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英九該學學歐巴馬 觀光發展何去何從 旅客變小氣 我觀光業轉逆差 陸客少一半 花蓮水果攤殺價「10元吃到飽」
2016/01/10 12:30:55瀏覽290|回應0|推薦0

 

 

聯合筆記/馬英九該學學歐巴馬

2016-01-11 01:41 聯合報 謝邦振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433866

馬英九總統為了他所在意的兩岸關係與外交成就,幾個月來,不斷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舌戰,但蔡英文一副穩當選的樣子,不是扭曲反批,就是以「又貼標籤」回應。選情告急,國民黨與馬總統最後一招,就是挑明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與活路外交。無奈,曳馬飲河,馬不飲河。

馬習會前後,蔡英文聲勢大漲,馬總統一再挑戰蔡的兩岸論述,幾番較量下來,加上美國的關注,逼蔡說出「維持現狀」的結果。蔡英文心不甘情不願,但已對九二共識做出勉強、非典的解釋,即只承認有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九二共識則由國民黨保管。

馬英九標榜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與馬習會,已為兩岸關係定錨。如何起錨開航,那應是當選後蔡英文的事。

而蔡英文為全盤否定馬政府施政,設下修辭陷阱,指馬政府八年來讓人民水深火熱,外交休兵淪為外交休克,外交人員不知為何而戰,誘馬英九反唇相稽。

馬英九其實可以不必在意蔡英文的選舉語言,但他耐不住,硬要回嗆「有人講話沒用大腦」、「見笑轉生氣」。這一來一往,只見總統、準總統相互揶揄、耍嘴皮,卻模糊了事實。

馬英九只需把兩岸的實惠、外交一六一國免簽證、一年一千三百萬人次出國、一千萬人次來台觀光等實績說清即可。也不必因經濟滯退,一遭批評就拿另一套說辭來回嗆,一樣「見笑轉生氣」,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如果馬蔡繼續這樣鬥嘴,就像俗諺說的,「傻戲演不完」。

不論選舉結果如何,馬英九還有四個多月的任期,這一段時間可以學學歐巴馬總統,為闡述自己的理念而奔走。

槍枝在美國是兩極化的議題,但因近年大型槍擊造成許多慘劇,歐巴馬刻意在卸任前提出槍枝管制措施,他投書報紙宣揚,走到市民大會與草根溝通,與擁槍者激辯,說服大家相信,槍管讓壞人無法取得武器,減少生命的犧牲,也不會剝奪憲法賦與正常人民的擁槍權。

歐巴馬也許無成,但至少強化槍管理念,而且透過各種管道努力,讓這個議題受到重視—擁槍之外,還有槍管聲音制衡,槍枝氾濫不能以生命做代價。「如果我們一起來,情況會更好」,這是也將下台的美國總統,找了一個不討好的差事來承擔。

馬英九的兩岸理念,八年來執行成效、人心想法,到底如何?何不開始下鄉與農漁民,與中小企業對談溝通、驗證修補,擴大支持,讓理念延續下去,即使失去政權,也可深植民間草根,形成在野的力量,拉住執政者的走向,兩岸關係不致偏失無解。

馬英九可以做的事很多,民生經濟方面,與豬農談美豬進口的態度,還可與黨員談黨的凝聚團結,振作再起。瀕危的國民黨不能沒有人做這些事,馬英九最適合。

八年前靠Long-stay起家的馬英九,在最後一哩路,應該不忘初衷當仁不讓。

 

 

馬凱:以今日之我奮戰昨日之我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topic/73chiwuchia/LKhoI5pjyBY

 

【聯合報╱馬凱】
2012.07.13 02:19 am

自小讀史,每見一朝將亡,昏君當政、信用讒臣、遇事怯懦,導致國事蜩螗、民不聊生;不免搖頭嘆息,深怨「天地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降此昏君禍國殃民;但也總覺得這種昏君誤國的故事,數百年才發生一次,而且早隨封建王朝的結束而煙消雲散,於我輩何有哉!

只是我等何其不幸,竟眼見青天白日之下,有一手遮天,利用一切機會仗勢斂財、無所不取簡直到了無法無天、恬不知恥地步的統治者,其厚顏無賴,史書上罕見其匹;儘管終於法網難逃、鋃鐺入獄,但中華民國史卻因而蒙羞,千秋萬世,都會引讀史者掩卷歎息、張口痛罵。

好不容易藉著千夫所指的民氣,台灣人民唾棄這個令子孫蒙羞的貪君,迎來一個以清廉正直、瀟灑英俊為名的領導者,矢志洗刷為貪婪腐化汙染的政壇,為台灣建立面貌一新的氣象。但才不過一任屆滿、第二任初啟,這位氣象清新的領導者卻已面貌憔悴、眾叛親離,與人民愈走愈遠,支持者只剩區區十五%,與受人唾棄的貪君相去不過一步之遙。究竟何以致之?

日前,相當於封建時代宰輔重任的行政院秘書長爆發索賄醜聞,其惡形惡狀被錄音筆如實還原,公之於眾,素負盛名的專欄作家撰文論其事,歸納歷代昏君的三個構成要件:

識人不明、臨事怯懦、心胸褊狹;赫然發現當今的領導者,竟已全部具備。

忽見此句,心中怦然,原來史書沉痛記載的悲慘故事,距離我們如此貼近。台灣人民何辜,前腳走了一個如狼似虎的貪君,歡欣鼓舞迎來的,卻是更大的不幸!上天棄絕這一群善良百姓,何以一至於斯極!

方今國事如麻,兩岸經濟在外行領導之下都深陷誤區;台灣的情況尤其嚴重,廿年辛苦摸索建立的發展模式毀於一旦,竟落入半世紀來頭一次仰首翹望卻看不到出路的困境。面對如此艱難的處境,上天卻賜給我們這樣一位懵懂天真、不諳世事而又完全符合上述三項最不堪要件的領導者,究竟如何是好?

