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30 00:27:54瀏覽1777|回應0|推薦4 | |
外頭陰雨綿綿,看來天意要讓我不能偷懶,該用功讀書作功課。所以,我一早就來到湯普森社區中心選了個舒適的座位,打開 莊子,今日打算跟他筆硯相親一整天。 莊子 胠篋篇給我的感覺,跟莊子內篇的七篇文章不太有關連,反倒像是讀 老子 道德經第十九章的申論心得。因此,且讓我們預先看一下 老子道德經 第十九章的內容。 絕聖棄智 民利百倍 老子這段文字的含義,是告訴大家放下有為刻意的心志,順應大道變化去作為,用照顧他人立場的同理心處世。對於自己的生活要求,則是愈沒負擔,愈簡單愈好。 莊子 胠篋篇 印證了台灣政府蔣經國時代重用幹才孫運璿和李國鼎等人的歷史,讀這篇文章,對於那些出生於1930-1960年間的台灣人ㄧ定有很深共嗚。以下,請閱讀文章內容。(莊子原文內容,翻攝自 漢川草蘆 網站。)
(圖片摘錄自 漢川草蘆) 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置個人死生於度外 如果想要防範那些撬開行李箱或櫃子的竊賊,世俗聰明作法,必然是會捆緊行李箱或櫃子,並且上最好的鎖,就能萬無一失。 但是,一旦真正碰上盜賊入侵,他們只需揹著櫃子,扛著箱子,拎著行李,拔腿就跑。一邊逃跑還會ㄧ邊擔心物主沒把箱子捆牢,櫃子鎖好。 從這個結果來看,剛才我們還認為「聰明的貨主」豈不反而倒成了幫助竊賊積財的笨蛋。 再從以上現象引伸,世俗那些「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能人志士」何嘗不都是為了「大盜」在累積財貨呢? 所謂的「聖人」,又有那位不是在為「竊賊與小人」守護財物,權勢和地位呢? 為什麼要這樣的評斷呢? 從前,齊國君王努力治國,以致人口興盛鄰里相望,雞鳴狗叫之聲此起彼落,捕魚和耕種面積超國兩千里,人人富裕安樂。全國境內普設宗廟社稷,還擁有各級管理機關,一切遵從禮儀法度。這一切都是師法於世俗所謂聖人所傳的教化規範。 但是,後來出現了一位叫作「田成子」的野心份子,他殺掉齊國國君,竊走國家,其實他盜走的還不僅是國家,他連聖人所留治國的禮儀法度也都一併偷走了。所以,雖然在歷史上記載著田成子的盜賊惡名,但他卻實實在在地坐擁了效法「堯舜之治」的國家。不但周遭小國不敢批判他,連大國也都不敢討伐他。後來,田成子跟他的十二代子孫都牢牢地統治著齊國。他們不只竊佔齊國,也聖人的法教也偷去用來保護作為盜賊的自己啊! 所以才說,世俗的智者能人,有誰不是在為大盜打造財富呢?所謂有如「堯舜」般的聖君,有誰不是在為大盜看守財富權勢和地位呢? 再進一步申論。 從前,政績卓越的「關龍逢」被「夏桀」斬首,廣得人心的王子「比干」被「紂王」剖心,能人「苌弘」被周國人剖腹,幹才「伍子胥」被吳王「夫差」沈屍江中懸頭於城。這四人雖都才智過人,卻不免被操縱著「聖人法度」的國君所殺。所以,大盜「跖」的徒弟問跖:「盜亦有道嗎?」。跖說:「這世上又有那件事不是道呢!」。 有本事推估出室內有寶藏,這是「聖」。入險能夠領先於人,這是「勇」。撤退時殿後,讓同志先行,這是「義」。能充份掌握進退時機,這是「智」。分贓的時候能夠公平分享,這是「仁」。如果沒具備上述的「仁義智勇聖」五項因素就妄想成為「大盜」,全天下還真找不到。 如此看來,能人志士如果不懂「聖人之道」就無法立足於世,大盜如果不懂「聖人之道」就無法成事。旣然天下間的能人很少而庸人眾多,那麼那些執政的聖王「利天下」的自然就少,「不利天下」的反而多。 所謂「唇亡齒寒」,當魯國因敬獻的酒薄而遭楚國攻伐的時候,梁國就趁機攻打與魯有同盟之約的趙國邯鄲。這些都是因為那些勤於施行聖人法教的君王治國有成,才會引起盜賊之國覬覦侵奪。還不如放下那些聖人法教,讓一切平平淡淡,讓盜賊的貪心無從可起,如此才能讓天下相安無事。 唯有當河川枯竭,才能顯出山谷空曠。夷平了丘陵,才有土方去填滿深淵。放棄使用那些先聖先賢的富強治國法教,大盜就不會想要作怪,天下才得以太平安樂。 國之利器不可示人 若是不肯停止使用聖人治國的規章制度,大盜竊國的欲望就停不下來。君王們若想用聖人治世的方法建立起強而有力的政權,卻等於反而幫了盜跖的大忙,讓他不勞而獲。 聖人為天下規劃了斗斛的標準來作為「量器」,大盜就連斗斛都竊走。制定了權衡作為天秤的準則,就連權衡一起偷走。制定符璽作為信物,就連符璽一併竊走。制定仁義來矯正人心,就連仁義也偷走。 為何知道會是這樣的下場呢? 一般來說,小偷如果偷竊了別人腰上的帶鉤而被發現,必然會遭受懲罰,嚴重的甚至被斬首。