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1/28 08:43:40瀏覽4601|回應2|推薦32 | |
洞里薩湖Tonle Sap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這從它的名字應該也可以看得出來:Tonle是大河的意思,Sap是淡水的意思,所以它的名字正是「淡水大河」之意。洞里薩湖並不是一個封閉性的大湖,它是洞里薩河Tonle Sap River源頭(或下游,全憑季節而異),洞里薩河往南在金邊注入湄公河Mekong River(或從湄公河注入洞里薩河,這也因季節河異),湄公河進入越南境內之後最後在胡志明市的南邊入海,這種河流的屬性也應該是它名字裡用的是「河」而不是「湖」的原因。 洞里薩湖最特別的是它是全世界少數水流會「倒退嚕」的水系。它和湄公河在一年之內上游和下游的角色會互換。每年從11月到5月期間水流從這裡向南流進湄公河裡去,但是在5月至11月的雨季裡,湄公河的水量大增,水流的方向相反,反向從湄公河注入洞里薩湖裡。正因為如此,它在4月底乾季的時候湖面的面積只有2500平方公里左右,但是一旦到了9月和10月的雨季高峰期時,湖面可以暴漲到16000平方公里左右,足足是乾季時的6倍以上! 洞里薩湖在滿水的季節時真的很大,從湖面上看去一望無際,完全看不到邊,真的很像大海。它和湄公河相連結的地理關係也讓它成為運輪和軍事的要道。往昔南越的「占婆」Champa和「吳哥王朝」數度交戰,走水路沿著湄公河北上進洞里薩湖(或南下,全看誰在征戰誰)是最方便的征戰路線。吳哥的君主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於1181年擊敗了入侵的「占婆」之後登基為王,恢復了「高棉帝國」,他在位時所建的「巴戎寺」Bayon裡就有大幅如史詩般的浮雕描述和占婆人在洞里薩湖的水戰場景,這樣的水戰場面也很像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洞里薩湖的水流方向也影響了船隻運行的方向。元朝時在吳哥住了將近一年並且寫了「真臘風土記」的周達觀在元成宗元貞2年(1296年)的2月從溫州出海,他所屬的使節團在3月就已經抵達占婆的占城,但是却遲至7月才抵達吳哥,主要的原因就是往昔從湄公河的下游要走水路進吳哥的話,還非要等到雨季水流從湄公河反向注入洞里薩湖之後才有辦法行船進吳哥。 洞里薩湖和洞里薩河有如東方的尼羅河,它和它的沈積平原提供了柬埔寨最重要的生態環境,也為柬埔寨提供了一個豐富的魚米之鄉,不少的農民和漁民都靠著這座大湖營生。但是它每年相差6倍以上的湖面消長也讓湖邊的居民發展出一套特別的居住方式。這裡的房舍全都是高脚屋,因為一年之內有大半年的時間整座村莊會被淹沒在水面之下,將房屋架高是必然的因應方式。旱季行車,雨季行船也是這裡的村民特殊的生活方式。除了高脚屋之外,洞里薩湖裡還有更特殊的是很多房舍是完全漂浮在湖裡的「水上人家」,這些逐水草而居的浮村也成了洞里薩湖裡的特殊景致。洞里薩湖裡的水上浮村在近年來其實一直是國際社會人道關注的焦點。因為這座湖裡有不少越南裔的無籍居民在此謀生,這些「漂流人口」的問題近年來在柬埔寨政府的大力掃蕩下成了一個大問題,因為這些長年居住在洞里薩湖裡的漁民既没有越南籍,也没有柬埔寨籍。他們脚不落地,成了水上人球,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洞里薩湖裡的難民。 洞里薩湖的這些高脚屋和水上浮村現在也成了觀光客來柬埔寨的觀光景點之一。