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25 15:25:12瀏覽1359|回應0|推薦1 | |
-大學精華-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經-大學之道】 △ 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經-大學之道】 △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經-大學之道】 △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經-大學之道】 △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經-大學之道】 △ 康誥曰:【克明德。】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傳-第一章明明德】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傳-第二章釋新民】 △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傳-第三章釋止於至善】 △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傳-第六章釋誠意】 △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傳-第六章釋誠意】 -大學精華- △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傳-第九章釋齊家治國】 △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傳-第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傳-第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傳-第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傳-第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 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傳-第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 生財有道:生之則眾,食之則寡;為之則疾,用之則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傳-第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傳-第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九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中庸精華- △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 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鮮乎微,故 君子慎其獨也。【第一章天命之謂性】 △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之位焉,萬物育也。【第一章天命之 謂性】 △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第二 △ 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國有道不變塞焉,國無道至死不變。【第十章子路問強】 △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第十五 △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壽。【第十七章舜其大孝】 △ 詩曰;【嘉 △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第十九章武王周公其達孝】 △ 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第二十章哀公問政】 -中庸精華- △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第二十章哀公問政】 △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第二十章哀公問政】 △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大臣敬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第二十章哀公問政】 △ 齋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中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第二十章哀公問政】 △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第二十章哀公問政】 △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第二十章哀公問政】 -中庸精華-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第二十章哀公問政】 △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誠】 △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第二十四章至誠之道】 △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人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第二十五章誠者自成】 △ 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第二十七章聖人之道】 △ 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也。【第二十八章愚而好自用】 △ 唯天下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齋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第三十一章唯天下之至聖】 △ 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第三十二章唯天下至誠】 △ 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第三十三章詩云衣錦尚絅】 九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論語精華- (一) 修持 ▲ 知己 △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第1章-第1節】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6】 △ 不患無位,患無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4-14】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14-31】 ▲ 反省 △ 賢賢易色!【1-7】 △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4-17】 △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