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越南看護重傷 換雇主看護她 異域的故事》缺錢缺師資 泰北教育苦撐待援 首支難民隊亮相 父親節想起父親總總
2016/08/07 12:46:40瀏覽416|回應0|推薦3

 

這名旅客做了這件事 長榮地勤都雞皮疙瘩了

2016-09-27 22:09 聯合報 記者邱瓊平╱即時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10426/1988298

中颱梅姬挾帶強風豪雨襲台,今明兩天國內、國際航線都受到影響,有旅客因為飛機延誤導致行程受到影響,要求航空公司開加班機,讓地勤人員難為。但也有旅客揪甘心,即使班機被延期,也不生氣,還送颱風天值勤的航空公司人員一箱星巴克,旅客甚至溫暖提醒地勤下班要平安回家,讓值勤人員十分感動。

有長榮航空的地勤人員在臉書上發文,感謝今天遇到的好客人。劉姓地勤人員在臉書表示,這名旅客原本要搭乘的飛機取消,地勤人員協助更改明天的班機,旅客還在一旁關心,最後買了1箱咖啡請大家喝。這名地勤感動地說:真是感動到起雞皮疙瘩了。

今天因颱風造成航班大亂,有長榮地勤人員在臉書發文感謝碰到好客人。圖/取自臉書

今天因颱風造成航班大亂,有長榮地勤人員在臉書發文感謝碰到好客人。圖/取自臉書

分享

 

 

越南看護重傷 換雇主看護她

2016-09-08 04:07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縣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947120

越南看護工楊氏娜(右)車禍後,由雇主賴碧霞(左)照顧她長達八個月之久。 記者廖雅...

越南看護工楊氏娜(右)車禍後,由雇主賴碧霞(左)照顧她長達八個月之久。 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楊氏娜,一名來自越南的看護工,她曾承諾要照顧九十八歲的老阿嬤直到往生,年初她發生車禍,住院時阿嬤往生,阿嬤的媳婦賴碧霞改當「看護」,不離不棄照護她八個多月,直至她從輪椅站起並協助她返鄉。

再過三天,五十三歲的楊氏娜就將返回越南和家人團圓,臨行前她寫了一封信,感謝司機第一時間送她去醫院、感謝移民署官員沒有在她最脆弱的時刻,「依法」送返越南,更感激雇主一家;她回去要告訴親友:「台灣是最有愛的國家」。

楊氏娜這段「雇主情緣」源自十五年前,首度來到宜蘭縣五結鄉,照顧當時八十三歲的阿嬤;她細心又溫柔,成了和阿嬤心中的「另個女兒」,雇主賴碧霞一家也把她當家人看待。

期間楊氏娜返回越南三年半,但因曾和老阿嬤相約,要再來台灣陪伴阿嬤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儘管自己也已從「母親」升格為阿嬤,為履行承諾來台。

不料今年元月,她外出時車禍重傷,顱內出血、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車禍後十天,九十八歲阿嬤往生,當時楊氏娜仍陷入昏迷完全不知情,昏迷中隱約覺得阿嬤將她擁在懷中,鼓勵她一定要醒過來。

「妳一定要站起來」,雇主一家不離不棄,阿嬤的媳婦賴碧霞改當看護照顧她,每天帶她去復健,醫護人員、移民署官員看了感動不已,車禍三個月後,楊氏娜從輪椅上站起來,「她復原速度之快,連醫生都說是奇蹟」賴碧霞說。

依規定,受照顧的雇主死亡,看護外勞就得離境,移民署宜蘭服務站主任林元中,看到賴碧霞如此費心照顧楊氏娜,加上她傷重無法搭機,透過各種管道合法延長楊氏娜在台期限,直到她身體狀況穩定,預定在十日由賴碧霞的兒子陪她回越南。

「台灣人真的太有愛心了」,行前楊氏娜寫了封感謝信,感謝有太多的人幫助她「重生」;林元中說,賴碧霞一家如此有愛心,印證了「人間處處有愛」,「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異域的故事》志工如王寶釧 一待18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807000340-260102

