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虛弱的辯詞 前瞻條例將成國土管理的「太上皇」修礦業法應解決問題而非增加問題
2017/07/02 13:06:56瀏覽188|回應0|推薦0

 

連小綠都不挺!民進黨若能過這三關 前瞻軌道就真鋪直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0756/2559761

2017-07-03 08:00聯合報 記者許家瑜/台北報導

民進黨在上周二通過「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法案(退撫法)」,「前瞻基礎建設條例」草案今天緊接著在立法院臨時會登場,力拚本周三完成三讀。朝野黨團啟動備戰,國民黨團揚言將採「文攻兼武鬥」,不排除以冗長發言拖延宣讀時間,國民黨準主席吳敦義也下達動員令,號召上千民眾繞行立院外圍。

●「民間版」前瞻條例 拉走時代力量

民間團體推出的「民間版」前瞻條例,獲得以往與綠營同一陣線的時代力量支持。 圖/報系資料照分享

除了國民黨團反彈聲浪大,民間團體也自行推出「民間版」前瞻條例,獲得以往與綠營同一陣線的時代力量支持。朝野黨團歧見、民間團體抗議再加上外界對前瞻計畫的預算多有質疑及批評,綠委們在三天內連過三項關卡顯然有一定難度。不過,奉總統蔡英文指示為圭臬的民進黨團,勢必會絞盡腦汁強行闖關,而前瞻條例未來如何走,內容、預算是否有異動空間,就看今天臨時會協調結果。

● 治水、人才培育擺一旁 砸四千億蓋輕軌

行政院4月初遞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核定版,以8年為期限耗資約8千8億全面擴大軌道、水環境、綠能、數位、城鄉等相關重大投資,預期能帶動公、民營企業投資共1兆7千多億元,累積可提高實質GDP(國內生產總值),規模8年9759億元,並創造至少4萬個工作機會。

國民黨舉出「綠能建設計畫」中四大疑點,有破壞農地、電價必漲、汙染無解、非核跳票等漏洞,足以讓花大錢的綠能建設注定失敗。 圖/報系資料照分享

讓人質疑的是,8千多億多預算中,軌道建設的投入金額超過50%,水環境建設估計花費2千多億,其他綠能、數位、城鄉三項領域則佔剩下2千多億。一向高打「環保」神主牌的民進黨一改作風,在綠能建設項目僅規畫2百多億預算,數位建設也僅4百多億,是輕軌建設的十分之一。

此外,全球氣候變遷越發劇烈,今年的梅雨季雨勢驚人狂襲全台,各地區因為水患損失慘重,這場臨時抽考顯現當前政府面對環境災害應變能力不足,不免朝野抨擊前瞻計畫是「為選舉綁樁才開的支票」「靠工程撈油水」,砸四千億蓋輕軌真的如此迫切需要?

之前暴雨導致水患及農損,檢討前瞻建設計畫裡水資源項目的聲音不斷。 圖/報系資料照分享

林全前天下台中視察台中的輕軌建設,他強調自己是最省錢的院長,不喜歡亂花錢,長程交通運輸工具有其必要性和前瞻性,期待有機會讓行政院所有法原編預算,將所有計畫送到立法院討論,「也會盡可能將前瞻基礎建設需要的事實狀況跟大眾說明」。

● 大小綠鬧分歧 時力與藍軍連成一氣

總統蔡英文多次向民進黨團下達指示,要求「年金改革三法」和「前瞻基礎建設條例」在第一次臨時會通過,蔡英文和行政院長林全更當起前瞻「超級推銷員」,今年四月起頻繁下鄉宣傳前瞻計畫,足跡遍及南台灣,展現高度重視。

蔡英文曾說,長久以來,台灣經濟成長不如預期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投資不足、基礎建設不足及內需能量不足」。她說,做一個執政者,有責任為經濟發展添加柴火,「簡單地說,這一套就是我們正在投資台灣的未來。它不是債留子孫,它是在投資台灣的未來。」

