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11 05:14:44瀏覽2510|回應0|推薦29 | |
西元1858年4月27日,31歲的法國的探檢家亨利·穆奧Henri Mouhot從倫敦出發,經新加坡到了曼谷。往後他以曼谷為基地,前後4次的深入中南半島。他在1860年的第二次旅行時到達了吳哥,並且花了三個禮拜的時間詳細記載了他的見聞。亨利·穆奧在隔年第四次旅行時在寮國的叢林裡死於瘧疾,死後就葬在寮國的琅勃拉邦Ban Phanom。他在中南半島旅行的見聞手稿最後被送回法國,由他的弟弟查理·穆奧Charles Mouhot整理集結為「暹羅柬埔寨寮國諸王國旅行記」Voyage dans les royaumes de Siam, de Cambodge, de Laos。這本書成了歐洲近代對吳哥最深入的第一次接觸文獻。 在那個時代很多歐洲人認為亨利·穆奧「重新發現」了吳哥。這當然是歐洲人很本位主義的一廂情願說法。其實吳哥從來就没有消失過,高棉人一直都知道它的存在。不僅是高棉人,中國人也一樣知道。中國目前最早提到柬埔寨的文獻是廿四史裡唐代姚思廉寫的「梁書」。當時柬埔寨還處於「扶南王朝」Funan (Nokor Phnom)時期,也是柬埔寨可追溯的最早一個王朝。傳說中在西元第一世紀時傳那伽蛇王Naga的女兒Neang Neak和來自印度的Preah Thong結婚,共同開創了「扶南王朝」。柬埔寨當初並没有歷史文書傳世,所以有很多當時的歷史全靠中國的史書紀載。中國早在三國時期的東吳就有康泰和朱應二人奉孫權之命出使南海諸國,回來所著的書中描述了「扶南國」,但是康泰的原書已失,只剩後世的典籍中所提到的書名。「水經注」中便提到了「康泰扶南記」。没了康泰的原書,「梁書」現在成為中國最早有關「扶南國」的傳世記載。姚思廉在「梁書」的「諸夷」一卷寫「南海諸國」時花了很長一段篇幅來描述「扶南國」,裡面不但提到了康泰和朱應兩個人,說「吳時,遣中郎康泰、宣化從事朱應使於尋國」,並且描述了「扶南國」的開國女王為柳葉,以及她與混填結婚的故事。「梁書」中說這個國家「以女人爲王,號曰柳葉。年少壯健,有似男子。其南有徼國,有事鬼神者字混填,夢神賜之弓,乘賈人舶入海。混填晨起卽詣廟,於神樹下得弓,便依夢乘船入海,遂入扶南外邑。柳葉人衆見舶至,欲取之,混填卽張弓射其舶,穿度一面,矢及侍者,柳葉大懼,舉衆降混填。混填乃教柳葉穿布貫頭,形不復露,遂治其國,納柳葉爲妻,生子分王七邑。」這個故事大致上和當前柬埔寨對於「扶南王朝」的開國神話相吻合,一般相信「梁書」裡的柳葉便是Neang Neak,混填便是Preah Thong(兩個名字的音都蠻接近的耶)。 「扶南國」在第六世紀時被「真臘國」Chenla征服。扶南太子流亡爪哇,另立「夏連特拉王國」Shailendra。「真臘王朝」成了柬埔寨的第二個王朝,一直到第八世紀末期「真臘國」反被「夏連特拉王國」所滅,真臘王子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被囚於爪哇。闍耶跋摩二世在802年以封臣的身份回「真臘」之後宣告獨立,自稱為「轉輪王」Cakravartin,成了「高棉帝國」Khmer Empire的開國君主。 「高棉帝國」初時的都城位置在那裡至今仍有爭議,但是到了第九世紀未期的耶輸跋摩一世Yasovarman I(889年-910年)開始在吳哥附近大興土木,他建立了當前在山上大家看夕陽的熱門神廟「巴肯寺」Phnom Bakheng,也開啟了吳哥一朝的神廟建築盛世。(吳哥史上有個染過麻瘋病的「癲王」Leper King,這個「癲王」是誰没有定論,但是耶輸跋摩一世便是其中一個可能的人選。)傳說中是篡位的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在944年正式將都城遷到耶輸陀羅補羅Yasodharapura,也就是當前的吳哥。不過如果這個說法屬實,那舊都城離新都城也不遠,因為早在耶輸跋摩一世時就已經在吳哥的城東開挖水利工程「東池」East Baray (Yashodharatataka)。