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綠能發電量 講清楚 兩大但書…電價保證不漲 你信嗎?全台供電下週最嚴峻 台電加強這兩件事 使用..才有碧海藍天
2017/07/04 13:31:23瀏覽138|回應0|推薦0

 

綠能發電量 講清楚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8014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7-13 03:23聯合報 張文杰/清華大學工科系研究助理(新北市)

經濟部部長李世光(右)五月間曾針對能源轉型路徑、綠能前瞻建設與今夏電力供應穩定問題做說明。 聯合報資料照片

分享

前幾年,有篇網路文章說「比利時一條太陽能高速公路發電量超過核四,而且造價只要六億五千萬元。」還被民進黨立委在政論節目上引用,質疑馬政府要建好核四根本是浪費錢。但後來被網友打臉,因為這是把單位看錯才會算出這麼離譜的結果。

事實是,比利時那條太陽能高速公路「一整年」的發電量,超過核四「一個小時」的發電量;若換算成造價成本,太陽能高速公路要達到核四一整年的發電量,造價要高達四兆多。

桃園市長鄭文燦日前參訪沙加緬度近郊的蘭喬賽可太陽能廠,該廠為核電廠除役後改為太陽能發電廠,鄭市長表示「發電量為一一○○百萬瓦,相當於台灣核一廠八十%發電量」,但實際上蘭喬賽可太陽能廠僅有一一百萬瓦,而且太陽能無法像核電廠可長時間穩定廿四小時滿載發電,平均一天發電量只有核電的六分之一,所以事實上只有「台灣核一廠的○.一三%發電量」。

鄭市長在桃園推廣的光電埤塘計畫,第一階段要在一六六口埤塘,平均一口埤塘約四百萬瓦,預計總發電量可達六六○百萬瓦,號稱可以「達到核二廠一個發電機組」。但這也是用類似的膨風算法。

實際上,一口埤塘只有約○.四百萬瓦,而核二廠一個發電機組也不是六六○百萬瓦,是九八五百萬瓦,所以這樣計算下來,光電埤塘計畫只有「核二廠一個發電機組的一%發電量」。

行政院長林全接受專訪說,「他很期待四年之後,彰化外海就有風力發電,估計四到六年間有五百個左右風力發電機組,發電量會超過現在的核一和核二廠。」但現在台灣有三四四部風力發電機組,年發電量只有約十五億度,怎麼可能五百個風力發電機組的發電量,就超過核一廠的一百億度和核二廠的一五○億度?

能源局算過,外海的風力發電機組在二○二五年蓋到七五○個,年發電量也才約一百億度,怎麼可能發電量會超過核一和核二廠?詳細一看,果然又是把風力發電機組當作跟核電廠一樣,可以長時間穩定廿四小時滿載發電,才得到發電量可以超過核一和核二廠的結果。但是三歲小孩都知道風力是有強有弱,不可能長時間穩定廿四小時滿載發電的。

要發展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都是好事,這支持核能的人也不反對,但反核政客要何時才會把綠能發電量講對呢?

 

 

兩大但書…電價保證不漲 你信嗎?

2017-07-12 02:50聯合報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7795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經濟部表示新版電價公式預計十月上路,目前沒有調漲電價的壓力。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侯永全/攝影分享

媒體報導經濟部保證發展綠電不漲電價,這不是經濟部第一次掛保證了,讀後深感這個政府真是騙術高超。

經濟部為何再度「保證」也是其來有自。因為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前瞻計畫發展綠能的隱憂,就是「未來電費恐漲」;當然立法院預算中心不願讓政府太難堪,說得很含蓄;什麼叫「恐漲」,根本是必然「大漲」。

蔡政府發展綠電的原因就是取代核電。現有核電每度發電成本一元,今年地面型太陽能及離岸風電每度收購價分別為四.五元及六元,兩者每度電差價約四元。以綠電取代四百億度核電,每年發電成本將增加一千六百億元,電價怎麼會不漲?電價是非漲不可,還得大漲。

但政府談電價不漲很有技巧,有兩大但書。

第一、政府說「民生」用電不漲,政府從來不說工商業電價不漲。

今日台灣工業用電占六成,民生與服務業(商業)約各占二成。政府一再掛保證民生電價不漲,但電價上漲全由工、商業承擔,這樣就皆大歡喜了嗎?服務業包括百貨公司、便利商店、電影院、餐飲業及公司行號。工業大者如電子業、鋼鐵業、化工業等。服務業電價上漲不會反映在物價?工業電價上漲不會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會使工廠倒閉或外移影響就業率?

