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陳唐山回憶錄》評述之二十五(務必認清情勢)
2020/04/16 22:14:19瀏覽5|回應0|推薦0

《陳唐山回憶錄》評述之二十五(務必認清情勢)

 

《陳唐山回憶錄》摘要:

〈陳水扁執政八年,民進黨一直在理想和現實的夾縫中進退維谷,特別是涉及國家主權的正名制憲、參與國際組織、軍購等議題,在國會屈居少數的民進黨根本動彈不得,經常陷入在野黨杯葛、本土社團批判的窘境。〉(詳閲《陳唐山回憶錄》第218頁第5)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十日,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接受美國公共電視台(PBS)訪問,他說:「我們都同意在一個中國架構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阿米塔吉算是對台灣友善的美國官員,他的談話自然引起我方緊張,外交部立即透過正式管道向美國表達關切,希望美國不要脫離基本政策。經過交涉,美國國務院同意對台政策沒有改變,阿米塔吉的說法是個人「無心、鬆散而非故意的用字。」〉(詳閲《陳唐山回憶錄》第217頁第14)

 

〈針對阿米塔吉的談話,當時美國確實有意在某種場合講出過去會儘量迴避的話語,尤其阿米塔吉嫻熟亞洲事務,說話凸槌的可能性不高,這是小布希對台灣示警?還是中國經美制台的策略?值得深入推敲。〉(詳閲《陳唐山回憶錄》第219頁第4)

 

〈因為從鲍爾到阿米塔吉,前者是國務卿,後者是副國務卿,他們談話的時間點很近,內容同樣指涉「台灣主權」。面對媒體時,他們不是隨機應答,這種現象對照起陳水扁執政後期的台美關係,似乎有機可循。〉(詳閲《陳唐山回憶錄》第219頁第7)

 

〈不可否認 ,軍購案的延宕是台美關係冷卻的另一重要因素,這部分,當年馬英九領導下的在野黨難辭其咎,國親二黨在立法院聯手阻擋軍購案,當然要對台灣防衛空隙的形成負起一定責任。〉(詳閲《陳唐山回憶錄》第219頁第10)

 

[評述]:

一、陳水扁執政八年,民進黨「在國會屈居少數」,象徵民進黨仍未獲得多數人民的支持。「在國會屈居少數」的執政黨不知量力,竟然「橫柴入灶」,企圖推動所謂的「正名制憲」運動,結果遭到國會中佔有多數席次的在野黨反對,正是咎由自取,怎可視為「在野黨杯葛」或「本土社團批判」?

 

二、「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十日,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接受美國公共電視台(PBS)訪問」時,說「我們都同意在一個中國架構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經過交涉」後,美國國務院仍以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作為回應,也未收回或否認「我們都同意在一個中國架構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乙語。換言之,「從鮑爾到阿米塔吉,前者是國務卿,後者是副國務卿,他們談話的時間點很近,內容同樣指涉『台灣主權』」,應該已足清楚了解美國對兩岸問題的基本態度!

 

三、「軍購案的延宕」,除了與美國的兩岸政策有關外,當時阿扁亂搞「正名制憲」和「烽火外交」活動,被譏為「麻煩製造者」(trouble-maker),應是「難辭其咎」的關鍵因素,絕非「國親二黨在立法院聯手阻擋」所致!

 

 

[註一]:聯共制台獨說  還原連戰北大演講(2005/09/05聯合報)

「陳總統說連戰登陸的最大敗筆,就是說了連共制台獨這一段話,但是國民黨高分貝反擊,直指總統惡意扭曲,斷章取義,國民黨說,連戰說這段話時,其實是用幽默的口吻表達無奈,現在總統這樣惡意批判,原先規劃的扁連會,那就不必了。

 

連戰的連共制台獨,究竟怎麼說,回到北京大學現場,再聽一遍。

 

國民黨主席連戰:「有若干的人很質疑,甚至有一種批判,說我的目的是要聯共制台,『那個台』大概是下面還有個『獨』字。我要提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嚴肅,同時是非常嚴重的一個扭曲,我們為什麼不能夠以善意為出發點,以信任為基礎,以兩岸人民的福祉為依歸?」

 