民進黨團面對總統裁示,無不繃緊神經全面應戰,更加開臨時會拚法案闖關,期望在本周三前完成重責大任。但此戰相較年改阻力更大,時代力量拋開挺綠立場,公開聲明加入民間版前瞻條例,和國民黨、親民黨共同連署。

時代力量立委高潞曾批評,4千多億裡38項的軌道建設,只看到花東的鐵路雙軌電氣化、南迴鐵路電氣化和北宜鐵路延伸。應該要重新去評估把各地方需求好好盤整出來,連結產業及空間規劃發展,找出適切的基礎建設的系統和方向,而不是沒有地方的聲音,就這樣倉促地去推動,「這一點都不前瞻」。

國民黨此次攻防採「文攻兼武鬥」模式,除了冗長發言策略外,藍委們不排除占領主席台,甚至夜宿議場。 圖/報系資料照分享

● 民進黨力拚前瞻 三天得闖三關

民進黨團如要在三天內通過前瞻基礎建設條例,勢必要遭遇三項關卡,第一關將是朝野黨團阻擋:藍營立委聯合時代力量、親民黨發動杯葛,甚至以焦土戰術癱瘓議會,這有兩個可能,一個是在野黨成功在擋下前瞻條例,讓它進入第二次臨時會,一個是在野黨功敗垂成,民進黨強勢主導下,特別條例在第一次臨時會仍然闖關成功。

這都影響第二關預算案的審查,如果國民黨這兩天阻擋策略成功,讓特別條例在第一次臨會鎩羽,藍委士氣大增,民進黨團在第二次臨時會就面臨著時間壓力,特別條例可能就有按藍營要求退讓或修改的壓力,接著而來的預算案也可能因此打了折扣。

經濟民主連合等民間團體要求立法院暫停前瞻進度,待民間版前瞻條例送入院會後,再行審查。 圖/報系資料照分享

但劇本似乎不是這個走法,民進黨很可能強勢表決,讓條例在第一次臨會通過,但也已經是元氣耗盡,形象大損。這時,第二關的預算案,民進黨就面臨要不要退讓調整的思考,民進黨可以一不做二不休,照表操課,一毛不讓;也可以做個順水人情,讓個幾個小項目,讓主要的基建預算過關。

不過,等在後頭的還有第三關,即民間團體要求的民間版前瞻條例。在野黨或許可以運用議事技巧解決,但民間團體可能帶動的社會風潮,可能會讓蔡政府難以消受。為了消弭社會日漸上升的批評聲浪,蔡政府與民進黨團可能仍要做出更大的妥協。

民進黨若能過得了這三關,大概前瞻的軌道就真的鋪直了。

 

 

聯合/好虛弱的辯詞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60105?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7-03 02:32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團今起要全力護航前瞻建設計畫過關,但是民間各界包括綠營盟友都對計畫內容質疑不斷,柯文哲甚至向林全下戰帖,要求辯論軌道建設。林全不敢接招,卻率賀陳旦和綠營首長出巡,藉機宣稱自己是「省錢院長」,不會亂花錢。如此「相濡以沫」,回應得了外界的質疑嗎?

不知是被民眾罵皮了,還是自恃有蔡英文撐腰,林全近日對於前瞻計畫的辯解,已到了態度輕佻、信口開河的地步。例如,他說「前瞻計畫哪一項浪費錢,馬上拿掉」;此話如果當真,四千多億的軌道建設馬上就該喊停,重新檢視。以台北捷運的龐大運量,成立廿年還在虧損,林全卻連自償率及後續營運的問題都不敢回答,連一點經濟學家的理性都沒有。

林全還說,高鐵和台鐵電氣化當初很多人也有意見,但事實證明長程運輸有其必要性和前瞻性。問題是,把地域性的輕軌或市區局部的鐵路地下化拿來和高鐵及電氣化相提並論,不是「張飛打岳飛」嗎?高鐵和電氣化都是全國性的建設,在時間和環保上有很大的提升,豈是亂槍打鳥兼綁樁的前瞻軌道計畫可以相提並論?再說,高鐵財務留下的一筆爛帳,林全都忘光了嗎?

