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04 13:59:30瀏覽183|回應0|推薦0 | |
經濟/日歐盟EPA 揭露區域整合新趨勢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95847?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7-21 04:0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日本及歐盟共同宣布日本—歐盟經濟夥伴協定(日歐盟EPA)達成協議,可說是從英國脫歐,美國退出TPP,反全球化聲浪達到最高峰後,區域經濟整合最重要的進展。日本與歐盟的結盟雖然對台灣衝擊不算大,但是日歐盟EPA對未來全球區域整合發展的影響,值得台灣注意。 日歐盟EPA是一個高品質的自由貿易協定,涵蓋範圍廣,開放程度非常高;特別是在日本被視為鐵板一塊的農業部門,對歐盟有大幅度的開放,也不低於TPP的水準,未來對於歐盟農產品的出口將是一大利多。 例如豬肉是歐盟對日本最重要的出口農產品,而日本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豬肉進口國,進口量約占國內消費量的一半,所以對豬肉保護程度相當高。這次日本對歐盟開放幅度很大,更引起美國豬肉產業的關切。雖然在日本豬肉進口市場中,美國豬肉的市占率仍高居第一,但是已逐年下降。 在TPP中日本對豬肉有大幅開放,美國在日本豬肉進口市場原本可以擴大優勢,但美國已經宣布退出TPP。反觀日歐盟EPA後發先至,未來日本自歐盟進口的豬肉必會對美國進口豬肉產生排擠效應。因此,美國豬肉生產協會已要求美國在退出TPP後,應儘速展開與日本FTA的談判。其他可能受到衝擊的美國出口業者也有同樣的要求,力主美國在區域經濟整合中不應該缺席。 另外由於歐盟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美國與日本在歐盟市場競爭程度也不低,所以美國國內也有要求加速推動在川普上任後幾乎已經停擺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即美國與歐盟FTA的聲音。 川普政府認為美國以往的自由貿易協定,使美國門戶大開,進口產品造成美國工作流失及產業受到衝擊;相對較少強調自由貿易協定對出口創造的效益。川普政府主張以公平貿易的角度,確保就業為前提,削減貿易赤字為目的,來推動雙邊貿易協定。美國已經重新啟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以及美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甚至還以影響國家安全的理由,對進口鋼鐵產品展開調查。 川普此種過度強調進口損害而忽略出口效益的貿易政策,在美國引起不少反彈。主要反對意見是這種矯枉過正的方式,必然會引起貿易對手國的反感,甚至會展開報復行為,最後有可能兩敗俱傷。 另一方面美國若不積極建構FTA,出口利益會大幅減損。而在日歐盟EPA所引發美國出口產業的要求下,敦促未來美國在推動FTA時,必須更加重視產業出口創造的效益。 特別是川普近來受到「通俄門」洩密事件以及健保法案受挫影響,民調持續走低,未來有可能調整此只論損害而輕視效益的立場,在外貿政策上尋求突破。所以美國不但不會降低參與區域整合的力道,反而會加速推動與日本及其他重要貿易夥伴FTA的進展。各國之間的合縱與連橫,會使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競賽更加白熱化。 由日本參與TPP以及和歐盟建構自由貿易協定的歷程,不但顯示日本開放保護程度最高農業的決心;更可看出未來全球FTA會走向高品質,廣度及深度會不斷強化,必然會高過台灣過去所簽署的FTA。台灣若是沒有做好自由化的準備及開放決心,FTA之路會倍加艱辛。 更重要的是台灣在推動加強與各國經貿關係時,不可只著眼於本身的利益,更不能存在「只想自己走出去,卻不讓別人走進來」的保守心態。例如台灣目前與主要貿易夥伴美國、歐盟及日本等,仍然存在一些市場開放的陳年問題。 其中有一些是因為台灣的規定沒有跟國際規範一致;另外台灣在若干法規制度上,也沒有與國際制度接軌。使外國對台灣推動自由化決心,產生強烈的懷疑。未來若是這些問題不能解決,台灣所承受壓力不但會愈來愈大,更不可能在全球經貿版圖中開疆闢土。
社論-日歐EPA對台灣國際經貿戰略的啟示2017年07月17日 04:10 工商時報
