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明天的電力,發不動今天的冷氣機 減碳都辦不到 非核只是口號 台電:2024年不能供氣 事情大條 中油董座承諾 5億
2017/07/14 15:12:02瀏覽433|回應0|推薦0

 

 

 

 即時短評/核二廠一號機回來了 今夏供電還是無法缺核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515175?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6-09 22:57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即時報導

睽違半年後,核二廠一號機終於在今晚恢復併聯發電了,預計十三日就將滿載發電。除了核二廠一號機,如果原能會同意,核三廠二號機最快也將在六月中旬歸隊發電,屆時全台將有三部核能機組發電。這也意味著,今年夏季,小英政府的供電團隊還是少不了核電。

原能會今天晚上7點25分同意台電公司核二廠一號機併聯發電,準備已久的台電核二廠,也立刻在晚上8點04分併聯發電。這是核二廠一號機繼去年十一月底啟動歲修後,睽違半年後首度發電。

比起核一廠一號機與核二廠二號機,核二廠一號機的「命運」似乎順遂許多。核一廠一號機、核二廠二號機分別因爲燃料束把手鬆脫及跳機,至今未獲立法院同意重啟。核一廠一號機從2014年12月啟動歲修後,至今停機超過29個月,等於足足閒置了兩年以上。

核二廠一號機過去半年也面臨不少變數,如裝載池(燃料池)修改案能否過關,以及朝野黨團、反核團體的杯葛壓力,連台電主管都未能判定是否「一定回得來」。

例如,台電去年八月送出「核二廠燃料廠房三樓裝載池設備修改及安裝工作」申請案,也就是燃料池改建案,但直到今年四月原能會才同意。在此之前,台電只能做「原能會可能不會通過」的最壞打算,連短期供電預測都不敢把核二廠一號機組放進去。

如今,核二廠一號機回來發電了,將有助於紓解夏季供電壓力,也讓台電稍稍鬆了一口氣。

打著「2025非核家園」政見的小英政府不能否定,在供電情勢最緊張的今年夏天,依然是核電機組派上了用場。未來政府要推動穩健去核時,不應再刻意輕視或淡化核能機組的發電貢獻。

 

 

 

聯合/明天的電力,發不動今天的冷氣機

2017-07-21 04:05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95877?from=udn-relatednews_ch2

酷暑連續創下卅七、八度的高溫,台灣正進入入夏以來最熱的一周。由於天氣爆熱,周三全台用電量再飆破三千六百萬瓩的大關,創下史上第三高,使得備轉容量率降至四.六一%的「橘燈」警戒,隨時都可能發生限電危機。我們要提醒台電公司:必須全面繃緊神經,不要讓「狼來了」的風聲成為事實。

經濟部上周發布了「目前電價沒有上漲壓力」的消息,聽起來似乎讓人寬慰;但是,民眾不必高興得太早。

其一,請注意「目前」兩個字,意味不漲價的保證只在十月新電價公式上路前有效,承諾的效期僅三個月。

其二,以目前台灣供電吃緊的狀況看,更令人擔心的,其實是會不會電「不夠用」的問題,而不是電價該不該漲。遺憾的是,經濟部此時還在散發不漲電價的「安慰劑」,其實只是為轉移民眾的關注焦點,聲東擊西罷了。

檢視近期各公民營電廠的運轉,可謂狀況頻頻。僅看七月以來的問題:位於花蓮的民營和平電廠,十日因一號機設備漏油,必須緊急停機檢修;兩日後,同是民營的台塑麥寮電廠一號機,因為煤灰系統故障,頓時減少了六萬瓩的發電容量,使尖峰備轉容量率降至四%以下的緊急狀態。

為此,台電只好緊急啟動大林電廠的三、四號備用機組,作為調節。大林三、四號機組美其名為「緊急備用」,其實是因燃油排放不符環保署的新排放標準,去年已被迫停機。試想,連這類不符標準的停機機組都被推上陣幫忙發電,台灣供電吃緊的嚴重程度可想而知。

