

  本片主題是寫北京平凡的一家人的故事,影片自始至終呈現出中共統治下政治的無所不在,政治籠罩著一切人,政治讓人窒息、也深深衝擊著這一家人。我們從鐵頭的眼睛來看片中的幾個角色:

  • 大姨是資深共產黨員,丈夫在中共革命奪權過程中犧牲,是個典型的忠貞共產黨員,也常教條得讓人感到不耐(連家人都受不了),雖然對政治很有警覺,但最後仍不免文革中被鬥爭。
  • 大舅是原國軍起義人員,雖為中共作戰有功,但始終不被信任,沒能入黨(入黨是很重要的事,表示得到黨的信任,也表示在大陸社會中地位的提升),最後也因為眼疾而復員。他的失明是否象徵著前途是沒有希望的呢?
  • 小舅個性直率,因為在大學唸書時適值中共開門整風,他也參加了大鳴大放,結果被打成右派送下鄉,戶口變成了農業戶口,無法轉到城市中來,娶妻也只能在農村找對象。對他來講,對中共提意見的結果,毀了前途、沒了學業、事業甭談、愛情更不可能,婚姻變成純粹的去完成繁殖的本能和任務
  • 爸爸是個老實人,卻因為好友的出賣而成為右派,送至東北勞改當伐木工人不幸被樹砸死,連葬在哪裡都不曉得。他和樹娟結婚時,李國棟帶來的馬偶賀禮在婚禮進行中馬頭掉了下來,點明這場婚姻是不吉祥的,而李國棟則相當於攜來惡兆的信使
  • 叔叔李國棟因為心有愧疚而特意照顧媽媽和鐵頭。在深深瞭解反右運動時人人為求自保而向黨委書記上材料,即使因此爸爸和媽媽仍不怪罪李國棟,最後媽媽還是嫁給了叔叔。但這一位繼父卻因大躍進時期積勞成疾,營養不良而病死。李國棟的死其實象徵了大躍進時期因為中共錯誤的政策所導致的大饑荒惡果。
  • 為了鐵頭能過個較穩定的生活,媽媽再嫁給了大姨的老戰友,也是資深老幹部老吳,從老吳的住房可以看出他的級別相當地高。這位老共產黨員不苟言笑,但從飯桌上的一幕來看,其實是個勤儉而頗有節制的人,他對鐵頭母子倆有情有義。可是最後在文革時也和大姨一樣受到了群眾的鬥爭,終致病死。
  • 媽媽就像典型的中國人一樣,對政治上有形無形的壓迫一直是逆來順受,甚至主動求表現(如大躍進時下鄉勞動三個月),但等到第三個丈夫也保不住時再也無法忍受,反抗的結果被打成現行反革命,被送去勞改。媽媽在老吳遭逢劫難時挺身而出,一方面是積怨的爆發,另一方面也是對老吳義氣的回報

  到最後,我們看到姥姥雖然有四個兒女,但遭遇都不好,姥姥心裡的難受可想而知。而這原是平凡、善良的一家人。

  再看另外兩個人物:

  • 朱瑛:朱瑛的遭遇可以說是這部影片的一個支線。導演透過鐵頭的口說出朱瑛怎麼被轉業、怎麼變成反革命、又怎麼出了獄,一直是個謎。但答案其實是很明白的,只是導演不想明說而已。
  • 藍太太:典型的工商業者,我們看到她被改造的情形,街道幹部帶領群眾敲鑼打鼓,到每一家工商業者住家門前唸《人民日報》社論,利用中國人傳統的集體意識,生怕被群眾孤立的心理,影片描述了工商業者在中共刻意營造出來的形勢逼迫下,努力配合中共政策,甘心合營的常見場景。藍太太代表著許許多多的資產階級,每次運動一起來,他們就要受到衝擊。除了對資改造,大躍進時期街道幹部又率領群眾來突擊藍太太用平時省下來的麵粉所製成的包子,文革時住屋也被查封了。最後藍太太被迫回到鄉下老家。在影片中我們看不到藍太太這個資產階級有何惡行,我們看到的是中共帶著階級仇恨的眼光如何迫害著藍太太。

  整部影片的氣壓是持續很低的。在我看來,張藝謀導演的《活著》,算是相當煽情的、賺人眼淚的悲慘故事片;《藍風箏》則是以非常低調、含蓄的方式細細地訴說著傷心往事。而由於政治的高壓,給人的感覺簡直是內心要淌出血來。《活著》在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各有一次用上死亡、流血的誇張場景震撼觀眾;《藍風箏》則一直淡淡地處理政治壓迫和死亡,不見流血場面,但最後卻累積了一定的能量爆發出來。媽媽的抗議行動固然能理解,鐵頭用磚塊砸向紅衛兵的後腦,代表的更是許許多多無辜老百姓對中共政權的不滿

  由於影片以1953至1968年共15年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做為背景,在兩小時餘的片長中對歷史進行了相當程度的濃縮,因此每一場景、每一對白常有深意,不仔細看就體會不出來影片雖然低調處理了中共政策,但對反右、大躍進、文革的批判還是很明顯的。另外,以朱瑛的遭遇暗寓中共幹部的權力濫用以善良小心的藍太太對照咄咄逼人的街道幹部,也充分說明了階級觀牢籠下,被貼上壞的階級標簽的市民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完)


  • 補遺:烏鴉歌(「烏鴉去打食,回來先喂母」)。本片對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子之情的描寫非常細膩。如李少龍勞改前夕特地為家人做煤球、陳樹娟與鐵頭的摺青蛙。在處理樹娟和鐵頭的母子之情方面,影片有兩段母親誤會兒子,兒子受了委屈不能說或說不出來的情景。這可能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碰到的情況。第一次是樹娟誤以為少龍來信被兒子搞丟;第二次是鐵頭因為同伴侮辱母親而打架,卻被母親狠狠訓了一段。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stavq&aid=118097

 回應文章

古士塔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片
2005/12/06 08:29
我手上有VCD,但想找到DVD。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哪裡可以找到此片?
2005/12/05 20:40
好文,  老師有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