洞里薩湖如此之大,沿岸的浮村也不少,像是Chong Kneas,Kompong Phluk,Kompong Khleang ,或是Mechrey都是蠻受歡迎的觀光景點。但是這些浮村因為是當地居民居住的地方,所以在選擇上仍然有「觀光道德」的問題,想去的話要先作功課,不要讓這些浮村淪為「人類動物園」。像是Chong Kneas和Kompong Phluk雖然離暹粒比較近,也是大部份觀光團會帶去的浮村,但是這兩地的船公司都是私人經營的船公司,你的花費完全不會進入當地人的口袋,這兩地就比較不推薦。Kompong Khleang和Mechrey雖然比較遠一點,但是這兩地的船家都是當地居民經營的船家,這種對地區經濟有所助益的地方就比較推薦一點,而且這兩地的觀光人潮也比較少一點。這次選的是比較遠的空邦克亮Kompong Khleang。 空邦克亮Kompong Khleang村的樣子。 村裡的黃土路。我12月底來的,已經進入乾季了,所以這裡還看得到路,如果再早幾個月來的話這裡跟本還全是水,車子也開不到這裡來。 這附近的居民以打漁的漁民為大宗,村裡大街上曬魚乾的陣仗。 這家作燻魚,有停車照顧一下在地人的生意。 他們的魚就這樣子以材火煙燻,真香。 剛剛在黃土路上曬的魚乾燻過之後就變成這樣子的美味。 很多人看到剛剛在黃土路上曬魚應該會倒退三步,我這個人在旅行途中倒是一向入境隨俗,抱著不乾不淨吃了没病的最高指導原則,人家遞過來的東西只要不要太離譜,没有保育問題的都來者不拒。我們小時候吃的菜脯,菜乾還不都是這樣曬出來的!這種這麼接近地氣的在地美味不吃可惜。 留在那裡吃魚的時候還順便跟老闆的小孩玩了一陣子。這張照片很有戲,我們在逗小孩玩所以小孩笑得很開心,老闆娘看小孩笑得開心自己也笑得很開心,然後那一個大一點的小孩心裡可能在OS:哼,你這個小戲精,戲都被你搶去了。 人家下半身什麼都没穿啦!為了怕他以後要選首相什麼的,特地挑了一張没露點的照片。柬埔寨人的笑容真的是有傳染性的,小孩的老爸一直叫他轉頭來看相機,然後他就很可愛的轉頭對相機笑。你想這個國家在近代經過了多少的戰亂,但是人民還是這麼和善快樂,那才是最讓人敬佩的! 空邦克亮村裡坐船的碼頭。觀光團不會大老遠跑到空邦克亮來,真的是安靜得多。 這座碼頭很好認,因為附近有一座寺廟和這座大佛像當地標。 供遊客坐的船長成這個樣子。基本上都是包船的,兩個人也一樣坐一艘船出去。 碼頭和大佛。這個地方也不是一年到頭都有水的,到了乾季的末期這裡會變成草地,只剩中間的一條小水溝! 我們坐的船。 船上的救生衣,其實現在河道裡的水也不算深。 出港口時的一座木橋。 一出了港口之後河道的兩岸便都是這樣的高脚屋。 這些房子基本上就是我們常說的「吊脚樓」,但是「吊脚樓」通常是為了因配合山勢而建,這裡完全就是為了避水而發展出來的建築設計。 你也不得不佩服人類為了因應環境而發展出來的生活方式。 很多房子根本就是架在三層樓的高度上了,驚人吧! 從這些房子的高度你也可以看出來在雨季時這裡的水位高度基本上有多高! 超厲害的架屋技術,就這些看起來也不是很穏的木樑也能架出一幢房屋來。 這幢更猛! 還是水景第一排的豪宅咧,現在泊船的地方離住宅還有一段距離,漲水的時候船應該還可以直接泊在自家門口吧! 一艘很有個性的木船。 出了村落之後一望無際的田野。 這些都是綠豆田。柬埔寨的飲食文化就和其它東南亞的國家一樣,綠豆是很重要的一個作物之一,作糕點一類的東西都離不開它。 岸上的農舍。這些田野和農舍在雨季時應該也都是在水面之下的,所以可以農耕的時間應該也只有半年。 一群正在捕魚的漁民。 兩個在船上嘻戲的小孩。 河道上其實蠻忙的,這種小漁船來來往往,一直没停過。 