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05 08:13:42瀏覽12171|回應24|推薦78 | |
「我真沒想到,林打起球來簡直就是個無懼的鬥士。」 「我的確叮囑他,希望他能用突破給全隊帶來更多幫助,但我也沒有想到,他的轉變能如此立竿見影。事實上他具備一名突破型後衛的許多潛質,他的控球能力出色,他在運球的過程中仍然有著寬闊的傳球視野。但最終的決定因素,仍然在於他自己的決心。」 這是怎麼回事,這位外號「冰箱」的老麥莫非轉性了? 更難得的是,這場比賽末尾,林書豪持球向籃下突破,轉了一圈,拉開對方空間,得到一個中投空位,瞬間跳起射進籃筐,總得分來到20分,鎖定勝局。總經理莫雷大喜,火箭官網立刻在推特恭喜,完全一掃之前對他的冷淡。 為何情勢如此轉變?底下一一道來: 本季NBA開幕連3戰。第一場,火箭對山貓,林書豪從板凳躍起,打了31分鐘,帳面數據16分,助功2。第二場,對小牛,林書豪回歸先發,14分4助攻,6失誤。第三場對爵士,在上半場最高落後19分下,和哈登聯手翻盤,得分來到20分,4助攻,失誤降為3。 如果看帳面,頂多看到林書豪的穩定,比去年同期進步甚巨,但難以發現哪些地方提升了。當然三場球樣本不足,卻足以顯示林書豪決心和往後比賽趨勢。 首先,他的改變在於往籃下衝擊。據NBA官網最新開發的球員數據Sport VU追蹤庫顯示,前三場衝擊籃筐總計36次,全聯盟第一,有效得分8.3分,和哈登併列第三,突破製造球隊得分15分,居聯盟之冠。 足見林一次次持球犀利突破,不但成功撕裂對方防守,也為隊友打開局面,更在第三戰大幅落後下,一舉讓全隊手感復甦。 第二個改變是,林書豪徹底改善為人詬病的左手上籃,使對手無從判斷他走那一邊殺向籃筐;倘若防守偏右,林書豪立刻毫不猶豫反向殺進去。 第三個改變,林3分球精準已逾四成,整體命中率高達五成五,全隊居冠。此外他防守更堅決,三場有兩場把對方控衛防成零分。結果是場均得分16.7分,僅次於哈登,助攻卻只3.3次。 這個現象證實了林書豪是位說到做到的NBA球員,他要「打得更有侵略性」。易言之,儘管重視團隊籃球,擁有閱讀比賽卓越能力,但不再像以前樂於傳球,以助攻為上了。 林書豪之所以改變,在於形勢比人強;不改變,就得被火箭隊勢利作風給碾碎,不「得分至上」,必失去先發地位。事實上,夏季訓練營開始,林書豪即知教練團居心,因為和他一起訓練的都非先發球員。 球迷皆知,上賽季總教練麥克海爾屢讓林書豪第四節坐冷板凳,藉口是貝佛利的防守能力更強。這種刻意打壓,不是一場兩場,而是橫亙整個賽季。沒有人知道林為何如此備受冷落,最終讓人驚覺,不惜以「毒藥合同」把他從尼克隊搶過去的總經理莫雷,才是躲在幕後的操控者,教練只執行命令。 隨著逐一揭露的消息顯示,下令讓林書豪重返休士頓的,其實是火箭隊猶太人老板亞歷山大。須知2011年聖誕節當天,將林裁掉的,正是莫雷和麥克海爾。在他們眼中,林書豪的哈佛學歷、黃皮膚,都和「不會打球,不會攻擊,不會防守,毫無體力」劃上等號。如今眼見豪哥帶著榮耀「班師還朝」,這口氣如何嚥下? 剛巧哈登平空降臨,當初「以林書豪為核心」的承諾遂告失效,甚至藉口角色重疊、球權難分,讓他去底角蹲,讓他在末節坐板凳。 是的,莫雷當然是「魔球理論」的死忠擁護者,因此深知「數據才是王」的道理,認定只要把林的得分有效壓制,就可成功改變亞歷山大對他的欣賞。 所以什麼熱身賽的控衛輪換等說辭,明顯忽悠球迷,分明打算生米煮成熟飯,貝佛利坐穩季賽先發,亞歷山大只好默認。 這樣的如意算盤,唯一沒考慮到林帶來的廣告收益,更沒料到很少現場觀戰的亞歷山大,居然在揭幕戰出席了。按理山貓戰績墊底,比賽其實沒什麼看點。哪知開場六分多鐘,火箭打來居然漫無章法,組織零亂,輕易就被對方給甩開了。 後面的情勢,我們都知道了,林書豪上場化解危機,貝佛利總共只當了10分鐘的先發,自此棄用。當時現場球評都不知發生何事,直到第三節公關出面說明,這才了解貝佛利胸肌拉傷了。第二天球團表示,貝佛利因傷療養10天到兩周,視情況延後出賽。 然則紙包不住火,當地風傳亞歷山大震怒,下令隨便找什麼理由,就是不准貝佛利當先發,不能動林書豪地位。這就是球迷後來看到受傷的貝佛利,可以在一夜間恢復,第三天獨自練球;為何連著三場比賽,麥克海爾反常讚揚林書豪,乃至充分釋放球權,讓他帶領火箭隊翻盤。 然則NBA生存之厄雖告緩解,困境仍在,林要打敗的不只是對手,還有種族優越感,必須自我救贖,必須打得「獨」一些,才能再展林來瘋傳奇。數據才是王道,得分才是硬道理。
PS:此文拋磚引玉,林在NBA,馬在臺灣,一個球場,一個政治,兩人處世風格和困境都有極其類似之處,歡迎討論。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