林全還說,前瞻計畫送到立法院,才能接受「嚴格的檢視」。這是故作天真,還是愛說笑?我們的立法院,向來以黨派格鬥及政策護航著稱,何時發揮過嚴格檢視的功能?

林全的虛弱辯詞,只證明了他虛弱的決策。

 

 

 

聯合/前瞻條例將成國土管理的「太上皇」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58631?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7-02 03:59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外界對「前瞻計畫」的質疑不斷升高,但蔡總統下令要強渡關山,立院黨團則揚言本周臨時會務必達陣。一般人雖多將議論焦點放在軌道建設,認為內容貪功躁進勢將成為錢坑;事實上,《前瞻建設條例》草案本身也暗藏凶險,在其中置入了「太上皇」條文,要排除既有的國土規畫及都市計畫規範,使前瞻取得國土規畫的上位指導地位。這不僅嚴重破壞法制,更將導致國土利用遭到踐踏。

蔡英文最近才在齊柏林追悼會上提到國土計畫的重要性:「我們已開始研擬『全國國土計畫』,讓國土資源永續發展…我們會持續推動國土復育,讓比較敏感或遭受破壞的土地休養生息…」。「全國國土計畫」是國土利用最上位的指導,但檢視其前身──內政部甫頒行的「修正全國區域計畫」,許多內容竟配合前瞻計畫大開方便之門。國土計畫若為了配合前瞻而放寬標準,包括執行面的都市計畫、環評等機制均任由政府以前瞻為名任意僭越,這將是國土管理的一場大災難。

《國土計畫法》立法過程超過廿年,原本期待施行後能逐步建立國土永續利用常軌,如今執政當局卻為了僅為期八年的前瞻計畫,不惜背棄國土保育、永續利用的承諾。尤其,前瞻計畫以《前瞻條例》為「特別法」凌駕國土法規,勢將造成國土管理的大混亂。

以前瞻計畫中的「綠能建設」為例,修正全國區域計畫中點明:現行各類再生能源因多由民間參與,分散式設置並不能配合區域用電需求,且長距離輸電易造成電力流失。由於民間投資無法指定設施設置地點,其土地取得可能涉及環境與地質敏感地帶,因此「…風力及太陽能等綠電應妥為考量區域環境及用地供給」。簡言之,其主張綠電配置要交由政府主導。

本來,依照國土計畫的考慮,綠電及太陽能的設置區位應先經過評估,按部就班地在區域供應考量下擇地設置。事實上,對照各地的「風光計畫」,在綠電躉購價格的重利誘惑下,各地不顧區位、土地屬性「搶地種電」,亂象四處各見,早已悖離區域計畫及國土計畫的理念。

以桃園的「千塘之鄉光電綠能計畫」為例,政府為了拚業績,竟想「染指」三四○口已指定為「國家級重要濕地」的埤塘。其手法,包括透過修《濕地法》取得「種電」的法源,全然不顧該法奮鬥廿餘年才三讀施行,及濕地對國土保育的重要意義。如此一來,與蔡英文推動國土復育的口號完全相背。

在前瞻計畫中,規避環評的作法屢見不鮮。中油推動觀塘港設置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但中油不顧環差審議還有諸多爭議,也不顧該地有珍貴的天然藻礁,尤其是列一級保育的柴山多杯孔珊瑚,自行高調宣布八月開工。蔡政府反覆強調前瞻計畫要溝通,但心態上卻是橫柴入灶的蠻橫,這個接收站為何不能等環差程序走完再開工?

《前瞻建設特別條例》全文不過短短十一條,粗看之下,並無特別之處。但細看草案第九條:「前瞻建設計畫涉及都市計畫擬定、變更時,必要時,得由上級政府逕為變更…」短短幾句,即可大剌剌破壞實施多年的都市計畫體制。《國土計畫法》正準備翻修強化都計機制,使國土計畫理念能經由都計機制落實,不料前瞻計畫從天而降,先一步破壞。

前瞻條例第十條,也為涉及非都市土地變更大開方便之門。事實上,政府的「修正全國區域計畫」剛盤點出占台灣面積九.三三%的非都市土地,高達卅三萬六千餘公頃土地竟然無法管理,甚至還未測量。但前瞻計畫非但不考慮補上這個偌大的國土管理缺口,反而要迴避應有的審議程序。這簡直是在傷口上撒鹽!

