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0% 的病自己會好:如何提高自癒力?
2011/08/15 20:28:36瀏覽3322|回應0|推薦0

提高自癒力,14 種習慣一半就夠

要先學會重視上述的 3 種感覺:將(必須 Must)改為(想要 Want)和(勉強及格 SoSo。才能期待效果。所有的項目都不必徹底執行,只要勉強及格,做到六、七成就可以了。

以下 14 種方法,全都是以癌症病患(自癒力處於十分惡劣的狀態下)為對象,進行醫療諮詢後所得到的資料為基礎,最能提高自癒力,有助於增加淋巴球數、提高生活品質及存活率。其實不只癌症病患,也適用於慢性疾病患,只需要一點點努力和用心,任何人都可以將這些方法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

1. 別再把上身向前傾     2. 偶爾緩慢地深呼吸    3. 堅持食材    

4. 不可輕忽便祕     5. 善用基礎營養補充品

6. 有空就來按摩手指    7. 順便刺激穴道     

8. 養成洗冷熱水澡的習慣      9. 促進血液循環的「小腿肚按摩」   

10. 易筋功很簡單     11. 每天至少走 6000 步    

12. 每天睡足 7 個小時    13. 出國旅行和閱讀    14. 控制藥物攝取量 

「醫源病」就是因為看醫生而導致真的患病的狀況

聽起來簡直是倒因為果,但實際的案例可是多到一點也不像是開玩笑。很遺憾,醫源病發生的機率跟日常瑣事一樣頻繁。所以我自己會盡量不上醫院,也盡可能不吃藥。

我來舉兩個關於醫源病的著名案例。1947 年以前,是光感冒就要立刻打針的年代。當時打針不像今天針頭用過即丟,而是消毒後繼續讓下一個人使用,有很多人因此染上 B 型和 C 型肝炎。

由於當時 B 型和 C 型肝炎病毒尚未被發現,所以沒有人認為打針會造成肝炎感染,所以就算後悔「要是沒有多打那一針就好了」,政府或者相關人士,都不需要為這個問題負責。

1960 年代的「沙利竇邁事件」也是一樣。原本沙利竇邁 Thalidomide 只是用來舒緩懷孕不適的鎮定劑,還宣稱「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抗妊娠反應藥物」,上市不到一年就風靡歐洲與日本。誰也沒想到這種鎮定劑居然有嚴重的副作用,孕婦吃了會導致胎兒畸形。當時有很多孕婦服用沙利竇邁,一共產下 3000 個畸形嬰兒,其中有一半的受害者,是因為日本政府不顧國外早就禁止販售的事實,下令禁止的措施慢了半拍造成的人為疏失。

總之,這可以說是〈一點小症狀馬上跑去看病吃藥〉所引發的悲劇。這是輕率將自己的健康託付給醫生,卻適得其反的典型故事。

事實上,政府官方承認的「西醫」,只有不到 200 年的歷史,是一門還在發展中的學問。我們不可以被「最先進」、「最尖端」這些字眼所矇騙。現在的醫學用「不確定」、「不完全」、「充滿缺陷」來形容也不為過。因此,我認為應該鼓勵大家去懷疑現在的醫學是否正確。

即使是今天認為沒問題的藥物,也不以能為明天它還是沒問題。吃藥、照放射線、手術,一定要依照自身狀況謹慎思考,否則就不要接受。除非逼不得已,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健康交給別人負責。

尤其是新型藥物,或許可以預測到短期的副作用,但是長期服用會產生什麼副作用,卻完全是未知數。另外,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等於是拿病患的身體玩俄羅斯輪盤。

我的意思是:能不去看醫生就不要去看!能不接受現代醫療就不要接受!尤其是不需要找醫生的未病,對於看醫生能免則免才是最理所當然的想法,大家覺得如何呢?

請相信你的自癒力

我本來就覺得自己是一個怪咖,但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公開表示「不要隨便去看醫生!」當時我對西醫走在科學的最前端深信不疑,就算有一些疾病現在還無法治好,也覺得將來也一定能夠做到,醫學可能不再有未知的領域。當時我是被這樣樂觀的想法所誤導。

生物和非生物有什麼分別?

