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比一千萬更重要的事 杜拜機場血拼 陸客貢獻12% 陸團急凍…零團費 還倒貼人頭費 台灣品牌撤離大陸的警示與機會
2016/12/05 10:27:59瀏覽261|回應0|推薦0

 

聯合筆記/比一千萬更重要的事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172540

2016-12-16 03:17聯合報 蔡惠萍
高跟鞋教堂人氣下滑。 本報系資料照
高跟鞋教堂人氣下滑。 本報系資料照
分享

上月下旬,有則地方新聞提到,為拉抬嘉義布袋高跟鞋教堂人氣,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宣布要送出第兩百萬名入園遊客價值三萬多元禮物。雲管處原推估這名幸運兒十月底、十一月初就會出現,沒想到居然「難產」,十一月下旬還不見人影,被遊客酸有「受騙」感覺。直到上月廿六日才達陣。

高十七公尺、矗立在布袋海邊的高跟鞋教堂,是座既沒牧師也沒神父進駐純造景式的建物;建造之初就飽受建築界及文化界質疑,認為其與當地以溼地、漁村景色為主的沿海環境實在不搭軋,也欠缺在地連結。雖然雲管處解釋是為紀念過去當地盛行烏腳病歷史,但仍被批評太過牽強。

高跟鞋教堂今年二月開放時曾創單日五萬人次遊客量,迅速成為拍照打卡熱點,但沒多久便開始退燒,六月只剩十二萬四千多人次。雖一度透過夜間打燈挽回頹勢,但九月又掉到十二萬一千多人次。有網友更在遊客破兩百萬新聞底下留言「我只能說那鞋子不可能再去第二次」。

當初雲管處興建高跟鞋教堂是為了拚觀光,我們不妨來看另一個拚觀光的例子。

位在日本兵庫縣瀨戶內海的家島列島,過去以漁業為主,後來轉為砂石業,一度帶來繁榮。但隨著砂石業沒落,人口也因此外流、老化。後來社區設計師山崎亮帶著團隊進駐當地,希望協助找回昔日榮光。

山崎亮深入了解家島後,建議可轉型為發展觀光業。此時,他提出一個發人省思的問題:「我們是要一個一百萬人來一次,還是一萬人想來一百次的島?」他選擇的不是建造大型卻與在地毫不相干的「地標」或度假村,而是找出潛力景點,他們更發現,當地日常生活景致融入在地文化特色的獨特風情,反而成了賣點,也吸引旅客一來再來。

前幾天,交通部敲鑼打鼓迎來了今年第一千萬外國旅客,似乎要為下半年慘淡的觀光業吐一口怨氣。過去幾年,台灣發展觀光熱鬧有餘深度不足,落入貧脊、淺碟化,只衝量不見質,砸大錢請明星拍廣告,內容卻總不脫「吃」,不是銅板美食便是夜市小吃,仿若台灣觀光只剩下了「吃」。

上周,美國前副總統錢尼的國安顧問葉望輝訪台,他開玩笑地說自己「文化水平低」,只喜歡便宜的台灣美食。台灣這幾年拚觀光,卻給外人留下台灣美食等於便宜等於文化水平低的印象,著實讓人笑不出來。

許多國外遊客雖會一再造訪台灣,但除了主打小吃美食,如何將台灣真正的觀光利器─文化與生態進一步加值,讓旅客願意一再地探索、深入造訪台灣,那才是遠比計算「一千萬人次比去年早達到幾天」或明年能不能達到一千萬人次更重要的事。

 

 

杜拜機場血拼 陸客貢獻12%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211000335-260108

位在中東地區的杜拜機場免稅店,大陸顧客雖只占總客量4%,但卻貢獻高達12%銷售額。看準陸客消費力,杜拜機場免稅店挖空心思,除僱用高達10%陸籍員工,甚至考慮也與中國銀聯合作,方便陸客支付。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杜拜免稅店已經發現,大陸客對奢侈品生意的好壞有著舉足輕重作用。譬如,杜拜免稅店每年的顧客中只有4%是中國人,但他們貢獻了12%業績。換言之,在杜拜免稅店,1個中國人購物的金額,是機場來來往往的其他國家乘客購物金額的3倍。

統計顯示,杜拜機場中國乘客來源,排第1位是香港,然後才是內陸一線城市;但按照購買力排序,香港乘客則被北京、上海的乘客超越,只能排在第3。

報導稱,杜拜希望進一步掃除購物中遇到的障礙,不論是語言,還是支付上的,讓陸客在機場盡情購物。為此,杜拜免稅店花費很多精力研究中國客人喜好、習慣,免稅店還會記錄中國顧客護照上更多資訊,甚至具體到他們來自哪些省市。