「前瞻」不只是「錢沾」,「太上皇條款」的出現,更將成破壞國土管理機制的惡魔。

 

 

亞泥掀環評爭議/還要用大地換鈔票嗎?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44754?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6-25 01:54聯合報 陳文卿/環保技術服務業(新竹市)

亞泥在花蓮挖出可以養魚的大洞,並取得再延廿年的採礦權;如今因齊柏林墜機身亡,成為眾矢之的,亞泥當然覺得很冤,因為一切都是合法的。

水泥產業是各項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誰都不能否認它。可是水泥從原料開採,到生產過程的耗能、汙染與二氧化碳排放等,卻也是大家關注的環保議題。

今天的問題有兩個:第一是,我們是否仍需要生產這麼多水泥;其次是生產水泥是否非開採這麼多的礦石不可?

關於第一個問題,按照水泥業者的說法,水泥是內需型產業,這點當然也對,可是去年水泥生產量約一千兩百萬噸中,國內需求量約一千萬噸,也就是說約兩成是出口到國外去。更有甚者,為了與國際市場競爭,水泥賣到國外的價格,竟然比內銷還低;然而,國內的混凝土業者卻無法進口價格較低的水泥,因為全台灣約有廿幾座的水泥儲庫,幾乎都控制在國內水泥業者手中,國外水泥根本進不來。

我們是不是要維持拿台灣礦土去換鈔票的產業政策,值得商榷。水泥生產成本中,占極高比例的能源也必須靠進口,若直接進口水泥,除可減少生產過程的碳排放外,也可降低空氣汙染。

為了節能減碳,國內營建相關學研機構都很努力開發各種可替代水泥的材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發電廠、煉鋼廠的廢棄物,包括煤灰、爐石粉等具膠結性能的「卜作嵐材料」,來替代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替代比例最高甚至可以達五十%,所產製的綠混凝土,抗壓強度相較於使用卜特蘭水泥的混凝土毫不遜色。也就是說,土木工程上的混凝土,其實也可不必如此大量使用。

內政部前年修訂綠建材標章評估手冊,已將「綠混凝土」納入再生綠建材中。

退一步說,生產水泥也可使用廢棄物作為原料,如廢輪胎混燒,以及煉鋼爐碴等,減少礦石之開採,也為循環經濟盡一份力。

為了推動循環經濟,應加強水泥生產時使用再生材料的限制,並加速使用卜作嵐材料的綠混凝土之工程應用,減少使用水泥是推動綠營建的重要一環。

 

 

「看見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鏡頭下的亞泥採礦場。 圖/取自多羅滿賞鯨臉書粉絲團、齊柏林攝影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拍板 亞泥今宣布縮減4成礦區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2524787?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2017-06-14 22:03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即時報導

亞泥今天宣布,將主動縮減近四成礦區,主要為鄰近國家公園的區域。原核准礦區400公頃,將縮減面積約155公頃,未來不會開採。未來礦場將維持250公頃左右水準。

亞泥發言人周維崑表示,縮減四成礦區是由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拍板,「我想這件事也是在他(指徐旭東)心裡面醞釀,最近這一兩天才決定拍板」。

亞泥表示,縮減四成後,只能維持礦場基本產銷與保障員工工作權益。

亞泥表示,「亞泥禁得起檢驗」,一旦礦業法修正後,亞泥必依法辦理環評規定事宜。另外,亞泥產量一向以供給內銷為主,並配合政府政策逐步減少外銷。

周維崑表示,現在網路上流傳關於亞泥新城山礦場,其實有很多資訊都不是正確的,例如,現在還有很多環團在譴責亞泥在國家公園內,但其實亞泥新城山礦場在民國104年就已經脫離太魯閣國家公園,「現在礦區不在國家公園內」。