來到被遺忘的世界當志工,有人感動於孤軍忠勇愛國,愛屋及烏;有人情牽孩子無邪童顏;有人難捨炎黃子民;有人一待就18年,宛如王寶釧苦守寒窯般守著孤貧幼苗。理由各異,共同信念是開展難民村孩子與自己生命經驗。

身膺泰北華文教育推展重任的泰北文教推廣協會執行長卓素慧,深入異域長達18年,除了募集、分配資源到各華校,也是救火隊,不畏瘴癘之地,哪裡急缺教師就往哪兒去,「這是我最喜歡、最好的工作」。

該協會理事長段家壽出生未久全家就隨軍轉進緬甸,曾加入游擊隊,後到台灣念台中一中與政大,救國團退休9年來一直為邊界華教奔走,無時無刻都在為師資荒煩惱。

熱血教官王伯宗遺憾身為職業軍人卻不曾打仗,今年6月退休便飛來泰北想探訪仍動盪頻仍的異地,懷想孤軍秣馬厲兵,保家衛國,卻難見容於國際社會的悲壯;當他意外發現難民村孩子的需要,即毫不猶豫地留下來。

吳鳳科技大學暑期志工學生曾雙雙,被孩子只要一點點小東西就滿足的快樂深深吸引,再度來泰北,她說,簡單的幸福令人悸動。

服務3年的黃仁佑是吳鳳科大泰北志工團長,看到大同中學校園處處是國旗,內心激動不已,也心疼阿古寨的學生午餐只有一菜一飯。他從孩子學習中遇見自己的價值,更懂得以不同角度看世界。

(中國時報)

 

 

異域的故事》缺錢缺師資 泰北教育苦撐待援

缺錢缺師資 泰北教育苦撐待援
泰緬邊界的回賀村福民小學全校有77個孩子,比台灣許多偏鄉小校人數還多,可是華文師資十分缺乏。(許素惠攝)
缺錢缺師資 泰北教育苦撐待援
笨港媽祖文教基金會海外志工團志工曾雙雙(右),前進泰緬邊界的福民小學教小朋友華文。(許素惠攝)
缺錢缺師資 泰北教育苦撐待援
昆沙創設的滿星疊村大同中學是當地第一所華文學校,校內插滿中華民國國旗。(許素惠攝)

總統蔡英文5日造訪桃園滇緬孤軍聚落,支持建「異域故事館」傳唱歷史。另個被世界遺忘的國度也住著孤軍及後裔,貧窮艱困,加上大陸要求掛五星旗、教簡體字的銀彈利誘威逼,堅持正統華文傳承的教育荊棘滿布,亟需政府更多關愛。

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锝輾轉得悉泰北孤軍後裔資源匱乏仍不放棄學華文,由董事會號召大學生透過笨港媽祖文教基金會,組織海外志工團送愛到泰北。

暑假伊始,志工團飛往泰國清萊兵分多路深入泰緬山區偏村,7月下旬朝天宮董事蘇榮泉等人帶著筆、橡皮擦等文具、以及弘揚營養棒、巧克力等物資抵達,為孩子營養及學習補給當後援。

傳承華文 路艱辛

滿星疊是泰北華人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幼兒至高中15年一貫的大同中學是當地第一所華文學校,從門口迎賓道逶迆進校內,觸目所及全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愛國熱血很快澎湃起來。校長張明光率全校師生熱烈歡迎,學生還以吳鳳科大捐贈的巨龍秀了一段舞龍迎賓。

雖已是近千學生的大校,經費仍時常捉襟見肘;拜訪當天,校方正好發不出薪水,蘇榮泉代表廟方捐贈善款,如及時雨適時紓困。

張明光說,泰北有100多所華校,因資源十分短缺,很多已被大陸吸收改掛五星旗、教簡體字,很感謝僑委會每年贊助課本教材,但師資嚴重不足,始終是最嚴苛的考驗;這兩年派駐替代役老師來,對教學很有幫助。來自高雄的黃天貴就是僑委會派駐的泰北教育替代役,他呼籲更多人來認養孤兒,或是常駐服務。