政府說不漲電價的第二個但書,是「今年不漲」。

但核電除役以綠能取代是二○二五年的事,目前核電仍提供大量廉價電力,綠電占比仍低,以綠電取代核電的後果當然尚未浮現,八年後呢?

經濟部官員說,目前綠電占比低,只有四.八%,即使綠電貴也不影響電價。但規劃二○二五年綠電占比廿%,怎麼不說八年後的電價呢?立法院預算中心也不擔心今年的電價,大家擔心的是八年後綠電果真大行其道後的電價,政府為何不談呢?

政府有膽推動綠電取代核電政策,就應承擔後果,勇敢向民眾說明非核家園理念的代價。而不是一再欺騙民眾「電價不漲」,不敢承擔政治責任。 

全台供電進入7月警戒橘燈時期,且下週最嚴峻。台電公司董事長朱文成今天表示,將加強負載管理和要求廠站提高警覺,估7月中後加入大潭電廠7號機後,供電狀況可較舒緩。

 

全台供電下週最嚴峻 台電加強這兩件事

2017-07-04 11:39中央社 台北4日電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56260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台電上午在台北市三民國小舉辦「球類FUN電營」開幕典禮,包括朱文成、體育署長林德福、中華民國排球協會秘書長章金榮、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秘書長陳威任、台電球隊教練及球員、FUN電營小學員及家長等,約500人共襄盛舉。

由於7月進入供電緊澀時期,依據台電官網顯示,本週電力供需預測的備轉容量率約在5.78%至10.17%區間,但受惠午後雷陣雨天氣有助舒緩用電狀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夏季氣溫逐步升高,且新建的大潭電廠7號機兩座機組最快7月中後才能馳援發電,預計下週將是供電最嚴峻時期。

對此,朱文成會中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受極端氣候影響,7月供電特別緊澀,雖然大修機組都已歸隊發電,但每年夏季用電負擔也逐步成長,加上大潭電廠和林口電廠的新增機組仍在趕工中,對於7月上旬不易有供電貢獻,使得供電特別緊澀。

朱文成認為,估計7月中過後,大潭電廠7號機兩座機組可加入發電,可望在7月下旬滿載發電(供電量共計60萬瓩);另外,大林新一號機雖然已在6月29日併聯發電,但目前仍在試運轉階段,進行逐步測試和提升負載,約在8月底左右滿載發電(供電量80萬瓩)。

在此之前,朱文成說,台電除將加強負載端管理,也會要求所有廠站提高警覺,加上許多小朋友都放暑假在家吹冷氣時間增加,除呼籲民眾多家響應夏季下午節電,且冷氣控溫不要低於26度以下,也不忘宣傳可參加台電暑假FUN電營活動。

對於因應夏季新增電廠機組和更新輸變電工程等資金需求,台電3日再發行新台幣186億元公司債,且今年已共發行3次、共430億元公司債;相較民國100年因電價凍漲影響,創下最高發行6期公司債、共917億元紀錄,今年財務狀況恐現憂心狀況。

朱文成表示,台電每年發行公司債都有固定做法,前兩年盈餘不錯、現金較充裕,已好一陣子未發行過公司債,但今年1月起受國際燃料價格上漲而逐漸出現虧損,所以台電財務單位認為在資金周轉方面有需要發行公司債,但認為台電資產仍大於負債,可以安心。

 

 

 

遏止塑膠瓶 回收重賞 使用課稅

2017-07-01 00:57聯合報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56979?from=udn-relatednews_ch2

英國衛報報導,新數據指出,全球塑膠瓶用量大增,平均每分鐘賣出約100萬個塑膠瓶,造成諸多環境問題。 圖/擷自英國「衛報」分享

英國衛報報導,二○一六年全球賣出近五千億個塑膠瓶,這些塑膠瓶,危害能不下氣候變遷,令人心驚!

每個人不妨算一算,一天究竟要丟掉幾個塑膠瓶?自己是否也是環境惡化的幫凶?為何塑膠瓶如此氾濫?除了個人習慣,我看政府要負最大責任。

同樣是汙染,菸稅可以不斷調高,但是塑膠瓶這種世紀之毒,卻不見政府對使用業者調高稅率。另外,很多飲料都可以用紙盒,像果汁、鮮奶、豆漿…,但業者大都使用不環保的塑膠瓶,難道無法調整改進嗎?要解決塑膠瓶問題,就看政府有沒有魄力。

想起兒時有次去兒童樂園,喝完玻璃瓶裝飲料後,可以退二元,於是我開始收集空瓶,那次兒童樂園之行還倒賺幾十元,同學知道後也效法,一下子整座樂園的空瓶都被我們搜刮一空。