還有,為照顧僅4%的大陸顧客,杜拜免稅店雇用高達10%陸籍員工,他們被安排在各個區域,以快速解決語言溝通上問題。

此外,杜拜免稅店挖空心思改進服務。當地業者之前到訪上海,與中國銀聯、攜程簽約,而他們密切接洽的中國合作夥伴還包括百度,以及中國本地的供應商。

杜拜免稅店也給攜程用戶一些特別的優惠,後者目前註冊用戶數量已高達2.3億,它們與中國銀聯也在嘗試各種合作,以方便中國顧客支付。另在迪拜免稅店的某些區域,中國顧客甚至可以用人民幣現金購物。

(中國時報)

 

 

聯合/老三句回魂了

2016-12-05 23:47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http://udn.com/news/story/7338/2150486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擷取自維基百科。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擷取自維基百科。
分享

回應蔡川電話,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所謂的「老三句」。

二○○○年五月,陳水扁初任總統。八月,大陸國務院總理錢其琛宣布「新三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與領土不可分割。此後,即罕見老三句的身影。不料,十六年後,一通電話又讓老三句回魂。

這通電話,對川普言,或許只是大亨政治的即興演出,卻被國際主流評論視為「打破傳統作法」、「挑戰美國長期對華政策」。北京則在第一時間就上綱到「一中原則」的高度,外交部長王毅說,這通電話不可能改變國際社會已經形成的一中格局,大陸官媒甚至稱這通電話「不會增加台獨成功的機會」。

如何看這通電話?蔡英文是認為這通電話能衝破美國和國際的一中格局、或可增加台獨成功的機會而打的嗎?而川普是因這通電話是為顛覆美國的一中政策、或為表達支持台獨而接的嗎?當下看,答案恐是以上皆非。

但是,這通電話卻被美國主流媒體視為中美關係危機,且被北京視為試圖突破一中格局及增加台獨成功機會,以致又從冷凍庫裡把老三句抬出來曬太陽。不知這是不是川普希望達到的效果,但這難道是蔡政府希望實現的目標?

這是全壘打,還是高飛球?且讓球再飛一會兒再說。

 

 

 

海霸王切割蔡英文 邱毅諷:此地無銀三百兩

2016-12-05 18:55聯合報 記者鄭媁╱即時報導

海霸王集團今在媒體刊登聲明指出,近期不斷有傳聞海霸王集團為綠色台商,一邊賺大陸錢,一邊回台支持台獨,並強調沒有蔡英文家族相關人士持股。前立委邱毅下午在臉書指出,海霸王若和蔡英文家族無關,總統府、國安局、陸委會緊張什麼?這正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自個兒洩了底了。
海霸王集團聲明指出,「海霸王集團與蔡英文女士家族僅在台灣台北市中山北路大樓成立租賃關係」、「海霸王與蔡家就是單純的房東房客關係,僅有租賃關係,海霸王集團內任何企業皆無蔡家相關人士之持股」。
邱毅表示,海霸王被大陸食安單位查出「牛肉丸沒牛肉,卻有下腳料鴨脖皮」,他諷刺,這種缺德事要發生在台灣,大概就要被冠上「黑心廠商」的名號,受各方圍剿。但奇怪的是,蔡英文竟派出發言人、國安局、陸委會,替海覇王公開説項討公道,擺出海霸王受大陸官方壓迫的冤屈模樣。
邱毅說,蔡英文為海霸王做了這麼多,海霸王卻完全不領情,還在各報大登廣告。一則表態支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絶非綠色台商。二則與蔡英文家族切割,聲明蔡家絶無任何海霸王公司股份。
邱毅質疑,如果海覇王和蔡英文家族無關,這些官僚平常會為一家台商被罰40萬元,就跳出來拚死拚活的䕶航嗎?這正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自個兒洩了底了。何況,蔡家和海覇王關係密切、共同炒作重劃區土地坐收暴利,早在年初大選期間就被他揭發。「現在大登廣告想暪天過海,繼續海撈人民幣,恐怕真是難以過關了。」
邱毅也說,海霸王莊氏兄弟若有誠意,應該真誠回答問題,他們與蔡英文的哥哥有無在大陸合作炒作房地產?
與蔡英文家族有無合作蓋樓盤和廠房,再租給其他台商或海覇王?與蔡英文家族這些年總又共獲利多少?有無逃稅或賄賂過大陸官員?

