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拄杖義診萬里路 捐大體遺愛 蔡宗賢拄杖行醫 足繞地球八圈 彩妝大體 「美容課」加開喪禮服務
2012/09/28 22:10:26瀏覽475|回應0|推薦0

拄杖義診萬里路 捐大體遺愛

http://tw.news.yahoo.com/拄杖義診萬里路-捐大體遺愛-102221467.html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8日電)罹患小兒麻痺的牙醫師蔡宗賢默默義診,8年來拄著拐杖行醫,足跡累計長達32萬公里,日前病逝後,遺願是捐出大體。

「雖然拄著拐杖,但是他的行善腳步卻比別人快」,玉里慈濟醫院院長張玉麟回憶蔡宗賢在玉里義診的往事時說,蔡宗賢即使行動不便,為偏遠鄉鎮民眾義診的腳步始終堅定,行醫行善從不落人後。

罹患小兒麻痺的蔡宗賢在北部開設牙醫診所,他原本只個單純的開業牙醫師,與社會公益或義診活動並無特殊淵源。

張玉麟說,蔡宗賢還是開業牙醫時,平時沒事就坐在電視機前,拿著遙控器看著政論性節目,有時會批評時事,直到九二一地震災變發生後,蔡宗賢看到災區嚴重的災情,有感於災民承受的不幸和慶幸自己與家人未受災,他的想法和生活突然產生巨大的變化。

蔡宗賢因九二一地震的因緣,於民國88年加入慈濟北區人醫會投入義診的行列,發現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缺乏的情形遠遠超過想像,於是他從93年起,開始默默展開「後山巡迴醫療」義診。

蔡宗賢選擇到花蓮南區的玉里鎮義診,他每週自掏腰包買火車票,大老遠的從台北搭車到玉里,雙手拄著拐杖,肩上揹著裝滿醫療器材的背包,風雨無阻到玉里地區行醫,即使有颱風來襲,只要火車仍未停駛,他都會趕到玉里慈濟醫院義診。

蔡宗賢8年來每週都到玉里義診,來回車程時間耗費至少8小時,車資累計也超過新台幣50萬元。

蔡宗賢除了到偏遠鄉鎮義診關心居民醫療問題外,還曾隨慈濟義診團6度到海外,在斯里蘭卡、中國大陸、印尼雅加達、菲律賓等地義診。

張玉麟估算了一下發現,蔡宗賢這8年來在台灣偏鄉和海外義診,拄杖行醫的足跡累計約達32萬公里,約可繞地球8圈。

「殘缺的腳,從來不是他行善義診的阻難」,張玉麟說,蔡宗賢關懷偏鄉居民醫療的心意,從來不曾受到任何困難的阻礙,即使多年前發現肝硬化,他仍持續到玉里義診。蔡宗賢上週因病情惡化病逝,拄杖行醫從此成為所有人心中永遠的遺憾。

蔡宗賢的臨終遺願,希望捐出大體做為醫學教學使用,他在人生的最後一站,仍選擇把自己奉獻給醫療,他的妻子王緯華說,「我們全家人都以你為榮」。1010928

 

 

蔡宗賢拄杖行醫 足繞地球八圈

 一個背包,兩支柺杖,慈濟人醫會醫師蔡宗賢,儘管罹患小兒麻痺,仍拄著拐杖,八年來每周往返台北、花蓮,為偏鄉民眾義診。蔡宗賢廿日因肝病過世,家屬依照他的遺願捐贈大體供學術使用,玉里慈濟醫院長張玉麟說,蔡宗賢生前志為仁醫,逝世後更志為良師。

 慈濟人醫會昨在靜思堂舉辦年會,緬懷蔡宗賢,蔡夫人王緯華帶著他的背包與拐杖,讓他以「另一種」方式參加年會。王緯華認為丈夫生前功課寫得圓滿,對此非常感恩,今後也將遵照丈夫的遺志繼續行善。

 蔡宗賢還參加海外義診團,累積行醫足跡卅二萬公里,足可繞地球八周。慈濟北區人醫會總幹事謝金龍說「殘缺的腳,從不是他行善義診的阻難。雖然他有小兒麻痺,但走的路是最遠的;雖然他杵著拐杖,但行善的腳步是最快的。」講到激動處,不禁哽咽。

 慈濟人醫會年會總召集人林俊龍讚揚蔡宗賢是「仁醫」的典範,他用殘缺的腳,走出「仁醫」的勇者精神。

 

彩妝大體 「美容課」加開喪禮服務

  畫出最後的美…
 ▲新生醫專學生涂婉琳(右),兼職遺體美容師2年,服務過5具大體,獲學校邀請,將在「喪禮服務」課程擔任助教。(楊明峰攝)

  畫出最後的美…  ▲新生醫專學生涂婉琳(右),兼職遺體美容師2年,服務過5具大體,獲學校邀請,將在「喪禮服務」課程擔任助教。(楊明峰攝)

 龍潭新生醫專美容科五年級學生涂婉琳,在學妹介紹下踏入遺體美容工作,一年來為五具大體妝點身後最後容顏,讓他們能尊嚴地離開人世。因這段禮儀師經歷,涂婉琳不僅對人生深有體悟,也跟其他擁殯葬經驗的學姊妹,獲校方邀請,在即將開辦的「喪禮服務」課程中擔任助教。

 鑒於美容科學生就業日漸不易,校方得知六位學生曾到殯葬業打工,加上美容科老師周香萍有實務經驗,並擁殯葬證照,校方決定在十一月開設課程,由師生聯手傳授殯葬知識,並宣揚生命教育概念。

 美容科專四生邱品瑜從小膽識過人,加上受到《黑夜裡的送行者》一書影響,透過表哥到該書作者郭東修的殯葬公司實習,去年考取「喪禮服務乙級證照」,但首次服務的大體,竟是自己摯愛的祖母。

 祖母行動不便,生前由邱品瑜照料如廁、洗澡、吃飯,兩個月前去世,因祖孫感情深厚,邱品瑜向禮儀師爭取,為祖母淨身、穿衣、化妝,她說,禮儀師服務大體時絕不能帶情緒,是行規也是禁忌,否則亡者靈魂不能安心離開,當時壓抑情緒,但「做完時就淚崩了。」

 助教群中,美容科專四生張廷翊透過朋友介紹,投入殯葬業外場逾四年,因工讀薪資高,每場可賺一千元,陸續介紹五位學姊妹踏入殯葬打工行列,被戲稱是新生醫校「殯葬業的始作俑者」,但她還無法克服恐懼,擔任遺體美容師。

 涂婉琳瞞著家人在殯葬業打工,母親後來得知她做「土公仔」還嚇到腿軟。她從外場做到內場,但首次接觸大體就嚇得發抖,還不小心用指甲劃傷大體,一度使她耿耿於懷。

 涂婉琳處理過的五具大體,大多因病身故,死狀堪稱完整,唯有一具大體,手臂上盡是施打毒品的瘀青,使她體認到「人死後都會化為塵土」,進而淡然地看待人生。

 「為什麼人走後才來相聚?」涂婉琳在靈堂、停屍間看盡人生悲歡離合,感慨「人總是失去了才會後悔」的道理,也從中學習尊重生命,更珍惜所得來一切。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69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