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江蕙玩命談群眾集體鴨霸 短 評-江蕙別內疚 江蕙祝福告別演唱會加9場!「美國狙擊手」 信念讓人恐懼
2015/01/09 08:15:35瀏覽344|回應0|推薦2

 

 

 

 

 

 

社論-從江蕙玩命談群眾集體鴨霸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20000458-260109

台語天后江蕙的封麥演唱會,從娛樂新聞變成社會新聞,「祝福」帶來了暴動。買不到票的粉絲集體要求加場,喊出「別讓粉絲不開心」!最後終於決定增加9場,意思是江蕙將要唱25場。這對「每次開唱都在玩命」的江蕙來說,應該是個不小的挑戰。不過,粉絲們在乎嗎?

70、80年代,台灣餐廳歌秀正盛,曾有秀場天王被黑道大哥拿槍逼著非唱不可,一位知名男性歌手決定不再唱餐廳秀,雖然那是當時賺錢最快的方式。黑道暴力縱然可畏,粉絲暴力說來也相當具有殺傷力。這個年頭,誰都不肯吃虧,你可以買到江蕙演唱會的票,為什麼我就不可以?為了公平起見,江蕙只好加場。

這個時候,又有幾個所謂的粉絲真的關心江蕙封麥的理由呢?誰關心江蕙長期內耳失衡、患有嚴重的眩暈症呢?連續唱這麼多場,而且場場都要絕對完美,她受得了嗎?真正的粉絲、出於愛與疼惜的粉絲,當然會去搶封麥演唱的票,但若真是搶不到,應會打從心底祝福她;盼望江蕙封麥之後,好好珍愛自己,大家山水有相逢、明天會更好。是什麼樣的粉絲會氣勢洶洶非要江蕙加場、加場、再加場,加到讓他們買到票才肯放過呢。

江蕙演唱會出現的種種購票亂象,其實也具體而微地顯示出台灣這些年來恐怖的「群眾力量」。台灣人的集體霸道與任性處處可見,且近年來有愈來愈強悍的趨勢。包括在天候不良時,總有群眾鼓噪,硬要飛機起飛;還有人為了在廟裡搶頭香搶到打架,本應祥和平安的廟宇,卻搞得人心忿怨不平。動不動嗆聲,不管發生什麼事,群眾肉搜、揪出當事人、然後逼他「踹共」,似乎已成了各類社會事件的SOP─台灣的群眾極愛爭先恐後湊熱鬧,人多之處就常有亂象,人們的情緒很容易因為一點小狀況就被鼓動、被挑動,湊熱鬧之後就是打群架;不問青紅皂白,仗著人多勢眾就恣意妄為,輕則叫罵、重則殺傷,不幸新聞層出不窮。

群眾暴力常常偽裝為正義之師,堂而皇之地進行道德霸凌。這些年來,台灣在公、私領域晦暗不明處就常常上演著這樣的故事。粉絲也者,也就不乏是隱藏著憤恨、偏激情緒者的一種身分掩飾,帶著危險的因子。

部分號稱江蕙粉絲的人,把一件本為美好的事情,變質為群眾的暴力,買不到票就咆哮、敲門;另一種現象則是,一排又一排的粉絲拿著看板叫著「我們要江蕙!我們要江蕙」,看似溫柔呼喚,實則如同威脅。

舞台上的人當然有權力選擇在什麼樣的時間點、什麼樣的情況下,走下舞台、褪去光環,從此飛入尋常百姓家,然而,難就難在粉絲不肯放人;過去粉絲的變相暴力,多半是個別行為,例如聽聞偶像結婚了就絕望的自殘自殺等等;如今的粉絲暴力卻常常是集體行為,挾愛慕之名行壓迫之實。

當然,這一類的事件也不單單只發生在演藝圈,涉及意識形態與公共利益的政治圈,或是分子複雜、一呼百諾的社會街頭也不乏類似的現象,之前令人髮指的夜店殺警案不就是典型群眾暴力最血淋淋的呈現嗎?

