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農產擴大外銷 四大隱憂待解 美牛「癲狂」 台灣老神在在 美反傾銷調查 我鋼筋業上榜
2017/07/23 10:30:46瀏覽248|回應0|推薦0

 

經濟/農產擴大外銷 四大隱憂待解

2017-07-23 04:18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99215?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台灣要加入區域經濟組織或對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首需面對一連串開放的議題,如何協助農產品面對市場開放壓力,如何協助農產品面對市場開放壓力,一向是不分藍綠的共識,而新政府更仿效日本經驗,成立「台農發公司」協助農產品開拓外銷市場。然而農產品拓銷有前景也有隱憂,必須謹慎。

長期來我國農產品都處在貿易逆差狀態,而且每年逆差金額都接近百億美元。雖然如此,2016年時仍有47億美元的出口表現,意味著我國農產品雖然成本偏高,但並非沒有商機。出口的農產品中,魚類產品占了三成,其次是跟穀物有關的加工製品;屬於跟土地及農民最直接相關者,就是排名第三的水果及蔬菜出口,也說明了為何其成為近年來出口拓銷的主力。

以水果為例,台灣水果種類多元,品質亦高;芒果、鳳梨及荔枝等明星產品幾乎成為台灣形象大使,而椪柑及芭樂在東南亞也頗受歡迎,因而過去幾年來出口值持續成長其來有自:自2012年起非但芒果出口成長一倍,鳳梨更是超過五倍。新政府上任後,農民期待在新南向與農業4.0等政策的加持下,未來出口表現能更上一層樓。

不過這樣的榮景其實面對著不少的隱憂。第一個隱憂是市場集中度問題。中國大陸、日本、香港加美國四個市場就占了我國水果出口總值的七成以上,其中又以中國大陸成長最為顯著,2016年我出口金額是第二名日本的五倍有餘。然而過去幾年對日本蔬果出口持續減少,而自去年開始對中國出口也開始衰退。背後原因很多,但除了天災減產無法控制外,其他可能都與人為因素有關。首先中國本身的水果類產品競爭力經過改良,以及我國農業技術的加持,日漸提升,排擠了我國水果。再者更直接的影響可能來自於兩岸關係緊張的關係,導致中國大陸進口減少。

當然兩岸貿易消長不能全怪政治,但中國大陸利用貿易作為一種抵制的工具已有許多先例。前述我國鳳梨近四年來出口暴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中國大陸與菲律賓於2012年爆發南海主權衝突後,停止自菲律賓進口鳳梨而轉單台灣之故。雖然我國過去因此受益,但這種不全然是藉由品質、價格帶來的意外之財,隨著中菲關係改善,兩岸關係緊繃,逆轉的速度可能比想像更快。事實上其他如釋迦、蓮霧及芭樂等我國水果出口主力,也都有高度集中大陸市場的風險問題。如何分散市場,降低受政治因素干擾的風險,是出口拓銷的第一個關卡。

第二個隱憂則是我國農產品生產結構所導致的「不穩定」問題。再以水果為例,例如在小農、自產自銷的基本結構下,過去出口總是基於「內銷有餘轉外銷」的考量,因此供貨數量很不穩定。同樣與供貨不穩定有關者,為農民耕種期間欠缺協調,更非以海外市場需求為考量,因此旺季時大量出產,淡季時無貨可賣。再者,小農結構也導致水果的生產標準化不足,使得不同農家間,甚至同一農家不同季節產出的品質出現不穩定的問題。

第三個是價格不穩定的問題。除受天候影響外,國內需求及供給變化,在欠缺科技生產、保險甚至期貨機制下,往往導致水果價格波動很大。

最後是包裝、形象及行銷的不穩定。目前水果國際行銷主要仰賴民間貿易業者,而如芒果等熱門產品,可能有數家業者各自透過不同管道包裝行銷,因此即便是同一產區的芒果,可能因銷售管道差異而會以數種不同風格出現在海外消費者面前。這些因不穩定變成不可靠的經營大忌若無法改善,則口感風味再好恐怕都很難維持關係。

我們期待政府成立「台農發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對症下藥,解決這些隱憂及不穩定問題。但「台農發公司」的定位必須明確,功能必須有據,更要注意不要變成搭民間便車,搶民間資源的另一個個隱憂。