聽清楚連戰的前言後語了嗎?現在這被陳總統批評為是連戰登陸的最大敗筆,國民黨高分貝駁斥。

 

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陳水扁做為掌握大權的人,如此歪曲事實,主席那段話很有感概,但我也覺得帶有幽默的成分。」

 

原本國民黨還不排斥扁連會,不過國民黨現在說,不必了。

 

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現在他自己在連扁之間搬了一塊大石頭,現在他自己有沒有辦法把那塊石頭搬開?」

 

連戰的一段話,各取所需,各自解讀,國代選前,連共制台獨的話題持續發酵。」

 

[註二]:連戰坦承 主張聯共制獨(2005/04/30):

〔特派記者王寓中╱北京報導〕國民黨主席連戰昨日應邀前往北京大學演講,連戰強調,若干人質疑這是第三次國共談判,要「聯共制台」,這是非常嚴重的扭曲,也是以冷戰思維來看問題,兩岸必須放眼未來,以善意為出發,以信任為基礎,才能加強合作。連戰不諱言,有人說要「列印

 

連戰表示,台灣不能讓民粹主義取代民主思想,不能讓制憲正名、台獨時間表打破我們的幸福,目前台灣的國會,支持此一政策立場者佔絕對多數。他也對台灣內部有所謂的去中國化政策,不是台灣多數人能認同的做法,相信台灣大多數人不會接受這樣的發展。

 

連戰並提出兩岸互動三項原則,包括兩岸「多元與包容」、「互助與雙贏」、「現狀的維護與和平的堅持」。

 

連戰也說,台灣已是快速工業化、高度科技化的社會,但農業人口仍有幾百萬人,且集中在台灣中南部,台灣農業發展現時需要「市場」及「機制」,希望中國能開放台灣農產品銷往中國的市場,讓台灣農漁牧產品都能有新的發展及開拓機會。

 

他也以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所說的名言,期勉兩岸不能一直停在過去,因為一直停留在現在與過去糾纏不清,可能會失去未來。

 

〔特派記者王寓中、李明賢╱北京、台北連線報導〕國民黨主席連戰昨日稱許已故的兩岸領導人蔣經國在台灣推動政治改革、鄧小平在大陸推動經濟改革,二人曾在「關鍵的時刻做了關鍵的決定,扭轉了關鍵的歷史方向」,兩岸才有如今的局面。

 

連戰說,想到母親在這兒年輕的歲月,心裡面實在是非常親切。她老人家今年已經九十六歲,台灣的媒體說他昨天回「母」校,也就是「母親的學校」,是非常正確的報導。

 

連戰並引述前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兩句名言「循思想自由的原則,取相容並包之意」,強調北大擁有自由包容的校風。他還說,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新思潮的發源地。

 

他稱許中國除經濟發展外,政治層面也有進展。大陸地區逐漸定點的推動基層民主選舉,大陸政治改革的腳步,其實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憲法」也提到,財產權是最基本的人權,這些都是正確的歷史方向。

 

一心媚共 忘了誰是敵人

記者陳鈺婷╱專訪

 

針對國民黨主席連戰昨在北京大學的演講內容,清雲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顏建發表示,連戰演講內容切合中國的心,但卻有太多不適宜的允諾,或許短時間內對緩和兩岸關係有幫助,但長期來說,會有很多後遺症。

 

顏建發以「糊塗了」形容連戰的表現,他也對連戰感到徹底失望,認為他已自失立場,只是在討好中國、媚共,這和其他失意的過氣政治人物到對岸接受好處,幾乎沒有兩樣,只是為了在中國搶得一席之地,卻傷害了台灣民眾的情感。

 

顏建發說,連戰演講基調以中華民族主義為主,且做了太多允諾,這些不一定代表台灣民意,但坐實中國官方或人民長期以來對台灣執政黨或泛綠民眾的刻板印象和偏見,並不利於實際的兩岸關係,也可能讓對岸誤判,台獨、制憲等主張不是主流,只是少數獨派人士的意見而已。

 

至於連戰批評台灣制憲、正名、去中國化主張的說法也「太過簡化」,不應該把立委選舉結果直接等同於對這些理念的否定﹔連戰肯定了蔣經國和鄧小平,但對李登輝隻字不提,完全忽略蔣經國後台灣十幾年的民主政治發展。

