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5/01 03:14:06瀏覽3290|回應2|推薦42 | |
在大學教中國近代文學的德國友人寄來了幾篇他下學期要教的周作人的短文。說實話,對周作人的東西陌生得很,對他的文章接觸少的原因倒與他以一介文人被捲進民初錯綜複雜的時代政治環境没什麼太大的關係,而是總覺得他的才氣不如他的老兄魯迅,他的文筆也不如郁達夫那般有詩意。一直認為他的散文有點太「平鋪直敘」,太「風輕雲淡」了,一向不是民初同時期作家裡頭最喜歡的一個。 趁這個機會再重拾他的文章。年紀不同,大概讀東西的心境也不同。這次反倒是對他的幾篇短文讀出點興味來了。看著看著也領悟到為什麼以前對他不甚感興趣的原因。年少喜歡重口味的東西,年紀漸長,口味漸淡,連看文章也對這種「風輕雲淡」的文章看出點頭緒來了。 他的「故鄉的野菜」一文是這次重看的一篇。開頭的一段話看得是直入心坎:「我的故鄉不止一個,凡我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故鄉對我來並没有什麼特別的情分,只因為釣於斯游於斯的關係,朝夕相會,遂成相識。」 這段文字以前應該也讀過,不過想來年輕讀的時候應該是没什麼感覺。少時没什麼生活經驗,還不曉得人生未來的凶險。這個要到長大在外流浪多年之後,才能懂得他說的這層意思上頭去。在外頭行走了多年的人,才能把這樁事講得如此不著邊際。當人生的酸甜苦辣已經是不能承受的負擔之時,也只能風輕雲淡笑看人生。 無根的人講故鄉太沈重,講講有根的薺菜,馬蘭頭才是正道。一路東西南北四處漂泊的人,故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這故鄉的滋味才是能揣在心裡裡隨著你浪跡天涯的東西。想到了,掏出來咀嚼一番。每個人都有他心頭的薺菜和馬蘭頭,一輩子隨著你走他鄉。 最近突然很想念自家作的蘿蔔糕,那個蒸蘿蔔糕時滿室甜甜的蘿蔔香,說實話比吃的時候更迷人。 食譜參考了Carol老師的食譜。只有更動了少數的原料和作法的細節: http://tw.myblog.yahoo.com/carol-jay/ 來看看蘿蔔糕裡頭要加的東西:白蘿蔔750g,香菇5-6朵,廣式臘腸3條,油葱酥2大匙,蝦米2大匙。中式糕點裡加的東西比較有彈性,量多一些少一些都無妨的。家裡的蝦米剛好用完了,拿蝦皮來代替也不礙事的。 香菇和蝦米用水泡軟。把原料除了蘿蔔之外都切丁。 蘿蔔去皮刨絲,取750g。真是太佩服我自己了。買蘿蔔的時候隨手挑了一條,也不知道有多重,想說反正太多的話剩下來的拿來煮湯也没關係。結果最後真的一整條就差不多是要用的量耶! 加600克清水。 把蘿蔔絲連水煮沸。 起油鍋。 把切丁後的香菇,廣式臘腸,油葱酥,蝦米下鍋爆香。 把剛剛煮沸的蘿蔔絲連水一起加到鍋子裡。 加一點調味料:塩,糖,米酒,蠔油,麻油,白胡椒粉,煮至沸騰。 乾原料:再來米粉(粘米粉)270g,玉米粉30g,澄粉30g拌勻。 加入600克高湯。 將粉和高湯拌勻。 把拌勻了的粉和高湯加進鍋裡。 拌勻後用中小火繼續煮。 邊煮邊攪拌,煮到類以這樣的濃稠狀。 22cmX20cmX5cm方型烤盒裡鋪上一層烘培紙。 把剛剛的粉團倒進去,鋪平。 大火蒸一個小時左右。 蒸完的樣子。等到完全涼透了再拿出來切片。熱的時候太軟了,涼透了才會比較硬比較好切。 新鮮的蘿蔔糕光切片吃也好吃,拿來煎也香。 自己作的蘿蔔下得足,真的是香甜,無論如何味道還是比外頭賣的強些。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