主筆室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717000016-260202 歷經4年談判,日本與歐盟就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達成共識,可望在2019年完成簽署,未來將逐步取消雙方貿易品項中9成以上的貨物關稅,預計歐洲農產品及日本汽車零件出口關稅將可望最先廢除。對於日歐EPA是否會對台灣產業或貿易造成衝擊?經濟部表示,初步分析,由於台日產業有差異性,雙方替代性不高,因此對台灣產業衝擊應該不大。 雖然如此,對於已經宣示「要在區域安全及經貿事務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以打開台灣經濟的活路」的蔡英文總統而言,安倍政府將「國際展開戰略」作為「日本再生戰略」的重要支柱而採取的經貿策略,足堪台灣借鏡之外,日歐EPA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影響,更是台灣不能忽略的問題。 就日本的外貿政策而言,2000年以前主要是強調多邊機制,並不熱衷於區域經濟整合。在面對WTO多邊貿易體制自由化進展不順、歐盟擴張和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東協區域經濟整合加速進行,以及中國大陸崛起並對主導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展現高度企圖心等挑戰下,日本於2004年成立跨部會的委員會,提出日本整體之FTA策略,並於2004年12月21日發表經國會通過的「推進經濟夥伴關係之基本方針」,確定將根據與不同國家之經貿關係,而選擇不同的合作與建構FTA之方式。2013年6月安倍政府更提出「國際展開戰略」確定積極推進TPP、RCEP、中日韓FTA、日歐FTA等經濟合作,並設立了到2018年把FTA覆蓋率提高為70%的目標。 跟台灣一樣,要提高FTA覆蓋率,必然面對農業保護問題。對此,原本2004年制定的推進經濟合作協定的基本方針明確揭示「對農林水產領域給予保護」。到2010年,由於認知到日本農業除了面對自由化的挑戰之外,「高齡化」也將造成農業生存危機,因而政策方針轉變為:策劃必要且適切的根本性國內對策及必要之財政措施與財源,「推動農業結構改革,提高日本農業競爭力」,以化解農民對推動FTA的疑慮。 特別是為了爭取農民對TPP的支持,安倍政府將農林水產轉為「攻擊型農林水產業」,明確指出於2022年前,農林水產品、食品之出口額達到1兆日圓之目標,2013年開始推動「一縣一支援」促進46個都道府縣的品目產品出口,也補貼採用日本產食材的海外餐飲店等進行海外市場的布局,以帶動日本農林產品出口。該政策使得日本農產品食品出口連續4年成長,2016年受日圓升值影響,日本整體的出口額減少7%,但日本生產的農產品和水產品出口仍然成長1%,顯示該戰略確實讓日本農業有了新的發展機會。 在農業結構調整政策的支持下,日本在TPP中的自由化比率達到95%,創下新高,雖然農林水產品的關稅取消率僅為81%,大幅低於其他11個成員國平均的98.5%,但是市場開放的突破,卻也使其得以藉由在日歐EPA承諾開放部分農產品市場,並放寬奶酪、牛肉和豬肉等農副產品的進口條件,進而促成日歐EPA,使其成為占全球GDP近3成的大型自由貿易區,規模與NAFTA相當,為日本的加工食品、化學品、汽車和電氣機械等製造業和農業創造市場機會。 同時,在美國退出TPP後,除了安倍首相所期待的,「希望日歐EPA能鼓舞TPP的11個簽約國及早落實TPP協議」之外,日歐EPA將讓日本未來在美日雙邊FTA協商中,以對歐盟在乳製品、牛肉和豬肉的關稅削減率,作為抗拒美國壓力的「防波堤」,並在RCEP談判中,爭取對日本有利的談判規則,其未來發展動向,值得關注。 對台灣而言,安倍政府「國際展開戰略」與日歐EPA的成功經驗凸顯出3項意義: 第一,面對川普退出TPP牽動主要國家經貿戰略的轉變,政府實應借鏡日本政府明訂「推進經濟夥伴關係之基本方針」的做法,重新檢討台灣的國際經貿戰略,訂定對外經貿戰略及洽簽經貿協議的路徑圖,才能一方面凝聚全民共識,二方面向經貿夥伴展現經貿自由化決心。 第二,安倍以「攻擊型農林水產業」作為應對TPP與日歐EPA談判之策略主軸,凸顯出台灣的國際經貿戰略必須與國家經濟長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拓展策略,做同步思考,對於所涉及的敏感性產業與敏感開放議題,更必須有「大膽調整」的新思維,並提早提出因應方案。 第三,日歐EPA確實將對TPP11協議的及早落實,產生催化作用,而台灣若想爭取參與TPP11,除了對於經濟自由化與經貿法規鬆綁有具體的行動方案之外,對於如何與日方合作,共同針對解決日本福島等5縣所有食品進口管制措施爭議,建立灣民眾支持之食安管理機制,進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恐怕是政府必須儘早準備的。 (工商時報)
