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陸客血拚一次 歐洲人一周開銷 旅客突破千萬 消費不增反減 注意! 38家問題旅行社 出遊別踩地雷
2016/01/17 10:19:20瀏覽292|回應0|推薦0

 

陸客血拚一次 歐洲人一周開銷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449523

2016-01-18 02:36 經濟日報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遊客近年熱衷到國外旅遊購物,尼爾森市場調研公司發布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遊客近年到西班牙等地時,都會豪買名牌衣物、美容護膚品、名表等。每一位中國遊客在西班牙平均購物一次消費金額,相當歐洲人在西國一周開銷。

俄羅斯傳媒近日引述專家的話指出,中國每年有4,000萬人躋身中產階級,目前此趨勢正在增長;且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資料,66%的中國大陸中產階級會到歐洲旅遊,到2030年時該批潛在消費者將有2億人。

報導稱,對許多奢侈品公司而言,中國客戶成了危機時期的救星,而位於馬德里、巴塞隆那及其他西班牙城市的高檔商店,多達七成的銷售額都依靠東亞,特別是中國大陸遊客。多數商店更早已向中國顧客提供中文服務,賓館、餐館及其他待客服務業亦依中國大陸遊客而改變了工作方式。

報導指出,中國人在歐洲的形象是「一離開祖國便大肆消費的勤勞民族」。中產階級存錢數月,以便在歐洲購買名牌貨品。

報導引述西班牙商學院校長分折指,大陸遊客看重外表,奢侈品是地位象徵,「經過百年的窮苦後他們有錢了,想要些特別的東西。」

另外,中國遊客的花費從2004四年的1,000歐元大幅增至去年的5,700歐元。有奢移品店的店員指,「中國人可能會放棄參觀博物館,但不會不去購物中心」;且他們願意在歐洲國家購物,而非上海或北京,是避免買到仿冒品。

報導稱,如非這批強勁的新中產階級,世界奢侈品市場將無可依靠,奢侈品市場的希望寄託在中國大陸身上。

 

 陸客到台灣過年 人氣爆發

2016-01-17 03:49 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戴瑞芬/上海16日電

http://udn.com/news/story/7331/1447563

選後陸客赴台旅遊升溫,春節赴台配額預定已逾九成,「到台灣過年」成為陸客春節出境大熱門。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曾學仁/攝影

大選前「降溫」的陸客赴台旅遊,選後不但逐漸回升,而且春節赴台配額預定已超九成,接近每日8000人上限,「到台灣過年」成了陸客春節出境遊的大熱門。

據攜程旅行網發布《2016年春節黃金周出境旅遊趨勢報告》,今年春節將湧現史上最大出國旅遊潮,統計陸客跟團遊、自由行,前十名出境旅遊目的地是泰國、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香港、美國、印尼、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其中,陸客出境遊首選的泰國,取代去年最熱門的韓國,預估陸客赴泰旅遊今年上看800萬人次。

台灣雖然排名熱門目的地的第四名,但以城市人氣排名來看,台北僅次於首爾,拿下第二,贏過同列前十大的曼谷、普吉島、新加坡、香港、大阪、東京、巴厘島、清邁。

不過,雖然春節黃金周一向是旅遊業的旺季,價格會比淡季上漲30%甚至50%;但特別的是,陸客台灣遊今年春節卻熱而不貴,主要是因赴台配額增加且航班密集增開,平均價格比去年春節黃金周不漲反降,跌了三成。

觀光局所屬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上海辦事處今年跟江蘇國旅合推「到台灣過年」專案,小除夕出發,大年初五離台,六天五夜每人不到人民幣1.5萬元。

 

 

 

旅客突破千萬 消費不增反減

 

2016-01-17 04:21 經濟日報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447337

圖/經濟日報提供

 

政府力拚觀光,盼以此作為推升經濟成長另一股動能,來台旅客人數持續成長,不過,平均每人消費金額卻逐年減少,學者認為,觀光和商品出口都面臨同樣問題,量多但附加價值不高,必須開始轉型。

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09年台灣觀光收入為123.8億美元,占GDP3.28%,隨著觀光收入逐年增加,2014年觀光收入金額已成長一倍,占GDP比重也升至4.68%。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觀光是跨行業別的產業,可帶動民宿、旅館、餐飲、運輸等需求,而國內旅遊可以提升民間消費,外國人來台旅客可視為服務輸出,兩者對於經濟成長都有貢獻。

儘管觀光成績愈來愈亮眼,若細看平均每次觀光消費支出,2012、2013年國人出國旅遊包含國際機票費、簽證費、旅館費及所有國外消費支出等,平均每次花費約4.8萬元,2014年成長至每次約5萬元。

反觀來台旅客人次持續成長,2015年來台旅客突破千萬人次,過去幾年平均消費金額卻逐年減少。

在2011年達到平均每人每次消費1,818美元之後,2014年掉到只剩1,475美元,較上年減少4%。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台灣商品出口表現,同樣是量穩但價格大幅下跌,原因之一便是產品附加價值低;台灣出口不論商品或是服務,通病是不斷追求更多量,忽略背後的附加價值。

邱俊榮認為,商品出口若只追求衝量來增加產值,就得大量生產,但也會耗水、耗電、增加土地負擔;政府發展觀光固然對經濟有助益,來台旅客人次達千萬人次,已有基本盤,就不應該再一味追求人數,觀光應該和商品出口一同轉型,成為品質更好、附加價值更高的產業。

從各國旅客分析,2014年日本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243.3美元、中國旅客平均每人每日241.9美元,在台消費力名列前茅;進一步由購物費觀察,中國以每人每日128.4美元居冠,香港澳門、新加坡和日本則都在每人每日50美元上下。