現在紙張、寶特瓶、玻璃瓶價錢太低,人們也懶得分類,或許這也是台灣各地爆發垃圾危機的原因之一。

如果政府可以提高塑膠瓶的回收價格,不用太高,只要一個一元,就算消費者亂丟,相信很多資源回收者會搶著要,手搖杯飲料也可以納入。重點是必須對使用塑膠瓶的業者課以環境汙染稅,用這筆稅金去保護環境,是個三全其美的辦法。

 

 

使用者付費 才有碧海藍天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203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7-04 02:47聯合報 鍾國生/商(台北市)

剛從德國回台,見報載「塑膠瓶危機直逼氣候變遷」、「新竹海岸發現高汙染廢棄物」及「家戶水汙費無限期暫緩徵收」等議題,對執政黨標榜綠色環保的政策,真是失望透頂。

這些環保議題的執行關鍵在於「使用者付費」,在德國連到麥當勞尿尿都得付費(台幣十七元),只有厲行使用者付費,才能讓垃圾減量及降低汙染。德國政府更是無法容忍偷倒廢棄物的行為,一定追蹤嚴罰到底。

反觀我們的政府,水汙費徵收看起來好像是環保署因公平原則,考量汙水下水道普及率只有三成而體貼民意緩徵,實際上卻是環保署對執行一百%汙水道建設怠忽職守,首長應道歉下台。

為了環保,使用者付費天經地義,每家戶既有排放汙水之實就應繳納水汙處理費,用來補貼政府財政加速進行一百%汙水道建設,怎能因為自己執行不力只做了卅%建設就暫緩徵收,這是什麼樣的「神邏輯」?

塑膠瓶的回收也是同樣道理。我在德國高速公路買一瓶○點五一升的塑膠瓶裝可樂,付了二點七九歐元,加上○點二五歐元(八點二%)回收處理費,等於台幣一○三點四元,約是台灣的四倍賣價,其中高額的回收費用也有利於垃圾減量及回收機制。

說穿了,德國政府擺明了就是不鼓勵塑膠瓶的使用,讓想喝飲料的人得付出高價及高額的回收處理費,當然也以此經費建立高回收費用系統,每個超市零售點都設有回收機器,只要將瓶子放入就會自動計算並退給回收費,所以每個人都珍惜各項容器的回收響應回收機制,這就是使用者付費。

做好環保要畢其功於一役,政策執行度與人民教育是重要的兩個環節。如果政府真的想要給後代子孫一個湖青水藍的好山水,不要靠口號治國,也不是施小惠掩已過。當然,如果政府把可能變成蚊子列車的前瞻計畫經費,挪撥一些到環保建設,也許做好一百%汙水道的目標就指日可待。

 

 

水汙費不是使用者付費

2017-07-05 02:46聯合報 葉俊宏/環保署水保處處長(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4354?from=udn-relatednews_ch2

家戶水汙費原定明年開徵,但環保署考量下水道普及率僅3成,若開徵對大部分民眾不公平,因此公告暫緩徵收。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四日鍾國生先生「使用者付費 才有碧海藍天」一文,個人認同應落實「使用者付費」以加速汙水下水道建設之見解,惟部分內容恐有誤解,特予說明:

一、汙水下水道系統之中央主管機關為內政部,該部營建署刻正依行政院核定之「汙水下水道第五期建設計畫」加速推動全國汙水下水道建設。針對下水道建設尚未到達地區,環保署則係透過推動現地處理設施及各項水汙染防治措施,共同努力改善水體環境品質。

二、「下水道使用費」並非「水汙費」。下水道使用費係依據下水道法第廿六條,向接管用戶收取之費用,接管家戶因下水道建設而提升居家環境品質,故屬「使用者付費」或「受益者付費」之概念,目前台北市及高雄市已開徵。至於「水汙費」則係依據水汙染防治法第十一條,針對廢(汙)水直接排放至地面水體者徵收一定費用,屬「汙染者付費」,以減少汙染排放量。

三、水汙費徵收目的之一係藉由經濟誘因減少汙染排放量,惟一般家戶不易為少繳費用而去設置汙水處理設施,故向家戶徵收水汙費之政策效果恐難顯現,卻要投入龐大之稽徵成本。此外,汙水下水道乃國家基礎建設,建設經費來自全體國民繳納之稅金,一般家戶亦無法決定下水道建設及接管進度,針對未接管家戶課徵水汙費,甚或藉徵收水汙費來增加挹注下水道建設之財源,正當性恐有疑慮。為使徵收政策更正當周延及爭取民意認同,經檢討後決定暫緩徵收。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576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