不論如何,吳哥成了「高棉帝國」最長久,也是最重要的都城,「吳哥王朝」也成了「高棉帝國」的同義詞。 「吳哥王朝」開國之時主要信奉濕婆Shiva,早期蓋的神廟都是祀奉濕婆的,但是到了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時改以毗濕奴Vishnu為主神。他於1113年至1150年的在位期間蓋「吳哥窟」Angkor Wat時,主祀的神已經變成了毗濕奴。「吳哥王朝」所信奉的印度教至此也逐漸從早期的以濕婆為主的「濕婆派」Shaivism走向以毗濕奴為主的「毗濕奴派」Vaishnavism。 「吳哥王朝」的掘起也正是越南的「占婆」Champa和泰國的「暹羅」Siam勢力掘起之時。「占婆」於1177年入侵高棉並且佔據吳哥。王子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於1181年起兵擊退「占婆」,登基為王,並於1190年直取「占婆」,將「占婆」納入「高棉帝國」。闍耶跋摩七世在位34年,將「吳哥王朝」帶上了一個新高峰,也將吳哥建設成當今眾所皆知的規模:他重建了當今的「大吳哥城」Angkor Thom,改信佛教的他也急速地建立了一連串的佛教寺廟,醫院,和僧社,包括了有著「高棉的微笑」的「巴戎寺」Bayon。他也是把「吳哥窟」從印度教神廟改成佛寺的君主。但是在13世紀時印度教的「濕婆派」再度反撲滅佛,佛寺又被改成了印度教神廟。如今很多吳哥遺址裡仍然有很多有關釋迦牟尼佛的雕刻在那個時期被特意鑿去的痕跡。 目前有關「吳哥王朝」時期最珍貴的史料一樣是由中國人所留下來的。元成宗在元貞2年(1296年)時派出使節團出使南洋。使節團於年7月抵達吳哥,並在吳哥住了將近一年。當時「吳哥王朝」的君主已經是陀羅跋摩三世 Indravarman III,吳哥的主要建築都已完成。使節團成員之一的周達觀回國之後寫了「真臘風土記」。當時雖然「真臘王朝」早已結束,但是中國一直没改口,一直到了明朝鄭和的航海圖裡還是一直用「真臘」這個名字來稱呼「吳哥王朝」。「真臘風土記」打從19世紀初期開始先後被翻成了多國語言,成為研究吳哥的主要依據。周達觀也幫我們開了一扇窗,讓我們得以拿他的描述來比對當今的吳哥遺址,看到這些遺址在往昔的盛世容顏。 「吳哥王朝」在闍耶跋摩七世去世之後飽受暹羅的侵擾。在1352年至1357年之間被暹羅兼併,在1357年復國,但是暹羅在1393年再度入侵。1431年時當時的國王波涅亞Ponhea Yat自覺吳哥已經無法抵擋暹羅。他先是將都城遷往Tuol Basan,後又遷至「竹里木」Chaktomuk(當今的金邊),他也成了「吳哥王朝」的末代君主。之後的柬埔寨從15世紀到19世紀之間抵不住兩個強鄰暹羅和占婆的鯨吞蠶食,國力盡失,正式邁入史稱「柬埔寨黑暗時代」The Dark Ages of Cambodia的泥沼。在1863年至1953年期間更是接受了法國勢力,成了法國的保護國。法國探險家亨利·穆奧Henri Mouhot就是在這之前的1860年來到了吳哥「重新發現」吳哥的。而後在1951年開始掘起的波布Pol Pot和他的「紅色高棉」Khmer Rouge將柬埔寨帶入了一個赤色恐怖時期,連年的內戰之後在1975年-1979年期間「紅色高棉」政權所建立的「民主柬埔寨」Democratic Kampuchea統治期間惡名昭彰的「紅色高棉大屠殺」Cambodian genocide據估計屠殺了柬埔寨當時將近1/4的人口。1979年時越南進軍柬埔寨,推翻了「民主柬埔寨」,建立傀儡政權「柬埔寨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Kampuchea,一直到1993年時柬埔寨頒布新憲法,恢復君主立憲制,並且恢復國名「柬埔寨王國」Cambodia才成為當今的柬埔寨。 很多人不知道柬埔寨目前是有國王的。1993年的新憲法裡恢復君主立憲時的「柬埔寨王國」,並且迎回了三度回鍋的前國王諾羅敦·施亞努Norodom Sihanouk再度出任國王。他於2004年退位,由他兒子諾羅敦·西哈莫尼Norodom Sihamoni繼位至今。