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孩子為何急奔「深夜學堂」?【登於意見評論及電子報】
2011/11/24 00:19:04瀏覽2854|回應23|推薦82
傍晚時分,華燈初上,台北站前車水馬龍,下班的人潮和背著書包急奔補習班的學子交錯而過,彼此都很匆忙,匆忙到即使在擁擠的人群裡擦撞也沒有時間向對方說聲抱歉。下班的,要趕回家吃飯,下課的,還要繼續上課。

一個大教室,動輒數百人,上課前半小時,補習大樓前的電梯已大排長龍,第一梯次進不了電梯,第二梯次也還進不去,那就得再多等好幾分鐘,等候的時間正是晚餐飢腸轆轆的時刻,有人手上拎著滷味、水煎包、熱狗、漢堡、麵包、或珍珠奶茶.......有時間就先吃一點,吃不完等休息時間再繼續「解決」。

上課進行中,有人因為過度疲累而睡著,有人躲著老師玩手機,有人因為坐在太後面看不到天王級的老師,只好伸長脖子望著電視牆上的分身聽課。同樣是一學期萬把元的學費,寒暑假沒有提早報名搶到好位子,就跟面對黑板正前方的「貴賓席」失之交臂了。

長達三個多小時的上課時間,中間短暫休息,想去洗手間的,喊一聲借過要讓許多人側身起立,到達廁所門口,再次遇到大排長龍,於是再次分梯次如廁。

晚間九點多,站前一輛輛汽機車紛紛暫時停靠路邊,甚至不乏併排停車,他們都在等候孩子下課,因唯恐找不到車位,都得提早來搶位暫停。

夜深了,大人都回家溫飽了一餐,孩子卻還在「深夜學堂」拚命苦讀。

孩子過馬路了,父母趕緊從車裡走出來,伸出一雙手,左手接過孩子的書包,右手摟住孩子的肩膀,忙問:「餓不餓?晚餐吃什麼?」

孩子多半說餓,晚餐吃什麼大人就不必問了,滿街的小吃攤,孩子不都是吃那些?還能吃什麼呢?想在放學後好好吃一頓晚飯是不可能會有時間的。

孩子依舊是上車就睡了,不補個眠怎麼行?回家還得挑燈夜讀明天要考的科目,通常都是四五科以上。作業沒時間寫就甭寫了,明天到學校抄抄同學的答案了事吧?要不,如果缺交作業,小則罰抄,大則警告一支,誰希望如此?

孩子為何急奔「深夜學堂」?
想想孩子,問問自己。

父母一直以來說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那麼,什麼是最好的呢?最好的在哪裡?在我們的教育環境?還是在普遍的價值觀?

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在父母的心裡。

當大人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且能降低期望孩子追求高成就的急迫心理,讓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得以被重視,而不是只有讓外顯最優質的孩子發光發熱,父母就不會因為孩子的學業成績不佳而感到惶恐憂慮,父母會感到開心的,是孩子能找到自我價值,且能優游其中,自得其樂。


教育部希望實行十二年國教之後,孩子們都能適性發展,也都能睡得飽。

孩子睡不睡得飽?待103年十二年國教上路之後,再看看補習街上各家補習班的盛況如何,大概就可窺知概況。

我們拭目以待,也由衷希望這是個能實現的願景。


~~蘋果蘇打 2011.11.23~~



參考新聞:http://tw.news.yahoo.com/%E6%95%99%E8%82%B2%E9%83%A8-%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95%99%E8%AE%93%E5%AD%A9%E5%AD%90%E7%9D%A1%E9%A3%BD-114711065.html

參考新聞:學童過勞 9成國中生沒睡飽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ry313&aid=5867556
 引用者清單(1)  
2011/11/25 15:46 【思考者的網誌】 補習普遍,與教育制度無關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正該擔心的事
2011/11/25 15:44

作者就像許多以視野不夠的"關心教育人士"一樣,以偏概全,把一部份的教育現象,看成了普遍現象。

這些參加補習的學生,估計百分之百是中產階級以中產以上的家庭子女,還有大多數中下或以下階級的學生,根本沒有參加補習。沒有補習,平常也根本不讀書。

版主住在北部的文教區,中產階級特別集中的地方,根本沒有看到台灣的真正全貌。

中產階級和中產以上重視教育的現象,估計走到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在台灣,因為補習班很便宜,而且辦學認真,所以吸引了眾多中產階級參加。在美國,補習班非常昂貴,一般人負擔不起,所以只能偶而參加。中產階級為了子女進入成績較好的公立學校,不惜花上幾倍的價錢,在所謂的好學區置產(當台灣廢除聯考,改採學區制時,也會發生同樣的現象)。對公立學校失望的,就送私立學校,一些私立學校的學費,比大學還要貴。私立學校也不送的,乾脆結合同志,自己在家中辦家庭學校。這些人如果是台灣人,就省了很多事了,因為台灣人有便宜的補習班可送。

