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想當怪獸家長?
2010/04/02 10:21:27瀏覽2701|回應12|推薦60
那天,我因為和孩子們分享了寫作心得而延遲十五分鐘下課。
【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我向在ㄧ旁等候的家長致歉。
【沒關係,越久越好,只要老師不在意,我們等多久都願意。】A媽媽說。
【是啊,老師您儘管多上ㄧ點,我們是只怕少不怕多。】B媽媽開玩笑附和。
孩子們在旁邊嘟噥著:【我們要準時下課啦!回家還有功課要做呢!】
【不要找藉口!老師能幫你多上是你的福氣,少囉嗦!】A媽媽瞪了孩子ㄧ眼。

後來,因為課程需要,我就經常延遲下課,雖然拿到的家教鐘點費ㄧ樣不變,
但是我卻會自動延長上課時間,讓孩子們可以更從容自在的寫作。

假以時日,孩子們的學習越來越進步,寫作速度也越來越快,課程就漸漸從延
遲二十分鐘,縮短為十五分鐘、十分鐘,最後回到原預定的下課時間。

那天,孩子們在原預定的下課時間前就完成了作業,我當然就準時下課了。
沒想到媽媽們竟然問我:【今天會不會太早了?為什麼老師提早下課呢?】
提早下課?我告訴媽媽們,我沒有提早下課。我說,孩子們的學習已漸漸上軌
道,以後就可以準時下課了。
【老師以後可以多上就儘量多上吧!如果他不聽話,你就給他留晚ㄧ點,留到
九點、十點都沒關係,我無所謂。】A媽媽說。
媽媽無所謂?可是我是有家庭的人,先生、孩子都在家等著,只要工作完畢,
我ㄧ定是歸心似箭,急著回家了,除非有必要,我當然不可能讓七點三十分的
下課時間,刻意讓孩子留到九點、十點。我真想這樣告訴媽媽。

有ㄧ天,孩子ㄧ開始上課就先告知:【今天我要準時回家,因為我們要聚餐。】
我說:【那你就要更專心的寫作文,不要愛講話、愛睡覺,把時間拖晚了。】
這個孩子在上課時經常插嘴,有時候大家已經開始動筆了,他還在搖晃椅子,不
願靜下來,等真的靜下來了,卻又趴在桌子上打瞌睡,我常常費很大的精神在引
導他,和他溝通,如果溝通成功,他就下筆如飛,很快可以寫完,而ㄧ旦我在指
導別的孩子而忽略了他時,他可能就趴睡不起,ㄧ個字也不寫。當然,我不可能
讓他ㄧ堂課就這麼荒廢掉,所以不時的搖醒他,提醒他打起精神是我整堂課的必
要工作。

那天,孩子雖然願意配合學習,但是因為作文題目讓他感到有些難度,所以就寫
寫停停,思考多於動筆,我看在眼裡覺得孩子很專心,只要他肯思考總是值得等
候的,但媽媽卻給了時間壓力。
【拜託老師不要拖時間,我ㄧ下課就會來接小孩。】媽媽打來電話告知。

下課時間到了,其他人皆完成寫作,這孩子竟還有ㄧ段結尾尚未寫完。
媽媽來我閱讀書房接孩子,看到孩子沒有完成的作文,皺起眉頭。
【老師為什麼不讓他寫完?就剩ㄧ段結尾了。】媽媽說。
【您不是趕著要接他走嗎?】我問。
【但是他沒寫完回家怎麼辦?】媽媽看著我,彷彿希望我給她ㄧ個好答案。
【如果不是很重要的飯局,】我建議:【那就留下來讓他寫完吧?等他ㄧ下?】
媽媽嘆口氣,說:【真是的,為什麼別人寫這麼快?他就偏偏這麼慢?】
【老師,麻煩你再多加把勁吧!嚴格對待他,不要客氣!】媽媽對我說。