但是柬埔寨當前的首相洪森Hun Sen長期掌控柬埔寨政壇,王室的作用形同虛設。當今的國王諾羅敦·西哈莫尼一生未婚,無妻無子,能見度相當的低,這也是很多人不知道柬埔寨仍然有國王的原因之一。縱觀歷史,「吳哥王朝」成了柬埔寨最後一個黃金時代。自吳哥以降,帝國崩壞,柬埔寨成了戰亂的代名詞,一直到近些年來方有喘息的機會。如今神廟依舊,但是盛世已遠。今天大家來吳哥遺址,看著闍耶跋摩七世所建的「巴戎寺」上據說以他自己面容為藍本打造的眾多觀音頭像仍然在高塔上俯看眾生,但是怎麼看也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烟雨中」的歷史滄桑。 「東梅蓬寺」East Mebon外一輛等客人的嘟嘟車tuk-tuk。「東梅蓬寺」往昔便是立在耶輸跋摩一世時所建的「東池」East Baray (Yashodharatataka)之中,但是如今「東池」已涸,「東梅蓬寺」也成了旱地上的寺廟,否則你今天看到的便不是嘟嘟車而是船了。 「東梅蓬寺」裡的佛像。吳哥遺址裡目前供奉的佛像大多和「吳哥王朝」時期供奉的神祗無關,否則「東梅蓬寺」原是座印度教的神廟,不可能有佛像出現。其實吳哥遺址大部份的寺廟連名字都是當代才取的,原來的名字早就遺失在歷史裡了。 從「比粒寺」(「變身塔」)Pre Rup的「廟山」Mountain-Temple上看神廟的範圍。吳哥的神廟建築有不少是「廟山」式的建築,也就是以五座高塔來代表「須彌山」Mount Meru的五座高峰。「比粒寺」已經是一座有著五層基座的完整「廟山」式神廟,在「比粒寺」之後蓋的「吳哥窟」Angkor Wat更是「廟山」式建築的登峰造極之作。 吳哥的寺廟不僅名字不詳,用途一樣也不詳。「比粒寺」的當代名字Pre Rup指的是「轉身」,這個名字的來源是因為後世相信這座寺廟一度作為火葬場,而吳哥人在喪禮中有將骨灰罈轉向的習俗。這張相片和火葬場無關,我只是很納悶當時的獅子雕像為什麼作得這麼逼真,還幫它作了一朵小菊花(笑)。 「比粒寺」是看夕陽的熱門地點。如果它往昔是火葬場的推論屬實的話,那這也是一種在火葬場裡看夕陽的浪漫概念。 講到夕陽,這是在夕陽金光裡的「班特蕾絲寺」(「女王宮」)Banteay Srei。 「班特蕾絲寺」全由粉紅色砂岩打造,雕刻精細,被公認為是現存「吳哥王朝」寺廟中的極致瑰寶。這座神廟往往被稱為是「吳哥寺廟中的一顆寶石」。它也是法國在戴高樂任期內擔任了文化部部長的小說家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這裡偷帶了四件大型的蒂娃妲女神雕像回國而被補的國際事件場景。 隠身在叢林之中的「非敏那卡寺」(「空中宮殿」)Phimeanakas。這一帶是往昔王宮的範圍,這座金字塔型的寺廟也是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裡寫到國王每天晚上要先上塔去和蛇精啪啪啪之後才能下來和他的妻妾啪啪啪的地方。 從「巴芳寺」(「巴蓬廟」)Baphuon的高處看神廟前的引道。 「巴芳寺」的後方有最謎樣,也是現代史上最讓人崩潰的世界最大3D拼圖臥佛。1960年代時「法國遠東學院」French School of the Far East(法文名字: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簡稱EFEO)在重修「巴芳寺」時決定要先將所有的石塊一一拆除,詳細編號,然後再以現代的工程技術重組回去。到了1970年時工程的進度已經拆除了將近30萬塊的石塊,散佈在10公頃的土地之上,但是工程因為波布Pol Pot和「紅色高棉」Khmer Rouge將柬埔寨帶入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赤色恐怖時期而不得不中止。到了1995年修復工程再度開始時當年的編號與記錄已經全數在戰火中毀去。EFEO的考古人員面對的是超崩潰的史上最大挑戰:30萬塊石塊,和一座世界最大,但是完全没有說明書的3D拼圖!他們最終能再度將「巴芳寺」組回成現在的模樣也不得不為他們拍拍手。 