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問 仙 – 德充符 之 5 – 忘掉人情 寄生於天的哲學
2015/12/26 07:51:11瀏覽2296|回應0|推薦7

君子與真人

    儒家所謂的『君子』,內重『德性』充盈,外重『德行』實踐;是世人值得學習的榜樣。而莊子所謂的『真人』,則是『德性充盈於內』而自然『符應於外』(德充符);雖然內在德性飽滿,但是卻不見外在德行運作的痕跡。如同大地一般地『德性內斂而不外求』,德和萬物共存共榮。

    德充符篇最後二小段是全篇最精華之處。

前一段的重點是『忘形』。忘形就能『去欲 無己』,一旦內心平靜和諧,就能輕易地建立相通萬物的『同理心』;發揮同理心,就是老子三寶中的『慈』。若不能忘形,就會『念念有我』;只要出現『我執』,就會與萬物對立,產生是非。

後一段講『無情』。這個『情』字,是指人們因好惡取捨之心而產生種種喜怒哀樂的『情緒』。而情緒來自於好惡取捨的『判定』;判定又往往起源於『欲望』。所以,唯有做到『去欲 無己』(忘形), 內心才能不再受情緒操控,就可以做到如如不動的『無情』。

以下是莊子原文與解譯,請慢慢品嚐其中含義。

 

『闉跂支離無脤說衛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

大癭說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

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故聖人有所遊,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

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斲,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

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

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

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

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忘記外表的形體

有個叫闉跂(駝背)支離(斷腿)無脤(兔唇)的殘疾人;他與衛靈公相處融洽,甚得靈公歡心。衛靈公因為欣賞他,不但忘記了他的醜陋外表,反而愈看愈順眼;後來,當靈公和正常人相處的時候,反而總覺得老是『怪怪的』。

還有一個人叫做甕瓮大癭;他的頸子上長了一顆像甕一般巨大的腫瘤,身體也胖得像水桶,還生滿肉瘤。可是他和齊桓公很談得來,也深得桓公歡心。久而久之,桓公不但不覺得他醜,反倒認為正常人長得太瘦。

從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當一個人的德性超出常人之時,外在形體就會變得不重要,而且容易被人忘掉。

可是世人,卻老是緊緊盯著那個不重要的外表,不但浪費金錢,每天還花費很多精神去刻意妝扮;他們不願意忘記『應該忘掉的外在形體』,卻總是忘了要去記住『不該忘掉的內在德性』。這是所謂的『真糊塗』!

聖人遨遊於世不被外物束縛,所以生活自由自在。『知識』對他而言,只是凡夫圖利的東西;『合約與承諾』是人們相互束縛的枷鎖;『獲得名利』只是為了滿足欲望;而所謂的『行銷』,只是一些商業智巧和策略,毫無價值。

聖人沒有野心圖謀,所以不需要『知識』的包裝。與人和諧相處,因此沒有訂定『合約』的必要。欲望淡薄,常常覺得擁有的東西已經足夠,不須再去爭取多餘『名利』。更不必靠販售商品維生;對他而言,做生意『沒有多大用處』。

一般人都會運用『知識、合約、欲望、謀略』這四種工具,去達到『期望獲得』的成就。但是『聖人』卻不用傷腦筋;因為上天早已幫他做好充足的準備,萬物的特性也皆已被他的智慧掌握。所以說『天鬻者』,就是被上天所養育之人。

既然聖人靠天吃飯,那麼就不再需要依靠人事。雖然他擁有人的『外表』,卻沒有人的『七情六欲』。也由於他的外型,所以他仍舊會生活於人群之中;但又因為沒有『七情六欲』,所以世俗的『是非、對錯、好壞、善惡、得失、成敗』,不會對他的心境造成任何『情緒上的影響』。

世上能夠受到上天垂憐的幸運凡夫,實在是少之又少。但如果已經是位『去欲 無己』、『德性完備』的聖人;卻能永遠獲得上天妥善的照顧。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

莊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

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

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

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之形,子以堅白鳴。」。』

 

莊子無情

惠施問莊子:「人,難道是無情的嗎?」。

莊子回答:「當然。」。

惠施又問:「照你這麼說,人若無情,豈不如同木石,又怎麼能夠配稱為『人』呢」。

莊子再回答:「人的容貌是『道』所賦予的,形體是上天給的;怎麼不能稱之為『人』?」。

惠施說:「既然你說,這就是『人』;人,又怎麼可能會無情呢?」。

莊子回答:「你所認知的『無情』,跟我說的『無情』不一樣。我的『無情』,是說『人』不該被『好惡之情』所伴隨的喜怒哀樂,傷害了自己內心本性。『人』只要能夠放下好惡之情去順應自然,內心如如不動就能長生不老,根本不需另外尋求養身之道。」。

惠施說:「人如果不照顧身體,那怎麼可能活得下去呢?」。

莊子說:「人的樣貌,本來就來自於『道』;人的形體稟賦於上天。所以,本來就不需要因為『好惡得失』而產生喜怒哀樂的情緒,傷害原本該有的年壽。

而你,總是在不停的『損耗精神』、『勞心勞力』,一旦逮到機會就高談闊論,還到處找人辯論抬槓;常常搞得心神疲憊,甚至還必須勉強抽出閒暇,才有時間靠著枯樹打盹休息。上天給了你寶貴的形體,而你卻不懂得順應自然、愛習生命,整天浪費心思去逞口舌之利,跟人爭辯是非。」。

 

結語

莊子是『自由』的,因為他的內心能夠保持『虛靜』、『恬淡』、『寂寞』、『無為』。

這是道德極致,天地平齊的境界。他既不被外物牽絆,也不受世間功名利祿綑綁;自由自在地與萬物共存,死生如一。這就是『真人』!。

 

 

伴霞樓主 

於 新北市 新店碧潭 2015/12/26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orycanada&aid=4045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