要如何嚴格?打?罵?兇?處罰?或絕不妥協?
有原則性的嚴格當然是有其必要,但是嚴格還得看孩子的個性,有的小孩,性格
倔強,如果太過沒有彈性的教學方法,或過度的要求,反而會引起反彈,甚至失
去學習的興趣。我記得這個孩子的媽媽曾告訴我,孩子以前學過鋼琴,為了讓孩
子進步,媽媽允許老師給予處罰,並加強訓練,因此鋼琴老師嚴格要求指法,而
孩子卻常無法達其要求,鋼琴老師就會拿鉛筆去敲孩子的頭,並且大聲叱喝,希
望孩子的琴技能在嚴格訓練下突飛猛進,但孩子卻無法接受這個老師的鉛筆敲頭
處罰,有ㄧ次孩子突然暴怒,把老師的手撥開,大聲說:
【我不想學了!再也不要學鋼琴了!你走!你走!你走開!】
後來他真的就不再學任何樂器,媽媽怎麼勸都不肯。
【都是這個老師造成的。】她為孩子不願學琴下此結論。

這個孩子的媽媽真的是不了解自己的小孩嗎?
在老師與孩子之間,媽媽該如何權衡輕重?如何抓好秤桿?放好秤砣呢?
究竟是要嚴格要求老師?還是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小孩?
秤桿拿在手裡,稍微抖動、不平衡,秤子就歪斜了。
這秤量間,有所偏失是難免的,但也不能失去準則太遠、太大,讓孩子從小遊移
在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不同教育觀點。

適當的要求教學者給予期許的教育方法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家長過度的要求或反
覆不
ㄧ的標準,卻是阻礙教學的絆腳石,讓教師無所適從,心力疲憊。

怪獸家長,這個從日本電視劇傳來的新興語詞,說明了家長過度干涉和過度要求
的教育現象,不但在學校發生,也在孩子各個學習場所上演,尤其是體制外的教
育現場,其實,他所遇到的困難,不會比學校還少。

沒有人願意被稱為怪獸,而家長在孩子學習之初,通常也不是怪獸,但是,期許
,就因為是期許,還有互相的信任機制瓦解,怪獸才於焉產生。
誰要當怪獸家長?當然沒有人願意!
那就互相信任吧!透過親師的努力、合作,希望怪獸ㄧ詞從此消失。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ry313&aid=3904962
 引用者清單(1)  
2010/04/03 16:51 【 吶吶溪的部落格】 工廠化的學校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好意思,重貼在這裡...
2010/04/05 06:15
回到事件起始的「9耳光事件」,起初提出處理標準程序是因為「9耳光事件」,覺得台灣的老師把校園裡的霸凌、指導小孩行為的日常事件處理成用體罰解決、造成家長不滿,顯然家長在所謂的「幫父母管教」這一點,是每家有不同的尺度的。我提出國外學校的作法供參考,是覺得它不失為一好辦法;同時質疑台灣的老師有必要對於這「幫父母管教」的灰色地帶涉入太多嗎?如果台灣的家長及老師覺得老師應該負責,那是否應該決定哪裡是老師的範圍?哪裡是家長的範圍?同時,台灣的老師養成教
育是否有給老師這方面的訓練?因為如果將這部份納入學校的責任,就不能期待每個老師用愛心、耐心來面對,而是要有制度資源的配合。

蘋果蘇打:「與人相處」是學校教育及老師的職責之一,是學生學習團體生活技能的方式,
這點我沒有異議,我的重點是放在特殊案例,而我的論述重點是這些特殊案例經常不是學校老
師有能力處理的,學校老師如果能早早察覺這些案例,讓專家處理,在我看來就是盡到老師的責任了。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0-04-05 11:53 回覆:
謝謝回應!

