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孤兒災民 冒出親戚關切理賠 政府、專業、人民 重建!我們能做的事… 寒冬不冷 你是我的家人 修復壓傷天使 他們默默做
2016/02/14 11:50:29瀏覽264|回應0|推薦0

 

達賴喇嘛尊者為台灣地震災民祈福,並捐助五萬美金
http://www.dalailamaworld.com/topic.php?t=905&sid=c6ed26e83b808610fd4126ecc0f9faca

2月6日,達賴喇嘛尊者致慰問函給台灣政府,為台灣台南地震災民祈福並捐助五萬元美金。

尊者在慰問函中說:「很難過聽聞台灣台南受強震所襲。我要對為此次地震中受難者的家人表達衷心慰問之意,並對傷者及失去家園者祝禱祈福。」

「對台灣人民而言,這是個艱困考驗的時刻。由於我與台灣人民的同情及連結,我已經交辦駐台代表針對搜救及慰藉捐款。」

尊者還表示,指示各寺院及藏傳佛教弘法中心為台灣舉辦消災祈福法會,也鼓勵佛教徒們可以持誦《心經》迴向台灣。

 

 

 

孤兒災民 冒出親戚關切理賠

http://udn.com/news/story/9446/1500371

2016-02-14 02:29 聯合報 記者周宗禎、洪上元/連線報導

台南震災有數名小災民的父母雙亡或唯一倖存,昨天傳出部原已失聯多年的親戚突現身「關切」理賠問題。台南市政府社會局表示,災民每戶都有專責社工協助善後,父母都罹難的孤兒,則市府一定代為信託財產、持續協助監護。

台南震災搶救昨天落幕,善後才要開始,這次災變部分學生、幼童逃過一劫,但父母雙亡或單親家長過世,喪葬事宜或有祖父母、叔伯等親屬協助處理,但也有「從未見過」的親戚現身。

社工人員表示,這次台南震災一百多人罹難,不少受災戶父母等家長身亡,留下未成年孤兒個案,這時若有與災民關係、互動良好的旁系親屬協助,其實有助安頓心理。

不過社工發現連日有「非直系」災民親友上門,主動要負責災民一切後事、要接倖存未成年家屬同住照顧,但有部分災民反映與這些親戚不熟,甚至從沒見過,期間還有「親戚」們互指對方「不夠格插手」的情事。

社會局專門委員張瓊月強調,社會局已動員所有社工,以「每戶一社工」為原則長期協助災民善後與心理重建,攸關災民權益的撫恤問題也會特別關注。

 

 

 

維冠大樓案檢傳籃太太 她說空間原本就沒有隔間

2016-02-14 11:13 聯合報 記者鄭惠仁╱即時報導

   維冠大樓案檢傳籃太太 她說空間原本就沒有隔間

http://udn.com/news/story/2/1500540

維冠大樓7年前賣場改裝畫面,數面牆已被打通。圖/轉自鄭秀玲臉書

 

台南地檢署偵辦維冠金龍大樓偷工減料案,昨晚傳喚房東籃太太及她的兒子,訊後請回。

台南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陳建弘表示,維冠金龍大樓一、二樓燦坤商場房東籃太太被人爆料,指打穿隔間及破壞梁柱後出租給燦坤。

檢察官除調閱該棟大樓原始建築圖說、銀行拍賣時所附的不動產價格鑑定書及圖說、電子商場設店時的平面圖,及消防單位的安檢平面圖進行交互比對,並傳喚燦坤商場的原始展店員工、簽約主管及現任員工4人、大樓之住戶、管理員3人,了解現場有無遭不當破壞?並確認該商場是否有剪力牆、主要樑柱結構遭拆除而影響結構安全的情形。

檢察官昨傳喚出租人籃太太及房屋所有人籃太太的兒子,經訊問後請回。檢方調查,一、二樓商場原是維冠建設所有,因營運出現問題,倒了後由銀行承受,再由籃太太拍得。

籃太太表示,拍得後幾乎沒變動,空間原本就沒有隔間,希望檢方細查。

 

維冠大樓主委最後被尋獲 守到「任務結束」

http://udn.com/news/story/9451/1500384

2016-02-14 02:28 聯合報 記者曹馥年、綦守鈺、吳政修、周宗禎/台南報導

 