包括網路在內的新媒體因傳播速度快,更容易出現聚眾的效果,再加上這一類媒體所傳播的訊息通常比較直接、簡要,不見得呈現事件的全貌,片面的資訊加上群眾快速集結,無論是在虛擬的網路上,或是實體世界,往往都能在短時間裡就「沒事變有事;小事變大事」,轉眼見群情激憤,還來不及釐清真相之前,當事人早已遭到洶湧而來的言論暴力,甚至從此被貼上標籤,再也難以去除。

相關批判言論一旦掛在網路上,簡直可以說等同於「永垂不朽」,不論什麼時候,只要上網搜尋都看得到。這不但是一種群眾的集體霸凌,甚至可能成了如同霍桑小說《紅字》裡的那個「A」一般,成為當事人一生的恥辱印記。霍桑最終還在小說裡讓被印上A字的女主角平反了,而今天受到群眾任意使用各種語言暴力所傷害的公眾人物,有機會找到他們應有的公平正義嗎?

人多勢眾、積非成是,小則強迫藝人演唱會加場,大則逼使公共政策轉向,令人憂心的暴力與扭曲愈來愈多,實在值得我們好好省思。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諮詢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短 評-江蕙別內疚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09000885-260109

不久前,雷神巧克力、草莓霜淇淋,超商賣到缺貨,臉書被洗板;最近,朋友間的問候語都自動改成「你買到票了沒?」任誰都知道,這指的是有沒有買到江蕙封麥演唱會的門票,買到的喜不自勝;沒買到的,繼續在超商前排隊、繼續跟電腦鍵盤上的F5搏鬥。

沒吃到雷神巧克力會怎麼樣呢?就算草莓盛季已過,來年冬季,不是一樣可吃到正港的台灣草莓冰淇淋嗎?國民歌后江蕙封麥的確可以說是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大事,不過,演唱會門票搞到開賣的第一天就出現價格10倍以上的黃牛票,也未免太誇張了吧!說真的,台灣歌迷有愛江蕙愛到這個程度嗎?

除了靠排隊搶票賺取差價的黃牛,排隊是利之所趨,以及真正是江蕙的死忠粉絲,沒聽到演唱會就生不如死的人之外,其他花十幾、二十幾個小時在售票處或電腦前買票的人,跟那些在排隊名店前「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許多人一樣,之所以會瘋狂排隊,可能也是一種尋找「生存感」的方式吧!

在生活缺乏明確且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投入的情況下,時間不再是稀有的資產,拿來上網、滑手機、排隊湊熱鬧,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更何況,一旦終於買到了眾人排隊搶購的東西、去到了大家擠破頭要去的地方,拍張照片上傳臉書,或是在臉書上打個卡,得到眾多識與不識者的一聲讚,那千辛萬苦也值得了。

人們在排隊中得到了一種安全感,因為大家都在搶啊,所以去搶就準沒錯;更重要的是,排隊搶買某樣東西可以創造一種「我有你沒有」的相對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填補了生活中莫名的「空洞感」。台灣人真的特愛排隊,江蕙妳就別內疚了!

 

 

 

 

江蕙祝福告別演唱會加9場!

2015-01-16 13:22:17 聯合報 記者袁世珮╱即時報導

http://udn.com/news/story/8/646873

圖/寬宏提供

 

江蕙在16場「祝福」告別演唱會,引起全台搶票瘋後,今天宣布加場訊息,分別是8月15日、16日、21日、22日、23日在台北小巨蛋,9月4日、11日、12日、13日在高雄,共9場近10萬票,將由宏碁雲端服務負擔售票系統大任,1月25日啟售,但必須先上網站登記。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即時報導】

江蕙歌迷可準備搶票了。江蕙2015年演唱會確定再加開九場,其中台北五場,高雄四場,共九萬張票25日中午12點網路同步開賣。

此次改由宏碁雲端服務接下售票重任,宏碁榮譽董事長施振榮今日表示,江蕙演唱會受全民關注,宏碁身為台灣科技企業之一,義不容辭接下此任務。

加票場次包含台北小巨蛋場8/15(六)、8/16(日)、8/21(五)、 8/22(六)、8/23(日);高雄巨蛋場為9/4(日)、9/11(五)、9/12(六)、9/13(日)。