再看,台電為了因應核四封存後的供電短缺,年初即全力推動林口、通霄、大林的電廠更新,並加速推促燃氣的大潭電廠機組提前加入發電,甚至不惜耗費上億經費租用巨無霸運輸機,將機組「快遞」來台。誰料,計畫趕不上變化,原訂七月投入發電的大潭七號機的一、二號機組,連續碰上安裝工程的吊掛「滑移」,再加上連續豪雨影響試運轉,原訂十八日併聯發電的承諾已經跳票。這套機組裝置容量達六十萬瓩,由於它的併聯進度延誤,也為七月底前的用電高峰帶來最大變數。台電人員形容當前情況是:「限電風險如影隨形」。

今年夏天的酷熱,其實是全球性現象,並非台灣所獨有。然而,台灣面對酷熱引發的用電危機,卻似乎顯得更手腳失靈,難以因應。原因無他,蔡政府高倡的「非核家園」政策固受到許多民眾認同,但作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執政黨對於電力供需兩端的平衡,其實缺乏真正務實、理性的認識與評估;也因此,當核四封存後,工業與家用的龐大用電需求,即不知要如何與高調的環保口號取得平衡。

正因如此,人們除了看到政府調度電力的手忙腳亂,也看到了目標與行動矛盾的現象。例如,

第一,為了緊急讓大潭電廠七號機上陣,原本環保署要求該電廠「重做環評」的結論竟被一夕推翻,直接讓它過關,環保規章直接被踩踏而過。

第二,雲林縣府原本以台塑麥寮電廠「生煤額度用光」問題,要對它停止發照,卻在經濟部說項下,讓該電廠繼續運轉,以彌補供電量的不足。這如同自打耳光。

第三,蔡政府一邊宣示廢除較新的「核四」廠,一邊卻又在六月間重新啟用相當老舊的「核二」一號機及「核三」二號機組;這種作法不僅矛盾,也與「非核家園」的目標顯然背道而馳。

簡言之,看似神聖的「非核」承諾,事實上卻是要靠著老舊核電廠、更汙染的火力電廠、乃至昂貴的天然氣電廠來共同粉飾和支撐。其間,除了要犧牲環境、犧牲空氣、犧牲成本和安全,更要民眾承受可能缺電、限電的代價。美好的口號,承諾的是不確定的明天;問題是,明天的未知電力,能發得動今天的冷氣機嗎?

 

 

 

非核家園的代價!3年排碳量 增1200萬噸

3年排碳量 增1200萬噸
2015年後3部核能機組停止運轉,改以燃煤、燃氣取代,排碳量暴增。圖為台中火力發電廠。(台中火力發電廠提供)

2015年核一廠1號機大修後,遭立院杯葛暫停,之後陸續共有3部核能機組停止運轉,根據台電統計,暫停的核能機組改以燃煤、燃氣取代後,累計至今年底,3年來排碳量增加1200萬噸,空氣汙染物氮氧化物(NOX)也多排近千萬噸,不僅助長氣候異常也傷害人體健康。

火力取代核能釀空汙

國內有三座核電廠,一年發電400億度,扣掉停擺機組每年減少100億度,台電必須改用燃煤、燃氣等火力機組取代。台電主管說,燃煤每度發電排碳約0.8公斤,比燃氣的0.4公斤足足高出一倍,核能則是零排碳,核能機組停擺,立即造成排碳量大幅攀升。

估計2024年可望減碳

2014年時,台電一年排放的溫室氣體是8489萬噸,2015年起攀升至8536萬噸,去年2016年更超過9000萬噸,逼近9050萬噸。台電主管稱:「多出來的量,就是停掉核能機組,改以火力取代的結果。」

面對核能提前退場,台電主管表示,藉由設備更新效率提升,近幾年排碳目標儘量維持在9000萬噸左右,估計要到2024年,再生能源補足後,才能取代核能退場的400億度電,排碳總量也才有機會降下來。

對於非核排碳量增加,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林全能回應:「短期內起起伏伏難免」。他說,我國減碳目標,一個是自願性配合的國家自主減排貢獻(INDC),2030年要比2005年減排20%,一個是溫減法明定2050年要比2005年減排50%,經濟部會從「增加低碳發電」與「新節電運動」,兩端併進達成法定目標。

