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問 仙 – 大宗師 之 3 – 唯有先調心成為聖人之材 才能修得聖人之道
2016/01/01 05:31:38瀏覽4209|回應0|推薦12

成道之路

    『道』不可言傳,只能親身『證悟』;但是得道的『方法』,卻『可以傳授』。莊子在這篇文章中,把學道的程序和境界闡述得非常清楚,希望大家看過以後,都能受惠。

以下是莊子原文與解譯,請慢慢品嚐其中含義。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曰:「吾聞道矣。」。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

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

吾猶告而守之,三日而後能外天下;

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

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

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

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

殺生者不死。

生生者不生。

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

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女偊得道

有一天,南伯子葵向女偊請教:「您的年紀已經很大了,為什麼還能保持孩童般的容顏?」。

女偊說:「因為我得道了!」。

南伯子葵又問:「你所謂的『道』,可以學嗎?」。

女偊說:「不行啊!你不是那種能夠『學得會』的人。就拿『卜梁倚』這個人來說吧,他雖然具有聖人資質,卻不通曉聖人之道。而我,懂得聖人之道,卻沒有聖人資質。於是,我就想把『聖人之道』傳給他;看看他是否真的可以成為『聖人』。即便萬一無法變成『聖人』,但是我仍認為把『聖人之道』傳給擁有『聖人之才』的人,應該比較容易。

於是我就告訴了他,然後守在他身邊觀察結果;過了三天,他果然放下了使命感和價值執著,不再把天下放在心上。

當看見他已達到『不再把天下放在心上』的境界後,我又繼續觀察;過了七天,就發現他已經能放下一切身外之物 (放下得失之心)。

當他已經能放下『得失分別之心』以後,我還繼續觀察;九天後,我發現他已經能『看透生死』。

『看透生死』之後的他,心靈漸漸地有如『凌晨初醒時』的清明。當心境明澈之後,他便找到了那個與萬物合一的『真我』。

一旦找到真我,就超越了『時空的界線』;超越生死境界後,當下就進入『不生不滅』的永恆境界。

他知道『真實的生命』永存不死,也無法『被消滅』;世俗所認為的『殺生』,其實只是外表形體的暫時轉換,真實的生命根本不曾離開過宇宙萬物。

所以,即便我們眼見『生命誕生』,那也只是『物化幻覺』,外在形體的變化假象;並非真的有某個『新生命』出現。

此時,作為萬物之一的他,再也不會執著自己生存的任何型態。他與萬物一體,隨順同化;無論變成了任何一物,都欣然地接受與遷就。或者說,即便萬物中的任何一物取代了他、變成了他,他也無不歡迎。這種能夠『隨順萬物各自毀壞』,也能『任由萬物各自成就』的狀態。就叫做『攖寧』。

所謂的『攖寧』,攖,是指『接受』;寧,就是安寧,也就是『內心連接萬物,並且保持寧靜』的大成就者。」。

悟道的聖人,既便下了地獄也等同進入天堂。對於曾經還是凡夫時候的業力,都再也對他無礙。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

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學道次第

南伯子葵又問:「請問,你這些道理是從哪裡聽來的呢 ? 」。

女偊回答道:「我從副墨(文字)的兒子那裡聽到的,副墨的兒子從洛誦(背誦)的孫子那裡聽到的,洛誦的孫子從瞻明(理解)那裡聽到的,瞻明從聶許(心神領會)那裡聽到的,聶許從需役(實踐)那裡聽到的,需役從於謳(證悟)那裡聽到的,於謳從玄冥(寧靜)那裡聽到的,玄冥從參寥(大道)那裡聽到的,參寥從疑始(混屯)那裡聽到的。」。

 

結語

疑始 - 有始無始之前的『混屯』,處於誕生時間與空間之前境界,也就是佛家所稱的『涅槃』,量子物理學家所謂的『場』。

莊子在本文裡告訴了大家『學道次第』;它跟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的學習成長過程,非常相近。

他首先教我們,要從『文字』中去學習得道者留下來的心得或知識。

然後加以『背誦』牢記。

再用自己過往經驗,慢慢的參研對照,以求『理解』領會。

接著,從逐步地『心神領會』中,漸漸地融會貫通出一些合乎道的邏輯與觀念。

然後,將這些觀念拿出來運用,親身『實踐』。

只要切身去做,自然而然地就能從實踐過程中,慢慢有所體悟與證明,一一地『證悟』它們。

凡證悟過了的道理和觀念,便不會再迷惑本心;而且每證悟一個,功力就會更增一分;長此以往,內心就能逐漸達到禪定般的『寧靜』。

內心慢慢地完全寧靜下來,一條康莊的『大道』就會在眼前升起。

通過這條康莊大道,最後終就能夠回到生命起源的故鄉 - 『混屯無始境界』。

 

最後,請參考《老子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 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在天地還沒有誕生以前,就有一股能量之場已經混然而成。寂靜啊!虛無啊!祂不受其他任何外在影響,而且無止盡地不停運作,天地也因此被創造發生。我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形容祂,所以給了祂這麼一個名字 - 『道』。勉強地去形容,只能說祂很『大』。

大得有如周行不停,源源不絕。因為源源不絕,所以影響非常深遠。深遠到最後,卻又返回源頭,周而復始。所以我們可以感受『道很大』『天很大』『地很大』;而由於人類可以感受到祂們的大,且能跟祂們相通,所以『人也很大』。總結整個能量場,一共有四個能夠相通的大,而人類居於其中一環,因此人類也可以無所不能。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所以,

人類的生存模式要順應地理環境的特性。

大地的運用模式要依照各地天候的運行法則。

天上四季運行的法則源自於道的邏輯運作。

而道的運作邏輯則出自於祂本身的自性本然。

 

伴霞樓主 

於 新北市 新店碧潭 2015/1/1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orycanada&aid=41415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