 

 

聯合筆記/美牛「癲狂」 台灣老神在在

2017-07-22 02:44聯合報 賴昭穎

https://udn.com/news/story/%207339/2597778?from=udn_ ch2cate6643sub7339_ pulldownmenu

美國傳出第五例狂牛症病例,但衛福部食藥署指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未調整美國狂牛症風險評等,台灣進口美牛政策暫不調整。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分享

美國阿拉巴馬州日前傳出一起非典型狂牛症病例,儘管不少專家呼籲政府應暫停進口美牛,但衛福部官員說,美國並未因此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降等,而且這起個案是「非典型」案例,因此進口美牛政策不會調整。

相對於我方官員的老神在在,鄰近的南韓卻採取截然不同的做法。南韓和台灣一樣,都只開放卅個月齡以下的牛肉製品,但狂牛症案例出現後,南韓農業部立刻宣布加強美牛進口的抽檢率,從現行的百分之三大幅調高為百分之卅。

南韓政府也面對國內不少主張立即停止美牛進口的壓力,但提高抽檢率某種程度上可以讓民眾安心,以具體行動宣示政府對食安的重視。另一層意義則是,川普政府提出要在下個月和南韓政府展開協商,重新修訂實施五年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首爾當局宣布提高美牛抽檢率,可視為累積談判籌碼的舉動;畢竟南韓是美牛出口的第四大市場,華府自然不能忽視。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以拚經濟、促就業為首要目標,因此可以不在乎南韓感受,逕自宣布雙邊自貿協定重新協商。面對川普當局的進逼,文在寅政府儘管在北韓問題必須依賴美國,但回到經貿談判桌上,首爾當局沒有理由不動用一切資源,談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新協定。

經貿談判本來就是「有捨有得」,以甫落幕的美中全面經濟對話為例,美方希望中方在金融市場准入、減少鋼鐵產能、降低汽車關稅、縮小貿易逆差等議題做出承諾,中方則提出美方放寬民用科技產品出口管制等主張,雙方各自有利益和籌碼,最後誰也不讓步,結果是各自表述,透過持續協商找到共識。

台灣是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美國是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兩國經貿往來密切,美豬、美牛進口等農業議題一直是美方關切焦點,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對此直言,如果美國必須維持對台承諾,台灣也應該維持承諾,「承諾應該是雙向的」;敦促台灣早日開放市場的用意溢於言表。

二○○八到二○一二年,美國因美牛進口問題停開「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對我方施壓。面對美國再爆狂牛症案例,衛生部門除了應有積極作為,經貿部門也必須在即將舉行的台美貿易對話中,向美方官員表達嚴正關切,除了維護國人的飲食安全,也爭取我方在經貿談判中的有利地位。

 

 

禁美牛?食藥署1個半月後揭曉

2017-07-21 13:57聯合晚報 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596519?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衛福部食藥署日前宣布將開放日本、荷蘭、瑞典等國牛肉輸台,美國境內卻出現第五例狂牛症病例。親民黨團今天要求,衛福部應暫緩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確保國人食安;食藥署表示,下周一將派官員至美國查察二周,索取此次爆發疫情的牛隻資料,粗估回國一個月左右可做出具體報告,屆時再判斷後續因應作為。

食藥署官員強調,此次爆發狂牛症牛隻為11歲老牛,我國目前只開放2歲半(30個月齡)以下美牛進口,且有狂牛症風險物質,包含牛腦、眼、內臟與狂牛肉都不能進口,食安並無疑慮。

美國牛肉再傳狂牛症案例,引發美牛食用疑慮。親民黨團上午開記者會,呼籲在食安風險釐清前應料敵從嚴,暫停美國牛肉進口。

親民黨團副幹事長周陳秀霞表示,狂牛病有三不:「不能預防、不能檢驗、不能治療」。引發狂牛病的普利昂蛋白在現今檢驗技術下根本無法檢驗,且潛伏期長,若讓帶有狂牛症病毒肉品進口,恐永久傷害台灣,政府應積極作為預防。