(中國時報)

 

減碳都辦不到 非核只是口號

一個只講非核家園口號,卻沒有具體執行策略,也不敢為此辯護的政府有多可怕,從台電近3年發電量沒有大成長,排碳爆增逾千萬噸,就可以讓人明顯感受到。

民進黨政府2025年要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大家都很清楚。但是以其過去能源政策─核四不啟用、現有3座核電廠不延役。只是明明國家有三座核電廠的清楚表定除役時程,最快核一廠1號機明年12月停役,到最晚的核三2號機2025年5月除役;既然沒說要提前除役,怎麼現在6部核能機組就有一半放在廠內納涼休息?

台灣一年排碳量2.5億噸,去年台電就占了3成6左右,發電是最大宗來源。翻開國家電力排碳係數,2014年是0.521,隔年暴增到0.528,去年再增加到0.529,這幾乎就是核能電廠被迫提前休息導致的結果。以現在累計有3部核能機組停擺,台電預估排碳量不減的情況下,今年的排碳係數,恐怕也是「只增不減」。

排碳大增不可免嗎?當然不是。大前年,核一1號機因燃料把手鬆脫故障,台電修復後卻不給啟動。核二2號機去年發電機跳脫,同樣被立院干擾也不能再動。如果是這些故障台電都沒修好,那原能會應該早跳出來告知大眾,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那如果是要這幾座機組提前除役,小英政府也應該對社會說清楚講明白,並且讓民眾知道備案。如果不敢這樣宣布,就應該正面化解立院拖延戰術,而不是再去花63億採購緊急發電機組,浪費民脂民膏。

2025非核家園要靠大量再生能源替代供應,在土地、建置需要時間下,做好「無縫接軌」,穩定供電並儘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一個負責任政府該做的工作。但從這次台電排碳暴增情況看來,小英政府的非核目標,顯然要打「退回重寫」分數才對。

(中國時報)

 

 

 

 

綠能發電量 講清楚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8014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7-13 03:23聯合報 張文杰/清華大學工科系研究助理(新北市)

經濟部部長李世光(右)五月間曾針對能源轉型路徑、綠能前瞻建設與今夏電力供應穩定問題做說明。 聯合報資料照片

分享

前幾年,有篇網路文章說「比利時一條太陽能高速公路發電量超過核四,而且造價只要六億五千萬元。」還被民進黨立委在政論節目上引用,質疑馬政府要建好核四根本是浪費錢。但後來被網友打臉,因為這是把單位看錯才會算出這麼離譜的結果。

事實是,比利時那條太陽能高速公路「一整年」的發電量,超過核四「一個小時」的發電量;若換算成造價成本,太陽能高速公路要達到核四一整年的發電量,造價要高達四兆多。

桃園市長鄭文燦日前參訪沙加緬度近郊的蘭喬賽可太陽能廠,該廠為核電廠除役後改為太陽能發電廠,鄭市長表示「發電量為一一○○百萬瓦,相當於台灣核一廠八十%發電量」,但實際上蘭喬賽可太陽能廠僅有一一百萬瓦,而且太陽能無法像核電廠可長時間穩定廿四小時滿載發電,平均一天發電量只有核電的六分之一,所以事實上只有「台灣核一廠的○.一三%發電量」。

鄭市長在桃園推廣的光電埤塘計畫,第一階段要在一六六口埤塘,平均一口埤塘約四百萬瓦,預計總發電量可達六六○百萬瓦,號稱可以「達到核二廠一個發電機組」。但這也是用類似的膨風算法。

實際上,一口埤塘只有約○.四百萬瓦,而核二廠一個發電機組也不是六六○百萬瓦,是九八五百萬瓦,所以這樣計算下來,光電埤塘計畫只有「核二廠一個發電機組的一%發電量」。

行政院長林全接受專訪說,「他很期待四年之後,彰化外海就有風力發電,估計四到六年間有五百個左右風力發電機組,發電量會超過現在的核一和核二廠。」但現在台灣有三四四部風力發電機組,年發電量只有約十五億度,怎麼可能五百個風力發電機組的發電量,就超過核一廠的一百億度和核二廠的一五○億度?