海外志工 送物資

回賀村福民小學比大同中學更困苦數倍,全校6班77人才2位老師,泰國一般民眾月薪8000泰銖供吃住,但該校只付得起3000泰銖,完全留不住人。校舍是台灣北部獅子會所認建,沒有天花板,導致隔音很差,師生上課得比嗓音及丹田。

校長李德俊的父親是國民黨軍長,在美斯樂受訓後回到緬甸,他在緬甸出生,是該校首位老師,也在另個偏鄉八卡辦了培文小學;1992至1993年間泰國政府禁止教華文,當時常被軍警關切,後來以教聖經掩護。

李德俊表示,該校很缺老師,往往只懂幾個漢字就開始教,台灣志工很有教書技巧,普通話講得又標準,對當地孩子大有助益。

然而福民小學始終風雨飄搖,董事紛紛要求關閉;李德俊強烈主張,學校是非營利,就算再困難也要堅持下去,否則關了,孩子沒書念怎麼辦?又該如何傳承中華文化?

(中國時報)

 

 

 

異域的故事》拒陸銀彈 他守住國旗當龍傳人

拒陸銀彈 他守住國旗當龍傳人
北港朝天宮董事蘇榮泉(中)贈送善款,紓解大同中學校長張明光(右)發不出教師薪水的苦惱,左為泰北文教推廣協會理事長段家壽。(許素惠攝)

大同中學校長張明光曾是昆沙麾下的通訊官,受過嚴厲軍事訓練,從扛槍娃娃兵到一校領導,積極性格過人,視捍衛、延續正統中華文化為職志,即使辦學環境十分艱困,仍悍拒大陸龐大銀彈攻勢,讓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繼續飄揚校內。

張明光1971年出生在難民村,小一開始就被教唱高歌《收復擺夷山》,擺夷山是指緬甸撣邦地區,原屬中國,是昆沙出生地,滿星疊長大的孩子,從小都被灌輸要打回緬甸,爭取撣邦自由。

父親是孤軍指揮官的他,11歲加入昆沙軍隊,扛著槍念書,征戰16年後卸甲歸「校」,執教鞭掌校務,燦爛笑容中洋溢熱情,很難與飽經叢林野戰的聖士作聯想。

回首戎馬歲月,張明光見證昆沙治軍嚴厲,他曾因打牌、將捲紙佯裝菸抽,被同袍誤會喝酒而告狀等,被關進僅容得下1人躺下的「土洞」3次,吃喝拉撒睡全在洞裡,臭氣薰天,燥熱、溼寒、蚊蟲交逼,從此不菸不酒不賭。雖被外界指為毒梟,昆沙卻嚴禁士兵吸毒,第1、2次被抓到送勒戒,但沒有第3次(被處極刑),販毒則滿門抄斬。

昆沙於1968年創立滿星疊第一所華文小學,1975年大同中學接續成立,以傳承中華文化為使命,而華文教育是手段,校長張明光很清楚自己的責任,他幾乎全年無休,以校為家,全心投入校務。

然而,張明光也多次面臨大陸銀彈的威逼利誘,最情急的一次是,連師生伙食都張羅不出來,此時正巧大陸人員來校交涉,表明願意贊助500萬人民幣,條件是拆掉青天白日旗掛五星旗,並教簡體字,但被他斷然拒絕,因為他要捍衛龍的傳人,成就真正的炎黃子孫。

★中時電子報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喝酒過量,有礙健康!

★保護自己、遠離毒品 中時電子報與你一起拒絕毒害!