經濟/經貿自由化 才是王道 2017-07-05 00:55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64402?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雖然川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的烏雲密布,但最近幾個跟日本有關的發展,似乎又見到自由化的曙光穿透烏雲。 第一個發展是日本在5月底召集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部長級會議,力推「TPP減一」(亦即減去美國)架構,並獲得部分國家支持。另一個發展則是日本與歐盟的自貿協定(FTA)傳出接近完成。 這二個發展不但展現出日本有意領導亞太經濟整合的企圖心,更有改變過去半年被美國牽絆的經貿自由化局勢的態勢。先看日歐盟FTA,日歐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一旦完成談判,日歐盟FTA將占世界GDP的三成,規模幾乎與過去12國TPP相當,因而具有重要意義。 其實今年3月時日歐才宣布將以年底完成談判為目標,但僅僅相隔三個月,雙方便有意爭取在7月6日「日歐峰會」時完成;已經抵達東京的歐盟談判代表,更誓言為求完成,沒有回國時間表。這種大幅提前的進展,想必是受到美國的刺激,有意藉此向世界宣示,雖然美國受到高度注目,但川普政策其實是全球發展的例外而非主流;持續降低經貿障礙,透過自由化釋放發展動能,從過去到未來都是王道。 對「TPP減一」,日本提議在今年底以前促使TPP生效,至少獲得了澳洲、紐西蘭、新加坡與汶萊的支持,其餘國家則仍在觀望。 無論最終參加TPP的國家多寡,在美國退出後的經貿利益大打折扣,是毫無疑問的,況且目前支持TPP向前走的國家彼此間,除了日—紐外均已有雙邊FTA關係,因而支持TPP-1應該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著眼於更深層的長期意義。 對於日本及其他國家而言,致力於TPP生效將能確保其作為下世代經貿體制的先驅者及開路者的不敗地位;其次隨著全球供應鏈的深化及數位貿易的興起,以個別國家作為定義、規範貿易與投資行為的單位逐漸失去意義;最好是至少同一區域內的供應商、服務業與資金甚至消費者保護都納入同一架構(最好的例子就是歐盟),此點也是TPP的加值性所在,也一樣能產生「沒有美國的世界,一樣能繼續前進」的訊息。對於日本而言,除維持其在本區域發言權及主導性的布局思維外,讓TPP生效更是迎接美國回歸的基本準備。 無論是TPP-1還是與歐盟的FTA,日本當然也要付出代價。特別是一向敏感的日本農業部門,需要透過大量的調整輔導機制,來協助面對關稅移除後的衝擊。不過日本能在短暫的徬徨後迅速找回自由化的節奏,顯現出其勇氣與決心。 此一發展新情勢,提醒了隨著川普而亂了步伐的台灣兩件事。第一是自由化最終才是發展進步的王道,第二是美國固然關鍵,然而世界還有很多可以效法結盟的夥伴。 因兩岸政治因素,台灣要洽簽雙邊經貿協定越發困難,而與川普政府推動雙邊經貿協定縱使有結盟意義,但對台灣經貿發展的實質利弊卻很難論斷。況且TPP條文寫的明白,凡是APEC國家與個別關稅領域均有資格申請加入,沒有敏感的「一中問題」要釐清。 眼看加入TPP-1很可能是我國眼前最關鍵,甚至是唯一的選項,林全院長日前表達期望與日本合作爭取加入TPP,是極其正確的思維。日方隔天表達歡迎的回應是好的開始,但爭取加入TPP更重要的工作,在於找出國內與TPP各國的「反對者」並全力化解,才是我國要效法日本,一改總是只有政治宣示,政策卻跟不上步伐的困擾,展現勇氣及決心之處。
歐日簽EPA 凸顯台灣經濟困境 2017-07-07 02:43聯合報 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8731?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歐盟與日本在G20高峰會議前夕,正式宣布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達成協議。二○一六年歐盟與日本GDP合計達廿一兆美元,約占全球GDP的百分之廿八,EPA將是世界級經濟規模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 日歐EPA是高品質的協定,自由化程度並不低於TPP。