交通部觀光局說明,來台旅客消費金額減少,主要是日本民眾受日幣貶值影響,降低海外消費意願。

而中國旅客隨著出國次數的增多,消費型態已逐漸成熟,大肆掃貨的情況降低。

為了提振來台旅客消費金額,觀光局表示,已透過多元活動、開發新的觀光路線來提升重遊率,對中國旅客推出高端團、深耕歐美市場並吸納東南亞的客源。

另外,觀光局也和經濟部合作,希望增加商務旅客人數。

 

 

業者看問題…找出觀光主題 和對岸區隔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447338-業者看問題…找出觀光主題-和對岸區隔

2016-01-17 04:21 經濟日報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去年來台旅客人次突破千萬人大關,不過平均每日消費金額接連衰退,台北城市大學觀光系專任助理教授、旅行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李奇嶽指出,台灣觀光面臨和中國同質性過高,觀光主題不明確的瓶頸。

李奇嶽表示,台灣觀光無法突破性發展,原因除了機場不夠、航班不足,另一項關鍵因素是觀光特色跟中國同質性很高,使旅客被稀釋,「紫禁城跟故宮,人家會選哪個」?

李奇嶽說明,香港面積小、沒有特殊文化或悠遠歷史背景,但在地政府將其塑造成美食、免稅購物天堂,泰國則有潑水節,這就是觀光主題明確的範例。

除了定位不夠明確,李奇嶽說,觀光局行政位階太低,人力、資源不足,沒有專職行銷機構,都讓觀光發展受阻。

李奇嶽表示,全球普遍定義觀光大國以每年千萬人次為基準線,台灣剛達標,應先求有、再求好,首先保持旅客人次上升,再來想提升品質,透過行政手段推廣,且全台觀光策略整合而非多頭馬車,由政府來主導才能有明顯成效。

 

 

 

官方開解藥…招手穆斯林 擴大客源收益

2016-01-17 04:21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447339-官方開解藥…招手穆斯林-擴大客源收益

交通部觀光局表示,近幾年來台旅客快速成長,但消費金額並未大幅增加,主要是現在全球旅遊趨勢,是以區域內、短天數、短距離為主,加上自由行旅客愈來愈多,拉低了整體觀光客消費金額,觀光局將持續推動優質旅遊與搶攻東南亞、穆斯林市場,以提高消費品質與增加觀光收益。

觀光局官員指出,近幾年來台觀光人數的成長,很大一部分是自由行旅客增加,由於自由行旅客的年齡層較年輕,消費金額比團客低一些。

另外,因為現在旅遊的趨勢是以短天數為主,停留天數減少,消費金額跟著下降,統計2014年來台旅客平均停留夜數為6.65夜,較2013年的6.86夜及2012年的6.87夜,逐年下滑。

目前來台旅客量居第一位與第二位的大陸、日本,這兩年的消費金額明顯減少,影響整體觀光收益,其中大陸因為實施旅遊法與禁奢條款,加上我積極推動優質旅遊,減少購物團數量;日客則是受日幣持續貶值及日本國內提升消費稅的心理影響,減少海外旅遊消費的支出。

官員表示,去年來台旅客量首度突破千萬大關,後續我仍將持續針對不同市場,提出不同的宣傳策略,針對陸客部分,我將繼續推動優質團、高端團和部落觀光,這樣既可提高旅遊品質,也能拉高消費金額;而亞洲國家則會依旅客喜好推出不同主題行程,提高旅客回流率。

此外,龐大的穆斯林市場也是努力開發的重點,包括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和中東國家,這些旅客都是高端的消費群,而東南亞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印度等新興國家旅客,也有很多高端客源,只要能吸引他們來台旅遊,對我觀光收益將有正面幫助。

 

 

 

注意! 38家問題旅行社 出遊別踩地雷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17000626-260106

寒假旅遊旺季將屆,交通部觀光局昨公布38家執照遭廢止或停業旅行社,包括蘿維亞、明鴻國際、愛莉絲等,提醒旅客寒假或過年出遊前,若看到這些旅行社販售的行程,就不要購買行程,以免權益受損。

觀光局業務組科長陳嘉穎表示,去年6月19日至本月15日,共38家旅行社分別因跳票、營業狀況不佳、自行解散,不得營業旅行社。

蘿維亞、三菱、山弘、翔富、國洲、元寶、鳳翔與東海等8家旅行社分別因資金調度異常、跳票、暫停營業未報備等因素遭觀光局廢止執照。

文康、明鴻國際、喜信、通億、泰昌、全國國際、新世代、巨喬、上海旅遊國際、惠東等10家旅行社,因為業務考量,向觀光局申請暫停營業,停業截止時間從今年6月30日至12月31日;陳嘉穎說,這些旅行社暫停營業時間到期,就需向觀光局申請報備復業。

愛莉絲、即時通、信律、原鄉清、日朋、走吧、天翔國際、富泰網、飛翔國際、瑞吉、萬豐、世梅、桂林山水國際、金龍裝運公司、悠荷、長麟、俊輝等17家旅行社已申請解散,現在都不再營業。另外翔安旅行社被票據交換所公告為拒絕往來戶、也沒投保屢約保證保險,天旅和哈雷旅行社也因沒投保屢約保險被觀光局點名。

觀光局提醒旅遊消費者,參加旅行社舉辦的旅遊活動或購買國際機票,應選擇領有旅行業執照的合法旅行社簽訂旅遊契約較有保障,並應確認洽辦的對象是旅行業相關從業人員。

(中國時報)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438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