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01 22:28:19瀏覽593|回應0|推薦3 | |
在兩個兒子國小時候, 想要透過橋牌的引進, 幫助他們以娛樂的方式, 培養團隊合作. (之前也曾從圍棋的訓練, 培養他們的思考邏輯, 判斷, 定性與專注) 那時候到書局搜刮了幾本橋牌的書 ( 在書局真的很冷門, 不容易找... ) 小孩耐性不夠, 打了老半天, 對於叫牌制度沒有興趣研究( 跟他老爸一樣 ), 純天然叫法( 有別於專業的自然制 ), 搞無師無規範自通自了悟( 他老爸大學時也一樣...), 書放在那裡, 沒有動. 假日來的時候, 隨手一番, 倒也從中吸收不少 (這個老爸還是沒有去搞懂叫牌制度, 純從故事去體驗與學習 ). 吸引我的是從書中第一章沈君遇創建 "自然叫牌制"的魏重慶先生開始, 提到C.C. Wei 這樣有大成就的人, 除了天賦之外, 都經過入迷的階段, 必曾" 衣帶漸寬終不悔", 才能"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 ( 自己在專業的學習上與推動上也深有此感, 透過這樣的描述, 頗有想從得到激勵與信心的期待與誘惑 ) 書中提到, 魏君橋藝的天賦並不突出, 他的長處, 是在能求才, 容才, 汲取他人長處而並不固執己見. 世間成大事業者, 由於才賦性格的不同, 有春蠶和秋蜂兩種風格, 春蠶吐絲, 盡其在我, 至死而無悔, 其成就之大小, 在其一己之才力. 至於秋蜂, 自己並不產蜜, 卻懂得四處去採, 其最後的成就, 就要看他所處的環境和識別花果的才能. 在藝文科學方面, 成一代宗師者多是春蠶型的, 但在經世治國方面, 功成名立者多是秋蜂型的. (我自己倒是哪一型, 可能也讓我有一番琢磨, 包括自己是否有才賦也頗多思量...) 另有一篇評價引領義大利藍隊縱橫全球橋壇十數載(60/70年代)的隊長Perroux 庇魯斯, 提到將有將將之將, 有將兵之將, 將將之難且勝於將兵十倍 ( 在這裡, 我就想到了施振榮先生, 帶領一群將帥為台灣資訊業攻下一全球重要地位... ), 蓋兵多庸碌守己之士, 慾望及於口腹, 賞罰分明因勢利導便可收如臂使指之效. 而將者必才能出眾智異於常人 (現在的知識工作者恐怕臥虎藏龍, 不少已經到此地步 ), 夫才智異於常人者心胸必雄於常人, 斯所謂野心是也, 無野心不足以成大事. 故野心不足為患, 患在居上位者之不能導其一己為私之野心而為大我為公之野心, 此將將者之責也. 今橋牌而至國手, 必心思精密竅竅皆通之士, 隊長賽前之選拔, 臨場之調度, 所作所為在在與隊員之切身利害有關, 預期心悅誠服, 效命橋場, 以全隊之榮譽為一己之榮譽而不斤斤於出場次數之多寡者, 必先示之以智, 臨之以德待之以義.決事以智則士無疑, 行己有德則士服膺, 待人以義則士輸心. ( 聽起來有點道德經, 但是這位隊長實際有效經營這個成功團隊的手法, 可以看出隊長之不易為, 相對對於許多的將將之經營者, 可以有許多的啟發, Page 37- 64 ) 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php?cat=all&key=%B3v%B3%C0%BE%F4%BE%C2 有興趣可以買來看看. 讀這本書, 可以感受到沈君山提到的年少氣盛, 以及許多時代的臨場際遇. 在Page 149, 提到藉1972奧林匹克橋賽, 再訪蒙地卡羅Eze古堡, 對星空出世的一嘆, 鏡頭馬上回頭到橋藝的互逞機鋒, 對人生的Bandwidth 拉得極寬; Page159起談到的印度遠東橋賽時獲得冠軍後, 一訪泰姬瑪哈陵宮, 並引伸到印度的環境等心境, 對於文明的差異與發展基礎, 都有一些體悟分享之言, 令我頗有收穫. 也讓我想到之前讀胡適 "四十自述" 的那種情懷, 從寫自己到投身於國家榮譽/發展與人類精神文明映照... 身為現在40出頭的年輕人, 頗有擴大胸襟的收穫. PS: 書中另有一段好文, 橋藝本身是最接近人生的遊戲, 因此, 也是最具業餘性的遊戲. 橋牌是應用腦力分析的競技, 但是資訊並不完全, 不像圍棋象棋是攤開來下的. 橋牌要從有限的資訊中去猜測判斷. 其次犯了錯誤, 並不就受懲罰. 無論叫牌打牌, 常常有好幾條路可走, 理論上, 最好的路只有一條, 但是很多牌, 沒有選擇到最佳途徑, 也往往可得同樣好的結果. 所以在隊際對抗的橋戲中, 懂得中庸之道的橋手, 往往就是實際勝算較高的橋手, 這和下棋講究"算無遺策", 一有錯誤, 報應就到( 尤其碰到高手時 ), 頗不相同. 還有, 橋牌是一副一副比的, 一副牌出了錯, 再嚴重, 也不影響下一副牌, 只要心理保持平衡, 以後扳回來的可能很大. 一盤圍棋, 總共要走一兩百著, 著著相關, 都是有連續性的. 一著錯, 滿盤輸, 再也挽不回來. 所以公開公正精確作標準, 圍棋可以說是最完美的遊戲, 橋牌則是最人生的遊戲. 業餘的棋手, 一輩子下不贏經過嚴格訓練的專業棋士, 但是業餘的橋手, 在適當條件下, 卻可以擊敗技高一籌的職業橋手. 1987年, 沈君山的文章有這段, 不知是否一語成籤. ... 現在電腦遊戲日新月異, 從封建的英國貴族社會發展出來的合約橋戲, 就好像他們的度量衡制度, 非得改進不可, 否則更不容易吸引年輕的橋友了.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