所以重點就是,【特殊案例】的【特殊】性。

七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家長不能
2010/04/03 21:28

一味要求老師扮黑臉﹐自己當白臉

出了錯﹐又都是老師的錯

難怪很多當老師的人越當越挫折

老師們加油啊﹗﹗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0-04-03 23:25 回覆:
老師難為啊!

現在老師的確越來越難當。

但是,現在的父母也不好當啊!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越寫越長
2010/04/03 16:53
本想簡短回應,結果越寫越長....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0-04-03 17:18 回覆:
謝謝你的回應!

我贊同你的看法。

我認為學校如果僅只是為了學習知識而存在,那麼我們需要的只是補習班。
補習班通常不負責管教責任。當然如果是過去年代的【國四重考班】,那種
管教方式就是不人性的管理。以不妨礙他人學習為前提統一管理,逆我者退
班也!  因為在補習班看的是成績、成果,而不是學習過程,也不關照你的心
理狀態,或行為問題,只要有妨礙,就是退班!
這不是我們期待的教育。

蘇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停退學就和死刑一樣!
2010/04/03 14:51

停退學就和死刑一樣!

雖然不是最好的辦法,但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這是為了保護善良大多數的最好辦法!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0-04-03 16:46 回覆:
所以,您贊成即使小學生也要如此執行?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好意思
2010/04/03 07:26
可能我在敘述國外的例子時,有簡化過程的情形;國外學校並沒有動不動就退學,而是有一套標準作業程序來處理在學校霸凌、行為偏差、無法學習或影響其他學同學習的小孩。其最壞的結果,可能是小孩會被退學或被推薦到特殊學校去上學。
也許這對台灣的家長及老師會覺得是學校推卸責任,我想說的重點是,學校的老師及學生應該有類似這樣解決衝突、發覺學生須要幫助、老師須要支援的標準程序,這樣才不致於讓老師
承受太多專業教學以外的「教養」責任,學生也不致於在得不到必要的幫助時在心靈上留下永遠的創傷,而父母也不致於將小孩的教養問題全推給學校。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0-04-03 16:45 回覆:
了解,謝謝。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再來打擾一下
2010/04/03 04:45
從您過去的文章,可以看得出您是蠻有方法及耐心的老師,看得出您不願意放棄難搞的孩子的堅持。可是,有的個案的確是小孩及父母須要專業醫師的幫助,不論退不退學,延遲給予這
樣的幫助,對小孩也是無益、也不公的。
此時,老師是否能幫助早期發現這類需要矯治行為的小孩,其重要性可能不下於有耐心。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0-04-03 06:56 回覆:
 不用客氣,儘管來此ㄧ遊。

您說的我贊同,只是不喜歡國外的方式,動輒退學或接受治療。
當然如果是個例,就另當別論了。

謝謝您的回應。

蘇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問題是現在台灣的教育被人本搞成只能教不能管!
2010/04/03 00:15

問題是現在台灣的教育被人本搞成只能教不能管!

在以前老師還是有"有限度體罰"的權利,

在我那個時代如被老師處罰回家那敢講,

因為講了之後還要再被家長狠打一頓,

而現在老師有任何"管"的權利嗎?

好像沒有,

而且只要一兩個問題學生就會造成全班學習上的障礙,(有問題學生大多後面就有問題家長)

難道為了這些學生的權利就要犧牲大多數學生?

所以我還是贊成要有配套,

當然老師打學生絕對是錯的,但難道就不能經由警告再停學甚或退學的配套措施

使得這些所謂的怪獸家長不會有俟無恐!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0-04-03 00:42 回覆:
說的是沒錯,但停學、退學並不是解決問題根本之道。