雙方針對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競爭、政府採購、智慧財產權、非關稅措施等多項議題,均有深度的開放。特別是在一些高度敏感的項目,如日本的農產品與歐盟的汽車,均納入自由化範圍,顯見雙方開放市場的勇氣與決心。 日歐EPA也顯示歐盟東進政策已有具體成效。歐盟以往區域經濟整合著重在內部成員的擴充,以及與鄰近國家的結盟。二○一○年開始推動東進政策,期望與亞洲國家建構FTA。歐盟已與韓國、新加坡及越南簽署FTA,與日本簽署EPA,可說是完成其東進政策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就日本而言,日本過去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主要重點是與亞太國家的結盟,在歐洲只有與瑞士簽署FTA。日歐EPA對日本也是一大突破,可以降低二○一一年生效的歐盟—韓國FTA的衝擊,對日本是一大利多。 日歐EPA對台灣會產生衝擊。主要是在歐盟市場上,一些高關稅且台灣與日本出口相似度高的產品,例如石化、紡織、金屬製品等。特別是台—歐盟雙邊貿易近年已有弱化現象,二○一六年歐盟僅約占台灣總出口八%左右,遠不及東協、美國及中國大陸,政府必須有所因應 雖然美國在川普總統上任後宣布退出TPP,並要求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及美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但其他國家並不會因為此而放緩腳步,未來FTA還是會遍地開花,日歐EPA就是第一個對川普式保護主義的強大制衡力量。 日歐EPA的結盟,也凸顯台灣突破區域經濟整合困境的急迫性。台灣在二○一三年與紐西蘭及新加坡簽署FTA後,區域經濟整合的進展幾乎停滯。TPP前途混沌不明,短期內很難找到切入點;而RCEP可能在今年完成談判,在中國大陸的阻撓下,台灣加入機會更渺茫。 在FTA推動曠日廢時且容易受政治因素干擾下,台灣可考慮利用化整為零的策略,由投資協議、租稅協議、產業合作或其他的方式切入。
經濟/日歐貿易協定對台灣的啟示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6884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7-07 02:41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本與歐盟歷經四年談判,終於達成簽署貿易協定的協議。在協商過程中,雙方以超越TPP的開放程度為目標,因此在協議內容中,將有超過95%的產品納入開放範圍。另外,協議的內容不止是調降關稅,還有27個相關領域的開放,包括智財權、電子商務及企業競爭政策等。看起來,日歐夥伴協議的章節可能不會少於TPP的30個專章,其涵蓋的範圍也不止是產品,也包括服務業的開放,無疑的,這是一個高品質的自由貿易協議,對於未來日本和歐盟的雙邊貿易和經濟關係一定會大有助益。 另外,歐盟和日本的經濟規模和國際貿易總量都相當可觀,雙方GDP合計占全球的28.4%,貿易總量合計占全球的36.8%。從GDP的總量來看,僅次於TPP的38%及RCEP的29.4%,而略大於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的26%,日歐貿易協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每年的出超都非常可觀。但是川普上台之後,美國宣布退出TPP,使得TPP前途未卜,因此日本亟需要其他市場來取代,所以當時日本首相安倍就說過,現在RCEP變得更重要。日歐貿易協定完成後,其重要性不會亞於RCEP,因為歐洲人的購買力應該比亞洲人更高。 對歐盟而言,問題同樣嚴重,一方面英國退出,對於歐盟造成直接的傷害;然後川普上任,使得美歐之間在協商中的「跨大西洋投資與貿易協議」(TTIP)也無疾而終,因此歐盟也需要其他市場來彌補。而且,歐盟本來就一直在往外尋找更多的貿易機會,比方說,歐盟早在2011年就與韓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現在又與日本完成協商。 其實過去這些年來,全球化一直都在進行當中,只是因為川普和英國脫歐,出現一波反全球化的浪潮。然而,對於日本和歐盟而言,尤其是其中的德國,他們都高度依賴國際市場,不可能反對全球化,現在日本與歐盟完成協商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在日本與歐盟洽簽貿易協議之後,受到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應該就是美國,比方說,未來美國賣到日本的車子要和歐洲車競爭,因為後者免稅;而美國賣到歐洲的車子要和日本車競爭,因為後者免稅。