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0% 的病自己會好 1
2011/08/13 16:26:06瀏覽1018|回應0|推薦6

醫生不會告訴你的事:如何提高自癒力?生病時該怎麼辦?90 的病自己會好,所以,90% 的藥是安慰劑!你非吃不可嗎?

作者岡本裕,是日本腦神經外科與惡性腫瘤名醫,但行醫多年後,他覺得醫院的所做所為,跟他的理念〈賦予病人活力,因而變得有自信〉相去甚遠,於是自己開業提供諮詢。他最出名的主張就是《90% 的病,自己會好》,在日本引起讀者廣泛共鳴,9 個月銷售超過 30 萬冊,他也因此成為「不開藥的名醫」。

你有沒有想過,生病真的是吃藥打針治好的嗎?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膽固醇過高、肥胖、痛風、便祕、胃潰瘍、頭痛、腰痛、過敏、失眠、自律神經失調……這些占門診 90% 的病,實際上不必吃藥就會好,你能想像嗎?這位不開藥的名醫,告訴大家:

「好患者」就是會定期回診的病人,因為會替醫院帶來穩定收入,你得知道醫院的心態。「基準值」可以創造病患。

 吃藥是最後的選擇,不要靠吃藥求心安。

不是不吃藥,而是吃藥要有期限,如果一直吃不好就要檢討原因。

血壓升高可能是好事,請思考血壓變高的真正原因。

 血壓高未必需要吃藥,壓力大、作息亂才是腦溢血主因。吃藥只能治標,無法治本。

血糖標準降低,於是糖尿病患者暴增幾百萬人,但並非都需要吃藥。

膽固醇愈低愈好?其實膽固醇在 220-280 mg/dl 的人最長壽。

新陳代謝症候群根本不必看醫生。

 開藥與健檢是迷人的誘餌。

 檢查不出毛病不代表沒事。不可以把自己當成生病的人,你才是自己的主治醫生。

連醫生都未必知道,腸子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制酸劑並不能治療胃潰瘍。

常吃頭痛藥會刺激交感神經,可能引發其他疾病。

腰痛別穿緊身搭,更別馬上貼痠痛貼布。

過敏、溼疹,不用擦藥膏,多攝取發酵食品就可以治好。

抗憂鬱藥物可能讓人更不開朗。

晚餐不要太晚吃,就能改善失眠。

選醫生,首先請憑感覺,重點是合得來,而不是名氣響亮。因為如果雙方不投緣,你一定有很多話不想對他說。

從是否關心病患飲食,就能判斷是不是好醫生。

醫生的職責是啟動你的自癒力。

想知道醫生人品如何,跟醫院的護士、清潔員、業務助理打聽準沒錯。

把醫生當醫療顧問,花錢買諮詢若覺得不對勁,你會再找別人問。

請醫生回答「如果是你會怎麼辦」。沒有醫生能專精每種疾病,找到願意回答這問題的醫生,比較能知道後續該如何處理。

 醫生的地位愈高,身邊愈沒人敢跟他說真話。

不要隨便看醫生!因為醫院必須開藥給不必吃藥的肥羊病患,來維持營運。

別看雜誌的名醫排行榜選醫生。如果病患跟醫生都對排行榜認真,醫病關係就會變成生意關係。好醫生幾乎都不在名醫排行榜上。

不要太相信媒體資訊。媒體的情報都是照著劇本走,情節符合他們的需求才會報導。

90% 的病不用吃藥也會好;太愛吃藥反而會得「醫源病」:原本健康的身體,因為吃藥反而搞壞,醫療反而成為生病的原因。

 生病是因為你忍耐討厭的事。

醫生開藥超過四顆,就要小心!沒人能確定這麼多藥物進入人體,會產生什麼化學變化。

會開刀不代表就是好醫生,術後不復發才是關鍵。

別去癌症治療中心。癌症中心是抗癌藥劑的實驗室。

別找教授醫生或去大學附屬醫院。對待患者首重治癒,而非學術問題,更不能把醫療研究與教育放在第一順位。

健檢的數據不是那麼重要,數據的變化才重要,重點是檢查出有無癌症。

營養補充品大多數沒用,補充維他命、Omega-3 即可。

不要一個人面對主治醫生。當你生病時,需要一支團隊來幫你。例如主治醫生、幫忙打聽資訊的親友、聽你訴苦、抒發情緒的對象。

問問其他醫生的看法。如果你找的是內科,第二意見可以找外科或掃描科。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553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