(中國時報)

 

 

 

柏楊《異域》一書中形容泰緬孤軍「戰死與草木同朽,戰勝仍是天地不容」,如此悲壯的情懷,在泰北殘存未幾的老兵身上已不復在;歸鄉夢碎的他們,過客成歸人,縷縷風中殘燭,孤涼向晚,徐春發與傅家良即為縮影。

回賀村和緬甸直線距離不到5公里,舉村110戶、700餘村民,80多歲的徐春發是村內僅存孤軍,從滇緬到泰北,顛沛流離數年,落腳回賀村逾半世紀。問起過往,老人家眼神迷茫,欲言又止。

異域的故事》異域歸鄉夢碎 泰北老兵淪孤客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807000341-260102

他沒來得及隨兩次泰緬撤軍來台,事後已時不我予,對戰士授田證無法兌現多有怨懟,也深知歸鄉路斷,回雲南老家已不可能,只好認命地將異國當故土。

相較於貧苦的徐春發,住滿堂村的88歲傅家良幸運許多,1979年大陸開放探親便踏上魂牽夢縈30年的故鄉,驚見自己牌位,以及瀰漫廳堂的裊裊紙煙;母親定睛地凝視,認出他後,母子相擁而泣。

傅家良回憶,大陸淪陷,他隨軍深入邊界開始漫長的叢林野戰,音訊全無,家人以為他死了,每年清明都燒好多紙錢給他。來時路雖已雲淡風輕,但那段與親人生死兩茫的煎熬,仍難釋懷。

(中國時報)

 

 

異域的故事》來者不拒 全數收留 遺孤之母 兒女滿地球

遺孤之母 兒女滿地球
傅玉蘭是孤軍之後,收養近百孤兒。(許素惠攝)

位於亞洲一號公路旁的滿堂村,住著一位「兒女」滿地球的遺孤之母。也是孤軍之後的傅玉蘭,迄今收養了近百名孤兒,義軍孤雛、泰緬棄兒、逃犯都來者不拒,10多年前甚至有台灣阿嬤跨海托孤。

63歲的傅玉蘭熱情真摯,與初來乍到的遠客一見如故,對待舊識吳鳳科大教師梅健章如家人;她雖是漢人,卻有少數民族的豪邁仗義氣質。朝天宮董事蘇榮泉致贈媽祖浮雕,感謝她愛灑異域。

這位孩子口中的「大婆」、「阿奶」的雲南女子,除了親生1女2男外,餘近百子全是收養,全盛時期多達3、40個,儼如育幼院。問她「不怕養不起嗎」?她舉起手來:「我有雙手啊!」臉上流露出堅毅樂觀的神情。

傅玉蘭賣麵協助家計,戰亂及貧窮使得泰緬邊界孤、棄兒特別多,只要有小孩站在麵攤前不走,她全數收留。「那黑黝黝的眼睛透著不安和渴求,實在很可憐。」她被孩子純真眼神融化。

愛與善良會傳染,兒子小二時,求她收留一個家裡沒錢供讀書的同學,不料一口氣來了3兄弟。猶記小兄弟中的大哥很貼心懂事,怕她太操勞,總是搶著做家事。

傅玉蘭帶父親回大陸探親,不忍3位十多歲的少女被迫訂親,把3姊妹帶回泰北,最終她們找到幸福真愛,視傅玉蘭如再造恩人。有回傅玉蘭收留一位衣衫襤褸的陌生人,事隔十幾年,該男子找上門來,感謝她在他因毒品遭通緝亡命異國時相救,讓他得以脫離毒海重生。

10多年前,一位台灣阿嬤帶著一對才3、4歲的小姊妹越洋懇求她幫忙照顧幾天;誰料阿嬤一去不回,杳無音訊,姊妹直到現在還住在她家。

★保護自己、遠離毒品 中時電子報與你一起拒絕毒害!

(中國時報)

 

首支難民隊亮相

2016/08/07 04:18:34 聯合報 文/古硯偉

http://rio2016.udn.com/rio2016/story/10177/1878437

「難民是向全世界傳遞希望」,奧運首支難民代表隊歷經兩年成軍到踏上舞台。 圖/陳正興

分享

「難民是向全世界傳遞希望」,奧運首支難民代表隊歷經兩年成軍到踏上舞台,身著繡有國際奧會五環的團服在里約奧運開幕典禮式進場,也象徵奧運和人權的歷史一刻。

這隻難民隊,包含兩名剛果的柔道選手、五名來自南蘇丹的中長跑選手、衣索比亞馬拉松選手,以及兩位敘利亞的游泳選手等,象徵「十位選手,代表全球六千萬難民」,兩年前在國際奧會主席巴哈提議下成軍。