其他的產品也一樣,美國商品銷往日本或歐洲時,都會遇到關稅上面的競爭。 從國家貿易策略的角度來看,日歐貿易協定正是在給川普一個警告,顯示國際之間仍然是需要自由貿易的,因為世界各國並不是如同美國一樣有一個那麼大的國內市場,而且美國並不是世界貿易的老大,當美國退出全球貿易時,其他國家之間仍然可以結盟,增加彼此的需求,日歐貿易協定正是明證,美國勢必直接受到影響。 面對日歐貿易協定,台灣將如何自處?由於日本與歐盟間商品免稅,因此難免有一些台灣賣到日本或是歐盟的產品會受到影響。但是由於台灣的產品和日本及歐盟的產品不論在品質上、品牌上或是種類上,差異都很大,因此台灣產品受到的影響相對比較小。 再進一步來看,台灣與日本或歐盟的產品有些甚至是互補的,比方說,有些台商提供零組件供日本產品使用,如車用電子,未來如果日本車子增加對歐洲的出口,同時會帶動對台灣車用電子產品的需求。所以,日歐貿易協定對台灣可能影響不會那麼大。 從貿易政策面來看,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國際貿易是帶動經濟成長重要的引擎,因此政府絕對不能疏忽這些結盟的發展,而且一定要持續努力去表達並積極參與,例如加入TPP、加入RCEP、及表達與歐盟洽簽FTA的意願等。 其實早在2013年,歐洲議會對外政策總署就曾經建議歐盟應該要啟動與台灣FTA的協商,這些都是我們政府應該要持續努力的目標。
日歐EPA達成架構協商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707001191-260119 日本政府與歐盟(EU)6日宣布,正式達成日歐《經濟夥伴協定》(EPA)的大架構協商,日本最終將撤除所有歐盟產工業製品的關稅,包括農產品在內的所有貿易品項約有95%關稅全免。日歐堅持自由貿易體制,正面挑戰美國總統川普的保護主義。 日歐EPA談判歷時4年,最後卡在日本車及歐洲乳酪製品等的進口關稅問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6日在布魯塞爾召開領袖會議後正式宣布,已達成EPA的大架構協商。歐盟將在7年內撤除日本車進口關稅,日本則同意在15年內對限量(3萬1千噸)的歐盟進口軟起士撤除關稅。 歐盟方面決定,針對日本產的汽車、汽車零組件等工業品、農產品、加工品等所有貿易品項的99%,最終全面撤除關稅,在協定生效的同時,關稅為零的品項占比將達95.9%。與歐盟近年來締結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相比,也算是高水準的貿易自由化。 日歐EPA內容也將成為日本與英國進行FTA談判時的依據。 日本的汽車、電機業界對日歐EPA大表歡迎。相對地,生產日本9成以上起士的北海道酪農業者則對歐洲產農產品,特別是乳製品的大舉入境日本抱持危機感。 南韓早日本一步於2011年與歐盟簽署FTA,歐盟至2016年對南韓撤除關稅,使得韓國車在歐洲境內的占比從2009年的4.1%提高至2016年的6.3%。日本車則因課徵10%的關稅,市占率從13.1%降至12.7%。日歐EPA生效後7年內,歐盟將撤除對日本進口車課徵的關稅,日本車終於可以與南韓等進口車在相同的條件下公平競爭。 日本將廢除對歐洲進口的葡萄酒、義大利麵、巧克力等的關稅,使日本消費者也期待日歐EPA生效後,民生消費方面也可以感受到優惠。 (中國時報)
郭董罵的日本官員 調職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707000869-260202 日本經濟產業省5日發布人事命令,正式宣布通商政策局長嶋田隆升任經濟產業次官。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點名阻撓鴻海競標東芝記憶體(TMC)的商務情報政策局局長安藤久佳,則被平調為中小企業廳長官,他的職位由貿易經濟協力局長寺澤達也接任。 經產大臣世耕弘成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是不拘泥於年次,適才適所的人事異動。」日相安倍晉三5日在首相官邸接見了外務省、經產省、財務省等升官、異動官員,寺澤也名列其中。 熟悉經產省組織的人士指出,這次是政府每年定例的人事異動,早已做好決定,並非突然的調動。異動的對象主要是資深的事務層級最高官員,因上級長官退休而有一部分局長被提拔,其他的局長則大多在同層級的職位上調動。 該人士表示,安藤久佳的調動很正常,不會與特定案子有關。至於商務情報政策局局長換人,是否會對東芝競標案有所影響呢?他表示,日本政府的政策決定並非單一官員可以左右的,尤其是這麼大的案子。 柳田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柳田一宏在受訪時指出,東芝和美國威騰電子(WD)在美日兩地互告,可能導致東芝與原本決定的出售對象「美日韓聯盟」談判困難。 柳田表示,對於東芝與威騰電子之爭,產業革新機構和日本政策投資銀行等投資方,有可能因為擔心將來東芝的買主也要承擔部分風險,而態度變得慎重。 美國法院無論做出怎樣的決定,東芝與買方之間將來在買賣契約上,必須寫上關於今後與威騰電子長期訴訟的風險等附帶條文,因此買賣契約的談判也可能變得困難。 (工商時報)