環目四顧,我們已別無選擇。民主體制容有種種方式制裁貪君,但對一位沒有連任壓力、操守又是其金字招牌的昏君,卻完全束手無策;必須設法熬過漫長的四年,而這又正是決定台灣生死存亡、興衰禍福的關鍵四年,我們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然而,面對如此駭人的指控,最受震撼、驚恐無比的,恐怕莫過於馬總統本人。當他好不容易擺脫了對選票與連任的焦慮,力求於第二任博取歷史定位,竟然留下一個昏君的千古罵名,情何以堪?

不過,細審這三大要件,所謂心胸褊狹也者,臨事怯懦也者,其根源全然繫乎一心,一旦將此幡然扭轉,令胸臆開闊,遇事果決,則在更寬廣的眼界、全新的作風、仁人志士、社會賢達忠告善道之下,識人不明的缺陷也將大見改善。於是,胥賴一念之轉,以今日之我奮戰昨日之我,三大要件不但俱可去除,甚至可反轉過來推向極致,成為構成明君的三大要件。則不唯馬總統得以青史留名,台灣的危機也有以消弭,這二千三百萬人民更將感恩戴德,豈不美哉!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社論-期盼2016不是另一個「昏庸無道」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31000032-260202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30日穿著黑色套裝出席電視政見發表會。(姚志平攝)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姚志平攝)

 

送舊歲,南韓《教授新聞》日前選出「昏庸無道」做為2015年的代表成語,以諷刺政治黑暗、天下無道。如此的一針見血,在台灣引起不少共鳴;同屬東亞文化圈的台韓,果真是難兄難弟。

迎新年,台灣即將出現政黨再輪替,連英國經濟學人EIU都預期蔡英文穩贏,差別只在綠營國會席次是紮實過半(機率6成)或壓倒性勝利(機率3成)。

既然民進黨「完全執政」的勝券在握,我們要鄭重提醒,政黨輪替的使命在概括承受前朝的是與非,以務實態度矯枉匡謬、引領全民因應內外挑戰,進而帶動國家向前行。

然而鑑往知來,我們卻也憂心兩種情境:

其一,英派政府變成「鷹派」政府,對外無視中國崛起,執意以「反中」為所有國際政策的核心價值;對內則以批鬥前朝為職志,以致諸多施政的連續性為之斷裂,平添政經發展新變數。

其二,在國會不改革,新世代反噬的情況下,英派府會恐重蹈藍營從「完全執政」到「完全潰散」的覆轍。這兩種情境,不論何者成真,都將指向「昏庸無道」的結局,絕非全民之幸。

第一種情境可能成真的關鍵,在於綠營獨派的反中情結。儘管蔡英文已向七大工商團體重申大陸政策三原則是「溝通、不挑釁、沒意外」,且其心腹策士亦穿梭於兩岸之間,但她如何回應北京當局堅持的「九二共識」,仍是一大懸念。

再者,從太陽花、反課綱等學運抗爭,再到近年島內有些人急於鼓動反中氛圍並建構親日論述,其渲染力之大,讓人憂慮最終可能壓縮英派政府對兩岸政策的理性思考空間。

「反中」固然可以成為核心價值,但綠營必須認清時代不同了。對照2000年阿扁初上台與明年小英新執政的16年間,中國大陸已從經濟小咖蛻變為政經巨人,易言之,現在是G2(美中)平起平坐的時代。

放眼當前全球化的大國博弈,美中日歐玩的均是「亦敵亦友」(Frenemy)的高智慧戰術,台灣獨派又如何能逆勢大搞切割?除非多數台灣人為了「反中」,願意回歸小農、文創、小確幸的「晴耕雨讀」生活,否則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終得面對新時代競爭的大哉問,以及中國市場是全球不可或缺的現實。

兩岸議題重中之重,可以確定的是,以鎖國保護手段對抗紅色供應鏈、阻斷中資挹注,對台商而言無疑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失策。

綠營部分人基於政治偏見,認定中資有「毒」,但美資或日資就沒「毒」嗎?回顧扁政府時期最失敗的科技政策之一,就是選定美商英特爾主推的WiMAX為「M台灣」的技術標準,結果這場電信規格之戰,英特爾落敗,花大錢買WiMAX執照的業者成為最大苦主,卻也未見誰向美國討公道。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多的是一代拳王,卻從沒有永遠的贏家。如此殘酷的競爭現實,身經百戰的台商經營者比任何官員或鄉民網軍都懂;如果有本事獨資維持長期的優越性,相信沒有企業主會輕易與他人分一杯羹。

因此,不論是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意欲引進陸資,還是封測廠力成、南茂同意讓大陸紫光入股25%,乃至矽品寧引紫光入關也不願屈就於日月光,都應該被視為企業深思熟慮後的全球戰略布局,更值得政府決策參考,藉以探索兩岸形成「邦聯式產業合作」的可能。

遺憾的是,在仇中親美的雙重標準下,紫光投資台廠的所有言行都被「妖魔化」,與之相關的聯發科、力成、南茂與矽品均被扣上「賣台」的手銬腳鐐,連帶使已對陸資開放的封測項目也被送進立法院「監督」。

從「封測」被送進立法院「監督」,正可凸顯我們所擔心的第二種情境,亦即立法院若不改革,勢將繼續扮演「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太上機構,彷彿目前韓國輿論熱議的「國會亡國論」搬到台灣來上演。

誠然,藍營之從「完全執政到完全潰散」,最大的癥結出在本該三位一體的「總統、立法院長、黨團」內鬥為一國三治,可謂咎由自取。

但是,立院特有的密室協商,讓小黨得以輕易杯葛大黨的決策,執政7年多的藍營已領教不少,他日一旦在野,以「卡卡」之道還治綠營,致令政不通人不和,綠營不也是咎由自取?

與「國會亡國論」同樣令人憂慮的,是新世代的反噬。太陽花學運固然有其時代意義,但若干逾越法治與分寸的作為,已對新世代起了負面的示範。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民眾將中華民國護照貼上「台灣國」字樣,意圖在國際闖關,不僅已有3人因此遭新加坡拒絕入境,更引起美國關切並警告「一旦闖關案例過多,不排除取消免簽」。試問,如此與國際「脫軌」的台式民主,還能贏得國際社會的敬重嗎?會是值得別人仿效的典範嗎?