「吳哥窟」Angkor Wat的日出美景。 晨曦中的「吳哥窟」。 「吳哥窟」是吳哥遺址裡最大,也是最出名的一座遺址。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稱它為「魯般墓」,說它是我們的巧聖先師魯般一夜來蓋成的。圖為遊客們排隊要爬上「吳哥窟」最高一層的廟塔。 「吳哥窟」裡的一個僧人。 「吳哥窟」的雕刻舉世聞名,圖為它的迴廊東廊廡中「攪乳海」The 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Samudra Manthan)壁雕裡的惡神阿修羅。 蒂娃妲devata女神是吳哥神廟裡最美麗的風景。光是一座「吳哥窟」裡據說有超過1800座像這樣神態,服飾,容貌均異的蒂娃妲女神雕像! 吳哥的遺址成千上百,這裡面仍然有不少是在叢林深處保有原來荒廢模樣的遺址,距離暹粒50公里左右的「崩密烈」Beng Mealea便是這樣的一座遺址。「崩密烈」的地雷一直到2000年初期才被清除完畢,也讓它得以再度對外開放。 叢林的生命力在「崩密烈」裡展現無遺。 「塔普倫寺」Ta Prohm的四面觀音頭像大門。這種四面觀音頭像大門幾乎已經成了篤信佛教的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在位時期所建的佛寺裡的代表性建築特徵之一。 「塔普倫寺」裡的巨木與古蹟共生共存。 「塔普倫寺」最出名的地方應該在於它是2018年時出名的電影「古墓奇兵」Tomb Tomb Raider的場景之一,在電影裡女主角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就曾經站在「塔普倫寺」的巨木和廢墟之中。 一位警衛騎車經過「聖劍寺」Preah Khan的北門。「聖劍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獻給他的父親的寺廟,也是他重修「大吳哥城」Angkor Thom的前奏,很多「大吳哥城」的特徵像是這種護城河之上「攪乳海」的橋樑護欄石刻都已經早一步在「聖劍寺」出現了。 從「聖劍寺」的廟塔裡看塔外的大樹。 「聖劍寺」牆上一排在菩提樹下修行的智者雕刻。 也在「聖劍寺」裡的一座蒂娃妲女神雕像。 「涅槃寺」(「龍蟠寺」)Neak Pean在池水中的佛塔。「涅槃寺」的設計象徵了喜馬拉雅山的神話之池「阿那婆達多」Anavatapta。一般相信闍耶跋摩七世建造「涅槃寺」的目的是用來當作治病的浴池,也就是當時的醫院。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對「涅槃寺」有相當詳盡的描述。他說:「北池在城北五里,中有金方塔一座,石屋數十間。金獅子、金佛、銅象、銅牛、銅馬之屬,皆有之。」他在「病癩」一章之中也描述了吳哥人以沐浴治病的風俗:「國人尋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頻頻洗頭,便自痊可。」 「涅槃寺」原先乾涸已久,但是當地政府在2011年時決定重新引水注入環繞著「涅槃寺」的水池Jayatataka Baray,所以你今天要到「涅槃寺」要先穿越一座大湖,景色相當美麗。 「大吳哥城」Angkor Thom南門外護城河上出名的「攪乳海」的石雕護欄和四面觀音頭像城門。周達觀不識印度教裡「攪乳海」的故事典故,他把這些善神提婆Deva和惡神阿修羅Asura的石雕通通稱為「石將軍」。他還說城門上的四面觀音頭像之上原有第五個頭像:「城門之上有大石佛頭五,面向四方。中置其一,飾之以金。」不過他這個說法我覺不大可信,當代完全没有任何考古証明這上面原來還有第五個頭像。 中文之所以把Angkor Thom叫作「大吳哥城」主要是因為「吳哥窟」在中文裡常常被稱為「小吳哥」。「大吳哥城」總共有五座城門,南門是其中保存得最好的一座,也是觀光客們必訪的一座城門。 除了「大吳哥城」的城門之外,在「大吳哥城」中心的「巴戎寺」(「巴揚寺」)Bayon有著更出名的觀音頭像。 