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能讓 90% 的病不發生:如何培養不生病的體質
2012/05/19 19:08:59瀏覽3337|回應0|推薦1

你一定想不到:

◎膽固醇太「正常」的人反而容易短命。

◎長壽的人,很多是血壓偏高、白血球偏多。

◎壓力太大會生病,甚至致癌,但毫無壓力的人也容易提早衰亡。

◎天天努力養生,反而容易生病。

你已經知道《90% 的病自己會好》,因為這些病多半是「生活習慣」造成的病。

但你知道嗎?診療過 3000 名以上癌症病患的岡本裕醫師說,90% 的病(尤其是癌症)其實可以不發生,因為這些病是「壓力」造成的。

當人感受到壓力時,體內會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及類固醇等荷爾蒙,造成免疫力(自癒力)下降;或是產生低體溫、缺氧、低血流等症狀,而降低新陳代謝的速度,便會累積毒素,最後演變成各種疾病。

所以,為了強化自癒力,固然必須從日常的營養攝取、運動及睡眠來著手,以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但最重要的,還是紓解壓力。

「全然沒有壓力」的生活環境,反倒會導致生物提早衰亡;有壓力而能「紓解」壓力,才是培養不生病體質的生活方式。

岡本裕指出,擁有不生病體質、自癒力強的人,怎麼過生活呢?

◎凡能力所及之事,全都自己來,積極活動身體,不依賴別人照料生活。

◎活得很有「攻擊性」:願意從頭開始學習和過去專業完全不同的興趣或工作。

◎用「厭惡感」來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壓力。

◎對於躲不掉的壓力,懂得用「不反抗、不順從」的方式,自主完成工作。

◎用「我想要☆☆」而非「我必須☆☆」的態度過生活。

◎除非你住在監獄裡,否則不要逼自己天天養生,徒增壓力和挫折感。

◎每種食物都有「藥性」和「毒性」,切勿因為某種食材對身體有益就拚命攝取。

◎多吃「食物」,盡量少吃「食品」,偶爾空腹,讓自己神清氣爽。

◎學會能增強免疫力的呼吸法。

◎定時起床,比睡足多少時間更重要。

◎用特定姿勢,讓交感神經不要處於興奮狀態,減少壓力、增加自癒力。

岡本裕從「改變想法」「紓解壓力」「生活習慣」三方面教你「由平凡堆疊出不凡」的健康法,幫你培養出不生病的體質,遠離 90 的病,尤其是慢性病。

要是生病了,岡本裕也傳授你看醫生的正確觀念、教你如何找對醫生、擁有你的「個人醫生」。

岡本裕的理念與方法,已經證實,對 3000 名以上癌症病患有效;還沒生過大病的幸運兒,更應該用這套方法,守護自己的健康。

什麼想法讓你不生病?沒有自立心,哪來自癒力?

打從我定期走訪幾家老人安養院、提供老年人醫療諮詢服務後,我發現,「自立心」是決定老年人健康與否的最大關鍵。

比方說,到了八、九十歲的高齡,多數老年人外出都需要坐輪椅,但也有些老年人身體還是非常硬朗,不需要由看護推著輪椅散步。

這些人都富有自助精神,凡是能力所及之事,全都自己來,毫無例外!

例如平時不坐電梯,全靠自己的雙腳爬樓梯;吃完飯後也會主動把餐盤拿進廚房。

自立心愈旺盛的老年人,身心愈健康,思考也愈有條理。

年紀大了以後,會不會罹患痴呆症,或是晚年能不能過得健康長壽,跟老年人本身有沒有自立心,以及自立心是否旺盛,都有很大的關係。

主動積極活動身體、不依賴他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等的自助習慣及獨立精神,是維持身心健康的能量來源。

人的心理和身體遠比現代醫學所能想像的更加休戚相關。

就像「病來自氣(想法)」的說法,健全的心理狀態與強烈的意志,對提高自癒力──對疾病的免疫力及健康的復原力,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一點也不足為奇。

因此,如果缺乏〈自行承擔人生〉的自助獨立精神,將無法在心靈上變得堅強,從而提高自癒力。由此可知,自立對人體的健康有多麼重要。

親自觀察過這麼多生病及健康的老人家後,我深刻地感受到:獨立自主的人所擁有的健康長壽,很可能是不獨立的人所無法擁有的。

然而,獨立自主是現代人最缺乏的一種特質,現代人從事最多的職業就是上班族,大多數的上班族都在公司組織的庇護下,利用名片或頭銜工作、所得稅採薪資扣除,由公司負責申報、購屋資金由公司幫忙儲蓄,年金的運用及健康檢查也都由公司安排。