江蕙透過經紀人陳子鴻表示,加開這九場是她甘願歡喜的,也謝謝歌迷捨不得她,想要再延長跟她相處的時間,她也知道歌迷擔心她的暈眩症,但她說,當初會開演唱會就是希望藉由自己的歌聲溫暖大家,讓社會擁有更多和諧,子女更孝順父母,每個人都能感覺到幸福。

此次每人限購四張票,購票分成兩階段,從1月19日開始至1月24日,每天上午9點到晚上11點可先至售票官網( https://www.jody-ticket.com.tw ),以身分證字號加入會員,並預選儲存五個優先場次,包含場次、金額、位區;1月25日12點正式開賣後,則直接登入會員帳號,送出已預選的五個購票場次,再由電腦系統進行配票。

 

 

 

 

塗翔文/「美國狙擊手」 信念讓人恐懼

 

2015-01-16 02:02:55 聯合報 塗翔文(影評人)

http://udn.com/news/story/7341/645684-塗翔文/「美國狙擊手」-信念讓人恐懼

「美國狙擊手」劇照。 圖擷自Youtube「美國狙擊手」中文官方預告

 

作為導演,克林伊斯威特從不刻意炫技,擅長細火慢燉的基本功,無論題材如何跨度,清晰的觀點、簡潔俐落的場面調度、以及眼光如鷹般精準的選角,加起來便造就了他始終維持一定高度的電影成績。與「美國狙擊手」背景相似的作品,早就珠玉在前,但他還是有本事從這個真實人物改編的電影裡,淬鍊出深具魅力的獨特觀點。

從故事來看,本片在書寫美軍史上最厲害狙擊手克里斯凱爾短暫的一生,他因為神準的槍法,既成傳奇,也變成敵方懸賞的眼中釘;而同時他亦陷入戰爭陰霾與家庭生活間的兩難,難以抽離。電影一開場就是個畫龍點睛的完美破題,面對靶心中的婦孺,扳機的扣與不扣,決定的是直覺,影響的是生死。從這驚心動魄的「第一次」起始,也幾乎為全片定調。

這種因戰爭而造成的心理障礙,在許多電影中皆有涉及。「美」片仍以穩健的交叉剪接,配上適當的聲音元素,清楚呈現了主角如驚弓之鳥般的不安與恐慌。無論是他在生死交關之際,偏偏傳來自己或同袍家裡的電話或訊息;或是反過來當他休假返家時,無處不在的電視新聞畫面,以及任何插入寧靜生活中的尖銳噪音,幾乎都是刻意凸顯的對比。克林伊斯威特不把這種創傷用對白硬「講」出來,而是藉由這些設計,令觀眾感同身受,分外具體。

更重要的,我認為導演更想挖掘軍人一貫具備的重要特質,那就是「信念」。從小時候父親的教育,到被不停詢問「為何要再回去」的質疑,其實電影點出了既簡單又令人憂心的普遍性問題:「你為何而戰」?說穿了,很可能只不過是單純的民族或愛國主義使然,一旦灌輸完成,就像片終釘在棺木上的徽章,從此牢牢標記,然後便是自我洗腦與麻痺般的服膺,甚至更像是種癮頭,難以戒除。對我而言,真正的恐怖來自於此,所以克里斯只能以幫助其他退役軍人做為一種自我治療,可是刻在心靈上的創傷,幾乎難以完全癒合。

除了觀點犀利,「美國狙擊手」亦展現高難度的拍攝技巧,例如結尾那由靜而動、九死一生的以寡敵眾,加上沙塵滾滾的風暴,確實厲害。許多資深者不進則退,常在時勢浪頭中被淹沒,但克林伊斯威特卻能老而彌堅,像是一艘在不動聲色之間,繼續昂首前行的巨輪,永遠讓人期待。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2007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