周陳秀霞呼籲,食藥署赴美查核時,要確認病牛是否已汙染食物鍊,也應將查核結果逐日上網公告,盡速建立非典型狂牛症風險評估;在不違背台美牛肉議定書前提,立即中止阿拉巴馬州出產、加工美牛進口,這比花50億蓋國家實驗大樓更能確保食安。

親民黨團幹事長陳怡潔也認為,美牛再通報狂牛症,代表食用已有風險,在感染源仍不明,也無法排除老牛傳染幼牛下,「為何不能先暫停美牛進口?」

「美國的食藥署,還是中華民國的食藥署」。陳怡潔質疑,食藥署以台美牛肉議定書協議為由,表示除非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評判決定降等美國的狂牛症風險,否則不會暫停美牛輸台,已涉怠忽把關食安職守。食藥署表示,目前核准進口的美牛,沒有來自阿拉巴馬州肉品。

 

 

美爆第5例狂牛症 美牛繼續進口嗎?

https://udn.com/news/story/11307/2593721?from=udn_ch2cate6638sub11307_pulldownmenu

2017-07-20 00:06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衛福部食藥署日前宣布日本、荷蘭、瑞典可望解除牛肉輸台禁令,美國昨天卻傳出出現第五例狂牛症病例。食藥署指出,由於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未調整美國狂牛症風險評等,進口政策暫不調整。專家呼籲,應先停止進口,待流行病學報告出爐,再決定是否解禁。

美國農業部於美國時間十八日宣布,阿拉巴馬州一隻十一歲的老牛,因非典型狂牛症病發死亡,判定為美國第五例狂牛症病例,美方調查發現,該牛隻並未進入屠宰鏈中。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吳宗熹表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仍將美國列為「風險可忽略國家」,並未被降等,台灣對於美國牛肉及牛肉製品的進口管理措施仍維持現行作業。

全球曾有廿四個國家發生過狂牛病,在日本、荷蘭、瑞典尚未完成牛肉可輸入台灣程序前,我目前僅准許美國、加拿大,兩個曾發生狂牛症病例國家的牛肉輸台。根據食藥署統計,台灣去年進口美國牛肉四點三一萬公噸,今年一到六月進口二點一二萬公噸。

吳宗熹表示,已按程序向美方要求提供該案例書面報告,也規畫廿四日派員赴美進行查廠,瞭解牛隻屠宰場管理方式、特定風險物質是否依規定清除、卅月齡以下牛隻是否區隔屠宰等,同步也將觀察OIE對此案例的評判。

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醫師陳順勝表示,狂牛症病例出現後,台灣應立即宣布暫停進口,等待美方提供流行病學報告,再決定是否要解除禁令。陳順勝說,典型狂牛症因飼料感染,但非典型狂牛症「風險不明」,目前指出可能是自然突變,應檢驗病牛的兄弟姊妹、上下代,同一牧場、屠宰場的牛隻及牛肉也應檢驗。

台大獸醫專業學院院長周晉澄表示,過去對非典型狂牛症案例較不清楚,但近年OIE認為非典型狂牛症與人類感染狂牛症沒有直接關係,通常不會改變對出現病例國家的評判。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狂牛症中的異常普利昂蛋白,會經由神經組織、脊椎不斷複製,並讓牛腦空洞化,造成記憶力衰退等情形,嚴重會讓牛隻死於呼吸道疾病等。

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美國事件不會影響日本、荷蘭、瑞典申請進口牛肉輸台的預告程序,若各界有疑慮,仍可在預告期間表達,食藥署不會撤回預告,將依法完成程序。

 

 

 

美豬牛問題 莫健:台灣應維持對美承諾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2578210?from=udn_ch2cate7225sub6809_pulldownmenu

2017-07-12 08:00聯合報 記者張加╱即時報導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11日談及美台之間的美豬與美牛問題表示,台灣應該維持過去的承諾,如果美國必須維持對台承諾,「應該是雙向的」;至於今年是否有「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莫健回說,他不確定,但近期會進行貿易對話。

關於美國參院軍委會近期通過2018國防授權法草案,同意美軍艦定期停靠台灣港口,莫健說,從參院委員會到成為法律,仍有很長一段路,這是參院的看法,不具約束力;他還說,美國軍艦停靠台灣港口顯然是非常困難,或是危險的。