(工商時報)

校正編輯:楊婕

 

高清組圖:你所不知道的馬英九

京港台:2014-12-5 23:07| 來源:鳳凰網

http://big5.backchina.com/news/2014/12/05/333732.html

 

財經觀點/觀光發展何去何從

2016-01-11 06:44 聯合報 記者楊文琪採訪整理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433439

去年來台旅客突破第1,000萬人次,這是台灣觀光發展史上的新頁,更代表這塊土地上所有人共同努力獲取了全球觀光客的青睞,觀光從業者應該給自己一個掌聲。

不過,千萬旅客榮耀過後,台灣觀光發展將何去何從?今年仍會維持千萬榮景?台灣觀光要持續追求遊客數上的提昇?還是思考創新與突破?從業人員服務品質又該如何精進?這些問題,都考驗著我們以更開闊的國際視野迎接觀光客。

我認為,雖然來台旅客愈多,創造的觀光外匯也愈多,但台灣應該思考觀光資源面的東西,因為旅客來台灣是會使用大量水、電跟製造垃圾的,台灣無法長久以這種資源來吸引觀光客,因此,我們的觀光必須要轉型,要朝高附加價值的方向去發展,而非僅是賣資源。

要創造高附加價值的觀光,就像是文創產業一樣,要有一些創意元素加進去,加上包裝、行銷,把價值顯現出來,讓觀光的效益發揮更高,這個除了觀光局要去推動外,觀光業者也要去思考,不要只是帶旅客去不要門票的景點,和帶旅客到購物店消費而已,其實有些要門票的景點是可以讓旅客有不同的體驗,甚至產生感動,進而回國後為台灣做口語宣傳。

成熟的旅遊目的地「重遊率」是重要指標,能夠讓遊客「一來再來」維持「量」的基礎;透過產品的「優化與創新」,讓遊客來台每次都有不同的體驗,是「質」的提升。台灣有著世界級的博物館、建築、美食與景緻,台灣的美也不應只是人情味,還存在於街道巷弄之間。

我認為,一個轉角瞥見咖啡飄香的故事、一條陋巷卻有著排隊的美食、一個漁村3D立體彩繪吸引觀光客駐足,這就是「Lifestyle」。在體驗經濟潮流下,我們要端給觀光客的體驗是什麼?感動什麼?而他們會願意再來,不僅國家觀光發展要有新思維,也是泛觀光產業可以再思考的課題。

(本文由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劉喜臨口述)

 

旅客變小氣 我觀光業轉逆差

 2016-01-10 03:41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432426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來台兩大主要市場即日本與中國大陸的旅客,去(2015)年前三季消費金額都較前年同期減少,致使2015年前三季我旅行收支出現逆差403億元。

我國國際旅行收支早期處於逆差狀態,近年在陸客等各國觀光客大幅成長下,逆差逐年縮小,2010年第4季起開始由逆差轉為順差,自此連續四年每季均呈順差,至今年情況又再逆轉。

交通部觀光局表示,從1989年開始,我國出境人次一直高於入境人次,與我國觀光發展與地理位置等相近的日、韓也是如此,近年我積極吸引各國旅客來台觀光,觀光收支逆差狀況大幅改善,2011年全年我觀光外匯收入為3,260億元,支出為2,979億元,首次全年結算為順差。

不過,近幾年日圓持續貶值,增加日客海外旅遊成本,連帶影響日人出國旅遊意願,統計去年1~11月日本旅客來台人次為145.8萬人、較前年同期減少1.74%。

反觀我國民眾訪日人數因新台幣兌日圓升值刺激,前往日本旅客量持續成長,1~11月赴日旅遊人次高達352.2萬,較前年同期大幅成長27.83%,是連四年我赴日本旅遊多於日客來台的情況。

圖/經濟日報提供

 

 

陸客來台消費額 贏日本

2016-01-10 03:41 經濟日報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432448-陸客來台消費額-贏日本

日客一向是來台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最高者,但受日圓大幅貶值與日本國內提升消費稅的心理影響,海外旅遊消費支出明顯減少,去年前三季首度被陸客超越,這也是我於2008年全面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以來,大陸旅客首度成為來台旅客中消費金額最高的客群。

據觀光局「2015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前三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陸市場每人每日平均消費金額為232.15美元,高於日本旅客的221.45美元,其中在購物費用部分,陸客約122.78美元,遠高於日本的40.06美元,大陸來台每人每日平均消費首度超越日本觀光客。

觀光局官員指出,過去日本旅客來台旅遊消費金額一直位居各國旅客之冠,即使陸客來台人數連年成長,又有優質團、高端團、部落觀光、郵輪旅客等平均消費較高客源,但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都略低於日本旅客,2014年日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金額為243.33美元,陸客則為241.98美元,差距不到1.5美元。

官員分析,日客因受到日圓持續貶值及日本國內提升消費稅的心理影響,出國旅遊各項花費計價相對變高,來台消費也趨向保守。

圖/經濟日報提供

 

 

瞎忙?陸客商機只是一場幻想

 

http://udn.com/news/story/6846/1317023

撰文/賴宛琳】

2008年7月4日這天,台灣觀光業者期待已久的「陸客觀光團」首發來台。當時,台灣社會一片看好,旅遊業、禮品業、百貨業,甚至路邊小吃攤都興奮以對,總統馬英九也視其為任內重要政績。大家無不期待,「陸客商機」能為台灣停滯多時的經濟成長注入一股活水。

然而時光流轉,現在提起陸客,大家卻是罵聲不斷。大量陸客充斥各大熱門景點、五花八門的陸客脫序行為、團客和藝品店間的消費糾紛屢見不鮮、旅遊品質快速下滑……曾幾何時,陸客觀光成為負面名詞,一條龍的問題更是台灣觀光產業的痛。

一個最初看似前途光明、普遍叫好的政策,為何不過七年光景便落到這般境地?這中間到底出了甚麼差錯?