經濟/從東芝晶片出售案看台日 2017-07-04 01:28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合作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62117?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日本東芝為填補能源事業虧損而產生的資金缺口,今年初經董事會通過分拆旗下半導體業務,獨立成為「東芝記憶體公司」,並擬透過出售東芝記憶體的股權以填補母公司的資金缺口,但東芝仍希望能持續掌控新公司的營運主導權。 經過兩輪競標,東芝於6月發表聲明,在考量東芝記憶體本身的企業價值、技術外流疑慮、保障日本員工就業及出資流程可執行度等條件後,選擇以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為主導,包括美國私募股權貝恩資本及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及韓國SK Hynix的團隊為優先競購者。 不過,東芝雖然暫時選擇由INCJ所組成的日美韓聯盟團隊,但INCJ董事長志賀俊之表示,因聯盟內部協調等需要不少時間,跟東芝達成共識目前尚無頭緒。 在此同時,東芝也面臨著合作廠商威騰電子試圖阻擋交易的威脅。日本政府已向東芝提出要求,需確認與威騰的紛爭處理完畢後,才准許出線的競標者投資東芝半導體業務。而為了反擊,東芝亦對威騰電子和旗下子公司提起訴訟,尋求對其不當競爭的禁制令,並請求1,200億日圓的損害賠償。雙方的訴訟亦將影響此一競標案的後續發展期程與結果。 鴻海雖然結合了Apple及Amazon等重量級廠商的力量,但在這場競標中似乎已落居下風,郭台銘董事長在接受日經新聞專訪時表示,現在對搶下東芝晶片事業還是很感興趣,他出價是為了幫助東芝,但若談判再拖半年,他會選擇退出,因為到時候技術早就落於人後。 目前的情勢渾沌不明,未來將如何發展仍難預料。不過從事件發展的許多跡象中可以發現,此案日本政府主導的意味相當濃厚。 東芝於2006年響應日本政府政策投入核能整廠輸出,如今能源事業產生鉅額虧損,不得不出售旗下金雞母以籌措資金,日本政府因而更積極的協助東芝善後,並在「技術不外流」及「東芝掌控經營權」的原則下,主導合作對象的挑選。 由於INCJ團隊並非競標金額最高者,推估其脫穎而出的主因,應是在日本政府主導介入操作之下,個別出資成員的股權相對分散,對東芝的經營權影響及技術外流疑慮較低而出線。鴻海團隊雖有許多國際大廠的支援,也應是第二輪競標中出價最高者,但在日本政府諸多考量下終究無法獲得青睞。 對台灣產業發展而言,未來若是由INCJ團隊入主東芝記憶體,在其主導下,團隊中個別成員掌握的股權較為分散,韓國SK Hynix雖亦在其中,但其角色應僅是資金入注,不致影響其業務主導權,預期此一事件對整體記憶體產業的發展影響相當有限。而我國業者過去與東芝在NAND Flash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關係密切,若東芝可透過此競標案獲得經營所需資源,持續投入NAND Flash的發展,我國業者亦可望因此協同東芝記憶體一起成長。 不過,由於此案發展仍有許多變數,鴻海至今也沒有放棄努力。未來若鴻海的聯盟團隊有機會逆轉,對我國記憶體產業的發展將是一大利多。 甚而我國半導體產業將有機會與東芝洽談製造合作,甚至獲得3D NAND Flash等技術之授權,有利於我國布局NAND Flash等先進技術,補足國內在NAND Flash記憶體產業之缺口,進而可爭取東芝來台設廠,而有助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基本上,台灣及日本均面臨到產業發展的瓶頸,且兩國目前在許多產業政策及國際市場拓展策略上方向也頗為一致,產業上下游更有互補的空間,這由許多過去台日合作成功的案例中可以證明。目前日本許多企業面臨的課題,政府主導的力量仍大,若能將合作的討論及高度提升到政府層次,搭配雙方企業的努力,相信應有機會建立國際合作新的模式,共創台日產業雙贏的局面。