 

 

海霸王與蔡家切割 張小月籲陸方不要貼台商政治標籤

http://udn.com/news/story/1/2148443

2016-12-05 09:41聯合報 記者王寓中╱即時報導

陸委會主委張小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海霸王集團和蔡英文總統家族有生意往來,傳出在中國投資受阻,今天在媒體刊登廣告和蔡家切割,並重申「一中」。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上午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答詢前表示,台商對中國大陸有非常大的貢獻,不要隨便給人貼政治標籤。

張小月說,台商對中國大陸有非常大的貢獻,不只在大陸賺錢,也在大陸創造許多工作機會,造就經濟繁榮,呼籲陸方不要隨便給人貼政治標籤,落實兩岸投資保障協定。

張小月強調,台灣是民主社會,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台商都是支持中華民國,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任何貼標籤的行為會引起台灣民眾反感,陸委會也會觀察後續走向,提供台商協助。

 

 

畫中有話/觀光業陰霾 「陸」不轉人轉

2016-12-11 01:10聯合報 文/杜建重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161751

圖/杜建重
圖/杜建重
分享

一群遊客在高爾夫球車牽引下,「騎」著三輪車,悠遊在台東池上田野間,盡情欣賞東部美麗的風景。

陸客來台人數緊縮,觀光協會組團赴陸挽救低迷的國內觀光市場,業者也積極找出路,想方設法度過眼前寒冬。除了在行程設計上求新求變,也把腦筋動到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的銀髮族身上,用遊園車牽引方式,深入鄉間小路。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觀光業與其等待撥雲見日,不如試著走出陰霾,只要有心,相信總有機會改變眼前困境。

 

 

業者:觀光新南向 補不了缺口

2016-12-04 02:17聯合報 記者劉星君、許家瑜、范振和/連線報導

新政府上台兩岸急凍,不時傳出大陸限縮陸客團來台觀光,而首當其衝的陸客團導遊,因來...
新政府上台兩岸急凍,不時傳出大陸限縮陸客團來台觀光,而首當其衝的陸客團導遊,因來台觀光人數大減,讓不少人轉職。 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陸客銳減,首當其衝的導遊、藝品店都受重創。有導遊以前一個月可帶三團,現在頂多一點五團,甚至沒團;花蓮縣商業會理事長張智欽的寶石博物館,「五二○前每月還有三千萬元營業額,如今剩不到一千萬」。對政府新南向政策,不少導遊、藝品業都憂心「只是口號、不切實際」。

旅遊業者說,以前景氣好,導遊一個月平均出三團,月入七萬元起跳,出差費一天一千五百元,購物退傭少說一萬元;目前冷到不行甚至沒團,很多被迫轉行、投資或另謀生路。

「幾乎看不到未來」,團客購物店業者說,六月大陸團客量比去年同期下滑兩成,八月起最明顯,比去年同期下滑四成,九月下滑六到八成。

「這是無預期突然下降。」業者說,全盛時,平均一天八十至一百團,現在「員工上午到購物店工作,下午還得兼差打工」,才能維持生活。

張智欽說,蔡政府上台後,花蓮旅宿、土特產、交通、餐飲等產業都受衝擊,已有多家不堪賠累歇業,花蓮市區就收掉一半;他的石藝公司也資遺十五人,再沒起色還是得砍人。

上游的玉石工廠、觀光工廠也深陷泥淖,有業者轉行當房地產銷售員,有的放無薪假,店家張貼出租紅單,「這個年顯然不好過」。

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導遊、藝品業多不看好。一名導遊舉例,以前陸客可能來一百團、東南亞來十團,總共一百一十團;現今陸客只剩卅團,東南亞廿團,「整體來說,根本遠不及陸客銳減團量」。

林姓導遊說,台灣許多天然環境跟東南亞國家相近,珊瑚礁、沙灘都類似,如何相比?而穆斯林不吃豬肉,「飲食就有很大差異」,如何打造友善穆斯林環境?

 

 

陸團急凍…零團費 還倒貼人頭費

2016-12-04 02:17聯合報 都會社會中心記者/連線報導

大陸客到花蓮,喜歡購買七彩藝石,但近來陸客團急凍,多家業者不堪賠累歇業。 記者范...
大陸客到花蓮,喜歡購買七彩藝石,但近來陸客團急凍,多家業者不堪賠累歇業。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

「只要把人帶到台灣,下了飛機,一切就由我們負責。」陸客團來台急凍,台灣旅行社爭搶有限陸客團爭破頭,據了解,坊間有旅行社不但包吃包住零團費,還倒貼支付陸方人頭費。

以前零團費陸客團,只要付機票錢即可,現在競爭激烈,出現台灣旅行社以買人頭的方式搶陸客團,再安排購物行程。有導遊表示,他所屬的旅行社在台算有一定規模,也不得不加入搶人行列,每人二到三百人民幣。