陸客來台觀光年代表

2006.8.27 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成立。

2008.6.13 簽署《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

2008.7.4 兩岸首航,陸客來台旅遊首發團抵台。

2008.7.18 陸客來台觀光正式開放,每日來台人數配額3,000人。

2011.1.1 陸客團每日來台人數配額增至4,000人。

2011.6.28 首批自由行大陸旅客來台,每日來台申請配額上限500人。

2012.4.28 陸客來台自由行配額上限調整為每日1,000人。

2013.4.1 陸客團每日配額調整至5,000人,自由行配額調整為2,000人。

2013.5.1 交通部觀光局實施陸客優質團,並受團客每日人數配額限制。

2013.10.1 中國實施旅遊新法,嚴格規範購物行程並禁抽佣金。

2013.12.1 陸客來台自由行每日配額調整至3,000人。

2014.4.16 陸客來台自由行每日配額調整至4,000人。

2014.11.28 開放「原民部落深度旅遊陸客團」,不受每日配額限制。

2015.5.1 開放「陸客高端品質團」,不受每日配額限制。

2015.9.21 陸客來台自由行每日配額調整至5,000人。

小辭典:組團社與接待社

台灣一般習慣統一稱為旅行社,在中國大陸分為兩種說法:組團社即指在出發地負責招攬客人、安排行程、聯繫交通和導遊等相關服務的業者;接待社,又稱地接社,則指旅遊當地負責提供接待服務的旅遊業者。

先天不足: 壟斷 vs. 競爭 兩岸市場不對等

「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認為,兩岸觀光旅遊互動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市場不對稱。旅行社的經營在大陸屬於特許行業,數額有限;能夠爭取到擁有對台旅遊資格,更是需要良好政商關係,目前能經營赴台旅遊業務的旅行社(大陸簡稱「組團社」,參見小辭典)多半都具有國營背景。反觀台灣,經營旅遊業進入門檻低,屬自由競爭市場,對比於中國大陸的管制經濟,雙方觀光產業在本質上完全不同。

目前大陸組團社計311家,台灣的接待社則有449家。旅遊網站kkday執行長陳明明說:「整個中國大陸有十萬多家旅行社,卻只有三百多家可以出團來台,很明顯就是壟斷的市場。」買方強勢的市場形勢下,為分食這塊陸客大餅,台灣業者只得削價競爭或配合對方條件。賴中強說:「當他們(組團社)的談判地位強,就可以決定要用哪家遊覽車、住哪間飯店、去哪個禮品店,然後接下來可以殺價,最後就形成一條龍產業。」

談判地位強,不僅可以強勢決定服務內容,還可以積壓欠款。為了能有下一筆生意,許多台灣旅行社敢怒不敢言。

各國來台遊客人數成長圖

 

後天失調: 缺乏整體規劃 衝擊台灣觀光承載能力

不少專家學者直言,現在陸客觀光來台引發的許多爭議,是台灣政府在規劃陸客觀光政策時,缺乏整體性的長遠規劃,只以人數和消費額為目標,一味衝數字的結果。

「(來台人數)一開始三千人,到後來四千、現在五千,這還只是團客部分。還有自由行,再加上小三通來的、員工旅遊團、原住民部落深度旅遊、高端團……全部算一算,現在每天台灣大約有一萬名陸客過來。」賴中強批評多年來政府無上限地增加陸客人數,雖然美其名有總量管制,但是卻陸續推出不同專案團體和名目,且皆不受配額限制,總量管制早已名存實亡。

就在政府不停增加配額的同時,卻未有完整的景點承載規劃與相關服務配套,不僅台灣觀光產業的承載能力出現問題,大量的陸客衝擊生態環境,也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品質與勞動條件。

2008年開放來台至今,每年陸客旅遊人數從原本33萬,暴增至去年(2014)約398萬,成長近11倍(參見「各國來台遊客人數成長圖」,同期港澳遊客成長1.2倍、日本遊客成長0.5倍、韓國遊客成長1.1倍),占總體觀光人口40%,超過三分之一。足見台灣觀光業對陸客的依賴之深,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攀升中。反觀往年占來台觀光客33%左右的日籍旅客,在去年只剩下16%,這中間是否有排擠效應,值得討論。

而每當交通部觀光局宣布觀光外匯又締造多少歷史紀錄時,背後也反映出更大的問題──這些消費金額,有多少是真正進了台灣本土業者的口袋?

強勢主導: 中港資一條龍 侵蝕台灣業者空間

「一條龍」源自於香港,是1997年香港開放陸客觀光後,與中國旅行社長期互動下發展出的旅遊商業模式。交通部觀光局業務組長賴炳榮解釋,2008年陸客剛來台時,台灣尚未有一條龍情況出現,當時陸客的消費力很高,這也和一開始來台的團客大多屬於高端型消費者有關。直到2010下半年,港資陸續進入台灣旅遊市場,將一條龍模式引進台灣。

「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表示,因為語言相通、金主相通,對岸業者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可把帶路人換成自己人。

於是,從旅行社、購物店、餐飲店、遊覽車到飯店,幾乎都看得到港資或中資的影子。大陸人來台消費,獲利者仍是中、港企業,形成「左手拿錢給右手」的情況。

賴中強舉鑽石為例:「很多陸客來高雄會買鑽石,但是台灣有產鑽石嗎?你去看,這些鑽石店主要都是香港企業在經營。台灣根本不產鑽石,也沒有甚麼大企業是在經營鑽石的。那麼陸客來台買鑽石,我們說消費創造多少GDP,但其實根本不是台灣企業在賺。」

就算沒有直接以資金介入經營,台灣業者能分得的利益,還是少之又少。賴中強解釋,不見得一定要都是中港資買下才算是一條龍,因為雙方市場的不對等,導致台灣業者如果想做陸客生意,就必須配合對方的遊戲規則成為一條龍的下游,在短短的八天七夜行程中,盡可能壓縮旅遊景點停留時間、盡可能塞進最多的購物行程、盡可能鼓勵團客消費。

花蓮副縣長徐祥明無奈表示,為了避免團客在景點停留太久或是產生其他消費行為,許多旅行團來到花蓮只走沿海偏僻的台十一線,去一些免費景點例如七星潭、太魯閣後,就直接載去藝品店消費,反而最熱鬧的台九沿線,團客完全無法接觸。

大量陸客人潮抵達,卻沒有辦法成為錢潮,台灣旅遊業陷入窮忙的惡性循環。 葉俊宏

 

