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0% 的病自己會好 2
2011/08/13 18:18:44瀏覽621|回應0|推薦1

想要不生病,最好是 

別讓養生成為壓力,再養生的食物,吃起來好吃才是最基本的。 

 

按摩手指,就能維持自律神經的平衡。 

按摩小腿部,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環。

按壓百會穴,刺激分泌腦內啡,提升免疫力,提高自癒力。

洗澡冷熱水交替 3-4 次,平衡自律神經恢復、改善全身血液循環、遠離感冒。  

把看電視改成每天散步一小時或 6000 步,半年體重 90 60

睡覺不只是休息,睡足七小時才能徹底修復人體自癒力。 

不可以用病患的身分去看病,而要以顧客或朋友的對等身分。

聰明病患會設法讓醫生講出「因為你是私下問,我才會老實說」的醫療建議。

 依賴醫生病愈難好

如果只是在短時間內服用藥物的話,其實不必太擔心;但要是連續服用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確有傷自癒力,也會對所服用的藥物產生依賴。

疾病不是醫生治好的,其實都是自己好的,醫生不過是給病患一個治癒的環境,太依賴醫生的話,會讓身體失去治癒的原動力。

生病時,醫生或藥物並非絕對,只要提高自癒力,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戰勝病魔。如果對醫生或藥物的依賴超越了自主能力,反而會愈來愈難醫好病。 

忍耐討厭的事會傷害健康

年輕的時候,不必考慮如何提高自癒力,因為提高自癒力的生活方式,絕非一種充滿刺激的生活方式,人應該趁著年輕,盡情地挑戰只有當下才能辦到的事。

因為年過 40,健康情況就會出現變化,體內環境都跟年輕時大不相同,自癒力快速降低,所以就該思考怎樣的生活方式才能提高自癒力,因為生病與否可是大大左右了一個人的健康壽命。

只要聽到任何有益身體健康的事就會勇於嘗試的人,稱為養生一族。但出乎意外的是,很多因為慢性疾病來找我諮詢的人,都是養生一族。

〈提高自癒力的習慣〉一定要身體力行才有效果。想要提高自癒力,要注意到所能負荷的壓力程度。

換個說法,你是否都過著快樂又舒適的生活?想做的事都能隨心所欲去做?

還是看不順眼的事很多?擔心的事很多?生活中要忍耐的事情太多?老是感到身體疲憊?

每個人負荷壓力的程度,其實連自己都很難察覺,特別是責任感太重的人、很會忍耐的人、想太多的人、太在意周圍眼光的人,都很容易輕忽自己承擔的壓力。

另外,大家對壓力的負荷也有很大的誤解,認為「可以忍受的壓力都不算太嚴重」。

事實上正好相反,壓力太大對身心的影響程度其實很小。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在無法忍耐的情況下,當事人一定會換個方向轉換心情,所以壓力不會持續太久。

最可怕的是強迫自己去忍受壓力,久而久之習慣了這些討人厭的壓力,讓身體最重要的壓力檢測感覺,也就是「討厭」的感覺跟著麻痺。

如此一來,身體就愈來愈不會有壓力太大的感覺,也不會想辦法迴避壓力,在不知不覺中,讓身心所受的傷害愈來愈大。因此,讓身體真正接受「討厭」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工作或人際關係,甚至我們的生活方式,都不要過度忍耐,要不時地捫心自問,坦然接受自問自答的結果,盡可能降低討厭的感受,我想這對提高自癒力非常有效。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553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