我會說:差別在於自癒力。生物基本上都具有自我複製、自我修復和自我復元的能力,我認為這是區分生物與非生物的一大特徵。「這不是廢話嗎?」

這的確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就是有人沒有打從心底確信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不信任自癒力,才會一生病就跑去看醫生。要是發自內心相信自癒力的話,就不會病急亂投醫了。我猜可能還是有人不相信「病能靠自己痊癒」。你的自癒力全年無休地為你持續運轉,這是鐵錚錚的事實。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由大約 60 兆個細胞組成的。地球的人口 60 億,60 兆是人口數量的 10000 倍。我們的身體由天文數字的細胞構成,而且如果沒有發生什麼問題的話,能維持將近 100 年的正常功能。汽車只有 30000 個零件,卻只能正常運轉數年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可以想像,要維持身體的機能,不光是零件(細胞)要具備良好機能,還要可以正確無誤地自動交換、修復零件,這需要多麼驚人的能力才能夠辦到。我想大家也可以了解到,這是一種人力無法企及的驚人能力。

但是,能夠治療疾病的不是醫生本身;真正能發揮治療作用的,既不是醫生也不是藥物,當然也不是手術或放射線。

這些或許能幫助病患讓治療產生效果,或為身體痊癒爭取時間,但是也僅只於此。實際上能根治疾病的,是每個人都確實擁有的,無可取代的自癒能力。

西醫被稱為走在科學最尖端的應用科學,但即使是最尖端的科學,現在依舊無法復原或讓生命重生。雖然以現在的技術已經能夠徹底分析細胞的構成成分,但還是沒有能力從零開始構成一個細胞。

可是大家的身體卻能簡單地完成生命的復原再生,而且是每天、每秒,甚至是每個瞬間都在進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驚人的能力,可以完成醫生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可是許多人不相信自己擁有這樣的超能力,反而去服藥,多此一舉,讓原本可以治癒的疾病無法痊癒,或是因而延誤了治療時間。

感冒時服用抗生素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感冒有 99 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對病毒無效;可是,很多人在感冒時服用抗生素。抗生素是藥物,當然會讓自癒力下降。

因此,將感冒和抗生素加在一起,只有百害而無一益。請大家拿出信心,相信自癒力這種驚人的超能力!要是大家能體會自癒力的優異之處,應該會萌生要好好保護自癒力的念頭。

也有人將自癒力解讀為「自然治癒力」,這種說法很容易招致誤解。自癒力不是自然運轉的。自癒力是需要保護、保養、因應各種狀況不時加以強化,才能開始發揮作用,絕對不是放著不管就會自然而然發揮功用。

所以不該稱之為自然治癒力,而是自癒力比較妥當。但如果自癒力受到阻力,也無法發揮效用。而最最妨礙自癒力發威的,就是依賴醫生,不信任自癒力的心態。

抱持「治病靠自己」的心態才可以促使自癒力進步,可是如果疑慮「靠自癒力真的有辦法痊癒嗎?」,就會導致自癒力下降。如果沒有抱持靠自己力量治病的積極心態,一味只想靠別人、依賴外物治病的消極態度,更會大幅削弱自癒力。

自癒力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潛在能力,但麻煩在於能否發揮,取決於個人的心態。 

超簡單的健康程度檢查法

提高自癒力,就是提高自己的健康程度。那麼,該如何測量健康程度呢?很遺憾,一般醫生沒有辦法做好檢測。有些問題需要靠抽血檢查來了解,不過這需要稍微特殊的方式才能判讀。

每個人只需要一點點的努力,都可以自己檢查健康程度。訣竅就是認真傾聽自己身體發出的訊息。我將自己所使用的「超簡單健康程度檢查法」列舉如下:

早上能很快起床嗎?

有沒有殘留的疲勞感?

有精神嗎?

吃飯津津有味嗎?

排便順暢嗎?

身體活動有沒有滯礙感?

會想用親切的態度對待他人嗎?

有沒有感謝的念頭從心中湧出的感覺?

能夠順利入睡嗎?

體重正常嗎?

以上 10 個問題,有 8-10 個回答「是」的人,就不太容易生病。而回答「是」的答案數量在7個以下的人要注意,你們的健康已經亮起黃燈了。請一定要重新改進自己的生活習慣或想法。

在季節交替、低氣壓通過,或是身體激烈勞動的時候,「是」的答案數量會變少。碰到這種情況,希望大家牢記「兩星期原則」。上面所提及的各種不良影響,在自己感覺到異狀之後,只要改變生活習慣,通常會在兩星期、最多三星期內得到改善。

要是經過兩、三個星期還沒有改善、甚至惡化的話,就必須注意了。不要怕麻煩,最好去找醫生檢查。現在的人很難做到這一點。就算真的去診所或醫院,醫生大概也不會當一回事,只會看情況敷衍一下,不然就是被當成肥羊病患對待。

中國民眾在變成真正的疾病之前,會請專家幫自己詳加檢查。中醫師會藉由脈象、舌象、觸摸腹部等方式,綜合所有的症狀來推測身體和自癒力的狀態。

接著,開出自己調配藥材而成的處方,或是指點飲食注意事項,或是指導生活習慣等等,讓一般人定期調整身體狀況,修正調養的方向。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554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