為了服務陸客,藝品店業者也必須負擔交通運輸費用。徐祥明透露,光是從花蓮到宜蘭短短一小時的區間車,藝品業者一年就要自行負擔團客將近一億七千萬的車資,還擠壓到當地居民的生活空間,這些都是在浪費不必要的社會資源。

在惡性競爭下,於是低價團,甚至零團費、負團費(旅行社出錢買團客)等都開始出現。旅遊業者成為賭客,每一次的出團都是在賭博,賭這團旅客的消費能力,能不能讓你回本。這些一條龍業者,以各種名目誘拐消費者進入購物店、以不合理的超高價銷售藝品以賺取佣金;導遊也背負業績壓力。長期下來不僅嚴重打擊旅遊業士氣,也賠上台灣的觀光品質。

此外,一條龍業者多半私下和旅行社以現金結算費用,並未開立發票,逃漏稅情形嚴重。根據台灣優質觀光協會估算,旅行業者一年逃漏稅將近7,200萬元,其中絕大部分與低價團或零團費有直接關係。徐祥明坦言:「一條龍問題,對於地方觀光旅遊和產業影響很大。尤其花蓮是觀光大縣,整個影響層面非常、非常的大。」

惡性循環: 人潮不等於錢潮 台灣陷入「窮忙」

除了一條龍問題,大量的陸客人潮來台,到底有沒有產生「錢潮」,也有待商榷。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佘健源認為,觀光資源有所謂「最適人數」,當承載力超過一定數量後,不但會產生排擠效應,還會增加景點維護成本,例如得增派警力維持交通,增加人力清運垃圾、打掃環境等,甚至可能需要花大錢復原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這些社會成本都將由全民買單。此外,大規模團客也會使其議價(殺價)能力提高,導致遊客付費旅遊意願下跌,影響觀光整體收入。

就連不少業者,對於陸客是不是門好生意,也抱持懷疑態度。接待中國陸客的知名旅行業者鳳凰旅行社董事長張金明,在2013年接受《新新聞》專訪時比喻做陸客生意是:「吃不到羊肉,還惹了一身騷。」中港資一條龍壟斷,加上中國市場潛規則多,即便台灣業者處心積慮爭取,分到的也都是殘羹剩飯。曾有業者形容:「陸客市場就像是進了中國這個大餐廳,盯著滿桌大菜、卻上不了桌。」

根據觀光局提供之資料顯示,台灣方面擁有接待社資格的業者共有449家,但細問之下,實際營運接待陸客業務現在只有約162家。由此可見,當年眾所期待的陸客生意,並不如想像中容易維持。

專門經營觀光相關產業的老字號企業東洋集團在今年宣布倒閉,震撼旅遊業,如今已是大門深鎖。 葉俊宏

 

以花蓮為例,今年初,經營數十年,事業橫跨交通、餐飲、藝品的本土觀光企業東洋集團,因不堪虧損而宣告結束營業,震撼各方。立委蕭美琴表示,明明花蓮陸客人數持續攀升,為何一間有規模的老字號業者會經營不下去?她認為,這正突顯出台灣旅遊產業結構出現嚴重問題,東洋集團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

記者來到東華大學志學街,近年有不少玉石業者來此設點營業,光是一條短短600公尺左右的小街,就開了至少4家紅珊瑚店。當地紅珊瑚連鎖業者表示,陸客最近越來越少到市區購物,都被遊覽車一批一批載來這邊住民宿,為了做生意,也只好跟著他們來這裡開店。

但是,陸客多嗎?「也是要碰運氣,因為導遊不希望他們(大陸團客)來,會騙他們繞一大圈,走很遠的路。」那麼陸客購買意願高嗎?業者無奈搖頭,「偶爾才會有人買,他們就算進到店裡來,也不一定會買,不過很愛殺價。」

夜晚的東華大學志學街可以看見不少陸客散步,但根據當地店家表示,真正願意消費的陸客很少。 葉俊宏

 

一名在七星潭擺攤的水果業者也表示,七星潭雖然陸客不少,但是消費意願低,又愛殺價,讓利潤微薄的小店難蒙其利。大體而言,生計並沒有因為陸客來而有甚麼明顯改變。

至於陸客來台,是否有排擠到其他國旅客的消費意願?從數據上很難直接一窺究竟,但根據觀光局統計資料顯示,在陸客來台之前的2006年,外國觀光客每人在台平均消費金額約4.69萬元台幣,但2014年僅剩3.99萬元。近年來物價攀升,來台人數也持續增加,為何消費金額會下降,值得思考。

無論如何,台灣觀光政策確實有漏,加上一條龍壟斷式經營的大規模摧殘,台灣觀光業陷入「窮忙」的惡性循環,甚且賠掉台灣國際形象。拯救觀光產業,成為台灣社會刻不容緩的集體課題。

【完整內容請見《看雜誌》2015年11月號;訂閱電子雜誌

看雜誌

《看》雜誌是一本綜合性「經濟人文」月刊,提供經典人物特寫、深入議題報導、獨特中國視角、世界局勢脈動。 團隊成員來自台、美、加、歐、日、港、澳等地,雜誌內容縱橫全球、融貫古今,提供讀者不同的國際華人觀點,是一本全球華人必看的知性雜誌。

 

陸團少7成 花蓮藝品、旅宿「慘」業放無薪假

2016-01-03 03:17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417230

花蓮縣商業會理事長張智欽表示,石藝界很多人放無薪假。 記者范振和/攝影

 

大陸團減少入境,花蓮縣藝品界首當其衝,連帶地觀光旅遊業、住宿業、餐飲業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衝擊,業者企盼「寒冷的冬天」儘速離開,春燕早回。

花蓮縣商業公會理事長張智欽說,日本、韓國、泰國等都在搶食藝品市場,花蓮是陸團遊台的最後一站,花蓮又以石藝品最受青睞,藝品界為了增加競爭力,不得不忍痛退佣6、7成給引進陸客團的旅行業者等單位,增加的管銷成本,自然反映在售價上,不少人譏評大型藝品公司是「剝皮店」,這是不可承受之重。