維冠大樓倒塌,搜救隊昨天尋獲大樓主委謝鎮宇,是最後一位被抬出的維冠住戶。 記者鄭清元/攝影

新竹救難隊員與工廠老闆李瑞能擁抱,感謝出借工廠給搜救隊使用並提供協助,李瑞能哽咽落淚,感謝救難人員的辛勞。 記者林澔一/攝影

 

「任務解除!」台南震災維冠大樓最後一名被尋獲的罹難者,是住在G棟五樓的大樓管委會主委謝鎮宇,救難人員歷經一百八十個小時搜尋,直到所有罹難住戶都被發現後,大喊「你是最後一名出來,任務完成」,即順利找到謝鎮宇的遺體,在場者都覺得不可思議。

台南市長賴清德昨傍晚宣布找到最後一名維冠大樓的罹難住戶,整個搜救行動結束;賴眼眶含淚的說,巧合的是,遺體被尋獲的時間是下午三點五十七分,二○六南台大震發生的時間則是清晨三點五十七分,數字相同,最後一名罹難者更是大樓主委兼保全謝鎮宇,「我們在想,身為大樓主委的謝先生,守到最後一刻才離開。」

搜救隊分隊長蔡文義表示,與同樣被壓在底下的A棟相較,G棟的搜救難度其實沒那麼高,當時找到謝的兒子謝政翰、兒子女友張淇雅後,遲遲找不到謝主委,直到所有罹難住戶都被尋獲後,他們大喊,「你是最後一名,趕快出來」,沒想到兩分鐘後,真的在四、五樓的樓梯間尋獲謝的遺體,身為大樓主委,堅守到最後一個出來,讓人動容。

謝鎮宇遺體昨天午尋獲,他的次子謝政憲到殯儀館指認警方提供的照片,確認是他父親無誤,神情哀傷,其餘未多說。

崑山里長李忠信表示,謝鎮宇擔任鄰長,為人古道熱腸且有幽默感,擔任維冠大樓主委與保全多年,平常都在警衛室泡茶,看到有熟識的人路過,就會吆喝進來「吃茶」,大樓每一位住戶他都認識,身為保全,七十多歲的他每天跑上跑下,哪層樓的燈泡壞掉,就拿著梯子過去換,每天巡邏絲毫不馬虎,「看得出來他對這棟大樓真的很有感情。」

與謝鎮宇相交二十多年的張姓友人陪同謝政憲到殯儀館,張說,謝育有二子,長子也在震災中罹難,「主委做人很好,很照顧住戶,卅年前還幫忙我娶妻」,現在他很難過,其餘不想多講。

救難人員陸續撤離,搜救犬卡拉跟著下哨,享用領犬員給的晚餐。 記者鄭清元/攝影

 

維冠大樓倒塌現場,搜救行動告一段落,搜救人員焚燒紙錢祭拜罹難者。 記者鄭清元/攝影

 

 

 

政府、專業、人民 重建!我們能做的事…

2016-02-14 01:57 聯合報 孫振義/政大地政系副教授(台北市)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500387-政府、專業、人民-重建!我們能做的事…

經過多天搶救開挖,維冠大樓倒塌現場已成平地,搜救行動告一段落。 記者鄭清元/攝影

 

農曆年前的一場地震,震碎了數十個家庭、上百條生命!悲慟之餘,生養在地震帶的台灣人,究竟能從中省思些什麼?行政院今將召開震災重建會議動起來,但政府、建築專業與人民,究竟又能做什麼亡羊補牢的事?實是重點。

一、政府能做的事

人民一生所求不多,就是這個「安居樂業」難達到,這豈非政府之責?在台灣一部老車、一位壯年,為了安全與健康,都能有定期檢查的觀念與習慣,難道「老屋健檢」不值得推動?透過專業定檢技術與軟體的精進,更易察覺出結構瑕疵或耐震力不足的建築物。爾後只要搭配「住宅保險」的保費調高,就能迫使所有權人自動設法予以補強修繕,甚至提升參與「都市更新」意願而改建。

此外,由於政府掌握著大量的資訊與資源,積極研究、分析各項重大災害風險,並且公開發布周知,以便讓人民能儘早應對、促使研究機構有機會可即早投入研究。以上諸項,誠是負責任的政府,應當有的作為!