莫健認為美台關係很堅實,期望繼續走往正面方向,「看不出美台雙邊關係出現大問題」:但他也說,雙方有問題需要討論,貿易往往是一項需討論的事項,希望在下個月能進行良好的對話。

莫健(James Moriarty)11日傍晚出席雙橡園80風華紀念攝影專輯發表會,會前受訪時,記者詢問台灣在處理美豬、美牛問題的努力上,是否有所進展?莫健指出,他認為還需要一些努力,美方將繼續與台灣方面交談。

莫健接著說,「台灣應該維持台灣的承諾,如果美國必須維持對台灣的承諾,應該是雙向的。」

今年是否會舉行TIFA會議?莫健直說,「我不確定,但相信我們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進行貿易對話。」記者追問,舉行TIFA會議是否會有前提?莫健回應,相信雙方會談貿易,不知是否很快促進TIFA會議,或是尚需更長的過程。

此外,美方正在檢視貿易逆差來源的16個國家,台灣也在內,是否影響台美關係?莫健表示,他認為台灣應達成所做的承諾,才會有正面影響。

台美TIFA會議曾在2008年至2012年因美國牛肉進口問題而停開,直到2012年9月台灣公布牛肉萊克多巴胺最大殘留容許量標準,才促成隔年TIFA復談。

 

 美牛重返大陸 川普自稱「一句話搞定」

2017-07-18 13:57聯合晚報 華盛頓記者張加/17日電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2590066?from=udn_ch2cate7225sub6813_pulldownmenu

美國總統川普17日在白宮一場活動表示,中國大陸允許美牛進口,他只說了一句話就達成。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17日宣布本周為「美國製造周」,並承諾在未來六個月將簽署更多法案,以保護美國製造業,也要打擊不公平的貿易舉措。他還稱美國牛肉重返中國,他只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了一句話就搞定。

白宮17日邀請來自50個州的50家公司,展示其「美國製造」的產品;川普出席致詞時表示,當他走入會場,負責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牛肉的男士擁抱他,並向他說,現在生意完全不同,因為川普讓中國允許美牛進口。

「我告訴他,你知道這需要多長時間嗎?一句話。」川普接著說:「我說,習主席,我們很想讓美牛重返中國。他說,你可以這樣做。」

除了政績,川普也提出未來計畫表示,美國不再允許其他國家違反規定,偷走美國勞工的工作機會,耗盡美國財富;他說,「你在未來六個月內,會看到很多事情發生。」

不過,川普並未指出具體作法,僅說其政府會減輕公司的負擔、鬆綁法規、降低商業稅,也要打擊不公平的貿易舉措。此外,川普也將矛頭指向網路購物,他誓言打擊在網上銷售的外國產品,因它們的掠奪性舉措,扼殺了美國的購物民眾與購物中心。

川普雖聲稱保護「美國製造」,自家企業的產品卻並非全出自美國,外界質疑川普家族能否「以身作則」。記者在白宮記者會上質疑,川普企業生產的衣服在中國大陸、孟加拉、印度製造,川普集團或其女伊凡卡的品牌是否在「美國製造周」做出承諾,停止在海外製造禮品、服飾及其它商品?

白宮發言人史派瑟(Sean Spicer)在白宮記者會上表示,他不適合談論川普家族企業或特定產品,可以說的是,美國可能不具備某些供應鏈或讓某些產品規模化,但整體目標是讓製造業成長,增加投資與工作機會。

史派瑟並在記者會宣布,川普政府將舉辦一系列活動,本周為「美國製造周」聚焦美製產品與產業,之後將舉行「美國英雄周」和「美國夢周」。

 

【即時短評】列強環伺 台灣國產牛肉何去何從?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590024?from=udn_ch2cate6638sub6656_pulldownmenu

2017-07-18 12:44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

國內每年屠宰3萬頭肉牛,但國產牛肉量少,僅占市場的6%,仍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其餘為美牛、澳牛、加拿大牛的天下。衛福部食藥署昨預告開放瑞典、荷蘭、日本牛肉進口,表面上是3國同步開,其實主要是為日本牛肉解套。