上月中旬起,陸團銳減,不少藝品公司受到負面衝擊,有的早已放無薪假,張智欽說,「這下可好,藝品公司門可羅雀,觀光業沒有亂象了,相關行業四處開唱《今夜冷清清》。」

花蓮縣石材公會前理事長陳有福經營的「建藝玫瑰石」,原本有50名員工處理藝石加工作業,如今,沒有訂單,一半員工放無薪假。

他表示,下游藝品公司、藝品館沒生意,他在上游生產的七彩藝品、玫瑰石書等乏人問津,對石藝品界而言,今年可說是最寒冷的冬天。

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陳義豐指出,總統、立委大選前,大陸官方不希望太多人民到台灣,接受民主的洗禮,因而至少減少5成陸團,這對有接陸團生意的一般旅館、觀光旅館,影響不小。

花蓮縣旅行公會理事長樓麗萍表示,她初估有7成左右陸團未進來花蓮,不只石藝界生意受挫,餐飲業、遊覽車業、觀光景點名產業等,全部大受打擊;不少司機、導遊、領隊、基層員工等都放無薪假。這些人要繳車貸、房貸等,哭訴無門、暗自叫苦。

 

陸客少一半 花蓮水果攤殺價「10元吃到飽」

2016-01-10 03:17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豐濱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432216

台灣水果是陸客最愛之一,但陸客銳減,北回歸線標誌旁水果攤商大殺價。 記者謝龍田/攝影

陸客銳減,北回歸線標誌旁水果攤商大殺價,「10元吃到飽,加10元外帶」。 記者謝龍田/攝影

 

「10元(人民幣)吃到飽,加10元外帶」。受大選衝擊,來台陸團銳減。花蓮縣東海岸北回歸線標誌旁的水果攤商為了「度過最寒冷的冬天」,殺價殺到見骨,但效果有限。相關業者憂心忡忡。

花蓮縣豐濱鄉北回歸線標誌免門票,又可觀賞浩瀚的太平洋及如廁,是環島陸團必停的景點之一。在陸團未受選舉影響而緊縮前,經常1天有約300輛遊覽車停靠,載來6千名左右的陸客,商機可觀。

原本有人在當地出租攤位,供販售台灣水果等農特產及商品。去年夏天,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當地設「生活市集」,由靜浦部落的阿美族人經營,競爭日益白熱化。

東管處副處長林維玲表示,北回歸線的市集是東管處繼台東加路蘭、水往上流景區的市集後新設,由經營人自負盈虧。

私人攤商說,生活市集較靠近停車位,陸客一下車常就近購物,一旁的私人攤位生意漸受影響。近半個多月來,陸客少了一半,「都快沒生意做」。

有水果商在靠近海邊的農地搭棚子,先祭出「30元(人民幣)吃到飽」,乏人問津,馬上改為「20元吃到飽」。結果沒起色,只好改成「10元吃到飽,加10元外帶」,共有十多種水果。

業者眼見仍門可羅雀,昨天改為「吃到飽加外帶,男25元、女20元、孩子10元」,但進帳十分有限。

「幾乎是虧本在賣。」業者說,萬一在大選後陸團仍緊縮,恐怕「這個冬天會很漫長」。

 

 

陸客團銳減 台旅宿業績急凍

2016-01-09 03:09 聯合報 記者潘俊偉、謝梅芬、陳靖宜/連線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7314/1430857

景氣低迷且大選在即,陸客團銳減,國內主接陸客團的旅宿、餐廳業「急凍」。台東飯店業績平均掉四到五成,業者降價求生存;北市士林市場美食街上月起陸客少一半,業者都期待選後回春。

「旅宿業提前進入寒冬」台東業者說,觀光客人數明顯減少,尤其陸客少最多。以前縣內台九線及台十一線兩條主幹道,從早到晚遊覽車一輛接著一輛,知本溫泉區停車場滿滿的都是遊覽車,如今整天空盪盪。

為了吸引房客上門,有旅宿業者轉接國內短天數、低價團客,台東娜路彎大酒店更端出雙人房續住一晚,每人只要十六元的超低價,吸引遊客入住,減少損失,推出三天來詢問度超高。

也有專做團客的餐廳以每桌一千元出頭的價格,搶接幾無利潤的國內低價團;李姓民宿業者無奈說,房間空著也是空著,現在只求不虧錢。為求生存「房價打到骨折也得做」。

高市陸客團從上月中旬後銳減一半,旅館業者「度小月」,有的積極開發其他國家團客,部分旅館乾脆趁機整修房間內部;專做陸客團的餐廳業績明顯下滑,有時「服務員比客人還多」,有業者化被動為主動,打電動到市內各社團、公司搶接尾牙生意。

台北士林夜市四年前部分改成地下美食街,百攤進駐;去年十一月底整修封閉一個月,上周重新開幕,頭兩天生意還不錯,但這周人潮直直落。

蕭姓攤商說,改成地下美食街後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台灣顧客根本不想走下來,因此做的幾乎都是陸客生意。近日因大選,陸客變少,沒人潮就沒錢潮,生意更慘。

士林市場自治會長林天來表示,外地客中陸客占七成,受大選影響,上月起,陸客到士林夜市的人數大幅下降一半以上,盼選後能恢復往日榮景。

知名的士林夜市,因為最近陸客減少一半,生意也大受影響,各種美食攤位前也不見排隊人潮,顯得冷清許多。 記者陳靖宜/攝影

 

 

 

聯合/不要外交休兵 難道重啟烽火外交?

2016-01-09 02:2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430873

第3場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昨天晚上在台視舉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最後抵達現場。 記者楊萬雲/攝影

 

蔡英文日前在辯論會上直搗外交領域,並放了一把無名火,猛批「外交休兵」政策造成外交人員不知為何而戰。馬政府執政八年,儘管不少內政績效讓人民無感,但外交成果──尤其是一六一國免簽的成績,再怎麼刁鑽也很難一筆抹殺。

如今,當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微妙轉身,卻又突然嚴詞批評外交休兵,她的算盤是怎麼打的?