二、建築專業能做的事

建築物可以壞,但是不能倒!這是任何一位參與建築之規劃、設計與施工的專業者的底線。因為傾倒的建築等同斷送使用者逃生的機會!是故,一棟建築物的倒塌,建築界簡直難辭其咎!

長年以來,落實建築師、技師的專業簽證仍有努力空間,借牌簽證情事更是時有耳聞。若因此弱化了工程品管,怎能向無辜的購屋老百姓交代?這和販售黑心商品何異?

此外,數十年來台灣經歷了多次強震,建築專業實應將累積的災損經驗與工程技術結合,並積極地協助政府提升耐震規範與建築技術,此亦是建築專業本分之事。

三、人民能做的事

台灣的老百姓很憨厚、直白,不但不喜歡政府管太多,還會陽奉陰違地積極找漏洞應付政策;更愛掩耳盜鈴,所以也不喜歡政府對自己的財產說三道四,很是怕政府公布斷層帶、土石流、土壤液化潛勢區等資訊,深怕是要影響了房價、壞了資產行情。

政府若說要強推「老屋健檢」、「住宅保險」,最怕民眾不想掏錢而反對!若要強制住戶舉凡裝修、敲牆前,必須辦理專業簽證、申請(落實使用管理),又怕民眾嫌麻煩而不領情!

但民眾殊不知「不檢查、不知毛病」的態度,不但會讓自己身陷風險而不自知,更會讓黑心建築魚目混珠、劣幣驅逐良幣。不願政府公布災害風險資訊的意圖,正好給政府不積極替人民預知、發布風險「找好藉口與理由」!

是故,為了能夠在地震頻繁的台灣安居樂業,實踐老屋健檢、配合使用管理、支持資訊公開,實是人民應做的事。

建築結構設計有三大目標: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這本應是建築界對大眾的專業承諾,也是確保人民生命與財產的唯一基礎。但要維持這個目標,實需政府、專業與人民三方共同努力行動,否則,再大的宏願、目標,恐怕仍僅是口號,下次大地震來時,悲劇就還會再重演。

 

維冠塌樓 建築師:關鍵在太多做假

2016-02-11 15:06 中央社 台北11日電

http://udn.com/news/story/1/1497293

具建築師執照的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楊裕富在臉書指出,台南維冠大樓倒塌,關鍵不在於芮氏規模6.4強震,在於太多建築生產環節做假。

楊裕富直言,如果資料完全沒有造假,以20年前的建築法,及建築管理辦法認「真」執行,這些大樓都不會倒的。

他坦言,雖然不是結構專家,但是中華民國高考最嚴格時期(率取率只有不到2%時期)取得建築師證照的建築師,在修業過程上確實修過30幾個構造與結構學分,也實際執行過極多建築工程案例。

他感慨,在看到對2月6日地震至今諸多發言中,實在有太多的「以專家自居的妄言」應該拋出批判,但鑑於新春說好話緣故,所以忍到現在才發此文。

他質疑,建築法及建築管理辦法早就規定,一宗基地最少該附兩孔地質鑽探報告,倒掉的這幾個建築物在送審至核准時,鑽探報告是做真的還是做假的?

他感慨,現在查出來維冠大樓連建築師都是借牌,那建築師執行業務到底是真還是假?

建築師公會怎麼未見杜絕蟑螂,與地下借牌的「自律」呢?

至於查出來蓋維冠大樓的建設公司是標準的「一屋建設公司」,

他反問「建築投資業同業公會」怎麼從未「自律」杜絕「一屋建設公司」,乃至「集團式建設公司」,而所謂的工商登記也從未主動規範「曾任一屋建設公司的負責人」不得更名再行工商登記呢?

現在還沒完全查出來這些倒塌大樓的實際施工者「營造廠」,但所謂的偷工減料,難道營造廠的主任技師都不知道?

他批評,現在還沒完全查出來這些倒塌大樓的建造執照是何時核准,是台南市建管處哪些承辦人核准的,完工執照是何時核准的,施工期間公部門的施工查驗、使用執照是哪幾位市府公務員簽字核可的?