整座「巴戎寺」的高塔上有著超過200具巨型的面容塑像微笑地俯看著「大吳哥城」和「吳哥王朝」的子民們。這些相傳是依照闍耶跋摩七世容貌打造的謎樣頭像也正是出名的「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裡也有和「吳哥窟」齊名的壁雕。尤其是描述了「吳哥王朝」和占婆人Cham之間如史詩般的戰爭場景壁雕最是出名。這些壁雕也顯示了早在13世紀時就已經有不少在吳哥長住的中國人,因為在這些壁雕上不但出現了中國人在吳哥的日常生活場景,更還有這些中國人組成的兵團協助吳哥人征戰占婆人。這幅壁雕騎在大象上的中國將軍就帶著中國式的髮簪。 「吳哥王朝」在信奉佛教的闍耶跋摩七世之後的13世紀時印度教的「濕婆派」再度反撲滅佛,多數的佛寺又被改成了印度教神廟,如今很多吳哥遺址裡仍然有很多有關釋迦牟尼佛的雕刻在那個時期被特意鑿去的痕跡。圖為「斑黛克蒂寺」Banteay Kdei牆上佛龕中一整排被鑿去的佛像。 2001年時日本上智大學Sophia University在吳哥遺址的團隊也在「斑黛克蒂寺」挖掘出了274件殘缺的佛像或是有關佛教的雕刻,一般相信這些佛像便是13世紀時的僧人在滅佛時期不得已將它們一起掩埋在土裡的。「斑黛克蒂寺」這座一度的「僧舍之城」從此凝視著滅佛後的空寂。 「達松寺」(「將軍廟」)Ta Som東門上的四面觀音頭像與依附在城門上的巨樹。 在「達松寺」裡享受午后陽光的一隻瞄星人。吳哥遺址現在的觀光人潮相當地多,但是觀光團大多不會來像「達松寺」這種小規模一點的寺廟,也唯有在這裡你才能補捉到一絲絲吳哥遺址該有的靜謐之美。 「達松寺」外的小販賣的五顏六色圖畫,它們在陽光下的豔色也為吳哥遺址添上一抺色彩。 在「大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對面一字排開的十二座神祕石塔「十二生肖塔」Prasat Suor Prat。它的中文名字是因為它們剛好有十二座而由中國人自己亂取的,否則十二生肖根本不是吳哥文化裡的一部份。這十二座石塔是少數吳哥遺址裡不是宗教用途的建築,但是它們實際的功用至今未明。周達觀說它們是用來解決爭訟的「天獄」。當代的學者則大多認為它們是用來接待來訪的貴客以及外國使節的地方。 「癲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內牆上的石刻。90年代時的古蹟修復團隊在整修「癲王台」時發現了它還有一整層雕刻精細的內牆完全被覆蓋在外牆之下。當代推測在13世紀時原來的「癲王台」曾經倒塌傾毀,而當時的修復方式是重新建造一面外牆,把傾毀的內牆完全埋在裡面。目前遊客可以進到內層去看這些石刻。 「癲王台」在當代之所以會有這個名字是因為高台上有這座雕像,它因為年代久遠身上長的苔蘚和石雕斷掉的手指而被認為是吳哥歷史上曾經患有痲瘋病的「癲王」。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提到過當時的吳哥人因為有君主得過痲瘋病,所以對此病並不嫌棄:「然多病癩者,比比道途間。土人雖與之同臥同食亦不校。或謂彼中風土有此疾。又雲曾有國主患此疾,故人不之嫌。」所以吳哥史上有個「癲王」應屬實,但是這座雕像被認為是「癲王」實在是個美麗的錯誤。當代學者認為他臉上有獠牙,而且雕像一絲不掛,不可能是個君主的雕像。一般相信它他其實是冥王閻摩Yama。現在在「癲王台」上的這尊雕像是當代的複製品。原來的雕像早就被偷了,後來找到以後也被移到金邊的「柬埔寨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ambodia裡去了。 緊臨著「癲王台」的是一座長達400公尺的雄偉高台。它因為外牆表面覆滿了大象雕刻,所以在當代也被稱為是「大象台」。「大象台」就在皇居之外,它的用途一般相信是皇家典禮台,也是國王視事的地方。 「大象台」最北邊有一座高台和「癲王台」相鄰,而且它和「癲王台」一樣也有一座充滿雕刻的內牆! 在暹粒附近除了古蹟之外也有不少其它的行程可以安排,圖為空邦克亮Kompong Khleang村裡黃土路上曬魚乾的陣仗。 