但是像「田成子」那種偷竊國家的人,最後反倒成為諸侯,凡諸侯自然都是滿門仁義,這難道不等於是竊取了仁義聖智? 這就是為何社會上有一堆人願意死心塌地地追隨大盜去掠奪諸侯的權勢地位,偷竊別人建立好的仁義,斗斛,權衡,符璽來圖利自己。對這些人,即使許以高官厚祿也無法勸阻,用嚴刑峻法也不能制止。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有利於「盜跖」之流,並且還無法禁絕的社會亂象,難道不是那些聖人們所惹出的禍害? 所以說:「魚不可以脫離深淵,治國的利器不可輕易顯示。」。聖人留下的法教是治國利器,不能輕易就拿來施展抱負,顯示公眾。 所以必須「絕聖棄智」,才能盜賊無有。當珠寶變得不值錢時,小偷就會消失了。廢除了符璽制度,人民就會逐漸變得純樸起來。一旦棄用了斗斛與權衡,老百姓就不再相爭。當廢除了治理天下的聖法,才可以跟世人談論真正的道德。 廢除六律的音階,拋棄管弦等樂器,堵塞師曠這類音樂大師的耳朵,讓他不再評論音律,天下人才能重新回復的自然的「耳聰」。廢除文彩設計的學問,除去顏色標準和分類,遮掩有如「離朱」一般能夠明察秋毫的雙眼,使世上不再出現美術高下的評判,天下人才能保有天生的「目明」。切斷測量曲直的鉤繩,廢止制定方圓的「規」和「矩」,斬去巧匠「工倕」這種大師級的手指,讓世上不再有巧奪天工的製作,才能還給天下人一個「手巧」。 所以說「大巧若拙」,世上最大的成就,就是運用了才智卻沒被大家發覺,不但不為人知,甚至還讓人覺得笨拙(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停住對「曾參孝親」和「史魚正直」的稱頌,制止楊朱墨翟這類名嘴的善辯利口,摒棄世人口中「聖人」所宣揚的「仁義」,世人天生本俱相同的「道德」才能再現。 如果人人都不彰顯自己的「目明」,那天下不會受到傷害。人人都藏住自己的「耳聰」,那麼天下將沒有憂患。人人都不顯露自己的智慧,那麼天下就沒有疑惑不解,人人都不凸顯自己天生的才能,則天下就不再有邪惡之心出現。 所以說,像曾參,史魚,楊朱,墨翟,師曠,工倕還有離朱這一類的「名家」,都是刻意突顯自己的天賦去擾亂了天下。這也恰好證明那些「聖人」所宣揚的禮法制度毫無用處。 回復到上古時代的「至德」盛世來談。 從前,當「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在位為王的時候,老百姓記錄事件只是結個繩而已,沒有好壞對錯的評論。飲食皆甘美,沒有誰的食物比較可口的問題。穿的衣服都一樣好,沒有布料款式高下的差別。大家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住在相同的建物。各個生活聚落相互遙望可見,所畜養的雞犬之聲相聞,卻因為沒有交往流通的需求而老死不相往來。像那樣的時代,才是太平盛世的極致。 然而,再看看現今的年代,居然搞得讓老百姓各個引頸盼望何處有「賢人」治國,一旦確認就立刻拋下雙親,放棄事業,帶著財產移民。移民的隊伍還跨過各國,足跡越過千里之外。這一切的一切,還不都是因爲如今這個年代的治國者喜愛使用各種智謀巧技,標榜競爭高低。如今,在上位的人若是一昧地用智巧治國,不遵循大道,順應變化。那麼,天下就會大亂了。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當人們運用智巧發明出弓弩,捕網,機關等等,天上的鳥就會受驚嚇而亂飛。當漁鉤,撈網,捕籠等等的工具被製造出來,魚就會受到驚嚇而亂游。當陷阱,誘網,柵欄被設計出來,山澤中的野獸就會驚嚇得亂竄。所以當操弄智巧,欺詐,顛倒黑白,詭譎,扭曲事實,錯亂是非的陰謀詭計愈多,世上的人們就愈容易受到迷惑而舉止錯亂。 所以,只要是天下大亂人心不安,都是因爲大家愛用智巧。所以天下人都汲汲營營於追求自己所沒有的,卻不知道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都只知道去批評自己認為不夠好的一面,卻看不見那些已經美好了的那一面。因此天下便大亂了。 由於這些人的操弄,在上遮掩了日月的光明,在中破壞了四季運行,在下摧殘了山川精華。連蠕動的蟲子,飛翔的生物,無不失去本性。實在過份了!這都是因爲「智巧」而使得天下大亂啊! 自從夏商周三代之後,整個社會就變成這樣,治國者捨棄了勤勞樸實的百姓,而喜愛那些奉承拍馬的小人。摒棄恬淡無為,汲汲營營於追求知識謀略。這足以使得天下大亂了。 完稿於 2017/05/15 溫哥華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