這種完全依賴公司的人生,很難培養出〈自己的事自己處理〉的自立心。

在老人安養院內,疾病纏身、孤獨以終的老人,以前大多是上班族,還有不少人曾是一流企業的董事、頂著響叮噹的頭銜,退休後還不時提起過去的豐功偉業,將「想當年,我在☆☆公司擔任業務經理時……」之類的話掛在嘴邊。

這種老提當年勇的行為,會阻礙他的人際關係,也是在安養院被孤立的原因,對健康絕對會造成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靠自己的力量養活一家人的自營業者,多半都具有堅定的自立心,而且大多身體健康、有朝氣、人際關係圓融。

〈自立心〉是維持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在退休之後所帶來的影響將變得更加明顯。

因此,請務必在退休之前養成自立心。比方說,在任何領域都該拋開公司給予的名片及頭銜,努力培養足以養活自己的獨特才能:〈自活力〉或〈自營力〉,以邁向〈自立之路〉。

人在過了 40 歲之後,年輕時的自癒力便會急速衰退,健康狀態開始走下坡。

〈自立心〉是活化自癒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在 40 歲前養成並鍛鍊自立的能力,是實踐健康法的首要目標。

 

傾聽自己身體的〈自立〉
〈讓 90的病不發生〉的心理狀態首要條件便是自立心。

擁有〈自立心〉最重要的是動腦思考、培養自我判斷力。
在老人安養院裡,經常看到兩種對比的例子。

例如當我以諮詢醫生的立場提供醫療建議時,如在我建議「牛奶的脂肪含量太高,最好不要喝」時,有些老人會反對:「才不呢,牛奶可以讓骨骼更堅固,我每天早上喝牛奶,已經喝幾十年了。」
他們所持的反對意見,多半沿用社會地位高或權威人士的說法,如「某大學教授說過」之類的,全是道聽塗說,沒有自己的想法及判斷。

像這樣斷然否絕我的建議的老年人,多半是高學歷的菁英,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
或許這些人就是因為割捨不掉菁英意識,才會把「比自己更厲害的人的意見」當成最主要的判斷依據,卻不願意相信看護或諮詢醫生。然而,這種人還真不少。

君不見電視廣告中多少美女天天舌燦蓮花,灌輸您:多喝牛奶補鈣、補骨質!

實際上,牛奶是今天最大的毒,與糖尿病、癌症、骨折都脫不了關係!
每當電視或雜誌以〈血壓真的慢慢降下來了!〉介紹新的保健觀念時,這些人都會因為「是電視說的」就不疑有他,馬上一窩蜂地奉行不悖。
雖然也有人是因為愚昧無知,才會相信這些似是而非的「健康祕訣」,但實際上那些有知識的人,反而更容易自以為是,對缺乏醫學根據的「健康祕訣」一知半解,而堅信不疑。

有人因為深信〈斷食療法對治療癌症非常有效〉,既不接受正規治療、也不按時吃飯,結果因為蛋白質攝取量過少而營養失調,導致病況更加惡化。

這種危險的想法很可能導致免疫力急遽下降,讓身體變成適合癌細胞生長的環境。

所以,每個人都必須了解:道聽塗說、囫圇吞棗或一知半解的知識,可能危害健康。
每當電視報導某種食材對身體有益,隔天超市的貨架必定被一掃而空。

會發生這種可笑的情形,都是因為現代人缺乏自我判斷力,不願意思考,只奉他人意見為圭臬。
當然,我也遇過相反的例子:某家老人安養院裡有一位年過百歲,依然身強體健的老人家,他維持健康長壽的精神支柱,是旺盛的自立心及超乎常人的自我判斷力。

例如這位老人迎接百歲生日時,我建議他不要再喝牛奶了。

剛開始他回絕說:「不,牛奶是有益健康的食物。」無法接受我的建議,但也因為這樣的機緣,他開始自行調查牛奶的利弊而發現:「醫生說的沒錯,牛奶還是不喝為妙。」

最後照我的建議去做。
因為他具備蒐集、取捨情報、加以再消化吸收的智慧,並不是全盤接受我的意見,而是先傾聽別人的意見、仔細思考,再靠自己的判斷力判定好壞。

而且,我沒有囑咐他,就自行決定停用高血壓藥,理由是「覺得吃藥讓身體狀況變得更差」。
他對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有近乎動物性的敏銳直覺,這種直覺判斷成為他衡量健康的指標,用來守護自己的健康。