【重磅快評】安倍慘敗 恰是蔡英文的一面借鏡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1/2560295?from=udn_ch2cate6643sub11091_pulldownmenu 昨日,安倍所領導的自民黨在東京都議員選舉大敗,在127席當中只有拿到23席,然而,這也是安倍2012年上台以來首次的挫敗,只是安倍可能沒想到,本次都議員選舉,原本應該是對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的執政一年的總檢點,竟然會演變成對安倍內閣施政五年來的總算帳。 其實,在選前歷經防衛大臣稻田朋美的失言、自民黨女議員豐田真由美毆打男秘書,再加上自民黨強推「共謀罪」所引發的民怨,安倍的敗象早已浮現,而從過去以來,東京議會選舉一直被視為是國會選舉的風向球,面對明年年底的眾議員選舉,自民黨再也無法穩操勝算了。 這場東京都議會選舉打亂安倍的一盤好棋,原本安倍希望在明年中旬的自民黨總裁選舉進行三連霸,之後在第三任期內完成修憲大業,而這次選舉卻重挫安倍的聲望,也讓內閣的支持度持續下滑,安倍勢必要進行改組來挽回民心,同時也讓原本觀望不前的大老,開始躍躍欲試跳出來與安倍競爭自民黨總裁選舉,安倍能否順利三連任,似乎已成未定之數。 這次東京都議會選舉也讓安倍的首相寶座出現挑戰者,與安倍長期不和的小池百合子,去年投入東京知事選舉並順利當選成為首任女知事,而這次都議會選舉小池組成「都民優先會」掀起一場政治旋風,不但得到執政聯盟公民黨的支持,也讓在野的民進黨候選人紛紛改披戰袍,在短短第一個多月當中拿到了八十席,成為都議會的最大勢力,小池將成為安倍最大的競爭對手。 過去日本選民為了改變過去扭曲國會所造成的政壇紛擾,而讓安倍接連在參眾兩院取得三分之二席次,但安倍在完全執政之後,不在振興經濟上為日本找出路,而執著於修憲大業,也不顧民意及在野黨的反對,接連通過反民主的「秘密情報法」及「共謀法」。 從日本看台灣,民進黨執政後不顧民意的反對,強行力推年金改革及前瞻基礎計畫,而這次安倍在東京都議會的慘敗,便是人民力量的全面反撲,我們的執政者焉能不警惕?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領導的都民優先會取得壓倒性勝利。 美聯社分享 一、東京都議會改選 選舉結果
執政黨自民黨大敗...對安倍的不信任投票?東京都議會議員改選2號結束,在127個席位中,現任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所率領的地域性政黨「都民第一會」獲得55席,其同盟「公明黨」則獲得23席,合計78席得到過半數地位。原最大在野黨「民進黨」由15席減為5席;日本第一大黨,同時也是執政黨的「自民黨」大幅挫敗,由原本的59席減為23席。 自民黨拿下歷史新低記錄的23席,被視為民意對現任安倍內閣投下的不信任票,同時也是重大的警訊。雖然只是一場地方選舉,但東京過去選舉的結果常被認為能準確反映全國趨勢。2009年自民黨在東京選舉中拿到當時最低紀錄的38席,隨即在同年的眾議院大選交出執政權。 痛宰安倍晉三 小池勝選的原因?一般認為,小池派勝選的原因除了執政成果得到認同、「改革都議會」的口號打動選民以外,執政的安倍內閣醜聞和風波不斷也佔了很大的因素。先有經濟特區圖利特定利益人士的醜聞,又有通過反恐「共謀法」招致輿論侵犯人權的批評,再加上閣員輔選時的失言風波,自民黨內已有要求進行檢討的聲浪。隨之而來的相關內閣人事改組恐難避免。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在東京都議員選舉大敗。路透資料照分享 二、小池百合子是誰?和執政黨自民黨的關係
路透社分享 曾為自民黨「女刺客」 小池旋風標榜改革 席捲東京都64歲的小池百合子曾作過阿拉伯語翻譯、新聞主播,第一份政治職務是代表日本新黨參選眾議員,而在加入自民黨以後,成為小泉純一郎內閣的環境大臣。在2005年時代表自民黨以空降選區的「刺客」方式當選眾議員,並在2007年成為安倍內閣的防衛大臣,亦是首位女性防衛大臣。但卻因與自民黨大老意見不和,在安倍重組內閣時不願留任,在任僅54天。2008年參選自民黨總裁,為首位女性參選人。 在政治上,小池較為關注的是環保運動和婦女運動。她曾經倡議上班族夏季不穿西裝、不打領帶的Cool Biz運動,支持有條件的使用核電;支持日本皇家中女性也能繼承宮家的名號,以及夫妻結婚後不需統一姓氏,可自由選擇的政策。 2016年,小池脫黨參選東京都知事,並以四成多的得票率當選,成為東京都第一位女知事。半年多來的執政獲得市民好評,雖然仍須面對築地市場搬遷問題、豐洲市場的興建弊案、以及2020年東京奧運興建場館費用過高的問題,但改革形象的招牌仍在。 三、小池會是下任首相?