能源局算過,外海的風力發電機組在二○二五年蓋到七五○個,年發電量也才約一百億度,怎麼可能發電量會超過核一和核二廠?詳細一看,果然又是把風力發電機組當作跟核電廠一樣,可以長時間穩定廿四小時滿載發電,才得到發電量可以超過核一和核二廠的結果。但是三歲小孩都知道風力是有強有弱,不可能長時間穩定廿四小時滿載發電的。

要發展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都是好事,這支持核能的人也不反對,但反核政客要何時才會把綠能發電量講對呢?

 

 

兩大但書…電價保證不漲 你信嗎?

2017-07-12 02:50聯合報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7795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經濟部表示新版電價公式預計十月上路,目前沒有調漲電價的壓力。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侯永全/攝影分享

媒體報導經濟部保證發展綠電不漲電價,這不是經濟部第一次掛保證了,讀後深感這個政府真是騙術高超。

經濟部為何再度「保證」也是其來有自。因為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前瞻計畫發展綠能的隱憂,就是「未來電費恐漲」;當然立法院預算中心不願讓政府太難堪,說得很含蓄;什麼叫「恐漲」,根本是必然「大漲」。

蔡政府發展綠電的原因就是取代核電。現有核電每度發電成本一元,今年地面型太陽能及離岸風電每度收購價分別為四.五元及六元,兩者每度電差價約四元。以綠電取代四百億度核電,每年發電成本將增加一千六百億元,電價怎麼會不漲?電價是非漲不可,還得大漲。

但政府談電價不漲很有技巧,有兩大但書。

第一、政府說「民生」用電不漲,政府從來不說工商業電價不漲。

今日台灣工業用電占六成,民生與服務業(商業)約各占二成。政府一再掛保證民生電價不漲,但電價上漲全由工、商業承擔,這樣就皆大歡喜了嗎?服務業包括百貨公司、便利商店、電影院、餐飲業及公司行號。工業大者如電子業、鋼鐵業、化工業等。服務業電價上漲不會反映在物價?工業電價上漲不會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會使工廠倒閉或外移影響就業率?

政府說不漲電價的第二個但書,是「今年不漲」。

但核電除役以綠能取代是二○二五年的事,目前核電仍提供大量廉價電力,綠電占比仍低,以綠電取代核電的後果當然尚未浮現,八年後呢?

經濟部官員說,目前綠電占比低,只有四.八%,即使綠電貴也不影響電價。但規劃二○二五年綠電占比廿%,怎麼不說八年後的電價呢?立法院預算中心也不擔心今年的電價,大家擔心的是八年後綠電果真大行其道後的電價,政府為何不談呢?

政府有膽推動綠電取代核電政策,就應承擔後果,勇敢向民眾說明非核家園理念的代價。而不是一再欺騙民眾「電價不漲」,不敢承擔政治責任。 

全台供電進入7月警戒橘燈時期,且下週最嚴峻。台電公司董事長朱文成今天表示,將加強負載管理和要求廠站提高警覺,估7月中後加入大潭電廠7號機後,供電狀況可較舒緩。

 

全台供電下週最嚴峻 台電加強這兩件事

2017-07-04 11:39中央社 台北4日電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56260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台電上午在台北市三民國小舉辦「球類FUN電營」開幕典禮,包括朱文成、體育署長林德福、中華民國排球協會秘書長章金榮、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秘書長陳威任、台電球隊教練及球員、FUN電營小學員及家長等,約500人共襄盛舉。

由於7月進入供電緊澀時期,依據台電官網顯示,本週電力供需預測的備轉容量率約在5.78%至10.17%區間,但受惠午後雷陣雨天氣有助舒緩用電狀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夏季氣溫逐步升高,且新建的大潭電廠7號機兩座機組最快7月中後才能馳援發電,預計下週將是供電最嚴峻時期。