楊裕富抨擊,專家所謂裝飾柱「裝沙拉油桶或裝保力龍的中空柱」,通常不是震倒震歪震裂的主因,其實是錯誤的推論。

他解釋,因為裝飾柱與真柱一起灌漿,一起連著綁鋼筋時,他就讓單根柱子的「勁性升高,韌性降低」,更讓有裝飾柱到沒有裝飾柱的節點產生「應力集中」的「強大剪力」。

至於90度彎節筋與135度彎節箍筋,才是爆柱的主因的說法。

他認為,這也是錯誤的推論,固然箍筋採135度彎節能增加「箍的綁緊效果」,但爆柱的主因除了「勁性構造概念」以外,輔助鋼筋的握果力無法產生,也是重要原因。

他說,握果力無法產生主要在於混凝土強度不夠、鋼筋排列空隙層不足、鋼筋排列錯誤。

他強調,所謂35年的建築物就是危樓,所以該執行策略性都更,更是錯誤的推論,或是為錯誤的政策解套的搪塞理由而已。這次地震倒塌的危樓,哪一棟屋齡超過35年?

倒掉的大樓全都是1980年代,甚至1990年代以後的建築物,而1980年代「技術規則構造篇」早就因應多震地帶而改寫過了。

 

 

 

我見我思-日本老房震不倒

日本和台灣同處於地震帶,讓人佩服的是,日本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從建商到住戶居民都有很高的防災意識,對建築物耐震安全性的要求也高。(圖/本報系資料照/吳毓敏攝)
日本和台灣同處於地震帶,讓人佩服的是,日本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從建商到住戶居民都有很高的防災意識,對建築物耐震安全性的要求也高。(圖/本報系資料照/吳毓敏攝)

台灣強震造成維冠大樓倒塌,黑心建商的豆腐渣工程葬送了許多寶貴的生命,民眾對住宅建築的耐震度認知不足也值得檢討。像維冠大樓傳出房東不顧大樓安全結構,任意拆牆的問題,在日本實在很難想像。

日本和台灣同處於地震帶,每次震災都會讓日本記取慘痛的教訓,日本建築法規中的耐震基準也是一改再改。讓人佩服的是,日本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從建商到住戶居民都有很高的防災意識,對建築物耐震安全性的要求也高。

日本於關東大震災的隔年,1924年便領先全球施行了《建築物基準法》的耐震基準,規定建築物必須經得起震度5級左右的地震。1978年日本發生芮氏規模7.4級的宮城縣外海地震,日本政府於1981年又大幅修法,規定住宅建築必須經得起震度6級以上的地震。

1995年日本發生芮氏規模7.3級的阪神大地震時,符合新耐震基準的建築物大多倖免於難,但新耐震基準適用前蓋的老舊建築則多數被震倒。阪神大地震讓日本政府對新耐震基準有了信心,同時也得到教訓,必須針對老舊建築加以管理,以因應新的耐震基準,因此制定了《建築物耐震改裝促進相關法》。

近年日本政府為提高建築物的耐震安全性,2014年11月25日施行耐震改修促進修正法。規定大型商辦住宅大樓有義務提出耐震診斷報告。住宅大樓的住戶管理委員會開會表決「是否進行耐震裝修工程」時,原本規定需四分之三以上的屋主贊成方可通過,修法後只要超過半數屋主贊成即可通過。

東京都中央區一棟13層公寓大樓的管理委員會,10多年前決定進行耐震裝修工程,在地基和中間樓層加設免震裝置,以大幅減輕地震時來自地盤的震度。當時40多戶都願意配合暫時搬離,以利施工,也求今後能住得安心。

住宅建築進行耐震裝修工程時,除了可向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公共團體申請補助外,有些建商也會提供部分補助。

日本的公寓住宅大樓都有由所有屋主組成的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有很大的約束力。連搬家或室內裝潢、整修都必須向住戶管理委員會報備,裝潢設計圖也需管理委員會審核,若影響到大樓結構則不准施工。

平時則規定防火梯、玄關外等禁止放置私人物品,以確保災害發生時的逃生通路,這些也會有專人定期檢查。

住戶每月都要繳管理費和修繕基金,20坪的公寓房子,月繳台幣1萬元的管理費加修繕基金是很普遍的。這些錢都沒有白花,住宅大樓外牆會定期粉刷,定期派專人沖洗或更換室內水管,也會定期檢查消防設備等。這也是為什麼東京許多老舊住宅大樓仍能保持整潔的外觀,經歷311大地震仍屹立不搖的原因吧。