 

顏建發表示,連戰演講提及自由、包容等概念,但事實上,兩岸之間最關鍵的仍是主權議題,而絲毫不提反分裂國家法、中國人權及飛彈等問題,反而還對中國有若干的稱許,這讓人相當驚訝。在中國批評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有些荒謬。

 

他表示,這次連戰訪中,中國處心積慮給予精美包裝,再加上連戰這番演講,只能說連戰是在「聯中制綠」;連戰忘了誰才是敵人,今天可以消滅台灣的是中國,而不是民進黨,也不是陳水扁;但連戰卻把執政黨和扁當作敵人,沒有走出大選仇恨。

 

教長︰ 去中國化 子虛烏有

〔記者李開菊╱高雄報導〕針對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大演講時,提到「聯共制台獨」的問題,行政院長謝長廷表示,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他絕不同意連戰的說法;同時強調,每天都有許多人去大陸,希望大家以平常心看待連戰此行,不必太在意他的話。

 

謝長廷認為,連戰在大陸應講圓滿的話,不是對抗的話;且很多事情都只有五分鐘熱度,就像曾經流行的蛋塔一樣,請大家以平常心看待。

 

〔記者王鈺淳╱嘉義報導〕針對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大演講提及有關台灣教育去中國化的問題,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指出,連戰的說法完全子虛烏有、不符事實,甚至北大學生所提的問題本身,就不是事實。

 

杜正勝表示,政府提倡台灣主體性的教育,與了解中國、甚至世界文化是相輔相成,台灣中學教科書裡的「文言文」篇幅所佔比例也比中國、香港高。

 

〔記者謝鳳秋、黃維助╱綜合報導〕台北市長馬英九昨日表示,國民黨主席連戰的中國行表現「恰如其分」,展現台灣主體性、兩岸和平願望。

 

由於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引發諸多政治效應,甚至傳出連戰返台後續任黨主席可能性提高的說法,立法院長王金平昨天指出,他已多次表達過立場,只要連戰有意續任,他當然支持且樂觀其成。

 

至於連戰提及「聯共制台獨」的問題,王金平表示,共產黨反台獨,國民黨也一樣反對台獨,雙方在反對台獨的立場上是一致的,但聯不聯共又是另一回事,要如何聯、怎麼聯?他不知道。

 

北大演講歷史倒帶╱柯林頓暢談人權 連沒吭半句

記者王平宇╱特稿

 

國民黨主席連戰昨日在北京大學發表「堅持和平、走向雙贏」專題演講,中國方面給與的接待規格,直逼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九日,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在同一地點的演講。

 

雖然登陸比規格已成台灣政壇當前一股歪風,但歷史最後記憶的,恐怕絕對不是那些無謂的規格,而是透過演講,到底對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提供多少啟發?

 

一九九八年,柯林頓向北大學生分享包括環境保護、自由貿易、反對核子擴散等新穎的西方觀念,同時,他也不畏中國觀感,直接引述文化大師胡適的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甚至直接鼓勵中國人應該追求人權,「包括接受有尊嚴的待遇、言論自由、選擇自己的領導人、與他人交往的自由和宗教自由等」。

 

這場演講觸碰中國統治基礎最敏感的地帶,但也樹立演講者應有的風範,就是分享經驗、就事論事,不輕易迎合當下的環境,堅持自己的想法。

 

反觀昨日連戰的演講,在兩岸關係的部份,確實獲得台下熱烈的迴響,藉由母親與北大的淵源,也確實拉近與聽眾的距離,一句「勿讓制憲台獨打斷幸福基礎」,更獲得滿堂喝采。

 

只是,這場演講之所以「成功」,關鍵就在沒有衝突,沒有忤逆聽眾意志的言語,光靠氣氛掌握,即可以輕鬆縱橫全場。

 

對於兩岸間最尖銳敏感的衝突,連戰全部高舉「堅持和平」的口號輕輕帶過。只是,兩岸和平的空話,北京與台北,甚至國際上的局外人都已經喊了許久,「政治家」做的,總該是提供解決方法,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狗尾續貂!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mpan120740&aid=13253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