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蔣經國力挺 單國璽傳授共黨領導學 啟蒙民進黨 藍智囊 當年為扁惡補 趙春山:替綠上課 「以德報怨」
2012/09/10 15:15:04瀏覽457|回應0|推薦0

蔣經國力挺 單國璽傳授共黨領導學 啟蒙民進黨

  • 陳德愉

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上周三病逝於在新店耕莘醫院,享壽90歲。來台57年,投身慈善、教育、媒體多種領域廣為人知,所提倡的「知識、信仰」,甚至「人道主義」,對政治的影響更為深遠,這恐怕連他自己當初都想像不到。

這位具有天主教神聖地位,慈眉善目的老爺爺,出生於中國河南,十八歲時受到匈牙利籍的神父感召,決心終身奉獻天主。二十三歲,單國璽加入耶穌會,離開家鄉開始四處傳道,並於一九五五年來到台灣。

此後,他最為台灣人所熟知的,就是他曾經擔任花蓮、彰化、高雄等地區主教,以及擔任徐匯中學、輔仁大學校長、光啟社社長等職務。前幾年,單國璽發現自己得了肺腺癌,他決心以生命中的最後幾年,走遍台灣宣傳福音。

這位四處傳布天主大愛的好心爺爺,對台灣的影響力都在慈善、教育、文化事業的領域,相對於許多每逢選舉就站台的「政治和尚」、「政治主教」而言,單國璽的神職身分是超然的。

不過,「超然」不代表沒有政治影響力,他提倡的「知識、信仰」,甚至「人道主義」都對政治留下更深遠的影響。單樞機對台灣政治的影響,恐怕是他自己當初也想像不到的。

要談到單國璽樞機對政治的影響,就一定要談到他翻譯的一本小書《獻身與領導》,由於他翻譯了這本書,許多介紹單國璽的文章中都會提到「單樞機專長於『領導學』」。不過,這本書雖然以「領導」為名,但是卻不能以「管理學」中的領導拿來相比。

這本小書詳述了共產黨的黨員吸收、訓練、組織、領導的方法,以及政治宣傳的基本原則,可以說是一本最佳政治組織教材。以一位「脫離共產黨」的天主教徒第一人稱口吻,侃侃而談,簡單易懂。

民國五十八年,單國璽翻譯了這本書,出版後,立刻大受蔣經國賞識。曾經是共產黨員的蔣經國,不但訂購了五百本,交給國民黨做為教材;更驚人的是,在蔣介石過世後,蔣經國出版了官方版的守靈日記──《守父靈一月記》裡,他還大力推薦這本書,「是青年獻身黨國必讀之書」。

以理想主義為本,承認共黨優點

在那個資訊封閉的年代,一本如此赤裸裸描述共產黨員的工作內容的書,不但能公開販賣,而且被領袖公開推薦,實在是很難想像的。基於「國共不兩立」的前提,書中當然要先陳述「共產黨的理念就是罪惡的」,而這本書的目的則是:「不是為斥責共產主義的罪惡……,這本書的真正目的,是為使讀者注意這些非常成功的少數人──共產黨徒的優點及特長,並研究如何在某些方面可以取法他們。」

在序中,單國璽詳敘了他是如何認識這位「從共產黨裡迷途知返的天主教徒」;原來,單國璽曾兩次在國外與作者海德會面,因此知道海德是領導學專家。

海德原為英國倫敦《工人日報》的編輯,在為英國共產黨工作二十年後,因為反對蘇聯入侵東歐,離開了共產黨,成為天主教徒。
 
 
從作者的背景看來,海德顯然是一位對蘇聯政府極度失望的理想主義者,天主填補了他內心的空虛與悔恨。但是,他對曾為一個抱著理想的共產黨員的生活是極度懷念的,對共產黨的組織方法是超級推崇的。

 

為台灣的民主開了小窗,可能是單樞機生命中的意外,但維持台灣與梵蒂岡之間的邦交,成為教廷不與中共妥協的象徵,則是單國璽樞機在政治上最重要的意義。

一九五一年,北京將教廷駐華公使黎培理驅逐出境,與教廷斷交。黎培理來台,教廷認中華民國為邦交國,大陸與梵蒂岡的關係即陷入緊張達半世紀。大陸政府禁止天主教徒承認羅馬教廷,另外成立由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由教廷管理的天主教會成為地下教會,多次遭到大陸迫害。

穩定台梵關係,回不了河南老家

在大陸和教廷為政治宗教問題拉扯不斷之時,台灣與梵蒂岡的關係卻是每況愈下。在前任樞機主教于斌過世後,教廷整整二十年沒有在台灣任命樞機主教;不但如此,駐華使節層級節節下降,從大使降到公使,然後又降到參事。一般認為,這二十年來,教廷也一直在謀求與大陸關係正常化的可能。