蔡英文幾度重話批評馬政府「外交休克」,說外交休兵造成外交人員不知為何而戰,全在看中國大陸臉色。此一論調,符合綠營八年來對馬政府外交政策一貫的批評,不足為奇。然而,蔡英文卻從未說明,她一旦主政將採取什麼樣積極的外交政策,重啟台灣的外交戰鬥力。

她的批評,也立即引來是否要重回扁政府時代「烽火外交」的質疑;此時,自己先放了一把火的蔡英文反而開始閃躲,強調外交不能分黨派或意識形態,並反控烽火外交是「貼標籤」的作法。

最後一哩路上的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力稱「維持現狀」,在外交政策上要求「不分黨派」,這外界可以理解。

但她先批評「外交休兵」造成「外交休克」,又回頭強調外交不該分藍綠,不應拿來當選舉議題炒作,則儼然又是典型的「蔡式兵法」:領十八趴,罵十八趴;不滿ECFA,卻要概括承受;抨擊兩岸和解,而後稱維持現狀;痛批決策黑箱,卻赫見美豬轉彎。

不可諱言,無論是外交部推出「活路外交」成果回顧的長篇報告,或是馬總統滿篇數字的元旦文告,許多民眾恐怕沒興趣讀完。但是,普通百姓僅憑直覺也知道,這八年的外交,除了甘比亞在兩岸叫價卻兩頭落空外,台灣不用金錢外交,都守住了原有的邦交國。

馬政府聲稱,我國與美、日、歐盟等夥伴國家的關係均處於「歷年來最佳狀態」,不管是不是太過美化,但我國護照能免簽通行於全球一百六十多國,許多民眾對於中華民國護照「非常好用」是有感的。

即使有人覺得中華民國是區域「和平締造者」的說法太過膨風,至少國際社會沒有人會指責台灣是「麻煩製造者」。

尤其,現在可以到釣魚台海域及台菲間水域捕魚而無懼被驅、被擄的漁民,大概不能苟同何謂「外交休克」。

當然,在兩岸建立完善的互信機制之前,中共極力防止出現「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作為不會停止,防獨也必不手軟。例如,兩岸間的主權爭議,仍將讓台灣在任何涉及主權資格的國際場合備受打壓。

例如,當前兩岸互動上的善意,還不能化解中共在國際上對台灣的防備與圍堵;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也不能只仰賴中共的善意。

再如,中共的外交官僚,在國際上面對兩岸議題時仍存在「寧左勿右」的僵化心態。這些,都是我國在兩岸政策上必須正視與著力者,也是在外交政策上必須慎思與突破的地方。

蔡英文批評「外交休兵」,或許是自認已得美、日兩國的相挺,不論從抑制中國的戰略出發,或從民主自由的價值思考,「親美日、遠中國」,台灣沒有失衡之憂。在經貿戰略上,蔡英文常常闊論TPP,卻罕言RCEP,多少也出自此一思維。

蔡英文的盤算應該是:若重啟外交戰鬥力,可增添兩岸折衝籌碼;而即使上任後發生「斷交海嘯」,現在先為民眾打預防針,未來還可在兩岸問題上累積相罵本,更在內部鞏固「英派」共識。

然而,扁朝殷鑑不遠,兀自不惜賭上台灣未來,代價何其沉重!

在兩岸實力對比與國際政治現實的條件下,衝撞無法打破兩岸連結,烽火也無法照明外交出路。畢竟,外交關係與兩岸關係密不可分,外交關係難以完全背離兩岸框架,而外交的猜忌則很容易動搖兩岸互信,唯有和諧的兩岸關係才有助於進一步打開台灣的國際空間。

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但政治人物裝睡,人民不會裝睡。

民進黨為了政治,扭曲「外交休兵」為「外交休克」;為了選舉,錯解「互釋善意」為「看人臉色」。

蔡英文雖力稱維持兩岸現狀,但會不會重啟外交烽火,她還沒說清楚。

 

 

 

經濟/開放陸客中轉的效益評估

2016-01-09 02:2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430786

經過幾番波折,中國大陸終於宣布將開放陸客來台中轉第三地的政策,初期是以試點的方式,開放大陸中西部的重慶、昆明與南昌三個城市的機場,大陸人民可以從這三個機場飛到台灣的桃園機場,以不入境的方式,轉機飛到第三地;轉機方式依一般的飛航慣例,大陸居民持有護照、機票及轉機牌,就可以經過桃園機場轉飛到第三地,雙方主管部門確認實施細節之後,應該近期就可以實施。

中轉議題已經協商過一陣子,而且此一政策對雙方都是有利而無害,對大陸民眾而言,可以增加更多轉機的地點,以更方便的方式出國。對台灣而言,可以讓航空相關產業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因此我們對於此一政策當然表示歡迎。

依交通部估計,大陸出國旅客轉機,主要是經過上海、北京與廣州等沿海城市,但是由於這些城市的機場已經呈現飽合,估計大約有三成的轉機客是到第三地轉機,主要的機場包括香港、東京與首爾。如果大陸全面開放陸客來台中轉,交通部估計在這些赴第三地轉機的陸客中,初期每年大約會有50萬人來台灣轉機,未來可以達到100萬人次;同時,交通部估計這些旅客帶給航空業者的商機每年可以達到100億新台幣以上。

以103年台灣全年的轉機客386萬人來看,多出50萬人並不少,也就是說,如果大陸全面開放,對台灣航空相關產業發展的確會有很大的助益。

首先,除了轉機客在機票上的支出以外,一般轉機客在機場的停留時間至少二至三小時,也有少數可能需要過夜,因此一定會增加在台灣機場及周邊的消費;另外,由於更多飛機經過,也需有更多的維修保養,對於桃園航空城的推動助益更大。

而這些消費與維修的增加,也可以帶給台灣更多就業機會。

其次,因為地理位置關係,交通部估計來台轉機的陸客應該會以前往美加和紐澳主要城市居多,因此可以讓台灣飛往這些主要城市的航班和航網更為綿密,讓台灣航空業者提升競爭力;

第三,兩岸人民往來兩岸城市之間和國際城市之間更為便利,也會直接增加兩岸人民的福祉。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大陸只開放三個城市來台轉機?為什麼是中西部的城市?只有三個城市的經濟效益是否很小等問題。