(中國時報)

校正編輯:簡怡欣

 

 

南台灣強震毀高樓 看日本建築抗震技術

2016-02-08 19:55

中央社 東京8日綜合外電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5/1495050

台灣南部發生規模6.4大地震,大樓倒塌的駭人影像凸顯出興建抗震建築的必要性。日本同樣也是易遭地震侵襲的國家,他們結合古老與現代科技,提升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值得參考。


法新社報導,全球威力最強的地震,有1/5就發生在日本。歷經1995年造成6434人喪生的神戶大地震等致命天災後,日本從中吸取教訓,也不斷提升建築的標準。


日本東北部外海2011年3月11日發生規模9.0強震,東京建築劇烈搖晃,不過當時接近完工的634公尺高晴空塔(Skytree)和其他摩天大樓等建築都未受損傷。


以下簡介日本用來保護建築物的先進技術:


●建築抗震的基本步驟


抗震是保護建築不受地震破壞的最常見方式。


這意味強化牆面和支柱。最常見的方法是以鋼架包覆支柱,以強化樑間的撐柱。
在311強震後,日本許多學校在窗架上增加橫樑,藉此強化建築物,這也是讓建築更加安全的另1個長期辦法。


●保護摩天大樓的特殊機制


興建能夠吸震的高樓大廈,概念是讓建築物來控制震動。油壓阻尼器就是東京摩天大樓用來抗震的主要技術。當強震來襲時,阻尼器會像鐘擺一樣擺動,藉此動能有效吸收地震波。


東京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的地標森之塔(Mori Tower)就採用這種抗震技術。在311強震期間,位於50樓的餐廳玻璃毫髮無傷。


●創新點子最新想法是「隔離」震動,意味藉由在地基嵌入橡皮墊,將建築與地面隔開。
日本免震構造協會(Japan Society of SeismicIsolation)執行董事澤田研二(Kenji Sawada,音譯)說:「這項機制通常應用於缺乏結構彈性的中低樓層建築,例如公寓大廈,而非高樓層結構。」


專家表示,透過「隔震」技術,就能大幅降低上方建築的震動規模。


但澤田也說:「這並不代表(以樑柱和鋼架)強化建築結構是過時的方法。我們應該檢視建築的結構性,依適用性選擇上述3種技術。」


●古老的智慧


日本因應地震的歷史已長達好幾世紀,過去的技術原則依然有效,東京晴空塔興建時,就採用其中1個辦法。


興建於7世紀的奈良法隆寺(Horyuji BuddhistTemple)部分建築,包括5層樓高的寶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造建築。這座寶塔中央的樑柱,僅與最上層連接,與下方4層分離,以確保這棟建築經地震搖晃時能保持彈性。


澤田說:「拜這根樑柱之賜,地震造成的任何變形都能平均分散在5個樓層,因此能避免震動集中在同一點導致崩塌。」

 

 

 

南台大震/寒冬不冷 你是我的家人

2016-02-07 02:03 聯合報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493473

昨天一早六點多即到菜市場買菜,遇到學生家長,她很驚訝地說:「校長,你退休沒有睡到自然醒唷?怎麼這麼早起來?」我苦笑著告訴她,凌晨地震讓我一夜無法安眠,她說:「人家常笑南投人動不動就說九二一地震,你該不會又要想起九二一吧!」

是呀!我沒法忘記那種天搖地動的倉皇失措,更無法忘記大家擠在空地搭帳篷的日子,所以我沒法子睡。一早便打電話或傳LINE給南部朋友,希望他們平安,陸續有朋友回傳,但住在台南的好友素娟卻遲遲沒回電,家裡電話也沒人接,我急壞了。

「怎麼在年前大地震,大家都期待過年能一家團圓,即使家徒四壁,年夜飯再怎麼寒磣,一家人在屋子裡簡單圍爐就是幸福。」家長嘆口氣:「看來這個年有些人是有家歸不得了,真慘呀!我們能平安地在這裡買菜聊天,真是幸福呀!」