柬埔寨人都非常的和善。賣燻魚的老闆娘和她很可愛的小兒子兩個人在鏡頭前都笑得好開心。 空邦克亮碼頭旁的大佛像在遮陽布後閃閃發光。 空邦克亮是洞里薩湖Tonle Sap畔的村落之一,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它因為和湄公河在一年之內上游和下游的角色會互換,所以在乾季和雨季時的湖面面積可以相差到6倍以上。為此在洞里薩湖畔的村落也發展出這種獨特的高脚屋來因應水面在雨季時的上漲。 洞里薩湖除了沿岸的高脚屋外,在湖裡更有由漂浮屋所組成的「水上浮村」。 一群在岸邊綠豆田裡工作的村民們。這些綠豆田在雨季湖面暴漲之時是完全在水面下的,所以一年之內能耕作的時間大概也只有半年左右。 洞里薩湖是柬埔寨的魚米之鄉,也是柬埔寨的經濟命脈,有不少的農民和漁民都靠著這座大湖營生。 附近的村民有不少都以打漁維生。 在水裡工作的漁民們。 在一往無際的湖面上顯得很渺小的漂浮屋。洞里薩湖裡的水上浮村在近年來其實一直是國際社會人道關注的焦點。因為這座湖裡有不少越南裔的無籍居民在此謀生,這些長年居住在洞里薩湖裡的漁民既没有越南籍,也没有柬埔寨籍,成了水上人球,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洞里薩湖裡的難民。 看完歷史上的吳哥之後來看看現代化的暹粒。暹粒應該是柬埔寨除了金邊之外最重要的觀光城市,它有自己的國際機場,和東南亞其它的國家都有航班對飛。我來的時候當地的政府也正在計劃要蓋一座更大的機場。 暹粒出名的酒吧街Pub Street。 華燈初上後酒吧街裡摩肩接踵的觀光客人潮。 晨曦裡一條叫作Hup Guan Street的街道。這條街道近年來由這裡的店家自發性地轉型為一條相當時尚的Kandal Village,個性小店林立。 暮色中一座掛滿燈飾的橋樑。 柬埔寨的麵食向來有名。他們在早餐常吃的Kuy Teav其實也是中國的潮汕移民帶來的粿條湯所演變而來的。圖為「暹粒柏悅酒店」Park Hyatt Siem Reap裡的Kuy Teav。現在在柬埔寨的Kuy Teav大多以細米粉來作,其實比較接近米粉湯。「暹粒柏悅酒店」的Kuy Teav倒是少數吃到比較接近粿條湯的Kuy Teav。 暹粒没有Uber或是Grab,街上的計程車也不多,遊客們大多以這種用摩托車拉的嘟嘟車tuk-tuk為代步工具,連出入機場也一樣。你和你的行李一起坐在嘟嘟車上去搭飛機應該也是來暹粒玩很難忘的一個經驗。這個影像也正是當代暹粒在傳統和現代之間角力的一個縮影,用它來當作這一系列暹粒文章的總結也算是一個完美的句點吧!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西歐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中歐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南歐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北美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中美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南美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東北亞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東南亞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中東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非洲 延伸閱讀:大頭熊感性看世界 大洋洲 想追蹤文章按這裡就對了! 更有男人騷味的大頭熊在GQ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