學生到補習班補習,反應兩個現象,一是學校上課時數不足,二是因為補習班便宜,和什麼教育體制,根本無關。

希望來此留言的其它網友,不要再動不動講什麼教育體制的問題了。

當有一天連中產階級都沒有能力送小孩進補習班時,那才真正值得擔心。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11-26 01:04 回覆:
補充,您說>>「............沒有補習,平常也根本不讀書

您確定如此嗎?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11-26 01:01 回覆:
時先生說>>「這些參加補習的學生,估計百分之百是中產階級以中產以上的家庭子女,還有大多數中下或以下階級的學生,根本沒有參加補習.......」

您何以如此肯定?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獨生孩子
2011/11/25 08:47

這是我在澳洲最覺得苦惱,與一般華人不同的地方。

我自己上班,女兒內向,從托兒、中文及才藝學習,因為當時的我是僅有的台灣人ABC的媽媽。台灣移民的孩子來到澳洲至少是小學以上來的。所以我就沒有警覺孩子要早點上中文學校,中文學校是教簡體字的,孩子以馬來西亞及大陸的孩子為多。

學琴都是一對一,所以沒有跟其他孩子交流的機會。學校的亞洲同學學琴也是兩三碎就開始了,我女兒7歲開始,跟她的同學們也是程度有差。

當時家裡經濟狀況不是很好,所以不認為公文數學重要,所以沒有學。這一點又輸人了,朋友說,公文數學很有用,孩子又可以交朋友。

換了大頭照過過癮,那是2007年照相館照的,比本人好看太多,也比現在年輕。謝謝讚美。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11-26 00:57 回覆:
天下父母心,真是辛苦了。
不過珍珠的女兒成長之後懂事又乖巧,有沒有提早學功文數學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

(有看到您換新的大頭貼,確實年輕,可好像才貼一天?)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為了甚麼?
2011/11/25 03:06
天天摸黑回家,果真是為了孩子的將來?
還是父母的自圓其說、自我安慰、自以為是?
數十年如一日,徒勞無功的,還是徒勞無功。
一萬個孩子只有一個資優,其他的難道都得當可憐蟲?

這一切,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父母自心的虛榮。


沙塵人間滌心垢.虛擬世界洗真情.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11-26 00:47 回覆:
無論是為了啥?睡眠不足絕對會影響學習品質。
想要睡得飽就得捨棄「深夜學堂」,要不,回家也沒精神複習課業。

tyu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充 ...
2011/11/25 02:14
剛有幾句漏寫了 ~~~

其實我經由學校日的參與發現很多老師給的就已經很多了,如果孩子要在學校裡跟著學的話。所以,父母真的要是確認自己孩子的環境還可以就不要擔太多心了。

所以,真的不要為了一時的成績如何馬上去對治,多給孩子時間機會去觀察、思量及處理,他們也將因此過程及父母的態度學會溫柔善待自己,而不是一直壓迫自己。我家那兩個小孩就真的是屬於自我感覺良好型的 XD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11-25 02:33 回覆:
自我感覺良好的孩子也有很多優點。:)

他們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勉強去做能力不及的事,他們會慢慢來,慢慢摸索,因此他們會比較快樂。也許有的父母會認為他們的自覺性不夠高,但那也是一種了解自我和解放壓力的方法。

tyu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若要有靈魂
2011/11/25 02:05
我家就解放到很誇張,我頂多只有動之以情,常常話到嘴邊就算再多疑惑也難得說幾句。我就看我家公子三年國中如同到吃甘蔗越到國三越像國一的生活。其實我在家只看他很認真的做作業而已,還真沒看他有讀過什麼書過。晚上週末假日不是在看DVD節目、陪妹妹玩、上網查一堆資料、玩電玩。那種輕鬆程度連我都有點傻眼的程度,但是他就是安心自在的樣子,我也找不到藉口唸他。現在上高中了,還是一樣的德性。遇到不會的,結果常常他大人弄了半天後一句明天去問同學就ending了。

其實我知道他心中有譜,他想要什麼生活。所以,我盡量讓他自己去養成而不把我的心得給他。我當年都可以這樣過去,他沒道理自己過不去的。我家裡到處都是書,大部分都是我跟他媽媽的。他愛讀不讀我都沒說過一句威脅或重話,我只說書中有前車之鑑。我也知道他上高中有些困頓之處,但是我都沒伸啥援手,因為我知道他自己養成的最珍貴,要是他相信我的答案,那他就站不起來了。人生一切切都要去長養的,父母能給的只是永遠的回家的機會,其他都要靠孩子自己。若要有靈魂,一切快不得的。當我不去塞我的價值觀給他,他的心田中就是滿滿他自己養出來的作物 ^^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11-25 02:26 回覆:
孩子自己心裡有「譜」,即使我們硬塞些什麼給他,他也未必能消化或承受。

我絕對相信自己在學習上找出口的孩子,其學習力多半比大人期許的還多。
如果父母肯放手,孩子就飛得高,如果抓得緊緊的,孩子非但不能飛,還可能因為畏懼飛翔而退縮。

前幾天,我在書局看到一個小學生趴坐在電腦書區的地上看專業的電腦書籍。
他神情非常專注,手上拿了兩三本對照看,我瞄了一眼,發現那不是有圖片的電腦書,而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他雖然如此用功閱讀,卻也不見有大人在一旁導讀或解說,我不知道他的父母逛到哪個書區了?總之,應該是各看各的,互不干擾。我當時靈光一現,發現,這也是一種教育──讓他自己摸索,自己去領悟。孩子若真的遇到疑問了,自己就會來找我們的,不是嗎?