我在他的身上看見何謂〈健康的野人〉,他的直覺判斷只會幫助他提高自癒力,絕不會變成妨礙。
他平時習慣早起,每天都會散步、做伸展操,連我建議的簡單伸展功法〈易筋功〉也奉行不悖。一個高齡百歲的老人家,竟有如此驚人的自助自立精神,讓人不由得打從心底尊敬他,並萌生「想要像他那樣慢慢變老」的想法。

這位老人家年輕時是木工師傅,所以從來不受公司組織的庇護,也不依賴頭銜,靠著一技之長,度過漫漫人生,當然能培養出強烈的自立心。

不全盤接受外來的訊息,而是能自行思考、咀嚼與判斷,是造就〈自立心〉的要素,更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基礎。

 

被動的人不會健康
〈自癒力〉是「自體免疫力」與「復原力」的總稱。

在這三個同義詞當中,〈自癒力〉較被廣泛使用,給人的感覺是:身體會自然出現反應、主動醫治疾病。然而,〈自癒力〉雖是生命原本就具備的能力,卻能藉由本身的意志及努力來提升;反之,如果本身不努力的話,就無法提高〈自癒力〉。

想讓〈自癒力〉發揮作用,自主提高自癒力的積極性,就變得格外重要。

因此,〈自癒力〉的全文不叫作「自然療癒力」,而是〈自我療癒力〉。
然而,現今缺乏積極性的中老年人非常多,安養院裡的最多,一副老態龍鍾、自認為「都這把年紀了,現在才學新東西也沒用了。」「就算學習新知識,我也會馬上忘得一乾二淨。」的老年人。
 
他們覺得動腦思考、著手規畫、採取行動等積極作為非常麻煩,所以從一開始就放棄了。

舉例來說,當我建議他們出國旅行時,他們也只會畫地自限地說:「別開玩笑了,醫生,你以為我幾歲啊?」
「老人就該有老人的樣子」這類傳統觀念,對他們思想及行為的束縛,比想像中更嚴重。

基於他們本人的堅定意志及明確的生活態度,導致他們只想〈安穩地度過餘生、平靜地面對死亡〉,確實沒有局外人置喙的餘地;但就我發現他們是因為年老造成的無力及疲倦感,限制了自己的思想與行動。

換句話說,這些老人多半是自己把心靈封閉起來。
這些人不管做什麼事都很被動、保守,這種缺乏積極主動與自立精神的個性,不但會影響自癒力的作用,也會讓身體容易生病,甚至導致疾病很難治癒。

如何改變消極老人的想法,是從事老人醫療的醫師們的最大課題,因為愈被動的人,愈難接受他人的忠告及建議。
那位百歲木工師傅,個性積極、自立心強烈,在深入了解其中的好處後,能坦然接受他人的意見。但這種人畢竟不多,多數的老人都個性被動、不喜歡改變。

我也時常跟看護們討論:「為什麼同是老年人,想法卻有這麼大的差異!」討論的結果多半歸結到:過去從事什麼工作、在社會上處於怎樣的地位、生活在什麼樣的人際關係中等生活經歷有關。

在過去的環境中長時間造就的個性及思考模式、生活方式及為人處事,到了七、八十歲時,早已根深柢固、難以改變,即使是退休前後的年紀,要改變也都太遲了,所以我才主張四、五十歲就要開始準備自立,培養能夠應變的開闊心胸。

四、五十歲的年紀正是「人生之秋」的開始,已經能預知自己的未來、了解自身能力的極限,心裡多少會有「我已不再年輕」的感慨。

這種「未老先衰感」對自癒力絕無幫助。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退縮不前的消極態度、培養自立自主的能力呢?

最重要的,就是「拋開過去的力量」。

健康的人活得很有攻擊性

在老人安養院裡話當年勇,身邊的人只有剛開始時會附和說:「你好厲害!」

但是當同樣的事一說再說之後,大家就會不耐煩地說:「你又來了!」而不想再聽,也沒人願意搭理了。

過去的經歷在老人安養院的世界裡是沒有用處的,相對的,年輕時默默無聞的人,反而往往能成為老人安養院的人氣王。

這些人因為放棄追求職場上的晉升,有更多時間可以用在培養興趣、鑽研喜愛的事物上,因此大部分都見多識廣,能談論的話題也非常豐富,再加上懂得人情世故,能察覺到人際關係的微妙變化,所以大多很受歡迎。
像這種退休後立場的大逆轉,也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90% 的病自己會好:如何提高自癒力?
90% 的病自己會好 3
90% 的病自己會好 2
90% 的病自己會好 1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6470866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7 19:20 【udn】 我還找到這個比價!電視 習慣 健康 生病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