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癌症的世界
2012/05/09 09:18:58瀏覽786|回應0|推薦4

 

癌症在幾十年前早就有解了,只是真相一直被隱瞞,直到網際網路的發展,這個的解答才漸漸流傳開來。

美國的癌症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艾德華葛雷芬 Edward Griffin 寫的《World without Cancer 無癌症的世界 》述說美國的現代醫學的轉變,及醫藥學界對疾病的觀念:

二次大戰之前,德國法賓 I.G. Farben 公司和美國的工業壟斷者洛克菲勒合作成立了一個全世界最大的製藥公司。直到今天,他們所贊助的美國醫師學會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和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 FDA 批准,將化學藥品申請專利,供給由它們訓練的醫師使用。

洛氏集團以金錢改變了老式的醫療行為,使之現代化、組織化及商業化,成為以藥物治療為主的醫藥工業。使醫師的生活從窮而落魄的郎中麻雀,飛上枝頭變為高所得、高教育、高社會地位的鳳凰。這些醫生在洛氏集團的醫學中心受訓。

在商業掛帥的二十世紀,另類療法或是無法申請專利的治療方法,不但不為主流醫界接受,還頻被扣以無科學證據的大帽,而隱瞞。

久而久之,社會大眾也接受主流醫學及其研發的新藥物是抗癌唯一利器的思維。

因此以百萬為單位的金錢注入藥物研究,期望找到有效的藥物來治癌症。

由於沒有一種療法是一蹴可成的,醫學中心就不斷對病人進行新藥及放射線的實驗。

即使在今日,這些化療及放射線治療已證明是無法治癒癌症,醫師們還是繼續使用。

報紙常有抗癌新藥成功發明,或抗癌有重大突破等的新聞出現,但現代醫學真正地治療好癌症了嗎?

Cancer - Why we're still dying to know the truth 癌症—為什麼我們知道真相還要死》作者英國資深記者戴菲力 Phillip Day 花了十幾年時間,追蹤醫學界的報告。

M  美國防癌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癌症為美國人的頭號殺手(也是台灣民眾的第一死因)

3人就有 1人會得到癌症;若持續發展下去,到下個世紀,癌症的致病率是 100%

過去 20 年死於乳癌的美國女性的人數,就已超過兩次世界大戰加韓戰再加越戰死亡人數的總合。

報紙常有抗癌新藥成功發明,或抗癌有重大突破等的新聞出現,但現代醫學真正地治療好癌症了嗎?有些醫師不禁開始懷疑:化療的毒性反而是造成癌症病人的死亡主因。

M  1985 年,哈佛大學微生物教授約翰凱恩斯 John Cairns 在科學的美國人 Scientific American 雜誌發表評論說:「化療能否治癒任何一種常見的癌症還有待證實。」

M  有些腫瘤醫師會告訴病人沒有證據顯示化療有效;為了多賺錢的理由而開化療單。 

M  戴菲力直言在 700 億美元的化療工業的今天,依靠癌症討生活的人數比死於癌症的人還多。

M  癌症業界及主要的製藥公司動不動就發表毫無證據的聲明說,治療癌症有重大進步或「治癒」癌症的消息。只是基於腫瘤組織初期的縮小,而非延長病人的存活時間,而且病人生活的品質被高毒性的治療嚴重摧毀則完全不受重視。

M  全世界每年有 100 多萬人死於癌症,他們大多數曾接受過化療,使用化療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M  愛博醫生對幾百位醫師做問卷調查,發現:「許多醫生個人對癌症的觀點,與大眾所認知的資訊,有如天壤地別。如果他們自己得了癌症,他們不會做化療!即使癌細胞對化療有反應,但是腫瘤局部或完全的縮小,並不會延長病人的存活率。有時候癌症復發反而更加肆虐,因為化療助長抗療癌細胞的生成。」

M  愛博將化療病人在存活率改善方面,依不同的癌症與未受化療的病人做比較。統計發現:

結直腸癌、子宮及子宮頸癌:無證據顯示化療病人存活率獲改善。 

胃癌、卵巢癌:無明顯證據。

胰臟癌:存活率完全無效;未接受化療的病人活得較久。

乳癌:無直接證據顯示化療延長存活率,化療之使用有道德上的疑問 (大多數乳癌患者在手術前後都給予化療)

頭頸部癌:存活率未得到改善,僅有零星的縮小。

M  法國的腫瘤專家查理馬士 Dr. Charles Mathe 甚至說:「我如果得了癌症,我絕對不會到癌症治療中心去,患者離這些中心越遠,越有生存的機會。」

M  路易士湯姆斯 Lewis Thomas, M.D. (1913-1993),這位美國重要的醫療文獻大師,他在哈佛醫學院畢業時,覺得自己無所不知,後來漸漸飽受困惑與無知的襲擊。

他曾寫過一篇〈科學之謎〉:「縱觀醫學史,醫學束手無策的地方還很多,充其量只能站在病人身旁,給他們慰藉,然後眼睜睜地看疾病為所欲為。如今,很多疾病的原理在我們看來仍是無解。」

M  醫師為什麼還要對他們也束手無策的病症向病人說可以治療呢?