 

 

聯合/修礦業法應解決問題而非增加問題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54946

2017-06-30 00:07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電影《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墜機身亡,他生前感嘆亞泥位於花蓮的新城山礦場挖得比過去更深,引發外界關注採礦對環境的衝擊。行政院長林全則拍板,包括亞泥新城山礦場等早年未實施環評的礦業開發案,在《礦業法》修法通過後,均要補辦環評。

亞泥新城山礦場自一九七四年推動開發,十二年後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緊鄰太魯閣國家公園入口的亞泥新城山礦場因而成為環保人士指責的對象。產業與環境的矛盾積累廿餘年,終於在齊柏林過世後一次引爆,外界對水泥業的撻伐排山倒海而來。然而,在激昂的情緒中談修法,恐怕要越發謹慎,切不可解決不了舊問題,反而引發新問題。

《礦業法》修法一直落後時代的腳步,但要跟上民眾對環保的期許,須先釐清台灣水泥業的現況。最近有立委質疑,台灣水泥產量過剩,甚至有餘裕外銷,是企業以破壞國土為代價換取外銷利潤;甚至說,台灣其實不必自產水泥,可以全數改以進口替代。這些說法,雖有部分真實,卻也存在明顯的盲點。

水泥的產品特性,是不能久存,最多只能存放數月。然而,包括基礎建設、各種民間工程,乃至國防建設都需要水泥;因此,它一定程度上屬於戰略物資,國內若要完全放棄生產,全靠國外進口,風險太大。以日本和南韓為例,兩國生產的水泥總量均超過國內總需求,因此均有外銷,甚至銷來台灣。日韓保有一定的水泥產量,自非只是考慮水泥產業本身,而是著眼於國家建設與戰略的需求。

立委率爾發表「台灣完全不用自產水泥」的言論,只為爭取曝光,而非理性發言。試問,汽柴油在提煉過程中亦會造成環境負擔,但台灣的汽柴油可以完全仰賴進口嗎?問題是,當不理性的情緒持續發酵,未來立院在修訂礦業法時,難保不會訂出悖離現實及國家利益的法條;如此一來,就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增加問題。類似的情況過去在台灣多次上演,例如,三年前高雄市發生石化管線氣爆造成重大傷亡,事後不少民代主張要將所有石化管線移除,改用槽車運送;殊不知,改用槽車將使石化氣變成移動的風險,反而造成嚴重的公安隱患。

近年台灣社會面對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衝突時,常以為只要強力禁止設廠,即可以一步到位地解決問題。若這樣的思維不變,企業將不斷被迫放棄新的投資,揚棄製造業,回歸到農業社會。若我們承認水泥與汽油一樣,是民生需求與產業發展時的必要之惡,則在討論《礦業法》修法時,便應回歸現實,尋找一個可以兼顧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路徑。

要降低水泥業對環境的衝擊,可從降低需求、外銷管理、及礦場監督三管齊下。例如,近年新的建築材料不斷推出,已逐步取代對水泥的倚賴。過去十年,我國水泥的使用量逐年降低,從二○○五年的近一千三百萬公噸,降低至二○一五年的一千萬公噸。需求愈低,水泥開採的規模自然會逐年降低。

去年我國水泥外銷占總產量的比重是二成六,對照鄰國,日本近年水泥外銷比重則約為一成五。對此,政府不妨邀集產、官、學界共同評估國內未來水泥使用量,訂出合宜的外銷天花板,讓國內水泥達到自產自用、不浪費資源的目標。此外,在礦場開發監督上,不妨設下更嚴格的開發管制配套,像是採取豎井運礦、封閉式送料等方式,都可以減輕對景觀的衝擊及對環境的汙染。

齊柏林的電影留給國人的啟示,是指出了產業發展時對環境的種種傷害。我們的目標,是要從減少傷害向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這中間沒有捷徑可走,也不能光靠民粹。在環保與產業發展中找到一個可實踐的平衡,是政府推動礦業法修法時不能忘記的原則。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563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