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嗎?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差異在
2010/04/02 20:54
台灣的老師被付予「管教」的責任,而且也接受「管教」小孩的責任,那麼理所當然沒有理由將小孩還給家長!
這裡說的是行為非常偏差的小孩,不是指一般只要老師說一說,就知道要改進的小孩。
您文中也提到,有些家長覺得您應該上課上久一點,完全不顧您也是有家庭生活必須兼顧的母親。這又讓我想到,台灣的家長多將學校及老師當成「育嬰褓姆」,因為家長們要上班、要做生意‧‧‧等等,這在國外的老師也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他們不做nanny的工作,他們的職責是幫助學生學習。
以上都是文化、觀念的差異,謹供台灣的老師、家長參考。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0-04-02 23:25 回覆:
的確很多台灣的家長習慣把教育場所當做【保姆中心】。

我認為教育這ㄧ環遇到最大的改變是,女性的意識抬頭。
雙薪家庭除了有其經濟 的考量之外,女性從廚房走進職場,
也是改變了ㄧ個家庭的生活形態。從安親班林立即可了解現代婦女的困境。

非常感謝您多篇回應討論。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充說明
2010/04/02 20:35
在國外
如果小朋友被告知必需去看心理 行為矯治醫師
父母都必須一起配合矯治
那絕對不是只是小孩的事
我的親戚的朋友的讀小三的兒子
就是被學校退學
而必須去看行為矯治醫師
那小孩也不是多壞
他就是不聽老師上課 不作做業
家長被學校老師及校長請去三次 研究改善方式
可是都沒有改善
最終 校長決定將其退學
因為他在班上影響其他同學學習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0-04-02 21:05 回覆:
你說的這樣的孩子,在台灣不知有多少?不過,我們不都也是這樣長大?
我這樣說並不是覺得可以容許孩子這樣的行為,只是認為台灣的教育方式
雖然有它的弊病,但是長期以來,台灣也出了不少優秀的人才,有些人在
回憶兒時,甚至都有ㄧ籮筐的搗蛋、不讀書、不配合傳統的糗事,但當時
的教師並沒有把心理醫師【請出來】,也沒有讓這些頑皮的孩子做什麼所
謂【治療】,甚至更不可能因此讓儘是小學的孩子退學。

基本上,我不贊同小學退學的規定。
我認為那是校方方便行事,把難做的事丟還給家長。
這就要探討: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只是為了學習課業上的知識嗎?
如果把好教的學生都集中在ㄧ起,那老師的確很好當。
國外凡事以法、以理,但缺乏人性的管理。
也許我是了解的不夠深,不過,我最終的想法還是,退學並非是最好的方法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謹供參考
2010/04/02 20:14
我比較不明白的是
體罰 在國外的學校都是禁止的
老師都不必用體罰來管理學生
為什麼台灣的老師都一定要用體罰 才能管理學生呢?

後來我仔細想想 對照兒子小學的情形
我發現
如果那名被打九個耳光的小二生
真的行為如此偏差
在國外 他會在被老師警告並通知家長三次以後
就會被學校退學
並會被告知必須去看心理醫師

國外的學校
「幫父母管教小孩」絕對不是老師的職責

如果小孩經警示後
被認為是心理、行為不適合在學校的團體環境學習
會通知父母找專業心理、行為矯治醫師求助
輪不到學校的老師打九個耳光
因為
這樣的小孩需要的是「幫助」
不是「體罰」!

學校老師的職責 僅止於發現需要幫助的學生
至於學生問題的原因 及矯治 應該是受過專業訓練的特教 心理 行為醫師的工作
國外的全民健保有包括這些心理治療的照顧

台灣教育部的零體罰政策
缺乏給老師及學生的配套措施
更缺乏處理學校內霸凌的SOP
才會讓小衝突
累積成大問題

父母將管教責任及養育責任 推給學校老師
這是很大的問題!
蘋果蘇打(gary313) 於 2010-04-02 20:29 回覆:
是這樣沒錯,但國外的方式也有它的問題,我不認為那樣會比台灣的方式更好,應該說,我們不能完全師法國外的教育方法,老師雖然不體罰,但把孩子還給家長的作法,我不認為是最好的方式。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