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百年大學演講精華中, 楊國樞談職業與志業等知識類主題
2010/01/10 21:37:11瀏覽1559|回應0|推薦2

讀書之樂, 有時候真是無窮! 這也是一本好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20546

張忠謀(1931-)在台大演講, "我的學思歷程" 主題, 在page 37中提到, 他認為人生無法預先規劃. 在他的人生觀中, 做事秉持的原則就是盡量把事情做好, 事情做好了, 自然會有人告訴我下一步再做什麼. ... 他自己不相信生涯規劃, 他認為在職場上生涯規劃這個觀念是一群人力資源工作者想出來的...

雖然我僅是抓取一個片段文章, 但對於身為人力資源工作者的我, 頗覺得值得省思. 因為在企業中扮演這個角色, 是要服務事業經營者將人才的潛力/發展/競爭力發揮出來, 在企業中若是要為員工規劃職涯, 是有許多挑戰, 過去也都理解, 但Morris 的comment, 是成功的企業經營者的大師之言, 值得深思. ( Morris 在P39中提到 "苦思" 對於他策略/人事案等重大決策的重要與影響... )

華人本土心理學大師楊國樞(1932-)則分享了他自己五部曲的學思歷程給台大的讀者.其中page 53中提到的職業與志業是很好的一段精華.

有心者, 可以看一看. 很棒的陳述. 部份摘錄如下 ( 怕斷章取義, 請有興趣的人看原文 ),

基本上, 一個以志業為主的人, 根本不會想到就業的問題, 他只是喜歡做這種工作或這類事情, 根本不會去考慮工作時間的長短, 只要有時間就去做, 而且是不計成本的, 有時候不但不賺錢反而還要賠錢, 他也甘之如飴....整個身心投入到裡面. 因為他覺得自己做這份工作, 可以讓生命更有價值, 生活更有意義, 可以感覺到自己在其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基礎, 這就是" 志業". 天底下, 最理想的狀況, 就是你的  "志業" 與 "職業" 合而為一.

... 我一生選擇做個心理學的研究者是一種 "志業".... 我升教授以後, 火反而越燒越旺... 不過現在我的柴已經不太夠了(因為50歲前後, 因為各種因素, 更加堅定了自己這個認知...), 但是各位卻是春秋正富.

同書中, 余秋雨(1946-)的 "閱讀建議" 中山大學的演講內容, 不僅很棒, 且很實用  ( 不管是對青年人, 或是成年人...) 內容跳躍摘錄部份如下,

我覺得一個人的最佳讀書狀態大多產生在中年之後....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

何謂平庸? 平庸是一種被動而又功利的謀生態度. 平庸者什麼也不缺少, 只是無感於外部世界的精彩, 人類歷史的厚重, 終極道義的神聖, 生命涵意的豐富. 而他們失去的這一切, 光憑一個人有限的人生經歷是無法獲得的, 因此平庸的隊伍總是相當龐大. 黃山谷說過: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 則塵俗生其間, 照鏡覺面目可憎, 對人亦語言無味." 這就是平庸的寫照. 黃山谷認為要擺脫平庸, 就要 " 用古今澆灌 ".

只有書籍, 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 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給你, 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 對比著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

青年人( 大學生後 ), 青春的生命那麼可愛又那麼具有可塑性, 卻一下子被澆注在某個專業的模坯裡直到終老, 真是於心何忍.

書讀不下去就放下, 不要硬讀. 這就是非專業閱讀的瀟灑之處.

偶像的出現, 是閱讀的一個嶄新階段的開始. 能夠與一位世界級或國家級的文化名人魂魄與共, 真是莫大的幸福.... 在你的心底產生這樣強烈的感應. 根本的理由也許是, 你的生命與他的生命, 有某種同構關係, 他是你精神血緣上的前輩姻親. 暗暗地認下這門親, 對你很有好處.

成年人在業餘時間讀書, 成敗得失, 就看他能否保持快樂. 快樂是綿綿不絕的暖風, 使煉丹的文火不致熄滅. 

 要想持續, 必須快樂. 

閱讀的快樂原則, 也就是閱讀的自願原則和有效原則.

成年人的一種重要興趣是移位觀望. 只有守住本位的人才會深感單一方位的嚴重缺陷, 從而產生補充的衝動和好奇.

這種補充其實也是一種享受和消遣. 而消遣的輕鬆本性又總是與主流文化和嚴肅文化南轅北轍. 上了年紀的讀書人需要在野地間隨意倘徉, 終於會發現野地的風光也別開眼界.

這樣做, 很有可能出現 " 歪打正著"的重大效果. 暫離主流文化... 所接觸的卻是一種更為開闊的生態文化即大文化.

在閱讀上放任自流, 對青年人不太適合, 對成年人反成正果.

...

當然這本書也摘錄了其他更多的大師講者的精采內容..., 包括 龍應台談人文素養的" 在迷宮中仰望星斗"...林語堂....

就買書來看看吧!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orgeyang093&aid=3669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