首先,因為現在陸客搭乘兩岸航班都必須先申請大通證和入台證,很不方便,因此只有那些想來台灣旅遊的客人才會去坐兩岸航班,開放轉機之後,不需要大通證與入台證,一定會有不少人想要經過台灣轉機,但是其中是否有人會乘機來台灣跳機呢?也就是說,機場維安的相關問題需要更緊密,如果先採行試點一段時間,等到執行上都沒有問題,再全面開放,也許可以消除一些國人的疑慮。

而且,一開始人數較少,也不致造成桃園機場轉機人數可能塞車的問題。

其次,雖然只開放大陸中西部三個城市,但是重慶、昆明與南昌的常住人口分別為2,991萬、662萬與524萬;若再加上四川、雲南和江西三省的人口總數,更將超過2億人,潛在的市場還是相當可觀。

第三,更重要的是,這些中西部城市正是最需要轉機的城市,開放這些城市,效果要比開放沿海城市的效果更大。雖然剛開始的轉機人數也許不是很多,但是我們認為未來的潛在人數應該是相當可觀的。

最後,我們要強調的是,開放中轉固然對台灣的航空相關產業有利,同時也對大陸有利,一方面可以讓大陸人民出國更為便利,而且也可以舒緩上海、北京和廣州等機場的擁擠壓力。因此,開放中轉這類可以同時對兩岸人民與產業有利的政策,雙方應該儘早協商開放,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大有助益。

 

社論-陸客中轉 蔡英文應體會的眉角

航空業利多 盼開放更多城市
大陸開放陸客中轉試點,對航空公司是一大利多,圖為2015年10月6日從桃園機場入境的陸客。(本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11月馬習會閉門會中,馬英九總統提出「由橋成網、由網成面」和平鞏固三階段論,希望習近平主席盡速解決貨品貿易、互設辦事機構、陸客中轉三議題爭點,讓兩岸「友誼之橋」愈多愈好。前天大陸突然宣布試點開放陸客經南昌、昆明、重慶三城市來台中轉,經濟部也出乎預料,宣布將赴大陸協商貨貿協議。大陸在馬總統任期最後階段,快速在兩個月內搭起馬習會、首長熱線、陸客中轉等三座友誼橋,又繼續認真推動貨品貿易協商,動作不可謂不大。

先探究陸客中轉議題,兩岸從2009年開始談判開放陸客來台灣中轉其他國家,卻始終膠著在海峽中線爭議,大陸堅持「陸客中轉」與「航路優化」兩議題掛勾,我方卻強調事關國安沒有妥協空間。陸方在堅持8年後突然妥協,委實令人驚訝。雖然目前只選定3個城市試點,初期航班規模並不會太多,但對兩岸而言,有善意好過沒善意,善意多好過於惡意多,大陸跨出善意的一步,當然值得肯定。

這也透露了大陸有意對即將卸任的馬英九,表達一份尊重,尊重包含3個訊息。第一,即便兩岸在馬英九執政期間屢生齟齬摩擦,大陸仍然很清楚的知道,馬英九從心到言以致於行,都走在兩岸和平的友善道路上,大陸希望透過這些善意政策,對馬英九表達肯定。

第二個訊息是為馬習會加重量,馬習會雖然遭到綠營及傾綠媒體的否定,但整體而言,特別是在國際社會,肯定遠大於否定,但當時國際社會的解讀,多偏向認為其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陸方有意在馬習會後,透過兩岸熱線的開通、陸客中轉等實質性作為,呈現馬習會的成果,為馬習會加重量。

第三個訊息是釋出「軟得更軟」,希望透過對台善意舉措告訴各方,大陸並沒有對兩岸關係放棄希望,即便未來民進黨執政,兩岸仍有可能繼續和平交往。

但執政在即的民進黨會如何解讀這些訊息,可能更重要。我們願提出幾點觀察與建言,首先,民進黨當知,「軟得更軟」的反襯就是「硬得更硬」,以兩岸熱線與陸客中轉這兩個最新的兩岸友誼橋為例,熱線不是不可以變冷線甚至變斷線,試點也可以只停留在試點,甚至取消試點都易如反掌。大陸這兩項新的友善舉措,在質地上屬於一種「可撤回的友善」,也可以有一部分「拉高籌碼」的效果。友善會繼續深化固化?還是撤回倒退?

端視民進黨上台後採取什麼兩岸政策,特別是在九二共識上,若蔡英文持續否定,有沒有辦法提出大陸能接受的「替代品」。也可以這麼說,大陸把兩岸關係或進或退的球,交到了民進黨的手裡。

不只是兩岸熱線或陸客中轉如此,兩岸間的23個協議、陸客來台觀光、兩岸直航,這些在馬英九任內搭起的友誼之橋,會不會在民進黨上台後因地動山搖而塌斷?都將是新政府的考驗。

面對此一情勢,我們要給蔡英文二個建議,

第一,不能繼續天真的認為,只要她當選大陸就會被迫調整,把希望寄託在大陸「自動軟化」。蔡英文須管理好兩岸關係惡化倒退的風險因素,要做到這一點,蔡英文必須具備智慧,找出緩解紅綠僵局的可行方法,更要具備勇氣不受反中仇中深綠支持者綁架,能做出對整體台灣最有利的決定。

第二,從習近平對馬英九展現善意與尊重,可思考馬總統卸任後可能扮演的和平角色,應從攻詰批判轉為請益求教。道理很簡單,過去民進黨結合如黃國昌等太陽花的力量,把主張兩岸和平交往的人全打成了賣台,綠色陣營裡已經沒有可以得到大陸信任的搭橋者。

卸任後的馬英九,其一路對兩岸和平的堅持,將成為台灣在兩岸問題上最有力的和平使者,也將會是兩岸若發生衝突時,最重要的危機化解者。蔡英文應有智慧,把馬英九變成她治理台灣,特別是處理兩岸關係的資產,而不是負債。

政治家最需要的是格局與氣度,台灣實施民主選舉以來,盡是機關算盡的聰明政客,卻未見圓融智慧的政治家,蔡英文會是第一人嗎?

(中國時報)

校正編輯:林宜靜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4288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