巴哈在開幕典禮致詞時說:「我們誠摯歡迎難民隊參加,以難民身分參加奧運的運動員們,你們正在向世界傳遞希望。即便因為遭受攻擊、飢荒,但在奧運的世界裡,我們的多樣性和團結,依然歡迎你們。」

 

嚴震生/父親節想起父親總總http://udn.com/news/story/7340/1880025

2016-08-08 03:03 聯合報 嚴震生

第卅八屆瓊斯盃籃球賽剛剛結束,眾所矚目的中華與韓國的大戰,吸引了最多球迷的關注。看到南韓教練許載帶著兒子許雄和許訓來台比賽,想起廿多年我和父親一同看瓊斯盃的情形,那時的許載是韓國國手,一轉眼他已是中年父親,而在場上的是他兩個孩子,怎能不感嘆時間的飛逝。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十八年了,但有時感覺他並沒有真正的離開。雖然我曾經出國近廿年,和他相處的時間有限,但是成長中父親對我在求學及做人方面的諄諄教誨,這份記憶卻是難以抹滅。

父親家中做生意,環境不錯,從小資質聰敏,飽讀詩書,但因爺爺早逝,大伯掌握家中經濟,認為讀書無用,因此父親在中學起就得靠教成人識字,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獲得法律學位。或許因本身求學過程顛簸,因此他對我們的要求就是專心讀書。偏偏我們幾個孩子在這方面的表現並不如預期,母親僅能解嘲怪父親將全家的「秀氣」奪光,沒留一些給孩子。

我們三兄弟中學讀夜校時,晚上九、十點回到家後,母親忙著張羅我們的宵夜,父親常常是坐在他固定的沙發,在圈讀古文。等我們充飢解饞後,他會透過老花眼鏡問我們有哪些功課,是否需要幫忙。國文是他的強項,但他卻經常協助我們解答數學的難題,國中的代數與幾何他完全可以勝任,但高中的新數學,則是有些艱澀,然而他還是努力自修,希望能幫上忙。

雖然我們讓他感到失望的時間多過於引以為傲的次數,然而他從未放棄,我們也逐漸開竅,最終都考上大學,小弟成為我家唯一的國立大學畢業生。在國外求學、成家、就業期間,父親的郵簡總是不斷,除了讓我瞭解家中的近況外,也會詢問我的讀書、工作及孫兒們的情形。有時我們打長途電話問安,他總會說電話費太貴,可以收線了。

幾次回國,父親總是一大早坐機場巴士來接我,他永遠會提前告知我出大門後,會在左邊等我,因為大部分旅客往右出來,左邊較容易找到。後來曾經和父親及孩子祖孫三代一起出國,儘管那時他已是八十歲,卻是非常有計畫。他一定會在兩三天前整理妥當行李,各地使用的電話卡、銅板貨幣、聯絡人及當地友人的聯絡資訊,分開擺好。如今我每次出國時匆匆成行,想到他的有條不紊,不禁汗顏。

父親過世十二年後,我搬回老家居住。儘管重新裝潢時僅留下兩個書架及一些茶几與沙發,但他似乎沒有完全離開。有時隔著臥房的牆,彷彿會聽到他在客廳說話的聲音;有時坐在他固定的沙發位置上,我會揣測我們一家在國外時,他到底在想什麼?他是否正在寫郵簡還是接到我們的電話?如今輪到我坐在這裡,同樣在關心孩子的家庭與工作,同樣在寫信給他們,只是郵簡改成了電郵。過去沒有畫面的電話,現在則成為視訊。霎時間,我意識到我正走在父親同樣的道路。

父親沒有給我們豐裕的物質生活,但讓我們受教育的機會,家中的經濟情況始終是他口中的「量入為出」,但父親年邁時,無論是在經濟上或身體上,從來沒有讓我們擔心,如今這也成為我餘生的目標,就是未來不要成為子女的負擔。(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6939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