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開風氣要為師: 台灣發展生技 黃金期已過 因翁啟惠及蔡英文退出董事會?
2009/10/30 08:17:12瀏覽1326|回應1|推薦1

台灣發展生技 黃金期已過 因翁啟惠及蔡英文退出董事會?

違反台式管理? 開風氣要為師? 產學分頭走 生技難出頭?

***************
發展生技 中研院士陳良博:黃金期已過
2009-10-30 中國時報
 
     台灣的生技產業飛不起來?行政院將生技列為六大新生產業之首,今年三月通過「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看似信心滿滿,但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中央研究院院士陳良博認為,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黃金時期已過,現在再談「起飛」,已經太遲。

     中研院長翁啟惠昨天出席交通大學與《天下雜誌》合辦的生醫論壇,與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對談。被問到是否同意陳良博的看法,翁啟惠說,現在開始好好做,應該還有機會。

     陳良博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二○○○年左右,是台灣發展生技的最好的時機,當時中研院長李遠哲延攬海外研發好手回國服務,包括二○○七催生《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現任院長翁啟惠。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通過後,行政院經建會國發基金投資「宇昌生技」成立,前行政院長蔡英文出任董座翁啟惠任董事陳良博認為,隨著翁、蔡兩人卸下職務及公司改組,台灣已失去發展生技的最後一次機會。

     陳良博日前訪問北京清華大學,被其實驗室嚇了一跳,每個房間有兩扇門,一扇通往校園,另一扇通向生技公司,算一算至少有十五家公司設在校園裡,它們的領導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

     楊育民與陳良博都以「明目張膽」、「不可思議」形容北京清大的作法,但也不得不折服對岸發展生技新藥產業的企圖。陳良博說,台灣現在還在喊「起飛」,真的太晚了。

     翁、陳、楊三人都是留美專家,除了翁之外,另兩人的事業重心都在海外。陳良博感慨台灣缺乏他們那一代有經驗的生技人才,十年前還有許多海外留學生可以回國幫忙,現在人都老了,「生物技術是要拚命的,那一代的留美人才沒用上的話,就沒機會了

*******

引用文章蔡英文是否應效法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退出宇昌生技董事會,避免利益衝突?  2007/10/17

錯得離譜又一例: 剛卸任不久的前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擔任行政院國發基金投資的生技公司董事長(更新版)
http://blog.udn.com/glee/1235215

三十年前,孫運璿李國鼎等人堪稱台灣科技教父級的人物;他們親手規畫新竹科學園區、吸引外商進駐、派員赴海外吸收半導體經驗、最後再資助開創台灣的資訊產業,但是自己卻絕不與產業利益沾邊,不會介入人事權,均由專業經理人主導,以符公司治理。這樣的政商分際不但是國家扶持產業之所當為,也是政治人物操守與修為的實踐。 (中國時報 2007.09.16 推動生技產業 應「但開風氣不為師」中時社論)

******

引用文章李國鼎錯了嗎? 

現組織、功能、業務包山包海、失去監督不懂利益迴避的資策會,是當初籌設組織、功能、業務單純的資策會懂得利益迴避的李國鼎的錯嗎?

想起去年一位長輩朋友,說蔣家第一代當時選官員的小故事,故事意思是當時國家重要官員的選擇,總統因並非各種領域的專業人士,他選擇人的條件(責任),是選不會受利誘(如財物利誘)的好人,如李國鼎先生。總統並不問李國鼎先生專業問題,只是與他閒話家常(專業問題應有其他人注意)。只想確定李國鼎先生是否屬於好人,不會污錢?反觀現在的台灣,台灣是否變了? 是否病了?

******

引用文章BOT與資策會

前經濟部長尹啟銘臨別感言:有人想把手伸進經部。

其實多少隻手已伸進經濟部 ?
其實多少隻手已伸進政府各部門 ?

還有多少隻手想伸進政府各部門 ? 大家爭先搶? 貪腐環環相扣?

資策會及其背後各式各樣的勢力(包括財團、媒體),早已是伸進政府各部門的黑手!?

人民看得見這隻黑手嗎? 這隻利益不迴避的黑手,影響不遜於BOT案,影響更深及更久!?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3450486

 回應文章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產學分頭走 翁啟惠:生技難出頭
2009/10/30 08:51

產學分頭走 翁啟惠:生技難出頭  2009-10-30 自由時報

台灣生醫產業最近紛傳佳音,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團隊研發的癌症疫苗新藥,即將進行第二、三期人體試驗,若順利通過,預估產值將可高達五十億美元;另外,政府基金參與投資的治療愛滋病新藥TMB-355,更自美國首度移師台灣,近日初步完成第二期小規模人體試驗。

翁啟惠昨日參加「前進生醫大未來」的趨勢論壇,與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對談時,一致認為生技產業需要延攬跨領域人才,也必須走向國際化,更需穩定資金投資,他們都認為台灣在發展生醫高階儀材上很有潛力,卻也憂心研發成果無法成為產品的產學脫離。

據了解,TMB-355新藥的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估計至少需四千萬美元,真正上市前,估計還需投入二十多億資金,已成為製藥團隊極大挑戰,甚至面臨必須將專利賣給國際藥廠的不得已選擇。

交通大學校長吳重雨建議,應成立永續經營的生醫工程實驗室,且要有醫師加入做研究,政府不僅支援經費,也要幫助實驗室通過認證。

工研院院長李鍾熙也支持醫師加入研究團隊,他認為,台灣生醫產業最大的盲點在於「沒有國際化」。他說,生醫產業就像是馬拉松接力賽,每一棒都要有人接下,創造產業的出路以及提供誘因,才能讓人才留下,否則沒有產業,再好的人才也留不住。

論壇與會者皆認為,生醫產業是跨領域整合,結合醫學、材料、光電、微機電等技術,需要跨領域的人才,且不鼓勵台灣做藥品代工,應重點發展醫療器材,但要掌握特色,開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