共勉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可憐
2011/11/24 15:57

常覺得現在的學生比我們以前更可憐。

那些教改的文員是自己沒小孩還是鐵石心腸?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11-25 01:30 回覆:
多年前因為工作關係,我常在北車一帶走動(南陽街、重慶南路、館前路一帶),我當時看見學子們在電梯前大排長龍的情景即深感無奈,那時間正是晚餐時刻,很多孩子都沒吃飽就去補習了。

偶而和學子們聊起,我都知道他們在補習班的情形。
用功的當然也有,但很多也已經「彈性疲乏」了。反而補習班成為紓壓解悶的場所,交交朋友、聊聊天,有的還會躲在樓梯間抽菸。



隨寫人◆ 找回年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質疑
2011/11/24 15:11

現在的學生

也許學習的比較多元

但是卻不夠紮實

各科教科書、參考書

壓得喘不過氣

讓人不禁質疑

教改真的成功了嗎

看看莘莘學子早出晚歸

真的很不忍啊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11-25 01:20 回覆:
學習多元並沒有讓孩子更懂得學習方法。

因為學習不得法,只好求助於補習班。
學子每天早出晚歸,連吃飯都無法好好享用一餐。

這種年少生活,除了造成長期睡眠不足之外,還會造成親子疏離。
孩子回家累了,懶得多說話,有些父母不明白情況,還常常會問東問西。孩子便會顯得不耐煩,態度自然也不會太好。

方正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考試不過是競逐教育資源的一種分配過程
2011/11/24 13:25
我們那個年代,考研究所碩士班就需要補習了,現在市面上每年製造這麼多大學畢業生,想必補習的程度也不亞於考大學的高中生吧!
教育資源的競爭永遠都存在,一級級的國教升級,不過是把競爭延後到更後面。而台灣,或說是亞洲社會,特別相信考試這一套,所以補習班永遠生意興隆。
要讓孩子從壓力中解放,想從教育制度著手,需要的資源遠遠超過現在的想像。去參考芬蘭,只要能做到那樣的程度,孩子的競爭壓力自然迎刃而解。
其實減壓有個簡單的方法,只要爸媽自己解放,孩子的升學壓力自然消失。但不是說這樣就沒壓力,要在社會中不同於常人,本身就有另一種無形的壓力。
我很欽佩旺旺的老闆,堅持小孩只能讀到高中畢業,接下來就得留在老爸身邊學做生意。雖然旺旺老闆有不同於你我的高社經地位,他們家可以更無憂無慮地做選擇,但他能看出學歷和學力的不同,算是眼光高人一等了。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11-25 01:12 回覆:
>>在社會中不同於常人,本身就有另一種無形的壓力。
方正平這句話說了我心中想說的。

要能排除一般人的想法確實需要無比的勇氣,這好比以前有「拒絕聯考的小子」,當年敢如此做的有幾個?(我記得那位作者是建中生)我當時也買一本來枕著睡覺,每晚拿來讀一讀,增加自己的勇氣,後來也確實效法他的作法,遠走他鄉。

當然,一個人如果想要不按牌理出牌,那是要有一些條件的,而那條件不是本身資質要有多優異,而是能夠不斷的自我學習和鞭策,即沒有亮眼的學歷,也要有學習力。擠進窄門只是一張門票,後面的學習之路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東村Jam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睡不夠
2011/11/24 12:55

我比較擔心他們睡不夠﹐身體怎麼會健壯。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11-25 00:59 回覆:
睡眠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它足以影響孩子的學習力和專注力。

我知道在美國的孩子多半早睡(小一點的孩子,大了似乎未必),在台灣,尤其是都市裡的孩子,夜貓子比比皆是,不過,大人晚睡也是原因之一。

我常覺得台灣的學子體力真的很驚人,白天早起上學,在學校坐一整天聽課,還外加不斷考試,下課之後還得趕場上補習班,難怪超商裡的雞精、蜆經銷路這麼好,不提神哪能撐一整天?

Micke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安
2011/11/24 11:45

文安

現有的教育制度下,我真的不認為103年後

您說的現象會有所改善......嘻

或許我過度悲觀~~不過,我真的希望它好

因為~~您文中所描述的我依稀經歷過

眼看~~我女兒好似也要步入我這教育的後塵....


Mickey.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1-11-25 00:52 回覆:
我覺得要改變既有的價值觀非常難。

103年之後,教育將會呈現什麼樣的情況?沒人拿得準。

任何改變在初始階段都像是在做實驗,想法很好,做了才會發現哪裡需要改進,就會再「修修補補」檢討一番,等制度成熟時,也又不知歷經多少「風霜」了。

說起來,在改革的過程,孩子是比較辛苦啦!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