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反敗為大勝
郭都人
六年前,伊拉克戰爭前夕,美國作出抉擇:捨土耳其而取伊拉克北部庫爾德族。後者成為美方最大武裝夥伴,使得庫爾德族的世仇土耳其竭力阻止開戰。由於土耳其阻撓,美軍不能從陸路進攻伊北,只好空降,更彰顯了庫族武裝的重要性。
結果,庫爾德族不顧警告,進入伊拉克北部重鎮基爾庫克和摩蘇爾,染指石油產區。土國本來有意揮軍入伊拉克,然而凜於歐盟的「不得進入伊拉克,否則休想進入歐盟」威脅,只好暫作罷論。
庫爾德族還肆意壓迫伊拉克北部地突厥民族,使得土耳其忍無可忍,時思進軍伊北。庫爾德工人黨,更在土耳其東南部蠢動,造成土軍傷亡。土耳其遂成伊拉克戰爭大輸家,土美關係也陷入60年的最低潮。
土耳其於是準備揮軍進入伊北。雖然目標是庫爾德工人黨,熟悉中東的有識之士都知道,土軍一旦入境,庫爾德兩大黨(民主黨、愛國聯盟)必遭掃蕩,而以色列慘淡經營的庫爾德區情報網難免遭殃。
美方因此極力反對土耳其進軍伊拉克。土耳其卻在2007年底發動對伊拉克北部的大規模空襲。 2008年二月,土軍動用兵力一萬以上越境打擊庫爾德工人黨。當時,有超過半數的美國國會眾議員提出決議案,宣布1915年的奧斯曼帝國境內百萬亞美尼亞人被屠殺慘案為種族滅絕事件,使得土美關係雪上加霜。
然而,土耳其得天獨厚,領土囊括幼發拉底、底格里斯兩大河的上游,水源豐富,還建有水壩至少25座,是中東其他國家羨慕、嫉妒的對象。因此,土耳其頻頻拒絕美國新保守派的利誘,在布什政府末期,土美同盟實際上已經走向終結。
但是,事情忽然發生戲劇性的變化:奧巴馬就職不到十天,土耳其總理就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與以色列總統為加沙問題發生口角,憤而離場。結果,阿拉伯國家、伊朗都表示讚賞,土耳其總理頓成伊斯蘭英雄。
隨後,在土耳其進行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莉表示,奧巴馬四月訪歐的最後一站將是土耳其,顯示美方期望後者扮演美國新政府與伊斯蘭世界外交的核心角色。
果然,一個月之後,土耳其出席20國的倫敦經濟峰會,然後北約的60週年慶典。天誘其衷,北約秘書長荷蘭人夏侯雅伯任滿退職,丹麥首相準備接班卻得不到成員國一致同意。
理由很簡單:土耳其應伊斯蘭國家的要求,準備行使北約成員國的否決權,以追究2005年九月丹麥漫畫侮辱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事件。
後來,幾經談判斡旋,等到丹麥首相同意道歉,不再侈言言論自由,北約同意任命土耳其人為副秘書長等高級官員,土耳其才同意取消其否決計劃。
土耳其總理的勝利,使得法國外交部長深感不滿,竟宣布改變初衷,不再支持土耳其入盟。奧巴馬眼看北約有重大裂痕,乃敦促歐盟接納土耳其,卻引起法國等反唇相譏。
目前,土耳其威信高漲,已經反大敗為大勝。由於法國、德國的阻撓,土耳其成功進入歐盟的的希望極微。可以預期的是,土耳其的注意力將從歐洲專移到東亞、東北亞,而今後美國的全球戰略中的最重要盟友,無疑是土耳其。
華夏世界和突厥世界的悲歡離合(或者說龍的傳人與狼的傳人的千絲萬縷恩怨情仇),界定了今天美、俄、伊朗在中亞的三方角力的氛圍。因此,土耳其的興起過程不可忽視,特別是否決權的適時運用,應該成為兩岸的共同典范。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