醫學博士兼作家理考登 Lee Cowden 對該書有以下的評語:

「癌症病人對癌症醫院或中心來說,是個利潤中心 profit center。當今在美國癌症治療可以讓醫院賺得最多,保險願意付錢,卻不使用最好的治療方式。現行的美國癌症醫療政策會繼續掩飾事實,除非你自己從他們的神話中醒悟。」

M  加州大學哈丁瓊斯 Dr. Hardin Jones 分析幾十年來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統計,表示:「癌症病人還是不要治療的好。」

M  享有心理學界的愛因斯坦雅號的肯恩 Ken Wilber 在《恩寵與勇氣 Grace and Grit》中記述他的妻子罹癌的過程。

提到一位好友罹患了末期癌症,她的醫生建議接受另一種非常強烈的化療,如果照醫生的話做,應該還可以活12個月。她問:「如果我不接受化療,還能活多久?」醫生回答:「14 個月。」

肯恩的評語:「這根本不是在治療疾病,治療對疾病無效,但卻仍引導病人聽信權威、接受無效的醫療。」

您還相信這些醫師有醫德嗎

醫師們為甚麼不能脫離偽裝萬能的假面具?

腫瘤醫師並非企圖惡意操縱病人,也非刻意掩飾他們有限的技能,因為醫療對癌症無效,所以醫師被迫扮演安慰病人的角色,雖然醫師對這角色欠缺訓練。但在病人眼中,醫生確實是地位崇高的牧師。

主流醫師多半對另類療法不熟悉,他們非常忙碌,以至於得依賴醫學研究或實驗簡報為訊息來源;而這些簡報又多為反對另類療法的藥廠或癌症醫學中心所準備。

 

那麼癌症病人到底有什麼機會呢

1950 年代,生化學家小恩斯特克雷布斯 Ernst T. Krebs, Jr. 分離出一個新的維生素 B17,又稱為 Laetrileamygdalin,找到了癌症的療法。

即使事實證明它對於各種癌症有療效,然而國際大製藥廠因為無法申請專利,壟斷維生素 B17 的使用,故而對VitB17發起了惡毒攻擊宣傳。

維生素 B17 是一種水溶性、醣化合物,存在於自然界約 800 種的植物中。

於非柑橘的種子中,如:櫻桃、油桃、桃子、李子、蘋果、海帶芽、筍尖、堅果、種子:亞麻籽、南瓜子、綠豆芽、苜宿芽、芝麻、薏仁、小米、糙米、蕎麥、裸麥、燕麥、埃及豆、蠶豆等等,而以 apricot 的種子含量最豐,約有 2~2.5%

VitB17 可以準確瞄準癌細胞,而不會破壞正常的組織。這種以標的物為準頭的天然化合物,其作用比任何人造的、無選擇性、好壞細胞一起殺的、超毒的化療藥物更有效。

戴菲力引證許多科學家及醫生的看法,認為癌症是一種與飲食有關的代謝疾病。

1936 年美國參議院發表了一篇文章,部分大意是:

身體的健康完全依賴於我們自食物所攝取的礦物質,其依賴的程度超過卡洛里、維生素或份量標準的澱粉、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

今日大多數的美國人都有某種營養缺乏症,除非我們的土壤可以得到均衡的礦物質,否則無法改善。

因為我們的土壤缺乏太多礦物質,以致於不管吃多少食物,都無法提供身體健康所需之礦物質,因為沒有一個人的胃大到足以容納這些食物。

健康不是建立在醫師的手裡,我們得做自己健康的主人,從預防開始,從日常生活中建立身心靈的健康。

曼訥醫師簡介代謝療法為:

一種使用自然食物的產品和維生素,來提昇免疫系統,以達到預防及治療癌症的療法。

制止癌症生長之關鍵,不在於傳統療法如化療及放射線療法或手術,而在於與身體合作而非對抗。

一旦身體排毒—排出非自然的物質後,就以維生素來建立病人的免疫系統;以酵素來分解癌症細胞外圍的蛋白質層 (此蛋白質層即是保護癌細胞逃過身體免疫系統的監視);生食及粗食則用來增強身體的腺體;最後施以維生素 B17 及維生素 A,與酵素及免疫系統一起將癌細胞摧毀掉。

代謝療法還須嚴格地配合小麥草、抗氧化劑、維生素 EC 等營養補充療法。

 

罹癌醫師許達夫給癌症病人的一封信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643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