國人對日本產品接受度較高,加上日本牛在飼養過程比較沒有瘦肉精等問題,肉品品質也在一定水準以上,政府評估進口阻力相對較小,決定開放進口,且已經經過多年醞釀,並非最近才啟動。

對國內養牛業者來說,多了競爭對手,正面看可以刺激國內產業快速升級、因應市場的競爭與挑戰;但另一方面,業者擔憂國內牛肉飼養成本過高,除了國產溫體清燙牛肉市場獨樹一格以外,在各國進口牛肉環伺的狀況 ,國內肉牛產業恐怕還來不及升級,就先被市場價格打敗。

知情人士推估,國內進口牛肉市占率高達94%,這次開放荷蘭、瑞典,日本牛肉進口,除了高端日本和牛以外,日本國產牛的目標消費者、價位區間及市場定位,幾乎與國內品牌牛肉重疊,影響遠超過美牛進口。

而官方一方面要求國內肉牛產業加速升級做品牌區隔,另一方面又開放等級差不多的日本國產牛肉進口,政策豈不左手打右手;誠如業者所言,這塊餅原本就不夠大,如何把餅做大,爭取更多消費者的認同,對政府和業者,未來都是嚴苛的挑戰。

 

美反傾銷調查 我鋼筋業上榜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599028?from=udn_ch2cate6644sub7238_pulldownmenu

2017-07-23 02:43聯合報 華盛頓記者張加、記者林超熙/連線報導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廿一日宣布,反傾銷調查認定台灣鋼筋以不公平的價格在美國市場傾銷,台廠課徵稅率百分之三點五至百分之卅二點○一的反傾銷稅。

美國商務部發布關於台灣鋼筋傾銷的資料指出,源鋼企業獲判反傾銷稅率百分之三點五,羅東鋼鐵反傾銷稅率為百分之卅二點○一,其他廠商適用稅率百分之三點五。

國內鋼鐵業者表示,預料在未來的幾個月中,一波全球鋼品的貿易大戰,將快速席捲而來,尤其是中美鋼品貿易戰的拉鋸變化,更是全球各大鋼廠的觀察重點。

據美國商務部資料,二○一六年台灣輸美鋼筋金額約五千三百萬美元。美國商務部長羅斯透過聲明表示,美國不能坐視外國公司以不公平價格在美國銷售他們的產品,而破壞美國的重要產業如鋼鐵業,將捍衛美國企業、勞工免受不公平進口造成的不利影響。

下一步將由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調查,確認進口台灣鋼筋是否對美產業造成重大損害,預計今年九月五日做出最終裁定。若ITC認定美國產業受害,商務部將發出反傾銷稅命令;若最終認定未受害,將結束調查。

美國商務部對台灣、日本與土耳其進行鋼筋反傾銷調查,ITC於六月認定日本與土耳其鋼筋以不公平價格出口至美國,導致美國產業遭受損失;日本鋼筋廠被課徵逾百分之二百的反傾銷稅,對土耳其鋼筋課徵百分之五至八不等的反傾銷稅。

鋼鐵業者說,這波美國發動的鋼品貿易戰,主要目標是中國大陸鋼鐵大廠,但美國商務部於三月發布針對中、台、日、韓等八國生產的鋼品傾銷美國調查報告,確認該八個國家的鋼品進入美國市場時,以不合理的低價造成美國鋼鐵企業受損,促成商務部對相關國家祭出徵收反傾銷稅制裁。

國內鋼鐵業者表示,早在五月下旬美國就先對中鋼公司的碳合金鋼板,調高反傾銷稅率,由三月僅百分之六點九五稅率大幅調高逾十倍至百分之七十五點四二;中鋼、中鴻、燁聯、燁輝等國內知名大鋼廠,是否會因川普政府保護措施而受衝擊,引人憂慮。

國內鋼品輸美占比約百分之十一點二、排名第二 ,僅次於中國大陸的百分之十二點六,若未來美國再提高關稅或設定配額,勢必衝擊業者的輸美數量。業者寄望政府能與美國協商,將傷害降到最低,協助業者度過這波貿易混戰。

一月廿日起到七月廿一日,美國商務部已展開五十四項反傾銷及平衡稅調查,比去年增加近四成。去年同期僅展開四十項相關調查。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6988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