一艘跟我們一樣的觀光船。 出了村落之後高脚屋便被這些完全漂浮在水上的房舍所取代了。 高脚屋至少也還是蓋在土地上的屋子,但是這些房子真的是在水上漂浮的房子! 正港是逐水草而居的水上浮村! 這些漂浮屋和一般的房子其實也無異,這家的門廊下還種滿了花花草草。 有的人家還有類似倉庫的空間。 大一點的漂浮屋空間也不算小。 有的還有「後院」,搭有養雞的雞棚咧!當然雞棚也是浮在水上的,不知道這些雞會不會「暈船」。 這家不但裝有太陽能電板,還有衛星天線咧! 我覺得其它的問題都好解決,要電的話有太陽能或小型發電機,要火的話有煤氣爐,但是我比較納悶的是民生用水呢?這裡的水雖是淡水,但是這種含泥沙程度這麼高的淡水要過濾到可以飲用的程度應該也是要花上不少功夫吧? 這是由人道組織來辦的學校,給附近的小朋友們上學的地方。 一幢漂浮屋和屋前一整排的大小漁船。 一個屋主站在「家門」前看過往船隻。住在這些漂浮屋裡的居民有大多數都是越南裔的無籍居民,近年來在柬埔寨政府的大力掃蕩下成了一個大問題,這些已經在這裡居住了一,兩代的「漂流人口」既没有越南籍,也没有柬埔寨籍,成了水上人球,也成了國際社會人道關注的焦點之一。 這也是近代殖民勢力任意瓜分東南亞劃出人為國界之後的悲歌吧。洞里薩湖和湄公河本就連成一氣,一年之內互換的水流方向也為人口的流動推波助瀾,但是當現代國家的彊界一但被劃分之後,這些不小心被卡在中間的現代水上游牧民族雖是隨波逐流,却是進退不得。 「家」的定義在這裡就更像是個海市蜃樓了! 出了河道進到了洞里薩湖的部份。 洞里薩湖真的很大,我12月底來的時候都還這麼大,像座海似的,那在雨季時就更大了! 各家的遊船停泊在湖裡。 隔壁船的船尾,我一直没搞清楚這些船後面拖著的這些傢俬是作什麼的,我猜不是下錨的機具就是補漁的工具。 隔壁船開船的小哥。 湖裡面更多離羣索居的漂浮屋。 你想想,洞里薩湖何其之大,而空邦克亮這一帶只是整個湖的小小一個角落,如果這一帶就有如此多的浮屋,那整座洞里薩湖裡有多少像這樣的「漂流人口」啊! 一幢在一往無際的湖面上顯得很渺小的漂浮屋。 很多人來看這些水上浮村時常常會感慨他們生活環境的簡陋,但是關於這點我倒覺得人類生活的方式萬萬種,我們没有權利替別人決定他們的生活是好是壞,這樣的觀點往往帶著以自我的生活經驗來判斷別人生活高低的本位主義。生活水準的「高低」判斷往往隱藏的是人類心中自帶的優越感,在旅行途中這種本位主義的主觀意識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都應該盡量避免。我總說他們過的日子比我們過得還快樂也不可而知,這種主觀判斷亳無意義。 這些水上浮村最大的問題不在他們的生活環境,而是這些越南裔的居民在柬埔寨是無籍的幽靈人口。當代的國家和社會架構下的悲哀是當你的名字不在你族裔所屬國家的電腦裡,也不在你所在的國家的電腦裡的話,那就表示你不存在。你的小孩没辦法上學,你不是社會安全網的一部份,你也没辦法作很多一般人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這才是這些洞里薩湖裡的「漂流人口」最大的困境。哥的旅遊文章不正經的事講得不在少數,言不及義的東西也没少講,但是我們講歷史,講飲食文化的對比,講這些地理位置的相對關係其實骨子裡講的都是人的故事。拉拉雜雜地寫了這麼多年,帶大家看山水,看文化,看歷史,吃地方飲食,其實念茲在茲的一向都是背後的人。 想追蹤文章按這裡就對了! 更有男人騷味的大頭熊在GQ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