和家長分手後,腦海裡便想起前幾天拜託東河提供木製糖果盒,和蝶谷巴特的材料,到附近兒少家園給孩子們製作,希望家人帶孩子回家過年時,能將親手做的成品送給家人。

到了家園,一個孩子高興的直衝著我說:「等一下社工要來帶我回家了。」我要他趕緊做。

每個孩子都努力用心的黏貼、上膠、再吹乾,看到成品孩子都滿足的笑了。一個孩子把他的成品拿來說要送我,我搖搖頭說:送給家人吧!他看著我說:「你就是我的家人,我刻意貼了十個愛心給你,代表十全十美」。

陪著我前去的友人聽孩子一說,紅了眼眶,我接過趕緊藉低頭省視作品來掩飾我的激動。

主任告訴我,這孩子有家歸不得,因為沒媽媽,爸爸又酗酒打人,社工決定不讓他回家。「你就是我的家人」這句話一直衝擊我內心。

昨天好友才說到報紙上刊載的廿七名老人,風中殘燭的老弱身軀,在大都會中蜷縮陰暗角落,彼此互相取暖,苦笑著說社會忘了他們。

「我們都是一家人,這首歌很多人會唱,如果我們都能照看身旁的人,不管識與不識都給予關懷、愛的鼓勵或協助,這個寒冬就不至於如此淒冷。」好友忠莉的話語我很贊同。

想到山上娘家的村落,聽媽媽說有些老人把年金拿來幫兒子,我曾說這樣怎麼活呀!媽媽說山上的人有人情味,大家像一家人一樣,不會缺食少衣的。

我以前常奇怪山上村落的長者,即使兒女不在身旁,也都過得很快樂,非常長壽,想來或許就因為大家都是一家人吧!一家人就能互相依靠,互相取暖,互相安慰,這樣的愛是支持一個人活下去的動力。

近午時分終於聯繫到在外的素娟,知道她平安我就安心了。她直道謝說我像家人一樣的關心她,我回她一句:「你就是我的家人呀!」

過年了,是否一起想想:

「你是我的家人」,我們是否遺忘了哪個家人?疏離了哪個家人?

「你是我的家人」,就近看看我們身旁有沒有需要幫助的人?

「你是我的家人」,是否給身處難關的人一句鼓勵、一個擁抱?

 

修復壓傷天使 他們默默做

2016-02-13 02:13 聯合報 記者吳政修、黃宣翰/台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9451/1499153-%E4%BF%AE%E5%BE%A9%E5%A3%93%E5%82%B7%E5%A4%A9%E4%BD%BF-%E4%BB%96%E5%80%91%E9%BB%98%E9%BB%98%E5%81%9A

修復遺體人員在服務前雙手合十向罹難者致意。 記者吳政修/攝影

「請細心點,先整平身體與縫合傷口,缺的部位再補起」,葬儀商業同業全國聯合會卅、四十名遺體修復人員,默默在幕後提供免費修復遺體,盡量修復到百分之八十相似度,雖然大家累翻了,但功德圓滿最重要。

「桃園空難、九二一大、八八風災、澎湖空難、高雄氣爆,及二○六大震,幾乎無役不與」,聯合會理事長陳英春、常務理事載興光說,每當發生大災難,都會動員大批遺體的修復人員提供免費服務,就是希望還原往生者完整的樣貌,盡量平撫家屬的悲痛。

「快、快、快,大家動作快」,昨晨零時到昨天下午送廿八具遺體到市立殯儀館,其中多具臉部血肉模糊幾近變形,及有多處骨折等情形,資深的陳姓修復員檢視一名被牆壁壓到臉與肩膀的小弟弟,他先整平身體骨頭,再用「假骨」補右半臉。

入行九年的劉姓女修復員說,就是想幫助更多人才從事這項工作,起初接觸遺體會害怕,轉念當做功德就無所懼了,她曾服務過一名男子被大卡車輾過,幾乎體無完膚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一處處仔細縫合,如今有信心都能做到相似度百分之八十。

「無論是有收費或沒收費,都一樣細心修復,期讓往生者也能走得美美的」,殯儀館地下室聚集很多修復遺體人員,大家用心做好每一個修補細節,很多人好幾夜沒睡好覺,有的只在躺椅上休息。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467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