中央執政的自民黨在東京都議會選舉慘敗,首相安倍晉三今早表示,都民給了自民黨嚴厲的懲罰。圖為選前一日安倍街頭演說助講遭群眾抗議。聯合報系資料照/東京記者蔡佩芳攝影分享 安倍醜聞纏身陷低潮 小池百合子目標下任日本首相?小池標榜改革,推動都政透明化,力主大砍議員福利等,讓她在年輕世代特別受歡迎,支持度一度衝破七成;日本媒體甚至將六十四歲的她與法國卅九歲的年輕總統馬克宏相提並論。 現任首相安倍內閣則面臨民心大失的困境。「安倍經濟學三隻箭」中的經濟特區爆發弊案,安倍被指協助加計學園成立獸醫院,有圖利特定利益人之嫌;又有森友學園進行極端右派教育的醜聞。而以反恐怖攻擊為名義同過的「共謀法」也因可能侵犯個人自由和隱私,而受到民眾抗議。 日本馬克宏?小池派勝選改寫日本政治與此相反,小池百合子和都民第一會在都議會選舉中獲得出乎意料的重大突破,連小池百合子本人也感意外。 這場選舉勢必會影響日本的政治版圖,深深重挫了安倍地位,威脅安倍明年9月的自民黨黨魁選舉勝算。原本他如果成功連任,將會成為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但這一役讓他備受打擊,自民黨的慘敗也可能使得安倍更難追求在2020年前修改美國所草擬和平憲法第九條的目標,而此舉是政治上造成分歧的議題。 轉而看小池,許多媒體分析稱,在全面掌控東京都的行政和立法體系後,她將能順利為成為日本首名女首相鋪路。由於離明年日本眾議院改選尚有一年多的時間,政局將如何變化仍有待觀察。 四、小池的對台態度
安倍最大危機 恐遭黨內逼宮 2017-07-04 00:09聯合報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2562057 日本東京都議會選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帶領的自民黨遭到空前挫敗,紐約時報分析,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今年一月才成立的「都民優先會」大勝,不僅是對小池,也是對安倍的信任投票,原本看似可以穩坐首相到二○二一年的安倍,突然位子不穩,可能遭到黨內對手的挑戰。 自民黨只拿到東京都議會不到五分之一席次,安倍三日表示,選舉結果是對他的政府「極為嚴厲的批判」。政治分析家伊藤淳夫說:「這是安倍的首次大挫敗和最大危機。」 紐時指出,目前不清楚小池在東京都的高人氣是否會轉化為全國的支持,日本政界普遍認為她有野心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小池原為自民黨員,因黨未支持她選東京都知事而獨立參選。 小池過去受到極右派支持,她也支持修改日本和平憲法,讓日本在軍事上扮演更重要角色,與安倍立場相同。 許多分析家認為,小池不會挑戰安倍的首相地位,而是希望成為他的接班人。 安倍現在可能面臨黨內更大的壓力,天普大學教授庫塞克說:「小池不是威脅,黨內對手可以拿這次選舉挫敗來打擊安倍。」 可能挑戰安倍自民黨總裁地位的現任國會議員石破茂已開砲,稱這次選舉是「歷史性挫敗」,外務大臣岸田文雄也默默等候接安倍的位子。 安倍的任期將在二○一八年底屆滿,但今年三月,自民黨內表決通過修改黨章,讓總裁可以連續做三任,為安倍執政到二○二一年鋪路。 紐時指出,安倍也許可以靠他的外交手腕度過危機,他是舉世少數能搞定川普的領袖,川普可能在今秋訪問日本,並將出席一些在亞洲舉行的高峰會,安倍可以藉由日本在亞洲的地位,分散國人對他本人涉及醜聞的注意力。 京都同志社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村田晃嗣說:「為日本的國際利益,必須有安倍才行。」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