另有導遊指出,給付陸方人頭費以往就有,不同的是,以往給付團費的陸客團多,台灣旅社為搶生意,即使給陸方人頭費仍有賺頭;和目前零團費還要再付人頭費的時空環境,已大不相同。

賠本生意沒人做,零團費已讓旅行社難有利潤,如今還要貼老本,依來台人數給付陸方人頭費,豈不賠更多?業者坦言的確如此,要把這些成本撈回,關鍵就看陸客來台購物「成效」,看能否從中抽佣回補獲利。

「完全是賭運氣、賭機會」,業者表示,「沒有團就連機會都沒有!」沒接團人事成本一樣要支付,開門就是錢,既然都是虧損,「不如賭運氣還有機會」。

付費搶到陸客團,如果團員賴在車上,不想到購物點採購怎麼辦?業者透露,為讓陸客下車購物,導遊都會先說明,台灣法令規定,車輛怠速不得超過三分鐘,所以一到購物點就關閉空調,車裡悶,當然得下車。

據了解,以往陸客來台出手大方,但近幾年已不同,旅行社每天都會和合作的購物點、藝品店「對帳」,了解團員購物狀況,績效如不理想,導遊就有接不完的連環叩。

EQ及經驗較差的導遊,難免擺張臭臉給陸客,有時甚至口出惡言,這也是最近時有導遊與陸客紛爭的主因;老經驗的導遊各有應變技巧,一名導遊表示,愈不消費的陸客他愈客氣,讓對方覺得不買不好意思。還有導遊透露,他「曉以民族大義」告知陸客,陸客為曾侵略中國的日本,創造幾百億美金的觀光收益,為何來到台灣就收手,「傷害同胞情誼」。

有旅行業者認為,近幾年素質高的陸客多走自由行,目前陸客團口袋深度有限,業者倒貼人頭費搶客賭購物的作法,只會砸了招牌。

 

經濟/台灣品牌撤離大陸的警示與機會

2016-12-05 01:5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8/2148213

近年台商在大陸投資經營日益困難,不僅以代工出口為業的眾多台商面臨生存危機,而且著眼於大陸廣大內需市場的業者亦遭遇愈來愈多困難。最新一期商業周刊報導,六年前因為大陸「瘋台灣」而讓台灣品牌在大陸幾無往不利,但六年後的今天,台灣品牌從大陸商場大撤退,知名品牌包括法藍瓷、太平洋百貨、永慶房屋、錢櫃KTV、東京著衣、達芙妮鞋子等,在大陸生意冷清、虧損、縮編、甚至吹熄燈號撤出大陸。大陸台商經營困境無疑戳破大陸市場的迷思,未來兩岸經貿要何去何從,是必須嚴肅思考及面對的課題。

台商在大陸發展已有二、三十年,早期是以製造業為重心,初期集中在成衣、製鞋、玩具、運動器材等傳統產業,再逐漸發展到資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台商更藉由兩岸分工,建立以大陸為生產基地、替國際品牌大廠代工製造的龐大代工出口產業,也為台灣出口締造了另一個高峰。

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國大陸經濟一枝獨秀,適逢馬政府上任,兩岸關係從解凍到增溫,2010年6月雙方更簽署ECFA,當時被南韓媒體捧為如出柙猛虎的「Chaiwan」,意指中國(China)加上台灣(Taiwan)的兩岸聯手合作,即中國大陸資金及市場,結合台灣產業經驗及人才技術,對南韓產業尤其是資通訊產業造成極大威脅。

在「中國崛起」的誘惑及磁吸下,兩岸產業合作快速升溫並蔚為風潮,愈來愈多的台商著眼於大陸內需市場亦掀起新一波大陸投資熱;潛力無窮的大陸市場似乎成為解決台灣經濟問題的一劑強心針。

然而,兩岸經濟合作的熱潮很快地受到各種經濟現實的挑戰,台商「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產銷模式,因受到大陸生產成本逐年攀升及紅色供應鏈崛起的雙重衝擊,台商出口競爭力每下愈況,不僅很多產業陷入「茅山道士」(「毛利三到四」諧音)的慘況,甚至淪為替大陸品牌代工的窘境;以代工製造為主的大陸台商,若不尋求新的出路,未來前景至為黯淡。

