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梁振英的「三低」困境?
2012/03/25 23:19:38瀏覽170|回應0|推薦1

 

梁振英的「三低」困境?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今天刊出關於香港新科特首梁振英的新聞,全文如下:

梁振英三低特首 執政路艱難

  • 2012-03-25 20:43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香港特區行政首長(特首)間接選舉今天結束,北京支持的梁振英勝選但得票率僅6成,香港媒體與專家紛以低票或「三低」來分析梁的勝選,認為他未來的執政路艱難,憂慮香港的自由會倒退。

前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今天以689票、約6成的票數超過601票的過半門檻,當選香港特首;但相較於前兩位特首董建華、曾蔭權達8成的得票率,香港媒體在選舉結果出爐後,紛紛以「低票當選」或「慘勝」來報導、形容梁振英的勝選。

更有甚者,香港多家媒體紛紛引述政治人物、學者和評論員的談話,以「三低(低得票率、低民望、低凝聚力)」來形容梁振英的當選。

香港「民間全民投票」選特首活動,提供給沒有特首選舉權的一般香港市民一項民主體驗,雖然沒有任何法律效力,但仍吸引22萬人參加投票,有54%投「白票」(廢票),而梁振英在這場模擬特首直選的投票活動中,得票率僅17.8%,某種程度顯示出梁振英在港人心目中的民望,及港人對「一國兩制」下的特首採間接「小圈子」選舉的否定態度。

對梁振英的當選,香港中文大學(簡稱香港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指出,梁振英當選之後,會面對「三低」局面,包括「低票、低民望和低凝聚力」。

他認為,梁振英的得票率,比董建華和曾蔭權還要低,以僅3成半的民望當選,加上梁振英未能凝聚社會重要板塊,例如地產和工商界,施政會有困難。

香港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也認為,選委的選舉過程反映,反對梁振英的力量不少,對梁振英未來短時間內施政構成困難。

他又說,(親北京)建制派勢力未來會否繼續分裂和加劇,可以在今年9月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包括功能組別選舉中反映。

馬嶽表示,社會人士擔心梁振英會採取強硬態度,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刺激更多市民,參與捍衛人權自由的抗爭。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也認為,在北京大陸幫助推動下,最近愈來愈多人表態支持梁振英,結果梁振英僅以689票「最低門檻當選」,只能算得上「慘勝」。

支持另一候選人唐英年的香港自由黨主席劉健儀則說,梁振英在1200名選舉委員中,只獲得689票,是「低票當選」,民望也不及前兩任特首,相信他執政後會很艱難。

在這次間接選舉落敗的香港民主黨主席何俊仁也同樣指梁振英是「三低」的行政長官,並有理由「擔心和恐懼香港的核心價值會受到挑戰、受到威脅」;包括梁振英在記者會提到的香港基本法23條(北京要求為叛國、分裂國家行為立法)立法,也感受不到梁振英有誠意落實普選。

其實,所謂梁振英的「三低」困境,有很大的成分是媒體渲染的結果。

陳水扁在2000年三月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之際,他的「低票、低民望和低凝聚力」情況,顯然遠比梁振英惡劣。但是,當時並沒有幾個人說「三低」可能對陳水扁「未來短時間內施政構成困難」云云。

至於「慘勝」之說,陳水扁在1994年靠自己的競選(偽)對手之一,即李登輝的親信黃大洲,的全力配合,才擊敗真正的競選對手趙少康,當選台北市長。2000年,陳水扁在競選連任失敗之後,勉強以兩個百分點之差,擊敗宋楚瑜而當選總統。後者可以稱之為險勝,但是絕對不是什麼「慘勝」云云。

事實上,如果當時有無知論者,或者居心叵測的學者,胡說陳水扁靠「慘勝」上台,恐怕一定引起台獨陣營的眾多台柱,特別是李登輝、李遠哲、龍應台等人,集體捧腹大笑,而笑得最歡的,一定是陳水扁本人。可見,若干論者、學者口中筆下的「三低」、「慘勝」等等貶詞都不一定與客觀情況有關聯,往往是別有用心者的專用詞彙。

梁振英的當選,說白了,是香港式違紀參選的結果。在北京而言,首選本來是唐英年,而不是任何別的候選人。但是,唐英年經過當地的反北京陣營的努力搜索、揭發,醜聞不斷,導致民望激降。天誘其衷,本來不受北京鼓勵、歡迎,自行參選的梁振英,行情逐漸看好,最終後來居上,成為北京的唯一可行的選擇。

梁振英當選,無疑使得香港歷史再展新頁。

作為香港新特首,梁振英理所當然成為香港反北京陣營的眼中釘。相信,不必等到今年七月一日正式就職,梁振英就成為進一步抹黑的固定目標。

但是,無論個人喜惡,任何熟悉香港歷史的觀察者都一定注意到,香港現任特首曾蔭權原是親英分子,而梁振英雖然飽受香港英國奴化教育,卻早已與北京掛上鉤。

前者是虔誠天主教徒,是在教會辦的中學上的學,而梁振英則在港英官辦的「英皇書院(即中學)」上學,並無宗教信仰。更值得注意的是,在1997年英國撤離香港之前,早有不斷傳​​聞,或者惡意謠言,說梁振英是中共黨員。

按理,如果他確實是中共的(不公開)黨員,哪麼,違紀參選無疑就是退黨的前奏。可是,除非中國大陸已經瀕臨崩潰,北京斷無在香港特首競選最後階段決定舍唐英年而取退黨黨員之理。未知喜歡捕風捉影的論者、學者如何字圓其說?

無論如何,英國在大清德宗景皇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強租山東威海衛,為期二十五年,後來又違約盤踞,延至中華民國十九年才撤離。英國殖民主義者在盤踞期間,不斷輸送威海衛土著前往香港,組成特別警察隊伍,實行以華製華、以魯制粵的猾夏勾當。

當時制定、執行這項包藏禍心的策略的英國人萬萬沒有夢想到:旅港的眾多威海衛警察家庭之中竟然出了一個梁振英,他不但不親英,還成為香港親英集團的仇恨、打擊的主要目標。

歷史從來就善於捉弄自以為聰明的個人、團體、政權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左起)梁振英,唐英年何俊仁
二,梁振英當選香港新特首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6258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