香港樞機主教陳日君曾說,教廷願意與台灣斷交,但是要大陸政府承認教廷任命的主教。不過,這一點大陸政府絕對不能接受。

二○○○年,教宗將被中國迫害的一百二十名教徒封為聖徒,二○○五年中國公開逮補八十五歲的趙振東主教和八十六歲的林錫黎主教,逼得教廷公開發表聲明譴責。

大陸的改革開放,可以容納「大陸式的資本主義」,可是宗教信仰是思想問題,與民主一樣,對大陸政府而言都是洪水猛獸。所以,大陸經濟改革愈成功,政府迫害宗教與民主人士的紀錄就愈輝煌。於是,教廷終於在一九九八年晉封單國璽為樞機主教,從此,台灣與梵蒂岡關係更近一層。

前外交部長錢復曾說,由於單國璽與教宗關係親近,每次台梵關係緊張,他就得趕快去找單樞機。由錢復的話可知,當年單國璽對台灣的外交而言多麼重要。

也因為政治因素,單國璽樞機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一直非常想回河南老家,見惟一的妹妹最後一面,連機票都買好了,但台胞證硬是下不來。最後,他只好斷了這個念頭,告訴身邊的人:「人間見不到,天上見吧!」

終身侍奉天主的單國璽,在得了癌症後甚至曾告訴眾人,不必為他祈禱:「不須天主賜奇蹟違反生命定律。」

追念台灣第一個樞機主教,單國璽。

 「如果有人問我什麼是共產黨徒的特徵,以及他們所有的共同標記是什麼,我一定不會說出如同許多人所等待的答案──他們仇恨的本領,因為實際上這並不是他們共有的特徵。我所願意說的,無疑是他們的理想主義。」

凡是讀過這本書的讀者恐怕都必須承認,書中對「罪惡」的描述都很空泛,不脫「萬惡的共匪」這種宣傳字眼,可是裡面所描述的共產黨員的理想主義、組織、宣傳方式的先進和有效,卻都具體得不得了。

裡面對「黨人」應該要有的生活方式詳盡描述:「早晨起床後,當我刮臉時,我的第一個思想,便是今天我應當為黨做的工作和職務。當我去吃早點時,我便開始閱讀《工人日報》……。在我工作時,就使《工人日報》輪流傳閱……。吃午飯時,我努力開始和我旁邊的人交談,並漸漸把話題引到政治上……,傍晚我們很快地召開一次小組討論會,檢討我們這一天的成功與失敗,同時我們也討論並計畫下一天應該做些什麼。」

白色恐怖時期,探訪綠島政治犯

「然後,我回家很快地吃完晚飯後,便又出門,可能去上課,也可能去做指導員,也可能去參加共產黨的某一種運動,也可能挨家挨戶地去遊說,也可能去站在路邊推銷共產黨的刊物和報紙;無論如何,是去為共產主義做一些什麼。」

這裡面的「共產黨」其實替換成什麼黨都行,以青年的理想主義獻身為號召,進行的綿密草根組織。有共產黨經驗的蔣經國固然醉心於此,拿來激勵年輕人;當年的黨外,更是把這本書當做教科書,不少「讀書小組」,把這本書列在補充教材裡,裡面描述的「黨人生活」,也就成了當年反對黨的工作標準。

看看書中所教導的政黨組織方式:「黨是藉著運動而生存的!」「黨所吸收的新黨員,大多數都是藉著黨所組織,或發起的各種運動而加入黨的!」

這正是民進黨在八○年代快速藉由社會運動、群眾運動起家的方式。可以說,這本誕生於一九六九年的中文小書,在資訊貧乏的威權年代,在政治的黑雲中開了一扇小窗,成為黨外極稀少的養分之一。

單國璽樞機對政治犯的關懷,在那個政治敏感的時代也是極為稀有。當年美麗島事件後,施明德絕食送醫,單國璽到醫院去探望他;二○○○年總統大選陳水扁選上後,單國璽公開請求陳水扁總統特赦蘇建和三死囚。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白色恐怖時期,單國璽就探訪關在綠島的政治犯,甚至為他們受洗。
 
 
 
藍智囊 當年為扁惡補 趙春山:替綠上課 「以德報怨」

 

民進黨昨日邀請藍營兩岸重要智囊趙春山,出席「面對中國」研討會。結果趙春山透露一段秘辛說,當年扁首次競選總統時,曾邀請在藍營總部工作的他惡補兩岸知識,儘管雙方立場不同,但當時心想「反正阿扁也選不上」,就允諾出席。沒想到課一上完,扁竟用一堆扁帽代替出席費,讓他直呼「我怎麼可能戴這個!」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日邀請趙春山,針對「面對中國政治」進行對話。一開場,趙春山就先當著蘇貞昌的面「自我介紹」說,目前由他擔任董事長的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是在扁執政時期成立,算是「中華民國的智庫」,結果基金會每次邀請綠營人士都沒人出席,「所以我今天是以德報怨」,目的是希望藍綠別再惡鬥,否則台灣不會有前途。

 

趙春山接著說,擬定大陸政策必須先凝聚台灣內部共識,他很樂見民進黨能提出「九二共識」之外的對話基礎。

 

但他強調,九二共識與民進黨提出的「台灣共識」,兩者概念完全不一樣,前者是對外,後者則是對內。但既然中華民國憲法對於兩岸關係已有清楚規範,建議藍、綠可從中找出凝聚共識的基礎。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68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