另一方面,受惠大陸消費市場迅速擴大及對台灣品牌的偏好,很多主攻大陸內需市場的台商表現亮麗,如「賣筆電不如賣方便麵」、「富士康不如康師父」等順口溜,充分展現大陸內需市場的活力,但隨著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官方禁奢令全面實施,以及對台灣品牌熱度退潮及大陸本地品牌快速崛起,台商榮景曇花一現,從高峰迅速墜落,

台灣文創精品瓷器法藍瓷11月宣布大幅縮編,並優退25%員工,就是錯估大陸市場的典型案例;即使經營大陸市場多年的台灣食品龍頭「康師父」、「旺旺」等,近來獲利也都大減,充分反映大陸市場愈來愈嚴酷的競爭趨勢。

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目前雖遭遇若干困難,惟若能貫徹「深化改革」和「經濟創新」的政策路線,未來仍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市場,尤其,兩岸經濟脣齒相依,台商更不可能捨大陸市場而不顧,這是台灣必須面對的經濟現實。

但另一方面,大陸市場日趨成熟,競爭日益激烈,亦是不爭的事實,台商無論以大陸為工廠或著眼內需市場,「賺容易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台商惟有不斷創新生產和經營模式,才能在大陸市場長期深耕、立足,不被淘汰。

至於兩岸產業合作,也須走出長期來以「垂直分工」為主的舊思惟,打造嶄新的合作模式,兩岸目前都在積極推動經濟改革及產業創新,雙方如果能夠建立合作共識,在不同領域截長補短,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及重複投資,這對兩岸雙方都是最有利的做法。在短期政治因素尚無法改變情況下,從兩岸民間企業合作切入,可以作為一個選項,這也是我們對兩岸當局的懇切呼籲。

 

 

我見我思:陳琴富》小英再想想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1202005537-262104

大陸的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提出兩岸新共識之說,民進黨多數人會認為,大陸果然在民進黨執政之後對台政策轉向了,但是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補充,無論談什麼共識,都要體現「兩岸同屬一中」的原則。顯然,大陸對台政策在說辭上可以有彈性,但基調不可能改變。不過,這也顯示,大陸不願意見到兩岸交流中斷的裂痕持續擴大,而民進黨能忍受台灣內耗多久,也全在小英一念之間。

兩岸因為「那四個字」而僵持,僵持了200天後,發覺「那四個字」其實也不是不能更動的定海神針,只要神針在,名稱叫不叫「定海」其實不重要。九二共識是馬政府時期的兩岸神針,民進黨當然不願意用,何況更多綠營的人根本不在意兩岸交流。

但現實是,兩岸不來往,台灣根本走不出去。新南向連半步都邁不開,別說黃志芳不受新加坡歡迎,星光計畫的戰車要運送,連香港的門都過不去,還要往哪邊南向?蔡總統在《經濟學人》的專文說要把台灣變成猛虎,大家都覺得好笑,自我們從四小龍退位之後,就沒再敢提什麼龍啊虎啊的名堂,別成病貓就好了。

蔡政府一味親美日的結果立即嘗到苦果,川普一當選,TPP沒了,所有的依靠落空,卻抱著「台美軍事將官交流」、「美持續對台軍售」的麵包屑沾沾自喜。日本在心態上一向把台灣當殖民地,就是吃定你,最近更是挾著綠營「價值同盟」的情感,對台予取予求,不然是怎樣?核災食品在3場公聽會之後就要進來了,民進黨要幹的事,誰擋得了?

親美日的結果就是花錢買破銅爛鐵,吃核災食品。全世界都向大陸市場靠攏的時候,只有台灣往外跑;全世界都害怕中國大陸,只有台灣不怕。菲律賓的杜特蒂就深得其中三昧,大罵美國之後,到大陸去說兩句好話,滿載而歸。其實這些事,小英不是不懂,就是個性太倔,又受制於深綠大老。

其實,國民黨的黨產也抄得差不多了,剩下半條命,只能在立法院吠兩聲;台獨基本教義派也盤踞司法院了,文化總會也搶過來了,綠營革命成功了泰半。小英也該回應大多數的中間選民了,當時喊的「維持現狀」呢?小英應回首選前的氛圍,她到美國智庫的演說、她的就職演講,談的都是遵守《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選後完全被綠營包圍,自己喊痛苦,卻聽不到多數中間選民的痛苦心聲。

小英當時的說法就是「憲法一中」,只是「一中」兩個字說不出口,大陸現在放個梯子,小英可以避開「九二」、也可以避開「一中」,只要符合兩岸一家親、兩岸非國與國,換個名稱,順勢搭個下台階,兩岸情勢立時改觀,經濟前景也豁然開朗。小英何妨再想想!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84076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