對此,朱文成會中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受極端氣候影響,7月供電特別緊澀,雖然大修機組都已歸隊發電,但每年夏季用電負擔也逐步成長,加上大潭電廠和林口電廠的新增機組仍在趕工中,對於7月上旬不易有供電貢獻,使得供電特別緊澀。

朱文成認為,估計7月中過後,大潭電廠7號機兩座機組可加入發電,可望在7月下旬滿載發電(供電量共計60萬瓩);另外,大林新一號機雖然已在6月29日併聯發電,但目前仍在試運轉階段,進行逐步測試和提升負載,約在8月底左右滿載發電(供電量80萬瓩)。

在此之前,朱文成說,台電除將加強負載端管理,也會要求所有廠站提高警覺,加上許多小朋友都放暑假在家吹冷氣時間增加,除呼籲民眾多家響應夏季下午節電,且冷氣控溫不要低於26度以下,也不忘宣傳可參加台電暑假FUN電營活動。

對於因應夏季新增電廠機組和更新輸變電工程等資金需求,台電3日再發行新台幣186億元公司債,且今年已共發行3次、共430億元公司債;相較民國100年因電價凍漲影響,創下最高發行6期公司債、共917億元紀錄,今年財務狀況恐現憂心狀況。

朱文成表示,台電每年發行公司債都有固定做法,前兩年盈餘不錯、現金較充裕,已好一陣子未發行過公司債,但今年1月起受國際燃料價格上漲而逐漸出現虧損,所以台電財務單位認為在資金周轉方面有需要發行公司債,但認為台電資產仍大於負債,可以安心。

 

 

 

外交風暴波及? 台灣三成天然氣自卡達進口

2017-06-06 11:47經濟日報 記者張為竣╱即時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506832?from=udn-relatednews_ch2

 

一天內七國宣布與卡達斷交,產油國局勢動盪,我國有三成天然氣自卡達進口。中油今天表示,天然氣採船運,目前氣源未受影響。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鬧內鬨,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葉門、利比亞及馬爾地夫等七國指控卡達資助恐怖主義,宣布與卡達斷交並關閉邊界。

中油表示,我國天然氣年進口量為1500萬噸,卡達占450萬噸,占比約三成。

中油指出,天然氣進口採船運,卡達外交事件關閉邊界受影響的是陸運,氣源未受到影響。

中油表示,天然氣價格隨油價變動,此外交事件對油價的影響,將可能影響天然氣價格。

根據經濟部規劃,台灣2025年要落實非核家園,天然氣發電占比達50%。

 

 

 

我仰賴卡達天然氣 幸好專船直送

https://udn.com/news/story/11192/250854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2017-06-07 02:56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沙烏地阿拉伯等八國與卡達斷交造成區域政經局勢動盪,台灣與卡達沒有邦交,但是卡達卻是我最大液化天然氣(LNG)供應國,占比約三成。

中油昨天表示,目前卡達油氣出口仍維持正常,不會影響我國氣源;只要卡達油氣出口維持正常,對於國際油價影響不大,大幅上揚的空間也有限。

卡達「被斷交」消息傳出後,國際油價先漲後跌。

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指出,台塑化沒有跟卡達購買原油,所以影響不大;況且卡達原油生產量非常小,日生產量才六十萬桶,跟全球日生產量九千多萬桶比起來,可說是「微不足道」。

他也幽默形容,「這時候想要炒油價的人都是『禿鷹』」。

中油表示,跟卡達購買的天然氣,都是專船直接運送到台灣,路線不會受到斷交影響。油品方面,過去油船會在不同國家不同港口停靠來裝油,斷交風波後,從卡達出發的油船將無法停靠到其他國家港口,將影響路線安排。不過,中油跟卡達購買的油品並不多,所以影響也有限。

 

 

