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死刑是必要的代價
2013/12/27 23:51:58瀏覽185|回應1|推薦3

      廢除死刑的議題,前些日子還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今年還在各大專院校舉辦了廢死影展,試圖讓歐美的人權觀念在台灣遍地開花。那時的我因時空的限制未能躬逢其盛,沒想到卻意外看見了《最後的絞刑師》。

    艾伯特‧皮爾龐特是一名技術高超的絞刑師,其至今無人能破的紀錄是:從打開牢房、套上繩圈到犯人斷氣,只要短短的七秒半。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一共絞死了六百零八名死刑犯,還曾因為親手絞死納粹戰犯而成為國家的英雄,然而他對於死刑的看法卻是:「除了復仇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我想拍攝這部電影的人,似乎是想用上述的那段話來重申「廢死」的主張,但是我卻更想聚焦在艾伯特每一次行刑之後,總不忘提醒的一句話:「他已經付出代價了,理當獲得應有的尊嚴。」每一個錯誤都有它該付出的代價,而慘無人道的錯誤,如果沒有死刑作為代價,又如何能符合比例原則、警惕蠢動之人,並且安慰心碎的受害家屬呢?但是在死刑之後,死者就不再是一名罪犯了,而是如艾伯特所說的:「他已經是一個清白的人了。」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nchiou&aid=10189832

 回應文章

Sir Norton 黑幫哪裡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使不再犯」的方法
2013/12/28 10:26
犯罪之後, 自發的反省、或他人追討正義的過程, 豈不就是施罰的內容。而死亡的一如高潮與終結,這是可受爭議的。
甘弟(glenchiou) 於 2013-12-28 21:47 回覆:

感謝Sir Norton不吝賜教:)

然論及「施罰」與「死亡」之意義,

竊以為是否亦落入個人主觀認定之問題,

而淪為終歸無解的激辯呢?

對受害者或無關利害的普羅大眾而言,

反省與追討正義是否不過是一種形式或作秀?

而死亡,才是他們心中唯一值得告慰的施罰?

以上,

純屬耳聞的正方論調,謹供參考。

回歸初衷,

本文或許在題目上洩漏了立場,

但我更渴望分享給讀者的,

是透過絞刑師艾伯特的目光,

重新看待每一位罪大惡極的死刑犯:

原來,我們也可以給予尊重;

原來,我們也可以保有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