台電:2024年不能供氣 事情大條

為化解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的阻力,中油董事長陳金德昨親上火線,到桃園觀音與在地居民面對面溝通。(中油提供)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計畫目前遭環評卡關,中油須於9月底前對環保署補提因應對策報告。中油董事長陳金德無奈說,希望今年底前可審查通過動工,否則可能要往後延一年到2023年才能供氣。對此台電直指,如果到2024年仍不能供氣,「事情就大條了。」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第第一期計畫為每年進口300萬噸天然氣,供應台電大潭電廠新增的7到10號燃氣機組發電。接收站目前分為「工業港」與「工業區」兩個部分審查。前者是環差分析與因應對策檢討報告,後者是檢查海岸利用管理與造地施工管理規則,都得通過中油才能動工。

對於審查進度,陳金德感到憂慮:「這不是操之在我。」依照計畫,中油應該在2022年就開始供氣給台電大潭電廠,該年要50萬噸。如果真來不及,可能要延到2023年,因此還是希望在今年底前完成,不要拖延到。

對於第三接收站完工充滿變數,台電方面說,大潭7號機組本月中就會先上來,所以2022年無法供氣問題還不大。但2023年,8號機就要上線,最好接收站當年7月前完工。如果再拖到2024年還不能完工,因9號機也要上來,總共多100萬噸天然氣量,事情就大條了。

而對於環團以觀音當地發現一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要求中油移地建置。陳金德認為,相關發現仍不明確,畢竟它原本是在高雄柴山發現,現在觀音也有,那表示其他地方也可能有,不過他還是會尊重專業意見。至於另覓地點,要申請、溝通還要環評,不是3到5年來得及。

(中國時報)

 

 

 

中油董座承諾 5億回饋地方

中油董座承諾 5億回饋地方
中油計畫在桃園觀音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中油董事長陳金德(右二)在說明會後赴當地甘泉寺上香。(王玉樹攝)

為了非核力拚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中油董事長陳金德昨親上火線,赴桃園觀音開說明會與居民面對面。他更當場宣布將撥出施工經費的百分之一、也就是4億元做地方回饋金,加上藻礁保育費1億元,總計有5億元運用在地方上,並承諾未來營運將聘用一定比例當地居民。

昨說明會在武威里地方活動中心舉行,現場湧入400名鄉親。陳金德身段柔軟,一開場就撂幾句客家話搏感情,說自己是「客家細佬(女婿)」。做過國大代表、立委的他,會上使用不少庶民語言,不但強調來自宜蘭蘇澳漁村,喜歡大海。還說以前看電廠燒煤都冒黑煙,加上核廢料不是吃剩下的剩飯,要幾十萬年才會消失,因此希望大家選擇乾淨的天然氣。

出席居民發言也很踴躍,有人擔憂天然氣儲槽會不會爆炸?有人關切地方回饋與就業機會,希望能做溫水游泳池、幫居民健檢。還有一位蔡姓居民擔憂接收站多達200多頃土地,未來可能被挪作煉油廠。另外,接收站所在的觀塘工業區外海有千年藻礁,遭環團以保護生態抗反對,也有民眾提出關切。

面對棘手的藻礁問題,陳金德回應,藻礁從北到南,石門到墾丁都有,目前在接收站港口外覆蓋率約3%。雖然工程會影響該區,但中油會編列1億、花5年來保育藻礁,並在該處往南北兩邊進行異地生態補償,認養當地觀新及白玉藻礁。「這邊損失一點,其他地方就增加一點。」

面對居民最關心的回饋問題,有備而來的陳金德也首度做出承諾:「這個工程有400億,中油願意提供施工經費百分之一,回饋地方作活動。」。至於未來4億元這筆錢怎麼運用,還再與市政府溝通,規劃是成立一個委員會,由其討論決定,中油不過問。

除了回饋金,陳金德也強調會提供就業機會,第三接收站預計有250個人在這邊上班,「一定比例名額用在地鄉親,也會優先錄用年輕人。」

對安全問題,他強調,未來天然氣船抵達港口後,利用海水將天然氣「氣化」,再輸送給大潭電廠發電,貯存環境是在零下160幾度低溫,不會爆炸。他也拍胸脯保證,該處面積不足,煉油廠絕不會移過來這邊,為了「2025非核家園」目標,興建第三接收站絕對有其必要。

(中國時報)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643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